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查看: 387|回复: 1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施主、施者、或非为施主、施者在布施行为中得福各自因由

[复制链接]

109

主题

1391

帖子

6686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6686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2-10-29 22:34:3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极乐花 于 2022-11-14 22:22 编辑


【施主得福因由:因所布施物品是施主权属所有】(当然还包括施主发心因素,在此不再赘述)



在整个布施行为当中,谁得布施果报呢?经文所言:“受施之人,能令施主,生于果报”,请注意,在这里所言是“施主”,而并非“
施者”,那么何为施主?在文中说“其财宝主,名为施主。‘’,就是所布施物品的权属者是名施主。那么何为施者呢?在文中说“其执事人,名为施者。 ”就是将施主财物施舍给别人,执行布施行为的人名为施者;那么如果一个人以自己之财布施给别人,在这个布施行为当中,布施之财权属于自己,并且自己进行了施舍行为,那么此人即是施主又是施者。那么有人说,施主在本次布施行为中获利,其施主有没有布施给别人的心意呢?在文中所言是有的,在文中说:“以己财宝,令执事人随所施者。”,就是施主已经授权并指示施者将自己财富布施给别人。施者只是执行布施行为的人。
===========================

《大宝积经》卷第120【尔时诸比丘闻佛世尊作是说已生净信心。白言世尊。广博仙人有所疑问愿为除断。 尔时 佛告广博仙言。汝今谛听。施之果报及业差别。若诸受者,能令施主,生于果报,是为施义。
若有众生发清净心,以己财宝,令执事人随所施者。
其财宝主,名为施主。
其执事人,名为施者。
若复有人自持己物,净心施者,得为施主、亦名施者。】







同理如上,经文所说:“
财主得福,非施者福。”就是所布施物品的权属者在本次布施行为中获利。那么有人说,施主在本次布施行为中获利,其施主有没有布施别人的心意呢?在文中所言是有的,在文中说:“若人有物彼信心生,信心生已以财付人遣向他国”,就是施主已经授权并指示施者将自己财富布施给别人。施者只是执行布施行为的人。
======================

《毗耶娑问经》尔时,世尊语毗耶娑大仙人言:“汝听施报,复有施分。何义布施?既布施已自食自净,施已报转故名布施。以何义故名为施主?如是问者,大仙当听!若人有物彼信心生,信心生已以财付人遣向他国,彼人将物向他国施;彼人布施,财主得福,非施者福。
彼所遣者,虽持物施而非舍主。若人自物自手施者,则是舍主亦是施主。






【施者得福因由:因施者对此次布施行为有发心


经文所言:“为他所遣持物布施,即有净心,同得施福。”即:施者有发心,亦得施福
========================
“若复有人,为他所遣持物布施,即有净心,同得施福。若复有人见他布施,心生随喜,亦得施福。若人劝施、若人施物,如是等人皆得大福。

