搜索
楼主: 吉祥果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JXZ20140413FDAM000276“重视修福”主题帖

[复制链接]

411

主题

1775

帖子

9373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9373
11#
发表于 2020-9-15 21:09 | 只看该作者
▼▼▼
彼诸众生本于如来所种善根。设作余恶不善业故。若堕地狱畜生饿鬼诸恶道中。若大慈悲诸佛世尊出兴于世。本以发心善根因缘所加持者。佛皆见知于地狱中拔之令出。安置涅槃清凉岸上无所畏处。置无畏处已。令其忆念而教之言。善男子。汝当忆念。以本造作善根因缘得如是报彼。诸众生作如是言。如是婆伽婆。如是修伽陀。我等承佛威神加故。如是忆知
——《大悲经》

▼▼▼
佛语长者今我借汝天眼。使汝得见父母休息。长者于是承佛威神。见其父母皆得休息。那舍长者又白佛言。今者又当作何福业。使我父母解脱彼苦。佛语长者今请诸圣众。安居三月行道欲竟。可还家中作百味饮食之具种种甘美。以好净器盛持供养。及好衣服种种华香。金银珍宝杂碎供具以施于僧。令汝得福使汝父母解脱此难。不复更受饿鬼形也。
  长者那舍即如佛言。还家供办不违尊教作供养已。缘此生天封受自然无为快乐。汝今欲见汝父母所生宫殿处不。今更以威神。令汝得见不复受苦。长者承佛威神之力。见其父母生在天上。诸天娱乐自在随意无复挂碍。
------《佛说灌顶随愿往生十方净土经卷》

▼▼▼
福者常生善趣。福者舍离恶趣。
——《佛说福力太子因缘经》
▼▼▼
福德至天中  福能至善道
  人能修福故  天上受福乐
  若人修胜福  常得生乐处
  是故应修福  无及福德乐——《正法念处经》
▼▼▼
大仙当知,识亦如是,若善福德如依善筏得渡生死,若无福德如依烂筏则堕恶道。彼二种身,一有福德,一无福德,应如是知。

------《毗耶娑问经二卷》节选
▼▼▼
若人临终喘气粗出。喉舌干燋不能下水言语不了。瞻视不端筋脉断绝。刀风解形支节舒缓。机关止废不能动转。举体酸痛如被针刺。命尽终时见大黑闇如坠深坑。独游旷野无有党侣。唯有修福为作亲伴而拥护之。若为后世宜速修福。即说偈言。
  若人命终时  独往无伴党
  毕定当舍离  所爱诸亲友
  独游黑闇中  可畏恐怖处
  亲爱皆别离  孤茕无徒伴
  是故应庄严  善法之资粮
——《大庄严经论》
▼▼▼
若知足之人。得少财物。今世后世能成其利。是菩萨乐布施故。具足智慧故。多能发起不贪善根。若不乐施若多作众恶。以悭贪愚痴因缘故。增益悭贪不善根。无厌足法属于悭贪。是故菩萨多发不贪善根故知足。知足故无不活畏。复次无死畏者。多作福德故。念念死故。不得免故。无始世界习受死法故。多修习空故。菩萨作是念。若人不修福德则畏于死。自恐后世堕恶道故。我多集诸福德。死便生于胜处。是故不应畏死。如说。
  待死如爱客  去如至大会
  多集福德故  舍命时无畏
------《十住毗婆沙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11

主题

1775

帖子

9373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9373
12#
发表于 2020-9-15 21:15 | 只看该作者
于时座中有一比丘。名曰听聪。闻法欣悦。即从坐起。为佛作礼。长跪叉手。白世尊曰。佛教真谛。洪润无量。所以者何。我念宿命无数世时。波罗奈国。为长者子。于大道边。作小精舍。床卧浆粮。供给众僧。行路顿乏。亦得止息。缘此功德。命终生天为天帝释。下生世间为转轮圣王。各三十六返。典领天人。足下生毛。蹑虚而游。九十一劫。食福自然。今值世尊。顾临众生。蠲我愚浊。安以净慧。生死栽枯。号曰真人。福报诚谛。其为然矣。尔时听聪。以偈颂曰。
  唯念过去世  供养为轻微
  蒙报历遐劫  余福值天师
  净慧断生死  痴爱消无遗
  佛恩流无穷  是故重自归

