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FHG20200804FJSH000000三魂七魄:我执故我在 ============= 太阳花:果师兄~以前看一个修行人的古代记载,说他某一世修成以后,把他以往世分出去的守尸魂都收走了,然后离开了这个世界。说是:人即使被超度了,三魂中的一魂为守尸魂,会留在原地。所以会对子孙后代有影响,尤其是父辈。祖辈影响小。所以,即使是被超度了,仍然会有一魂守尸,除非是自己修成就,都收走。因此,自己修成和被超度的实际有很大区别。 ======== 吉祥观点: (1)、一个伪装大德的二愣子修行人,讲了一通迷迷糊糊的道理,就让你们忽忽悠悠相信了。 (2)、人无贪嗔痴三毒,则无三魂,人无喜怒忧思悲恐惊七情,便无七魄。三毒七情生,则三魂七魄生,三毒七情灭,则统归一法身。一切诸佛一切众生,尚且仅共有一法身,何况凡夫,哪有什么三魂七魄。能讲自己三魂七魄的,保管凡夫俗子一个,而且是凡夫中最底层的那种。不管此人如何声名显赫,我鉴定其,不但毫无修行,而且于佛教正知见一无所知。信我说,信他说,信与不信,那是你们的自由。 (3)、人因执着而从福报中分一灵力,因执着而成一魂魄,但是此执着消除时,此魂魄自然消失。所以,三魂七魄都是随着各种执着生灭的,概括就是三毒七情驱动福德分三七种现象,三七种现象就是所谓三魂七魄,仅此而已。也就是说,亡魂的一切执着消除时,连三魂七魄都彻底消失了,哪里还有什么个鸟的守尸鬼?所以,守尸鬼乃至三魂七魄的生灭,其只和是不是放下执着有关系,和什么收走不收走有个鸟关系? (4)、诸佛菩萨因利生愿力而分灵无量,即为化身无量,凡夫因分别执着也分灵无量,归大类言之,凡夫执着就是三毒七情,因此三毒七情执着驱动福德,所显现呈像,就是三魂七魄。执着一消除,魂魄即可消除,统归入法身中。而根本不是收走不收走的问题。 (5)、别整天去看这些二愣子大德的开示,一无经教依据,二无实证和经教依据的结合,一开口就暴露了。还给人开示什么呢? (6)、亡魂被超度了,是不是留一个魂魄在墓地,其实根本不存在留下的魂魄,只是神识留下了一个执着。通俗譬喻,你思念你的爱人的时候,你的福德能量就会作用于你的爱人,作用于你爱人的你的福德能量,就算是一种分灵。亡魂不管是不是被超度,如果还执着墓地,还回忆到墓地,念念不忘墓地,就和你念念不忘你的爱人一样,亡魂的福德能量自动就会分一个力量作用于思念和执着的目的,就和情人之间彼此思念会福德能量作用对方一样,这就是所谓他认为亡魂超度还有残灵在墓地的原因。其实根本不存在残灵,只是残留的执着,只是亡魂的执着导致福报分灵,而非本身有一种魂魄在那里。不管执着的对象是爱人,还是执着的对象是墓地,同属一理,仅此而已。 笛卡尔说:我思故我在。 吉祥果说:有三种思,则三魂在,有七种想,则七魄在。有思念爱人,则分灵在爱人处,心在故灵在,心亡故灵亡。有思念墓地和自身尸体,则守尸鬼在,无思念墓地尸体,则守尸鬼亡。 你的心在哪,你的能量作用就在哪,或者世俗一点说,你的分灵就在哪,一切都是心的作用。但是在与不在,不是一定的,是刹那生灭的,因为心念变异也是刹那生灭。 所以,笛卡尔的说法,适合解释本文的道理。 三魂七魄守尸鬼,因思因想故在,不思不想故不在。 (7)、执着生,则分灵生,执着灭,则分灵灭。三魂七魄,随心生,随心灭,生灭如是,仅此而已。为什么学习修行,要专心致志,心力集中,才能提高学习成绩?因为心力分散,则呈现三魂七魄之分散能量,反之,专心致学,所有分散于三魂七魄的福德能量,都集中在你的学习目标上,因此成绩就提高了。因此,是三魂七魄分散用力,还是将三魂七魄能量专心并用于一处,这是一个能量分配问题。修行和学习的奥秘,就在这里,就在能否“一心”。一心则一法身,三心七意,则三魂七魄。学习的时候谈恋爱,打架,看金庸小说,这也是一种分灵,这就是三魂七魄的能量分散了,你的学习就好不了。反之,一心一意,用一法身,能量用于一处,成绩就提高了。所以,《阴符经》所谓绝利一源,用师十倍,是个能量分配问题。三魂七魄的问题,也是能量分配问题。是集中使用能量,还是分三七种用途分散用之,这就是学习和修行的奥秘所在。 (8)、对不起了,这位大德,吉祥在这里得罪了。希望阁下好自用功,善学经教,不要功夫不够就轻易卖弄,以免害人害己。万一讲错一句,再做五百世狐狸,可咋整呢?所以,哥们,我想说的是,有些问题没整明白,不出来卖弄好吗? 本文所述,都是以前讲过的,可以去之前博文寻找,有和今日所述一致的讲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