——《毗耶娑问经》




此例案列中,所供养物品苏油灯炷之具非比丘权属,乃王女捐助。然而比丘乃为此次布施行为的发心之人,燃灯供养种种事务是比丘一手操办经营,故比丘因此得佛授记,说明施者有发心者,亦得施福。
=========================
 佛告阿难:“过去久远二阿僧祇九十一劫,此阎浮提,有大国王,名波塞奇,主此世界八万四千诸小国土。王大夫人,生一太子,身紫金色,三十二相、八十种好,当其顶上,有自然宝,众相晃朗,光曜人目。即召相师,占相吉凶,因为作字。相师披看,见其奇妙,举手唱言:‘善哉善哉!今此太子,于诸世间天人之中无与等者,若其在家,作转轮圣王,若其出家,成自然佛。’相师白王:‘太子生时,有何异事?’王答之言:‘顶上明宝,自然随出。’便为立字字勒那识祇,晋言宝髻。年渐长大,出家学道,得成为佛,教化人民,度者甚多。尔时父王,请佛及僧,三月供养。有一比丘,字阿梨蜜罗,晋言圣友,保三月中,作灯檀越,日日入城,诣诸长者居士人民,求索苏油灯炷之具。时王有女,名曰牟尼,登于高楼,见此比丘日行入城,经营所须,心生敬重,遣人往问:‘尊人恒尔劳苦,何所营理?’比丘报言:‘我今三月,与佛及僧,作灯檀越,所以入城诣诸贤者,求索苏油灯炷之具,使还报命。’王女欢喜,又语圣友:‘自今已往,莫复行乞,我当给汝作灯之具。’比丘可之。从是已后,常送苏油灯炷之具,诣于精舍。圣友比丘,日日经营,燃灯供养,发意广济诚心款着。佛授其记:‘汝于来世阿僧祇劫,当得作佛,名曰定光,十号具足。’王女牟尼,闻圣友比丘授记作佛,心自念言:‘佛灯之物,悉是我有,比丘经营,今已得记,我独不得。’作是念已,往诣佛所,自陈所怀。佛复授记,告牟尼曰:‘汝于来世二阿僧祇九十一劫,当得作佛,名释迦牟尼,十号具足。’于是王女,闻佛授记,欢喜发中,化成男子,重礼佛足,求为沙门。佛便听之,精进勇猛,勤修不息。”佛告阿难:“尔时比丘阿梨蜜者,岂异人乎?乃往过去定光佛是。王女牟尼,岂异人乎?我身是也。因由昔日灯明布施,从是已来,无数劫中,天上世间受福自然,身体殊异超绝余人,至今成佛,故受此诸灯明之报。”

  时诸大会闻佛所说,有得初果乃至四果,或种缘觉善根之者,有发无上正真道意。慧命阿难,及诸众会,咸共顶戴,踊跃奉行。◎

——《贤愚经》





“意欲布施”说明比丘尼是有供养佛僧的心意的,“顾无所有。自惟贫贱。心用悲感。”因为有没物品供佛僧还因此感到十分悲伤,说明比丘尼供佛僧的心意是非常至诚浓厚的;而所供养物奈”是通过乞求所得,可以知道的是比丘尼并非是奈”的权属者,此类案列表明施者有发心,亦得施福。
========================

阿难。礼已还坐。尔时座中有一比丘尼。名曰奈女。即从座起。整服作礼。长跪叉手。白佛言。我念先世。生波罗奈国。为贫女人。时世有佛。名曰迦葉。时与大众。围绕说法。我时在座。闻经欢喜。意欲布施。顾无所有。自惟贫贱。心用悲感。诣他园圃。乞求果蓏。当以施佛。时得一奈。大而香好。擎一盂水并奈一枚。奉迦葉佛及诸众僧。佛知至意。咒愿受之。分布水奈。一切周普。缘此福祚。寿尽生天。得为天后。下生世间。不由胞胎。九十一劫。生奈华中。端正鲜净。常识宿命。今值世尊。开示道眼。尔时奈女。以偈颂曰。
  三尊慈润普  慧度无男女
  水果施弘报  缘得离众苦
  在世生华中  上则为天后
  自归圣众祐  福田最深厚《佛说诸德福田经》






【非施主、施者得福因由:(1)因非施主、施者对此次布施行为有随喜之心(2)非施主、施者劝导他人进行布施行为



(1)经文:“若复有人见他布施,心生随喜,亦得施福。”,即意为:即使非为施主、施者,然对此次布施行为随喜者,亦获福德(2)经文:“若人劝施、若人施物,如是等人皆得大福。”说明劝导他人布施者,促成此次布施行为,亦因此获得福德
==============================

