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查看: 2105|回复: 7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JXZ20110225YQZZ000051冤亲债主存在障害的佛经依据

[复制链接]

2253

主题

4412

帖子

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3401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0-8-30 14:59:39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JXZ20110225YQZZ000051冤亲债主存在障害的佛经依据

吉祥导读:有个别僧团,无视冤亲债主明确存在之佛经依据,无视冤亲债主致人病致人死致人瘟疫致人灾祸之佛经依据,无视冤亲债主附体真实存在之佛经依据,而于多年来的各种开示之中,言之凿凿地强烈否定冤亲债主鬼神障存在,否定鬼神附体问题存在,并蓄意否定冤亲债主对业缘众生的实质威胁和损害,甚至将承认冤亲债主存在者斥为“附佛外道”。希望该僧团大德,以及僧团教化的佛教行者,参考一下如下佛经依据的不同认识。道场中偶尔有一时的偏颇之见,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多年来死扛错误知见而不矫正,甚至还要反复批评持佛经依据者所持为邪见,这就有些过份了。当然,本人的目的,只是为了矫正大众对冤亲债主问题的认知偏差,就此具体见解提出和某些道场的不同认知,但并不否定该道场的其他功德。吉祥不希望因为个别佛理认知不同,而被别有用心的人用来挑拨僧团矛盾或僧俗矛盾,故而特此说明。

佛经依据如下:

国中多有盗贼。水火灾异。变生毒气。流布疾病纵横。悉是海中龙神鬼王之所为也。故得此毒重病忧恼。此诸鬼神龙者。皆是世人所为。射猎屠杀鱼网。中毒死者。其魂神或堕海中为龙。或为有力太神化生之类。皆知宿命。忿怒宿怨。因作雾露吐恶毒气。雨其国中。其时人民。或中毒死者。或但得病者。有相涂污者。皆由世人所作。不仁残杀物命。展转相怨。手自杀者。中毒即死。助其喜者。皆更困病。或相涂污不相涂污者。皆由食肉。有相分者。不相分者。听聪之士。觉知杀罪追人不置。以己度彼。正等无异。如此奉行。佛之弘道。行四等心。慈悲喜护。福自归身。若彼杀家。以肉与己。慎莫食之。不食之者。虽处恶世。盗贼灾变。毒气之时。虽处其中。不相涂染其帝王人民。富有盈谷。孤独鳏寡。衣食不充。疾病困笃。无以自济。当给医药。糜粥消息。令其得愈。命不横尽。当明此人宿命行恶。不信三尊。背真向伪。悭贪所致。罪福分明。慎莫为恶。亦当慈心。以佛经法。教训愚痴。令持经道。若活一人。使病得愈。示之善道。令持五戒。终身清洁。与侍佛身。其福正等。是谓三事也。

-----《阿难四事经》

佛告阿难维耶离国中。所以遭此疫毒病者。是其国人多杀群生。无有慈心以杀猎为业。是诸獐鹿麋尘禽兽熊罴之属。有智慧者作是誓愿。愿我来世堕鬼神中。愿为鬼殃衔火烧人。有犯触我者若杀若缚。强取我者我当放火。烧其山野及所居村舍。于我有怨悉令被害。令诸众生不得藏匿。是故阿难当化导一切令其慈仁。勿杀群生普慈一切。受持禁戒行于十善。若能如此可得至道。佛又告阿难其世间人遭诸火殃。或烧一家乃至五三十家。或烧一里乃至五三十里。或烧百里乃至五三百里。或烧千里乃至五千万里。如此因缘不可称数。与此众生有业缘者。必为火殃之所烧害。是故不得避藏得脱。以是因缘勿行杀猎。化行十善可得至道。

-----《佛说大灌顶神咒经》


佛又告阿难此国中人。又网水中鼋鼍鱼鳖。杂类众生不可称数。而啖食之以为美膳。诸众生等有智慧者。各各怀忿。愿我后世堕大海中。作毒蛟龙吐种种毒气犹如云雾。以害维耶离国中人民。食我肉者使病不死。萎黄困笃从死得生。杀我命者毒着便死。我今先叙彼诸因缘。然后请召五方诸大龙王敕语之曰。莫令诸小毒龙害于人民。各使摄毒还其处所。解于罪福摄取恶毒。不复为害令一切人民。得离病恼无复厄难。拔度生死得涅槃道。阿难白佛唯愿速说五方龙王名字随方所摄诸小龙辈。吐恶毒气害于人者。使其检校不行诸毒。惟耶离国受苦如是。唯愿世尊一一解说。令彼众生得脱厄难。解脱彼苦得闻法音。