  于是听聪。礼已还坐。复有一比丘。名曰波拘卢。即从座而起。整服作礼。长跪叉手。白世尊曰。我念宿命。生拘夷那竭国。为长者子。时世无佛。众僧教化。大会说法。我往听经。闻法欢喜。持一药果。名阿梨勒。奉上众僧。缘此果报。命终生天。下生世间。恒处尊贵。端正雄杰。与众超绝。九十一劫。未曾疾病。余福值佛。光导痴冥。授我法药。逮得应真。力能移山。慧能消恶。善哉福报。为真谛矣。尔时波拘卢。以偈颂曰。
  慈泽润枯槁  德勋济苦患
  一果之善本  享福迄今存
  佛垂真谛义  蒙教超出渊
  圣众祐无极  稽首上福田 ——《诸德福田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11

主题

1775

帖子

9373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9373
13#
发表于 2020-9-15 21:20 | 只看该作者

吾从世尊。闻如是语。苾刍当知。诸福业事。略有三种。应修应习。应多修习。云何为三。一者施福业事。二者戒福业事。三者修福业事。何等名为施福业事。谓有净信诸善男子或善女人。能施种种饮食肴膳香鬘衣服车乘卧具堂宇室宅灯烛庭燎诸资生具。如是名为施福业事。何等名为戒福业事。谓有净信诸善男子或善女人。能离杀生。究竟圆满。无犯清净。离不与取。究竟圆满。无犯清净。离欲邪行。究竟圆满。无犯清净。离虚诳语。究竟圆满。无犯清净。离饮诸酒生放逸处。究竟圆满。无犯清净。如是名为戒福业事。云何名为修福业事。谓有净信诸善男子或善女人。修慈俱心。遍满一方。具足安住。如是第二第三第四。上下方维。一切世界。悉皆遍满。具足安住。令慈俱心广大无量。无怨无害。遍满而住。修悲俱心。遍满一方。具足安住。如是第二第三第四。上下方维。一切世界。悉皆遍满。具足安住。令悲俱心广大无量。无怨无害。遍满而住。修喜俱心。遍满一方。具足安住。如是第二第三第四。上下方维。一切世界。悉皆遍满。具足安住。令喜俱心广大无量。无怨无害。遍满而住。修舍俱心。遍满一方。具足安住。如是第二第三第四。上下方维。一切世界。悉皆遍满。具足安住。令舍俱心广大无量。无怨无害。遍满而住。如是名为修福业事。于此所说三福业事。应修应习。应多修习。尔时世尊。重摄此义。而说颂曰。

有三法应修应习多修习

能得三种乐所谓施戒修

修施感多财修戒得长寿

修慈悲喜舍当生清净天

世间有智人欲求殊胜乐

应修此三福定当得无疑

吾从世尊。闻如是语。苾刍当知。世间最胜。略有三种。云何为三。一于一切施设有情。无足二足。四足多足。有色无色。有想无想。及与非想非非想中。佛为最胜。所谓如来应正等觉明行圆满善逝世间解无上丈夫调御士天人师佛薄伽梵。若于佛所。起净信心。于诸信中。最为第一。如是净信。所感果报。于天人中。最为第一。二于一切施设法门。世出世间。为无为等。诸法门中。涅槃最胜。诸离憍慢。息诸渴爱。灭阿赖耶。断诸径路。爱尽离欲。寂静涅槃。若于如是涅槃法中。起净信心。于诸信中。最为第一。如是净信所感果报。于天人中。最为第一。三于一切施设徒众。朋侣邑义。诸集会中。佛圣弟子。僧为最胜。谓四向四果。八补特伽罗。诸有情中。为真为妙。为最第一。应奉延请。恭敬供养。称扬赞叹。不吝身财。是诸世间。人天等众。无上福田。若于如是贤圣僧中。起净信心。于诸信中。最为第一。如是净心所感果报。于天人中。最为第一。如是名为三种最胜。尔时世尊。重摄此义。而说颂曰。

