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查看: 1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FHG20191109FJKX00000观察造就实相:此实相非彼实相

[复制链接]

1661

主题

1686

帖子

5167

积分

审核员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516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3-2-26 20:4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FHG20191109FJKX00000观察造就实相:此实相非彼实相

  ===================

  扑小牛:物理学上经典的双缝实验,一粒电子通过双缝,呈现出波的状态,如果人为的观察他,他就呈现出粒子状态。由此联想到禅定,当人进入禅定状态时,内心停止了对客观世界的观察,所以世界就从粒子状态变成了波状态,这时候世界就变成另一个世界。如果甚深禅定,即使入禅定的这个人睁开眼,站起来,因为他内心已经永远停止了对客观世界的观察,所以他就进入了另一个世界,看见了种种的异相。
  ========

  吉祥观点:下文是今年九十月份,我回复地藏论坛如上佛友的内容:

  (1)、杨氏双缝实验、薛定谔的猫所阐释的最接近的佛理的理论是“观察造就实相”,换一种佛教表达是“一切唯心造”。但是两个实验并不证明和禅定、空性有任何关系。我想楼主一定是想多了。因为双缝实验无论是观察或者不观察,无论光子通过的是双缝还是单缝,无论形成的光学影像体现的是粒子特性,还是波动性,这都属于色相范畴,和禅定及空性的理论,毫无关系。而且过去所有的实验,也没有设定过观察者必须拥有禅定功夫之前提,甚至现在连谁是观察者,都不能有精确的确定。

  (2)、如果一定要勉强寻找禅定、空性和光子之间的关联,其实,光子的静止质量为零,这一事实都比楼主思考的双缝实验的结论,更贴近禅定和空性的状态:(A)、假定光子的静止态,可以表述为禅定状态。因为禅定在佛教的另外一种表述就是“止观”之“止”,所以,静止,本身在佛教教义具有禅定之意义。(B)、假定光子质量为零,可以表述为空性。(C)、假定上述两个表述符合真理,则光子静止质量为零,就可以表述为“深入禅定后得到的境界是空性”。总之,这个都比楼主所说的那个,更接近光子的特定状态和空性的关系。
  综上,也就是说,双缝实验体现的光子的波粒二象性,并不触及禅定和空性的理论,因为没有脱离色相,也没有触及禅定的理论。其最多触及的实际是“一切唯心造”的理论,也就是量子物理“观察造就实相”的理论。

  (3)、量子物理双缝实验的“观察造就实相”,以及薛定谔的猫之思想实验之“观察造就实相”,这两者所讲的“实相”,并不是佛教所谓的“实相”,佛教的实相是“究竟空性”,而双缝实验之观察造就实相,是指有意识的观察导致波函数从不确定态呈现出确定态,但是这个确定态的“实相”,依然是有为法,依然是有相的,依然不是佛教的“空性实相”。薛定谔的猫之思想实验之“观察造就实相”,本质上与此同理,猫之生死在观察的一刻才作为事实呈现,但是这个事实的实相无论呈现出猫之生死的哪一种,它都不是空性实相的概念。所以,这个观察造就实相,并不是佛教所谓的“实相”。这是需要特别分别清楚的。

  我之所以专门写下这一段,是因为现在网上有些文章,就是把两个实相搞混淆的,比如这篇文章:只有纯粹的观察才能看到实相。须知,实相者,无观、无察、无能观、无所察。在逻辑上不存在一个能被观察的实相,也不存在一个能观察的主体,能观察的和能被观察的,一律都不是实相。这是佛教的实相,和量子物理所谓实相,二者之间所存在的根本概念差异。有一些师兄,很容易混淆二者,看到用词相同,就误以为是一回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滑块验证: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上传

本版积分规则

举报|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吉祥果

GMT+8, 2024-12-7 09:17 , Processed in 0.137188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