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查看: 2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FHG20200302FJSH000000如果蝗虫入境,云南省长怎么办?

[复制链接]

1661

主题

1686

帖子

5167

积分

审核员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516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3-2-28 18:2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FHG20200302FJSH000000如果蝗虫入境,云南省长怎么办?
       ====================
  点击阅读:国家林草局研判沙漠蝗灾风险制定防控措施
  ====================
  之前有师兄说,把我《东非蝗虫之中国预警》一文,转给HK《文汇报》北京总编了,而且他们也看了。其实,今天这篇,比那一篇更值得转给他。如果你也认为下文很实用的话。
  ====================
  刚看到国家林草局的部署,毕竟水平还是比中国农业大学那位教授的水平高,承认蝗虫极有可能从云南、西藏、新疆入境。因为至少历史上缅甸蝗虫就多次进入云南。我一直考虑蝗虫这件事,假如你是云南省长,蝗虫十天之后即将到达云南边境,你作为一省的封疆大吏,你该怎么办?我个人的构想如下:
  从现在起,立即部署云南全省农业生产,从全国开始往云南调动和储备足量的塑料纱网、大棚支架,并且让全省农村动员起来,家家户户学会大棚搭建的技术。纱网的使用方式,一概依照大棚蔬菜搭建大棚的使用方法。纱网的单位网格尺寸,不得高于4平方毫米,也即大约能够阻止蝗虫幼虫突破的尺寸。这些物资有备无患,而且最好提前分配到农村每家每户,技术也要教给每家每户。一旦蝗虫接近云南缅甸交界处,立即云南全省农田开始覆盖纱网,蝗虫一旦进来,可能会吃掉其他绿色植物,但是这样可以把庄稼保护下来。
  不过,据我所知,这样保护庄稼,必然会提高粮食生产成本,而且会导致农民种植毫无收益。因此,这次部署,应该由国家财政和云南财政负担,不要增加农民的负担,这样农民才有救灾的积极性。这样做,最后大不了粮食价格稍微高一点,但是粮食不会被毁。国家也应该适度提高粮食收购价,保护农民种粮积极性,我个人认为价格翻倍,是合适的。
  因此,个人站在一个草根的立场,替一个省长考虑问题,就是上面这些策略。
  至于中国农大某位宣称蝗虫无法进入中国的教授所吹嘘的,说什么中国蝗虫防治技术已经非常先进,,,我劝各位,,不管你是什么文化水平,,最好不要相信这位教授的鬼话。我不想证明任何打击大家信心的事情,但是我告诉大家两件事,第一件事,这次派到巴基斯坦帮助灭蝗的,是一群中国鸭子,这就是我们的先进技术。蒙古送来了中国一群羊,中国送去了巴国一群鸭,这就已经说明问题。第二件事,中国灭蝗技术到底是不是先进,我劝各位到农村去问一问农民,别整天听那些脚跟不沾泥的教授瞎逼逼。北方我不清楚,但是中国长江流域以及以南地区,蝗虫年年都有,年年农药年年蝗虫,只不过规模较小,不影响收成,没有重视过。但是问题是,蝗虫既然从来没有在中国大地上彻底消灭过,这是事实!!那你吹嘘什么灭蝗虫技术全球最先进?
  按照国家农林局的文字中表述的那样,缅甸蝗虫进入云南,历史上已经发生多次,所以,千万不可以掉以轻心。
  云南省如果这么部署,可保粮食无忧。
  这是我一个草根,替云南省长做出的思考,也是替别人。
  提问:为什么不全部使用塑料薄膜,模仿大棚蔬菜的种植方法,而要使用纱网?
  回答:因为纱网既可以保证充足光线照射农作物,又可以保证通风透气帮助农作物完成光学化合作用,同时又可以阻止蝗虫进入。但是塑料薄膜主要是保温,但是一旦温度太高,又不透气,会阻碍光合作用,甚至会热死庄稼。所以,纱网是最优选择,具备所有的优点,而且成本也比塑料薄膜低得多。
  具体操作,模仿下图,但不使用塑料薄膜覆盖,选用纱网覆盖,即可。
  搭建的支架,也不一定选用这么高级的,成本太高,农民可以就地取材。
  退一万步说,,,如果农民没钱购买支架,,,仅仅用纱网直接在地面上覆盖在农作物表面,,,,压实四周,,,也比不使用纱网要强。
  古人防治不了蝗虫,但是今天有了纱网这种东西,要好好利用它,它是科学赐予我们的礼物。
  我个人很诚实的讲,我除了相信这种方案可行之外,我现在不相信任何其他方法可以防治蝗虫。农药,几乎是没用的,你想都别想。其他生化方式,你也想都别想,你们想象得我们这方面的科技太先进了,你们很多人都在做梦。
  如果一旦蝗虫入境,或者国内蝗虫起来,可以这样去做。这是成本最低收效最高的方案。然后慢慢熬,熬到秋后,天气冷了,蝗虫自然就下去了,然后再部署防止来年蝗虫再起来。气温,是个最关键的因素。全国大面积农作物,只要保证8月底9月初不毁坏,基本今年就没问题了(局部地区时间有差异)。至于来年的事情,再从长计议。
  纱网就选用下图这种,就足够了。
  大家千万不要去幻想什么生化高科技灭蝗,老老实实采用这种物理方式隔断,你不会吃亏。一个简单的逻辑是:如果生化高科技有用,联合国粮农组织早就给印度和巴基斯坦用上了,,,,还需要中国派鸭子吗?当然,据说最后是鸭子暂时还没去,但是不管去没去,有这个鸭子计划,就已经证明其他技术很可能不靠谱,不然何必寄希望于鸭子?各位,不要把有些生化防治手段看得太高明了。其实,最简单的逻辑,往往最可靠。最简单的方法,往往也最可靠:用纱网做物理隔断。管你什么科技不科技,我先隔开再说。就像现在疫情,管你什么防治,我先采用隔离策略,这是最实用的高明策略。
  关于沙漠蝗虫是干旱性蝗虫,不喜欢云南边界湿热环境的说法,我个人认为,可以承认,但也不可作为绝对之条件。病毒和细菌尚且不断变异,不断增强抗药性,干旱环境而来的东非蝗虫是不是也会逐渐适应湿热环境,这可不是一个完全可以预估的问题。所以,不能因此掉以轻心。
  ======
  纱网如图
  ======
(此处缺图片)


      ======
  大棚如图:
  ======
(此处缺图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滑块验证: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上传

本版积分规则

举报|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吉祥果

GMT+8, 2024-12-7 09:03 , Processed in 0.133781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