-----《佛说大灌顶神咒经》

舍利弗目连。共将五百弟子。经旷野中过。力士知之。请二尊者并五百弟子。安置止宿。供给衣食。过三日后。国中人民。聚集作会。饮酒过醉。详共围绕大力士舍。以火焚烧。力士问言。何故如是。众人答曰。妇女初嫁。都经由汝。我等是人。不忍此事。故来烧汝。力士答言。我先不肯。汝等强尔。诸人不听。便烧使死。垂欲命终。发誓愿言。持我供养舍利弗目连功德因缘。生此旷野中。作大力鬼神。灭诸人等。作是语已。其命即断。便于旷野。作化生鬼。放大毒气。多杀人众。

-----《杂宝藏经》卷八

昔佛在罗阅祇耆阇崛山中。时国王瓶沙有一大臣,犯事免退徙著南山中,去国千里外。由来无人不熟五谷,大臣到中,泉水流溢五谷大熟,四方诸国有饥寒者,皆来至此山中,数年之中便有三四千家,来者给与田地令得生活。其中三老诸长宿年共议:“国之无君犹身之无首。”相将至大臣所,举大臣为国王。大臣答长老曰:“若以我为王者,当如诸国王之法,左右大臣文武将士,上下朝直发女阗宫,租税谷帛当如民法。”诸国老曰:“唯然奉命一随王法。”即立为王,处置群臣文武上下,发调人民筑城作舍,宫殿楼观,民被苦毒不复堪谐,皆发想念欲谋图王。诸奸臣辈将王出猎,去城三四十里,于旷野泽中,牵王欲杀。王问左右:“何缘杀我?”答曰:“民慕丰乐奉王以礼,民困思乱破家图国。”王告之言:“卿等自为非我本造,枉杀我者神祇知之。听我发一愿,死不有恨。”即愿曰:“我本开荒出谷养民,来者皆活,富乐无极,自共举我立为国王,依案诸国自共作此,今反杀我。我实无恶于此人民,若我死者,愿作罗刹,还入故身中,当报此怨。”于是绞杀弃尸而去。三日之后,王神即作罗刹还入故身中,自名阿罗婆,即起入宫绞杀新王,并及后宫婇女左右奸臣,即皆杀之。罗刹瞋恚出宫,尽欲杀人。

-----《法句譬喻經》卷四


傍生趣亦有生处得智能知他心等。云何知然。昔有女人置儿一处作余事业。时有一狼持其儿去。傍人为逐语彼狼言。汝今何缘将他儿去。狼遂报曰。其母过去五百生中常害我子。我亦过去五百生中常害彼子。怨怨相报于今未息。彼若能舍我亦舍之。傍人便告彼儿母曰。汝若惜子当舍怨心。女人报言我已舍矣。狼观女意都不舍怨。但恐害儿妄言已舍。遂害其子舍之而去。问傍生何时知他心等。答初中后位皆悉能知。问彼住何心知他心等。善耶。染污耶。无覆无记耶。答三种皆能知。问为住意识。为住五识。知他心等。答唯住意识。问为住威仪路心。为住工巧处心。为住异熟生心知他心等。答三种皆能知。彼亦现起工巧处心故。彼异熟生心意识亦有故。非如地狱决定不受善异熟果。鬼趣亦有生处得智知他心等。云何知然。昔有女人。为鬼所魅羸瘦将死。咒师问鬼汝今何为恼此女人。鬼便报言。此女过去五百生中常害我命。我亦过去五百生中常害彼命。怨怨相报于今未息。彼若能舍我亦舍之。咒师因报彼女人曰。汝若惜命当舍怨心。女人报言我已舍矣。鬼观女意都不舍怨。恐命不全妄言已舍。遂断其命舍之而去。问鬼趣何时知他心等。答初中后位皆悉能知。问彼住何心知他心等。善耶。染污耶。无覆无记耶。答三种皆能知。问为住意识。为住五识知他心等。答唯住意识。问为住威仪路心。为住工巧处心。为住异熟生心知他心等。答三种皆能知。如傍生趣说。

