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查看: 4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FHG20190822FDAM000000我眼中的“社会阶层固化”

[复制链接]

1661

主题

1686

帖子

5167

积分

审核员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516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3-2-17 16:1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吉祥果2 于 2023-2-17 16:20 编辑

FHG20190822FDAM000000我眼中的“社会阶层固化”
  ===============
  若将水池中,投一石子,自然沉底,投一木块,自然漂浮。水之密度无二,然木石密度有异,故浮沉不同。社会系统中,因众生个体罪福轻重不同,故造成贫富差异阶层有别,犹如木石密度不同,浮沉亦异。
  木若常浮而不沉,石若常沉而不浮,则视之自然,可以接受。社会若某阶层常富贵,某阶层常贫乏,富者不堕贫穷,贫者不升富贵,便谓之阶层固化。竟然不可接受。
  而社会阶层固化之主因,在于众生福力差异固化,犹如木石密度固化,则各自沉浮固化已定。众生罪福轻重不改,则社会阶层固化已定,无可改也。故众生修福,是提升社会阶层、打破阶层固化唯一途径。犹如沉水之石,密度不改,终不能自浮自升。
  如上一番譬喻后,必然有人思维:若施加外力,压制浮木令其下沉,抬起石子令其上升,岂非立即改变阶层固化?这是小学生都能想到的办法,何况物理学家,何况郑智家!这是什么思维?这就是“拳力”想要作祟的思维。
  这种思维是不是能有效解决问题呢?请看下文:
  相传昔日,藏王赤松德赞,曾以王敕,均分百姓财物,令无多寡差异,然不久之后,发现贫富差距还复依旧。又如昔日王莽强行均贫富,不久新朝败灭,百姓贫富差距还复依旧。又如我朝毛公均贫富,一遇改开,贫富差距还复依旧。从古至今,无论王莽,或者马恩,或者毛公,皆存“强均贫富令无差别”之理想。百姓至今所感念毛公者,不外乎因为令自己感受到某种“不被歧视”的“现象公平”。可是:这只大手的力量一旦消失,木依然浮起,石依然下沉,多福者依然升浮为大富,少福者依然下堕为贫穷。木石密度不改,沉浮固化结局已定,众生福力不改,社会贫富阶层固化已定,根本无解。
  本文提供两种思维:
  一种思维提供给普罗大众,大众非以精进修福不能提升自身阶层。因此,你的社会阶层不能提升,你要反思自己,谁叫你福德力太弱,升不起来呢?所以,你看懂福德力,你就不需要那么重的戾气,整天怨恨社会不公。这是你自己的问题。你自己密度有问题,所以浮不起来,不要怪社会。
  一种思维提供给王者。王者非倡导大众修福,非从根本上调整大众福力差异,舍此之外,别无改变“社会阶层固化现象”之任何根本方法。不遵此理,纵使强行平均,最终还复回归差异。
  王者应做之事:如木石浮沉实验,实验者应保证水之密度均等无别,而任由木石自我浮沉,不必干预。譬喻社会系统,王者应保证制度及竞争规则公正公平,而任由大众自由竞争,形成差距。而不应伸出大手,扶石而抑木。若真愿扶贫,则应教化修福,若真愿抑富,则应打消此想,因一切众生有福,天下之幸也,抑之不利王政。
  总之一句话:除修福外,别无改变阶层固化之根本教法。
  大家都成佛了,就自动均贫富了,佛性平等,佛福平等。不成佛前,天上天下,福力多寡有别,实无贫富可均。
  =====
  题外话:
  =====
  那么,《道德经》里面,老子怎么看待本文的这个话题?老子说:为无为,则无不治。譬如:如果藏王不强行均贫富,王莽不强行均贫富,让老百姓按照自然福力浮沉,天下则无不治。一个理想,不管多么伟大高尚,如果违背了自然规律,就会造成灾难,造成不治。古今中外,强行违背自然规律,强行均贫富者,几乎都把社稷搞垮了,无一例外。有为反而不治,无为反而大治。奥秘如是。《道德经》老子之所以要求无为的原因,就是因为有自然规律在主导,自然规律主导的变化,本身就是最圆满的,你不需要自作多情。
  《道德经》老子又说:道常无为而无不为,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化。什么意思呢?就是说,为王为候,不要动不动伸手去压制水里面浮起来的木头,也不要动不动去扶起水里面沉下去的石头,让木头和石头,按照密度自我浮沉,顺应自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滑块验证: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上传

本版积分规则

举报|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吉祥果

GMT+8, 2024-12-7 09:40 , Processed in 0.141521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