最胜有三种所谓佛法僧

依生净信心能见最胜法

依佛生净信知两足中尊

证无上菩提天人等应供

依法生净信知离欲中尊

证无上涅槃寂静常安乐

依僧生净信知诸众中尊

证无上福田天人等应供

施最胜良田生最胜功德

感最胜安乐寿色力名闻

供养最胜人修行最胜法

得最胜安乐天上或人中

施三宝福田名最胜施者

所在常安乐后当证涅槃

重摄前经嗢拖南曰。

子尊重二学福坚根补罗

不净等及怨福业事最胜

------《本事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11

主题

1775

帖子

9373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9373
14#
发表于 2020-9-15 21:25 | 只看该作者
闻如是。一时佛游舍卫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尔时诸尊比丘。各发心言。贤者舍利弗。贤者阿那律。贤者阿难。输轮。及诸弟子五百之众。本俱一时弃家为道。无所贪慕。不志世荣。悉为沙门。时舍利弗。嗟叹智慧最为第一。断众狐疑。和解斗诤。分别道义。无所不通。如冥中有炬火。多所昭曜。时阿那律。嗟叹巧便。为众人匠。多所成就现若干术。令人喜悦。工巧第一。于时阿难。叹嗟端正色像第一。颜貌殊妙。见莫不欣。众人爱重。一切尊敬。叹为佛有三十二相。于时输轮。既勤修习。未曾有懈。嗟叹精进。世间无伦。又能入海。多所成办。如来世尊。现生释种。弃国捐王。得成佛道。端正无比。色像第一。如星中月。光明超日。体长丈六。三十二相。八十种好。其声八部。出万亿音。所讲说法。天龙鬼神。人物之类。各得开解。皆得其所。佛诸兄弟。伯叔之子。虽各自誉皆归命佛。以为弟子。佛之功德。不可称限。从无数百千亿劫。积累功德。自致得佛。为一切人示其道路。俱往诣佛。问其本末。谁为第一。我等聚会。各各自叹己之所长。佛告比丘。此诸人等。不但今世各自称誉常叹己身第一无双。前世亦然。生生所归。皆伏吾所。吾尊无极。所以者何。乃往过去无数久远世时。有一国王。名曰大船。国土广大。群僚大臣。普亦具足。其土丰熟。人民炽盛。王有五子。第一智慧。第二工巧。第三端正。第四精进。第五福德。各自嗟叹己之所长。其智慧者。嗟叹智慧天下第一。以偈颂曰。
  智慧最第一  能决众狐疑
  分别难解义  和解久怨结
  能以权方便  令人得其所
  众庶睹欢喜  悉共等称誉
  第二者。嗟叹工巧。以偈颂曰。
  工巧有技术  多所能成就
  机关作木人  正能似人形
  举动而屈伸  观者莫不欣
  皆共归遗之  所技可依因
  第三人。嗟叹端正以偈颂曰。
  端正最第一  色像难比伦
  众人观颜貌  远近莫不闻
  皆来尊敬之  慎事普殷勤
  家人奉若天  如日出浮云
  第四人。嗟叹精进。以偈颂曰。
  精进为第一  精进入大海
  能越诸患难  多致珍宝财
  勇猛多所能  由是无所碍
  家业皆成办  亲里敬欣戴
  第五人。嗟叹福德。以偈颂曰。
  福德为第一  所在得自然
  富乐无有极  生生为福田
  福为天帝释  梵天转轮王
  亦得成佛道  具足道法王
  各各自说己之所长。各谓第一。无能决者。各自立意。不相为伏。转相谓言。吾等各当自试功德。现丈夫之相。远游诸国。诣他土地。尔乃别知殊异之德。谁为第一。时智慧者。入他国土。推问其国。人民善恶。谷米贵贱。豪富下劣。闻其国中。有两长者。豪富难及。旧共亲亲。中共相失。众人构狡。斗使成怨。积有年岁无能和解者。其智慧者设权方便。赍好馈遗百种饮食。诣长者门。求索奉现。长者即见。进其所赍馈遗之具。以其长者名。辞谢问讯。前者相失。以意不及。众人构狡。遂成怨结。积年违旷。不得言会。思一侍面叙其辛苦。故遣饮食馈遣之物。唯见纳受。无见讥责。