若复有人,为他所遣持物布施,即有净心,同得施福。若复有人见他布施,心生随喜,亦得施福。若人劝施、若人施物,如是等人皆得大福。

——《毗耶娑问经》







即使非为施主、施者,然对此次布施行为随喜者,亦获福德
=========================
 复有十业。能令众生得少资生报。一者自行偷盗。二者劝他偷盗。三者赞叹偷盗。四者见盗欢喜。五者于父母所。减撤生业。六者于贤圣所。侵夺资财。七者见他得利。心不欢喜。八者障他得利。为作留难。九者见他行施。无随喜心。十者见世饥馑。心不怜愍。而生欢喜。以是十业。得少资生报。
  复有十业。能令众生得多资生报。一者自离偷盗。二者劝他不盗。三者赞叹不盗。四者见他不盗。心生欢喜。五者于父母所。供奉生业。六者于诸贤圣给施所须。七者见他得利。心生欢喜。八者见求利者。方便佐助。九者见乐施者。心生忻悦。十者见世饥馑。心生怜愍。以是十业。得多资生报。《佛说业报差别经》






即使非为施主、施者,然对此次布施行为随喜者,亦获福德
=========================

树下人问言。欲何得。人皆言。大饥渴。树下人即复举右手五指端。即复大水出。水如流泉。人马畜生皆饮。复从索饭。树下人复举右手五指端。出名美饮食与之。五百人及畜生皆饱满。树下人因问。五百人等。卿皆欲至到。何等求索。贾人言。我皆欲到大海。求索珍宝。树下人因问。卿皆欲索珍宝者。便可从我手中出。树下人便举右手。从五指端。出金银水精琉璃珊瑚虎魄白珠。人便敛取。取各自重如去。树下人语阿鸠留。持此金银。归乡里。用布施贫穷者。欲得饭者饭之。欲得金银钱财衣被者。极与之。令道人皆咒愿我。令我得其福。令我手中出琦物。又多使我早脱此荒泽中。阿鸠留。闻此语。大惊怖。便以头面着地。问仁者为何等人乎。是天耶龙耶鬼神耶是人耶。树下人言。我亦非天。亦非龙。亦非鬼。亦非人。我是豪薜荔也。我前世时。于国中大贫穷。常在城门下坐。虽贫穷心净洁。爱乐沙门道人。我贫穷不能施人。见他人布施。代其喜。时迦葉佛。般泥洹去。诸比丘来从我乞丐食。我应比丘言。我无所有。但遥指示城中。某家善可得饭。某家不善不可得饭。比丘乞来出。我见有所得。即欢喜。又迦葉佛。般泥洹去。其国王名为基立。为迦葉佛。起七宝塔。我辄持手着其上言。令我得其福。王上好物于佛塔。我辄持手着之言。使我得其福。但用贫故。未曾斋。饭食无时。又饮酒。是故死后。以作豪薜荔耳。但用我前世见人作善。代其欢喜。手着其物上。是故令我五指端在所出。但用生时未曾斋。故使我作是间薜荔。《佛说阿鸠留经》







共相劝他各出少财聚集一处。假使不施。念念之中施功常生无有穷尽。说明
非施主、施者劝导他人进行布施行为,因此亦获得福德

===============

善男子。若复有人。
多饶财物独行布施。从生至老。
不如复有众多人众。不同贫富贵贱。若道若俗。共相劝他各出少财聚集一处。随宜布施贫穷孤老恶疾重病困厄之人。其福甚大。
假使不施。念念之中施功常生无有穷尽。
独行布施其福甚少。-------《像法决疑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253

主题

4412

帖子

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3401
沙发
发表于 2022-10-29 22:57:33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阿弥陀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44

帖子

1296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296
板凳
发表于 2022-10-29 23:36:37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感恩师兄法布施,释我心中疑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6

主题

1140

帖子

6113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6113
地板
发表于 2022-10-30 11:22:35 | 只看该作者
我想到的情況,例如A發心布施C,於是A命令B幫忙,把A的財物送C,最後得福的是A,B只是位跑腿,這就是樓主所講的情況。
但假如B也有發心,B也會得福,如下面的經文。



