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查看: 2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FHG20201206FLCS000000辨析某某法师关于口味问题的开示

[复制链接]

1661

主题

1686

帖子

5167

积分

审核员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516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3-3-16 14:0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FHG20201206FLCS000000辨析某某法师关于口味问题的开示
  ====================
  某某法师:人很多时候,会受到业障牵引,而做出错误的判断。比如说,有些明星,喜欢整容,把下巴整得尖尖的。大家都觉得这是美的。按照药师法门讲,下巴是晚年的粮仓,这样子晚年就不好。业障导致的错误判断很可怕。
  吉祥观点:首先我个人对于网传的这篇“某某法师”开示文字的作者真实性,存有怀疑。也就是说,我个人怀疑这不一定是某某法师开示,当然,这只是怀疑,并不确定。因为此文中错漏百出,信口开河之处,比比皆是,实在不似某某法师之水平。假如确实是某某法师开示,窃以为某某法师雅量高致,应能容纳我一浅薄白衣对法师开示的种种指谬。以这一段文字论之,说依照药师法门来讲,下巴是晚年的粮仓,在汉传藏传的任何药师法门的经典依据中,均无此相学之说,所以,不知道法师此说依据何在?如果将相学知识,混杂到药师法门当中,还说这是药师法门中讲的,这里面“非法说法”所导致的因果责任实在太大。
  某某法师:比如吃素的问题。有的人会认为吃素没有营养,就一定要吃肉。这也是错误的判断。修行修身,一定要吃素。色身清净后,一定不会想要吃肉,而且色身比较清净的人,口味是很淡的。黄帝内经讲,味淡上升,味重下沉。这个和楞严经道理倒是有些相通。
  吉祥观点:首先随喜赞叹法师推崇素食,我也极为赞叹。但是,(1)、这里将吃肉不吃肉与口味淡不淡联系起来,容易让人误以为吃素就是淡,吃肉就不淡,这并非《内经》对五味厚薄的划分。《内经》之五味厚薄的划分,与荤素无关,只针对五味是否过度而言。(2)、鄙人详细检索过《黄帝内经》全文,并无某某法师所引用的“味淡上升,味重下沉”八个字,也并没有类似的道理。希望法师以后引证典籍时,在严谨查证出处之后,再引用之,且莫留下本有言无、本无言有的妄语,此种不严谨的信口开河之引用,可能在知见上误导大众,将一个《内经》没有的道理安利给大众,是会有误导的。
  某某法师:一个人口味太重了,很容易堕落到恶道,恶道的口味就是很重的。比如猫吃咸鱼,狗吃大便。某些饿鬼,甚至以厕所的大便为食。这个在佛经也有记载。那天人刚好相反,天人吃的是天上的甘露,吃人间的供果,也是闻一闻味道,就好了。不像人的色身这么粗重,吃了还要排泄。佛经记载早期人类从光音天来到地球,吃地肥,吃了还能飞到天上。再后来,地肥没有了,就吃甘露。但也能飞回天上。甘露没有了,地上就长了五谷,吃了五谷,就飞不回去了,而且色身也跟着粗重,就有了饮食男女欲望。那再后来,人类就从素食转为了肉食。现在餐餐都要吃肉。放的调料,味重,这都是人类欲望重,身体根器差了的因缘。
  吉祥观点:
  (1)、《起世经》中光音天人食用地肥,是因为天人贪执地肥之味,但并非因为地肥味重,而且也没有地肥越吃味道越重的依据,地肥一直是那个味道,并没有轻重变化,而且也没有说地肥的味道原本很重,这些经典依据是明确的。所以,将光音天人是因为吃“重味”导致不能飞举两件事联系起来,明确不符合佛经原文。
  (2)、其次,光音天人食用地肥不能飞举,并非因为贪执重味所以不能飞举,迄今为止,没有任何一部佛经依据支持这种说法。而光音天人食用地肥以后不能飞举,是因为业缘牵引导致不能飞举,也就是说,你吃了地球的东西,你就在业缘上被地球牵引,因此飞不起来,这和地肥的味道重不重,根本毫无关系。也许诸位不信,那么我列举《楞严经》的明确证据:服其身分,皆为彼缘,如人食其地中百谷,足不离地。所以,对于《楞严经》已经明确定性的,光音天食用地肥不能飞举,这是因为吃人家东西导致业缘牵引不能飞举,根本和“地肥味重味轻”毫无关系。何况,相关《起世经》《阿含经》等描述光音天食用地肥不能飞举的依据,也根本没有提及是因为“味重”导致不能飞举,但《楞严经》明确指明是业缘牵引,并不认为是口味轻重问题。
  (3)、法师说,放的调料,味重,这都是人类欲望重,身体根器差了的因缘,这个观点本人并不赞同。因为依据《华严经》,各种调料的酸甜苦辣咸淡的味道,都是诸佛菩萨布施给予众生所应有,乃至于咸味淡味,都是菩萨施舍给予。也就是说,佛菩萨不但不排斥用调料,而且甚至不排斥较重的咸味,也不排斥淡味,咸淡都是利益健康的。而且这各种味道不但不会导致身体根器变差,而且善用五味才能四大调和,肌体盈满,气力强壮。这和法师所谓调料味道重身体根器差的说辞,完全相反。所以,口味问题和健康问题,还是依照佛说最为可靠。详见《大方广佛华严经》卷二十五云:佛子!菩萨摩诃萨布施种种清净上味。所谓:辛、酸、咸、淡,及以甘、苦。种种诸味润泽具足,能令四大安隐调和,肌体盈满,气力强壮,其心清净常得欢喜;咽咀之时,不欬不逆;诸根明利,内藏充实;毒不能侵,病不能伤;始终无患,永得安乐。
  吉祥果
  20201206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滑块验证: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上传

本版积分规则

举报|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吉祥果

GMT+8, 2024-12-7 07:11 , Processed in 0.127275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