亦无父怨母仇。故遣吾来。以相喻意。其长者闻。欣然大悦。吾欲和解。其日久矣。但无亲亲以相喻意。乃复辱信。枉屈相喻。诚非所望。同念厚意。便顺来旨。不敢违命。其智慧者。解长者意。[火*霍]然无疑。辞出而退。诣第二长者。亦复如是。解喻其意。如前所言。便共克期。共会其处。聚合众人。和解仇怨。应时宴饮。作诸伎乐。共相娱乐。各各相问本末和解意。乃知此人以善权和解两怨令亲如故。各自念言。吾久相失。一国中人。不能和解。乃使此人远来相闻和解。其恩难量。非辞所尽。各出百千两金。而奉遗之。即持此宝。与诸兄弟。以偈颂曰。
  言辞所具足  辩能造经典
  正士能博闻  安隐至究竟
  观我以智慧  致此若干宝
  衣食自具足  并及布施人
  时第二工巧者。转行至他国。应时国王。喜诸技术。即以材木。作机关木人。形貌端正。生人无异。衣服颜色。黠慧无比。能工歌舞。举动如人。辞言。我子生若干年。国中恭敬。多所馈遗。国王闻之。命使作技。王及夫人。升阁而观。作伎歌舞若干方便。跪拜进止。胜于生人。王及夫人。欢喜无量。便角[目*翕]眼。色视夫人。王遥见之。心怀忿怒。促敕侍者。斩其头来。何以[目*翕]眼视吾夫人。谓有恶意。色视不疑。其父啼泣。泪出五行。长跪请命。吾有一子。甚重爱之。坐起进退。以解忧思。愚意不及。有是失耳。假使杀者。我共当死。唯以加哀。原其罪亹。时王恚甚。不肯听之。复白王言。若不活者。愿自手杀。勿使余人。王便可之。则拔一肩榍。机关解落。碎散在地。王乃惊愕。吾身云何瞋于材木。此人工巧。天下无双。作此机关。三百六十节。胜于生人。即以赏赐亿万两金。即持金出。与诸兄弟。令饮食之。以偈颂曰。
  观此工巧者  多所而成就
  机关为木人  过踰于生者
  歌舞现伎乐  令尊者欢喜
  得赏若干宝  谁为最第一
  第三端正者。转诣他国。人民闻有端正者。从远方来。色像第一。世间希有。人民皆往奉迎。饮食百味。金银珍宝。用上遗之。其人作伎。众庶益悦。瞻戴光颜。如星中月。骄贵之女。多有财宝。众藏盈满。献致珍异无数亿宝。得此宝已。与诸兄弟。以偈颂曰。
  善哉色如花  端正颜貌足
  女人所尊敬  又得常安隐
  众人所观察  犹如星中月
  今致若干宝  自食并施人
  第四精进者。转诣他国。到一江边。见一栴檀树。随流来下。脱衣入水。泅截接取。国王家急求栴檀。即载送上。金得百万。所得之宝。不可称计。与诸兄弟。以偈颂曰。
  精进最第一  勇猛能入海
  致于众珍宝  以给家亲属
  赖我浮江水  接得妙栴檀
  致金若干数  自食及施人
  第五福德者。转诣大国。时天暑热。卧于树下。日时昳中。余树荫移。此人所卧。树荫不动。威神巍巍。端正姝好。犹如日月。彼国王薨。无有太子可嗣立者。众人议言。当求贤士以为国主。募人四出。选择国内可应立者。使者按行。见一树下。有此一人。于世希有。卧于树下。树荫不移。心自念言。此非凡人。应为国主。寻往遍启。国之大臣。具说本末。于时群臣即严威仪。导从骑乘。印绶冠帻。车驾衣服。则往奉迎。洗沐涂香。衣冠被服。佩带毕讫。皆拜谒称臣。升车入宫。南面立诏。国即太平。风雨时节。即时敕外。诏有四人。一者智慧。二者工巧。三者端正。四者精进。召至中合。一时俱集。令住侍卫。时福德王。以偈颂曰。
  有福功德者  得为天帝释
  帝王转轮王  亦得为梵王
  智慧及工巧  端正并精进
  皆诣福德门  侍立为臣仆
  时福德王。遂以高位。署诸兄弟。各令得所。佛告诸比丘。尔时智慧者则舍利弗是。工巧者则阿那律是。端正者则阿难是。精进者则输轮是。福德王者。即吾身是。此等尔时各自称叹己之所长。以为第一。于今亦然。昔尔时世皆不如吾。而各自嗟叹。吾成佛道。三界之尊。今皆归吾。以为弟子。依佛得度。佛说如是。莫不欢喜。------《佛说国王五人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11