(二〇)◎贫女难陀品第二十(丹本此品在第十一卷为五十三)

  如是我闻: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尔时国中,有一女人名曰难陀,贫穷孤独,乞丐自活。见诸国王臣民大小,各各供养佛及众僧,心自思惟:“我之宿罪,生处贫贱,虽遭福田,无有种子。”酸切感伤,深自咎悔,便行乞丐,以俟微供。竟日不休,唯得一钱,持诣油家,欲用买油。油家问曰:“一钱买油,少无所逮,用作何等?”难陀具以所怀语之。油主怜愍,增倍与油。得已欢喜,足作一灯,担向精舍,奉上世尊,置于佛前众灯之中,自立誓愿:“我今贫穷,用是小灯,供养于佛。以此功德,令我来世得智慧照,灭除一切众生垢闇。”作是誓已,礼佛而去。乃至夜竟,诸灯尽灭,唯此独燃。是时目连,次当日直,察天已晓,收灯摒挡,见此一灯,独燃明好,膏炷未损,如新燃灯,心便生念:“白日燃灯,无益时用。欲取灭之,暮规还燃。”即时举手,扇灭此灯,灯焰如故,无有亏灭;复以衣扇,灯明不损。佛见目连欲灭此灯,语目连曰:“今此灯者,非汝声闻所能倾动,正使汝注四大海水,以用灌之,随岚风吹,亦不能灭。所以尔者?此是广济,发大心人所施之物。”佛说是已,难陀女人,复来诣佛头面作礼,于时世尊,即授其记:“汝于来世二阿僧祇百劫之中,当得作佛,名曰灯光,十号具足。”于是难陀,得记欢喜,长跪白佛,求索出家。佛即听之,作比丘尼。

  慧命阿难、目连,见贫女人得免苦厄出家受记,长跪合掌,前白佛言:“难陀女人,宿有何行,经尔许时,贫乞自活?复因何行,值佛出家,四辈钦仰诤求供养?”

  佛言阿难:“过去有佛,名曰迦叶。尔时世中,有居士妇,躬往请佛及比丘僧,然佛先已可一贫女,受其供养,此女已得阿那含道。时长者妇,自以财富,轻忽贫者,嫌佛世尊先受其请,便复言曰:‘世尊云何不受我供,乃先应彼乞人请也?’以其恶言,轻忽贤圣,从是以来,五百世中,恒生贫贱乞丐之家。由其彼日供养如来及于众僧,敬心欢喜,今值佛世,出家受记,合国钦仰。”

  尔时众会,闻佛说此已,皆大欢喜。国王臣民,闻此贫女奉上一灯受记作佛,皆发钦仰,并各施与上妙衣服,四事无乏。合国男女,尊卑大小,竞共设作诸香油灯,持诣祇洹,供养于佛。众人猥多,灯满祇洹,诸树林中,四匝弥满,犹如众星列在空中,日日如是,经于七夜。

  尔时阿难,甚用欢喜,嗟叹如来若干德行,前白佛言:“不审,世尊!过去世中,作何善根,致斯无极灯供果报?”

