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查看: 57|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FHG20190321CFCS000000复习:净财和不净财的判定

[复制链接]

1661

主题

1686

帖子

5167

积分

审核员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516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3-2-10 17:1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FHG20190321CFCS000000复习:净财和不净财的判定
  ================
  有人给我截图图片,是讲什么是净财之标准的。我看过了,但是并不完全赞同他们的标准。大家还记得吗?我认为的佛教财富的净财标准,和大德们通常所说的净财标准有很大不同。传统的净财标准,认为只要当事人不通过经营恶业,是通过如理如法的善业赚的钱,就是净财。传统一般这么认为。
  我们虽然肯定上述这一标准是重要且正确的,但是,我们过去提出过其他的净财标准,该标准与传统的净财标准存在部分不同之处:比如,衡量一个财物是不是净财,这个净和不净不是绝对固定的,而是随着因缘变化的。即便不是净财,比如有一笔财富,是张三经营恶业所得。但是张三用这一笔不净财,通过购买李四的产品或者服务,将财富转移到了李四手中,这时候,重新获得这个财富的李四,他得到这个财富之后,这个财富会自动被转化为李四的“净财”。但是这个净财,仅仅只是对李四一人算是净财,如果李四又将他的净财供养给了出家人王五,则出家人王五虽然得到李四手里的净财,但是财富一到王五的手中,,就会自动变成王五的“不净财”,因为这种财富带有供养者李四的业力,并且会导致王五损福给李四。当然,这是王五如果受用这个财富的前提下才会成立。反之,如果出家人王五一分钱没用,转手将财富捐造了观世音菩萨像,则这一笔财富对王五来讲还是净财,因为他没有受用。但是,对观世音菩萨来讲,如果就分别观念来讲,这笔财富对菩萨来讲,又变成了不净财,因为有李四的业力(菩萨本无分别,我们这里只是在分别心的层面讲自然规律)。总之,一个财富是不是净财,那是随着接受财富的不同的对象的变化,随着不同的自愿等值交易关系,乃至于随着不同的供养布施的负欠债务关系,,一直在对不同的对象在动态转化的。这个财富,可能一会儿是净财,一会儿是不净财,对此人净,对彼人不净。没有哪一个财物,固定一直是净财,或者固定一直是不净财的,都是随着上述这些交易关系、债务关系而动态变化的。我这里只是粗略的说一下,详细的关于净财的论述,大家可以看老博客的博文,比这讲的更细微。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401

帖子

3894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3894
沙发
发表于 2023-5-4 17:40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已阅。无修改意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滑块验证: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上传

本版积分规则

举报|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吉祥果

GMT+8, 2024-12-7 10:00 , Processed in 0.190116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