主题

1775

帖子

9373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9373
15#
发表于 2020-9-15 21:32 | 只看该作者
《大集须弥藏经》:
尔时,地藏菩萨功德天言:“清净智,我今能令此佛刹土所有四大普遍无余,悉能令变为天饮食,使诸众生于百千劫食不能尽。
何以故?但此众生薄福德故所不能食,于此胜报非其应器。
清净智,我又能令此娑婆佛刹变为天宫及天卧具,庄严衣服香华果树,种种音声众妙伎乐,众宝庄严悉能为作。
此诸众生远离福德,又非其器不堪受用,唯除如来应正遍知,十住菩萨及住首楞严三昧得自在者乃能受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11

主题

1775

帖子

9373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9373
16#
发表于 2020-9-15 21:38 | 只看该作者
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而生彼国。------《佛说阿弥陀佛经》


《大智度论》:
如诸佛大菩萨力,皆能度一切众生,而众生福缘未集,未有智慧;因缘不会故,而不得度。
如大海水,一切众生取用,水不穷竭,但众生不能得用;如饿鬼众生自罪因缘,不得见水,设得见之,即时干竭,或为洋铜,或成脓血。佛亦如是,有大慈悲智慧无量无边,悉能满足众生,而众生罪业因缘故而不值佛;设得值佛,如余人无异,或生嗔恚,或起诽谤;以是因缘故,不见佛威相神力,虽得值佛而无利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11