  佛告阿难:“过去久远二阿僧祇九十一劫,此阎浮提,有大国王,名波塞奇,主此世界八万四千诸小国土。王大夫人,生一太子,身紫金色,三十二相、八十种好,当其顶上,有自然宝,众相晃朗,光曜人目。即召相师,占相吉凶,因为作字。相师披看,见其奇妙,举手唱言:‘善哉善哉!今此太子,于诸世间天人之中无与等者,若其在家,作转轮圣王,若其出家,成自然佛。’相师白王:‘太子生时,有何异事?’王答之言:‘顶上明宝,自然随出。’便为立字字勒那识祇,晋言宝髻。年渐长大,出家学道,得成为佛,教化人民,度者甚多。尔时父王,请佛及僧,三月供养。有一比丘,字阿梨蜜罗,晋言圣友,保三月中,作灯檀越,日日入城,诣诸长者居士人民,求索苏油灯炷之具。时王有女,名曰牟尼,登于高楼,见此比丘日行入城,经营所须,心生敬重,遣人往问:‘尊人恒尔劳苦,何所营理?’比丘报言:‘我今三月,与佛及僧,作灯檀越,所以入城诣诸贤者,求索苏油灯炷之具,使还报命。’王女欢喜,又语圣友:‘自今已往,莫复行乞,我当给汝作灯之具。’比丘可之。从是已后,常送苏油灯炷之具,诣于精舍。圣友比丘,日日经营,燃灯供养,发意广济诚心款着。佛授其记:‘汝于来世阿僧祇劫,当得作佛,名曰定光,十号具足。’王女牟尼,闻圣友比丘授记作佛,心自念言:‘佛灯之物,悉是我有,比丘经营,今已得记,我独不得。’作是念已,往诣佛所,自陈所怀。佛复授记,告牟尼曰:‘汝于来世二阿僧祇九十一劫,当得作佛,名释迦牟尼,十号具足。’于是王女,闻佛授记,欢喜发中,化成男子,重礼佛足,求为沙门。佛便听之,精进勇猛,勤修不息。”佛告阿难:“尔时比丘阿梨蜜者,岂异人乎?乃往过去定光佛是。王女牟尼,岂异人乎?我身是也。因由昔日灯明布施,从是已来,无数劫中,天上世间受福自然,身体殊异超绝余人,至今成佛,故受此诸灯明之报。”

  时诸大会闻佛所说,有得初果乃至四果,或种缘觉善根之者,有发无上正真道意。慧命阿难,及诸众会,咸共顶戴,踊跃奉行。◎

——《贤愚经》

王女就等於「施主/財主」,比丘就等於「施者」,雖然財物不是施者自己,由於施者有發心,所以有福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9

主题

1391

帖子

6686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6686
5#
 楼主| 发表于 2022-10-30 13:01:38 | 只看该作者
carl104 发表于 2022-10-30 11:22
我想到的情況,例如A發心布施C,於是A命令B幫忙,把A的財物送C,最後得福的是A,B只是位跑腿,這就是 ...

赞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6

主题

601

帖子

2018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2018
6#
发表于 2022-10-30 17:00:06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B是护持佛法吧,义工不就是做这个工作的呢,福报大的很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500

帖子

2048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2048
7#
发表于 2022-10-30 18:40:26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随喜赞叹极乐花师兄法布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2

主题

105

帖子

770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770
8#
发表于 2022-10-30 19:20:50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是不是还有一种可能,当施主和施者不同时,施者用施主的财物布施供养,自己发心了,同时满心欢喜,类似于随喜,随喜所得的福德也是挺大的。所以,施者的福德很大一部分来自于随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9

主题

1391

帖子

6686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6686
9#
 楼主| 发表于 2022-10-30 22:01:40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极乐花 于 2022-10-30 22:11 编辑
居闲斋主人 发表于 2022-10-30 19:20
是不是还有一种可能,当施主和施者不同时,施者用施主的财物布施供养,自己发心了,同时满心欢喜,类似于随 ...


 复有十业。能令众生得少资生报。一者自行偷盗。二者劝他偷盗。三者赞叹偷盗。四者见盗欢喜。五者于父母所。减撤生业。六者于贤圣所。侵夺资财。七者见他得利。心不欢喜。八者障他得利。为作留难。九者见他行施。无随喜心。十者见世饥馑。心不怜愍。而生欢喜。以是十业。得少资生报。
  复有十业。能令众生得多资生报。一者自离偷盗。二者劝他不盗。三者赞叹不盗。四者见他不盗。心生欢喜。五者于父母所。供奉生业。六者于诸贤圣给施所须。七者见他得利。心生欢喜。八者见求利者。方便佐助。九者见乐施者。心生忻悦。十者见世饥馑。心生怜愍。以是十业。得多资生报。《佛说业报差别经》