-----《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卷第一百一智蕴第三中他心智纳息第三之三


佛告弥勒菩萨诸天人等。无量寿国声闻菩萨。功德智能不可称说。又其国土。微妙安乐清净若此。何不力为善。念道之自然。着于无上下。洞达无边际。宜各勤精进。努力自求之。必得超绝去。往生安养国。横截五恶趣。恶趣自然闭。升道无穷极。易往而无人。其国不逆违。自然之所牵。何不弃世事。勤行求道德。可获极长生。寿乐无有极。然世人薄俗。共诤不急之事。于此剧恶极苦之中。勤身营务以自给济。无尊无卑。无贫无富。少长男女共忧钱财。有无同然。忧思适等。屏营愁苦。累念积虑。为心走使无有安时。有田忧田。有宅忧宅。牛马六畜奴婢钱财衣食什物。复共忧之。重思累息忧念愁怖。横为非常水火盗贼怨家债主。焚漂劫夺消散磨灭。忧毒忪忪无有解时。结愤心中不离忧恼。心坚意固适无纵舍。或坐摧碎身亡命终。弃捐之去莫谁随者。尊贵豪富亦有斯患。忧惧万端勤苦若此。结众寒热与痛共俱。贫穷下劣困乏常无。无田亦忧欲有田。无宅亦忧欲有宅。无牛马六畜奴婢钱财衣食什物。亦忧欲有之。适有一复少一。有是少是。思有齐等。适欲具有便复糜散。如是忧苦当复求索。不能时得思想无益。身心俱劳坐起不安。忧念相随勤苦若此。

-----《佛说无量寿经》曹魏天竺三藏康僧铠译

水火盗贼怨家债主自然避去。鬼神罗刹妖魅魍魉。薜荔厌鬼皆不敢当。若入山陵溪谷圹路。抄贼劫掠自然不现。师子虎狼态罢蛇虺悉自缩藏。所以者何。诸佛至尊德过须弥。智超江海慧逾虚空。独步三界无能及者。十方一切莫不蒙度。佛说如是。长者善作及天帝释诸比丘僧一切会者。诸天龙神阿须伦世间人。闻经欢喜作礼而退。

-----《佛说八部佛名经》


众邪恶气不得妄干。水火盗贼怨家债主不得妄害。口舌消灭皆令厌伏。令其精进莫得中悔。行如菩萨得道如佛。

-----《佛法灌洗佛形象经》


若先被九十五种魔并鬼神等入身内者。或摄人心神不令念佛诵经。令人乐说空。令人贡高自大自赞毁他。论义觅胜欲得利养。欲得作人师法主。轻慢经像。贪瞋愚痴多睡多眠或喜或瞋。咒食咒水饮水。入其腹内。诸魔鬼神等并皆走出。心还清净除差。(吉祥果注:鬼神附体进入人体依据)

-----《观自在菩萨随心咒经》

尔时天魔,候得其便,飞精附人,口说经法。(吉祥果注:天魔附体人体依据)
-----《楞严经》


《印光法师文钞》:病与魔皆由宿业所致,汝但能至诚恳切念佛,则病自痊愈、魔自远离。倘汝心不至诚或起邪淫等不正之念,则汝之心全体堕于黑暗之中,故致魔鬼搅扰。汝宜于念佛毕回向时,为宿世一切怨家回向,令彼各沾汝念佛利益,超生善道。此外概不理会,但至诚恳切念,自然业障消而福慧俱皆增长矣。

-----《印光法师文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

帖子

4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4
沙发
发表于 2020-9-3 08:49:20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时空 于 2020-9-3 08:51 编辑

吉祥果师兄不遗余力弘扬正法的广大发心令人赞叹!
这一段楞严经也是关于冤亲债主存在的证明:
请看楞严经中的一段原文:“阿难。是娑婆界,有八万四千灾变恶星。二十八大恶星而为上首。复有八大恶星以为其主。作种种形出现世时,能生众生种种灾异。有此咒地,悉皆销灭。十二由旬成结界地。诸恶灾祥永不能入。是故如来宣示此咒,于未来世,保护初学诸修行者,入三摩提,身心泰然,得大安隐。更无一切诸魔鬼神,及无始来冤横宿殃,旧业陈债,来相恼害。汝及众中诸有学人,及未来世诸修行者,依我坛场如法持戒,所受戒主,逢清净僧,持此咒心,不生疑悔。是善男子,于此父母所生之身,不得心通,十方如来便为妄语。”   这段佛经中的“及无始来冤横宿殃,旧业陈债,来相恼害”就是所谓的“冤亲债主”前来恼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253

主题

4412

帖子

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3401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20-9-3 08:52:50 | 只看该作者
时空 发表于 2020-9-3 08:49
吉祥果师兄不遗余力弘扬正法的广大发心令人赞叹!
这一段楞严经也是关于冤亲债主存在的证明:
请看楞严经中 ...