主题

1775

帖子

9373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9373
17#
发表于 2020-9-15 21:44 | 只看该作者
《大般涅槃经》:善男子,一切众生不定业多,决定业少。以是义故,有修习道;修习道故,决定重业可使轻受,不定之业非生报受。善男子,有二种人:一者、不定作定报,现报作生报,轻报作重报,应人中受在地狱受;二者、定作不定,应生受者回为现受,重报作轻,应地狱受人中轻受。如是二人,一愚二智,智者为轻,愚者令重。善男子,譬如二人于王有罪,眷属多者其罪则轻,眷属少者应轻更重;愚智之人亦复如是,智者善业多故重则轻受,愚者善业少故轻则重受。
善男子,譬如二人,一则肥壮,一则羸瘦,俱没深泥,肥壮能出,羸者则没。
善男子,譬如二人俱共服毒,一有咒力及阿伽陀,一者无有,有咒药者毒不能伤,其无咒药服时即死。
善男子,譬如二人俱多饮浆,一火力势盛,一则微弱,火势多者则能消化,火势弱者则为其患。
善男子,譬如二人为王所系,一有智慧,一则愚痴,其有智者则能得脱,愚痴之人无有脱期。
善男子,譬如二人俱涉险路,一则有目,一则盲瞽,有目之人直过无患,盲者坠落堕深坑险。
善男子,譬如二人俱共饮酒,一则多食,一则少食,其多食者饮则无患,其少食者饮则成患。
善男子,譬如二人俱敌怨阵,一则铠仗具足庄严,一则自身,其有仗者能破怨敌,其自身者不能自勉。
复有二人粪秽污衣,一觉寻浣,一觉不浣,其寻浣者衣则净洁,其不浣者垢秽日增。
复有二人俱共乘车,一有副轴,一无副轴,有副轴者随意而去,无副轴者则不移处。
复有二人俱行旷路,一有资粮,一则空往,有资粮者则得度险,其空往者则不能过。
复有二人为贼所劫,一有宝藏,一则无藏,有宝藏者心无忧戚,其无藏者心则愁恼。
愚智之人亦复如是,有善藏者重业轻受,无善藏者轻业重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11

主题

1775

帖子

9373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9373
18#
发表于 2020-9-15 21:47 | 只看该作者

《地藏菩萨本愿经》:
佛告观世音菩萨:未来现在诸世界中,有天人受天福尽,有五衰相现,或有堕于恶道之者。如是天人,若男若女,当现相时,或见地藏菩萨形像、或闻地藏菩萨名,一瞻一礼。是诸天人,转增天福,受大快乐,永不堕三恶道报。何况见闻菩萨,以诸香华、衣服、饮食、宝贝、璎珞,布施供养,所获功德福利,无量无边。


尔时世尊。说此偈已。告诸比丘。若复有人。诸天福尽。衰相现前。所有眷属。皆悉舍离。如灯将灭。光明必暗。诸天亦尔。当于此时。福命欲尽。众苦所逼。忧恼缠缚。恐怖无量。身心逼迫。起诸烦恼。由此非久。必当命终。随于宿业。堕于三涂。或处人中。轮转不息。犹如枷锁系缚有情。沉溺诸有。不得解脱。迷惑正信。远离寂静。亲近恶友。及结宿冤。

比丘应知。如是三界轮转诸趣。皆由惑业。不能伏除亦非省悟。由此业惑。随逐有情。焚烧不息。犹如柴薪被火焚烧焰猛增盛。此三毒火能烧众善。亦复如是。

——《妙法圣念处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11

主题

1775

帖子

9373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9373
19#
发表于 2020-9-15 21:51 | 只看该作者
“如来不舍穿针之福”:阿那律於听佛说法时睡眠,被佛呵责,乃发愤不睡,致目失明。于缝衣时,而作是念:“谁欲求福,与我穿针!”佛以天耳遥闻,即至阿那律前,而告之曰:“你持针来,吾与贯之。”那律白佛:
“我谓世间欲求福者;世尊已得无上正觉,福慧已足,何犹求福?”
佛言:“世间求福之人,无复过我!如来於六法无有厌足,谓:施、教诫、忍、法说义说、将护众生、求无上道。”
——见《增一阿含经》卷三十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11

主题

1775

帖子

9373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9373
20#
发表于 2020-9-15 21:54 | 只看该作者
观三十三天如四天王天受境界乐。三十三天受于爱色声香味触胜四天王天足一千倍。何以故?三十三天所作之业胜爱大力可爱乐故,胜于四天王天所作业故。以三十三天所作业胜,是故四天王天不及上天。如是三十三天所受乐胜,不可具说。是名修行者随顺观身。
------《正法念处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滑块验证: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上传

本版积分规则

举报|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吉祥果

GMT+8, 2024-11-30 10:21 , Processed in 0.135655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