树下人问言。欲何得。人皆言。大饥渴。
树下人即复举右手五指端。即复大水出。水如流泉。人马畜生皆饮。复从索饭。树下人复举右手五指端。出名美饮食与之。五百人及畜生皆饱满。树下人因问。五百人等。卿皆欲至到。何等求索。贾人言。我皆欲到大海。求索珍宝。树下人因问。卿皆欲索珍宝者。便可从我手中出。树下人便举右手。从五指端。出金银水精琉璃珊瑚虎魄白珠。人便敛取。取各自重如去。树下人语阿鸠留。持此金银。归乡里。用布施贫穷者。欲得饭者饭之。欲得金银钱财衣被者。极与之。令道人皆咒愿我。令我得其福。令我手中出琦物。又多使我早脱此荒泽中。阿鸠留。闻此语。大惊怖。便以头面着地。问仁者为何等人乎。是天耶龙耶鬼神耶是人耶。树下人言。我亦非天。亦非龙。亦非鬼。亦非人。我是豪薜荔也。我前世时。于国中大贫穷。常在城门下坐。虽贫穷心净洁。爱乐沙门道人。我贫穷不能施人。见他人布施。代其喜。时迦葉佛。般泥洹去。诸比丘来从我乞丐食。我应比丘言。我无所有。但遥指示城中。某家善可得饭。某家不善不可得饭。比丘乞来出。我见有所得。即欢喜。又迦葉佛。般泥洹去。其国王名为基立。为迦葉佛。起七宝塔。我辄持手着其上言。令我得其福。王上好物于佛塔。我辄持手着之言。使我得其福。但用贫故。未曾斋。饭食无时。又饮酒。是故死后。以作豪薜荔耳。但用我前世见人作善。代其欢喜。手着其物上。是故令我五指端在所出。但用生时未曾斋。故使我作是间薜荔。《佛说阿鸠留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9

主题

1391

帖子

6686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6686
10#
 楼主| 发表于 2022-10-31 21:43:54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极乐花 于 2022-11-14 22:01 编辑
carl104 发表于 2022-10-30 11:22
我想到的情況,例如A發心布施C,於是A命令B幫忙,把A的財物送C,最後得福的是A,B只是位跑腿,這就是 ...


“意欲布施”说明比丘尼是有供养佛僧的心意的,“顾无所有。自惟贫贱。心用悲感。”因为有没物品供佛僧还因此感到十分悲伤,说明比丘尼供佛僧的心意是非常至诚浓厚的;而所供养物奈”是通过乞求所得,可以知道的是比丘尼并非是奈”的权属者,此类案列表明施者有发心,亦得施福。
========================

阿难。礼已还坐。尔时座中有一比丘尼。名曰奈女。即从座起。整服作礼。长跪叉手。白佛言。我念先世。生波罗奈国。为贫女人。时世有佛。名曰迦葉。时与大众。围绕说法。我时在座。闻经欢喜。意欲布施。顾无所有。自惟贫贱。心用悲感。诣他园圃乞求果蓏。当以施佛。时得一奈。大而香好。擎一盂水并奈一枚。奉迦葉佛及诸众僧。佛知至意。咒愿受之。分布水奈。一切周普。缘此福祚。寿尽生天。得为天后。下生世间。不由胞胎。九十一劫。生奈华中。端正鲜净。常识宿命。今值世尊。开示道眼。尔时奈女。以偈颂曰。
  三尊慈润普  慧度无男女
  水果施弘报  缘得离众苦
  在世生华中  上则为天后
  自归圣众祐  福田最深厚《佛说诸德福田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滑块验证: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上传

本版积分规则

举报|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吉祥果

GMT+8, 2023-1-1 12:13 , Processed in 0.170120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