谢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8

主题

1548

帖子

5018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5018
地板
发表于 2020-9-6 20:39:27 | 只看该作者
《楞严经》说“天魔得便,飞精附人”,这就是佛教承认附体问题存在的依据之一。

《观自在菩萨随心咒经》说“九十五种魔并鬼神等入身内者”,讲的也是诸魔鬼神附体的事实,这也是依据。因此,鬼神附体之说,并非仅仅只是民间之说,佛教存在明确的佛经依据证明其现象之存在。


若先被九十五种魔并鬼神等入身内者。或摄人心神不令念佛诵经。令人乐说空。令人贡高自大自赞毁他。论义觅胜欲得利养。欲得作人师法主。轻慢经像。贪瞋愚痴多睡多眠或喜或瞋。咒食咒水饮水。入其腹内。诸魔鬼神等并皆走出。心还清净除差



——《观自在菩萨随心咒经》


《药师七佛经》中“宝月智严光音自在王如来”,曾经发起八种大愿,其中之一,就是令非人鬼神障碍不能障害念诵其佛号者。


若鬼神障并非实有,则佛昔日做菩萨时,发了一个毫无用处的空愿!既然菩萨发起的不是空愿,就证明确实有鬼神障需要对治,这是极其简单的逻辑推论。

(宝月智严光音自在王如来八大愿之一)
第五大愿。愿我来世得菩提时。若有众生行於闇夜作诸事业。被恶鬼神之所恼乱极生忧苦。暂闻我名或复称念。由是力故从闇遇明。诸恶鬼神起慈悲意。乃至菩提!


——《药师琉璃光七佛本愿功德经》


《大悲心陀罗尼经》说,持诵大悲咒者,不被邪神恶鬼得便死;


《大宝广博楼阁善住秘密陀罗尼经》云:诵随心咒者满一万遍,所有障碍诸鬼神等,悉来敬礼持咒者足,作如是言,救护我等勿断我命,所使我者决定得了;


《法华经》说,念观世音菩萨名号,恶鬼尚不能以恶眼视之,况复加害;


《地藏经》说,恶神恶鬼并恶风,一切诸难诸苦恼,但当瞻仰及顶礼,地藏菩萨大士像,如是山林大海中,应是诸恶皆消灭


===============
部分关于“冤亲债主”的佛经佛论依据
===============


“冤亲债主”夺命的佛经依据:
《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卷第一百一
智蕴第三中他心智纳息第三之三
(**之冤亲债主夺命杀人):
傍生趣亦有生处得智能知他心等。云何知然。昔有女人置儿一处作余事业。时有一狼持其儿去。傍人为逐语彼狼言。汝今何缘将他儿去。狼遂报曰。其母过去五百生中常害我子。我亦过去五百生中常害彼子。怨怨相报于今未息。彼若能舍我亦舍之。傍人便告彼儿母曰。汝若惜子当舍怨心。女人报言我已舍矣。狼观女意都不舍怨。但恐害儿妄言已舍。遂害其子舍之而去。问傍生何时知他心等。答初中后位皆悉能知。问彼住何心知他心等。善耶。染污耶。无覆无记耶。答三种皆能知。问为住意识。为住五识。知他心等。答唯住意识。问为住威仪路心。为住工巧处心。为住异熟生心知他心等。答三种皆能知。彼亦现起工巧处心故。彼异熟生心意识亦有故。非如地狱决定不受善异熟果。


(鬼神之冤亲债主夺命杀人):
鬼趣亦有生处得智知他心等。云何知然。昔有女人。为鬼所魅羸瘦将死。咒师问鬼汝今何为恼此女人。鬼便报言。此女过去五百生中常害我命。我亦过去五百生中常害彼命。怨怨相报于今未息。彼若能舍我亦舍之。咒师因报彼女人曰。汝若惜命当舍怨心。女人报言我已舍矣。鬼观女意都不舍怨。恐命不全妄言已舍。遂断其命舍之而去。问鬼趣何时知他心等。答初中后位皆悉能知。问彼住何心知他心等。善耶。染污耶。无覆无记耶。答三种皆能知。问为住意识。为住五识知他心等。答唯住意识。问为住威仪路心。为住工巧处心。为住异熟生心知他心等。答三种皆能知。如傍生趣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8

主题

1548

帖子

5018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5018
5#
发表于 2020-9-6 20:40:26 | 只看该作者


这三段佛经依据因为某些历史遗留问题,当时用了截图,可能需要劳烦师兄提取一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7

帖子

32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32
6#
发表于 2020-9-13 21:38:05 | 只看该作者
善哉善哉,学习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21

帖子

128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128
7#
发表于 2020-10-15 22:51:42 | 只看该作者
随喜赞叹师兄法布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22-8-24 11:27:29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随喜赞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滑块验证: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上传

本版积分规则

举报|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吉祥果

GMT+8, 2023-1-1 10:28 , Processed in 0.158547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