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查看: 1614|回复: 1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JXZ20150211FLCS000336佛经集萃:亲手布施,更加圆满

[复制链接]

2253

主题

4412

帖子

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3401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0-9-15 17:46:0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JXZ20150211FLCS000336佛经集萃:亲手布施,更加圆满

中阿含经卷第三十九
东晋罽宾三藏瞿昙僧伽提婆译

(一五五)中阿含梵志品须达哆经第四(第三分别诵)

[0677a10] 我闻如是。

[0677a10] 一时。佛游舍卫国。在胜林给孤独园。

[0677a11] 尔时。须达哆居士往诣佛所。稽首作礼。却坐一面。

[0677a12] 世尊问曰。居士家颇行施耶。

[0677a13] 须达哆居士答曰。唯然。世尊。家行布施。但为至麤。不能好也。糠饭麻羹。姜菜一片。

[0677a14] 世尊告曰。居士。若施麤食及施妙食。俱得报耳。居士。若行麤施。不信施.不故施.不自手施.不自往施.不思惟施.不由信施.不观业果报施者。当观如是受报。心不欲得好家。不欲得好乘。不欲得好衣被。不欲得好饮食。不欲得好五欲功德。所以者何。以不至心故行施也。居士。当知受报如是。

居士。若行麤施。信施.故施.自手施.自往施.思惟施.由信施.观业果报施者。当观如是受报。心欲得好家。欲得好乘。欲得好衣被。欲得好饮食。欲得好五欲功德。所以者何。以其至心故行施也。居士。当知受报如是

[0677a27] 居士。若行妙施。不信施.不故施.不自手施.不自往施.不思惟施.不由信施.不观业果报施者。当观如是受报。心不欲得好家。不欲得好乘。不欲得好衣被。不欲得好饮食。不欲得好五欲功德。所以者何。以不至心故行施也。居士。当知受报如是。

居士。若行妙施。信施.故施.自手施.自往施.思惟施.由信施.观业果报施者。当观如是受报。心欲得好家。欲得好乘。欲得好衣被。欲得好饮食。欲得好五欲功德。所以者何。以其至心故行施也。居士。当知受报如是。






佛说须达经
萧齐中印度三藏求那毗地译

[0879a11] 闻如是。一时婆伽婆。在舍卫城祇树给孤独园。彼时须达居士至世尊所。到已礼世尊足却坐一面。须达居士却坐一面已。

世尊告曰。颇有居士在家施与不。

唯世尊。在家有施与者。所有施不能妙食。有杂穬麻子为羹。姜一枚以为施。

此居士非妙施。有妙施者。二俱有报。此居士为非妙施者。彼不信施。亦不时施。不自手施。亦不就往而施。不知不有信。亦不知有报而行施。当知有如是报。意亦不在妙有屋舍。意亦不在诸妙物。意亦不在衣被。亦不在妙食。意亦不在妙五乐淫。何以故。此居士行非施报故。居士。行非施者。当有信随时施。自手施往而施。有知有信。知有报因缘已而施与。当知彼有此报。意便在妙家业报极妙。诸具极妙衣有极妙。食意作妙五乐淫。何以故。此居士当知彼有施。此居士行妙施。不信施与。不随时与。不自以手施与。不往而施。亦不知亦不信。亦不知有因缘行果报。而行施与。当知彼受如是报。意亦不在妙家业。意亦不在好衣。意亦不在好食。意亦不在妙五乐淫。何以故。居士。此非施故。此居士妙好施者。信乐施。随时施。自手施。往而施与。有知有信。知有行果报而行施与。当知彼如是得报。意在妙家业。至妙五乐淫意在食。何以故。此居士当如是随时施报。……





杂阿含经卷第三十三
宋天竺三藏求那跋陀罗译

[0238a16] 复次。圣弟子自念施事。我得善利。于悭垢众生中而得离悭垢处。于非家行解脱施。常自手施。乐行舍法。具足等施。圣弟子如是念施时。不起贪欲.瞋恚.愚痴。乃至念施所熏。升进涅盘。





大乘理趣六波罗蜜多经卷第四
罽宾国三藏般若奉 诏译

[0885c16] 「复次,慈氏!菩萨摩诃萨修习大乘布施行时,犹如伏藏随自身行,如如意树随有情意能满彼愿。菩萨摩诃萨应当更发二种胜心:一者所有资财库藏诸物知自性空:犹如阳焰:梦想:幻化;二者于诸有情起大悲心,若见贫穷起怜愍心。发是心已应正了知,于是财宝不应悭悋,手自行施,愿与一切有情同证无上正等菩提。如是之财真我所有,设畜财物终不为已,皆为饶益一切众生,悉皆成就檀波罗蜜。若我积聚种种财物不能自施,如是之物非是我有,用不自在同于裸形,如守藏人自无其分,无常贼来风刀解体,所爱财物、妻妾持去别奉他人。彼人得已倍复悭惜,乃至命终亦复如是,展转悭悋终不能舍。如是等人暂时守护,以是当知如是资财定非我物,王、贼、水、火及与恶子悉皆有分、常惧侵夺思寄亲知、寝息不安恒忧散失。由悭不施招此忧危。

[0886a05] 「复次,慈氏!行此施已,水、火、怨贼不能侵夺,寝息安隐心无忧虑。若自手施回向发愿,彼诸有情方沾其分,乃至佛果恒相随逐,心常安隐离诸忧怖。若悭悋者常怀忧恼,现在世中诸苦根本,于未来世当知亦然。






佛说大乘菩萨藏正法经卷第十七

[0822c11] 复有十法。菩萨若能具足清净。当行布施。何等为十。
一者菩萨无毁谤施。
二者菩萨无违背施。
三者菩萨无瑕疵施。
四者菩萨无忿怒施。
五者菩萨无憎嫉施。
六者菩萨无瞋恚施。
七者菩萨无不恭敬施。
八者菩萨无不自手施。
九者菩萨随应止其下劣心施。
十者菩萨于所生处无悕望施。
如是十种法。菩萨若能清净。当行布施。




大悲经卷第三
高齐天竺三藏那连提耶舍译

阿难我本曾以清净微妙称意资产。至心自手施诸师长及余众生。阿难。以是业报。如来行时大地平正。扫洒严治清净无泥。又无瓦砾。






大方等大集经卷第十
北凉天竺三藏昙无谶于姑臧译

复有四法。一者不乐惠施。二者施已生悔。三者施已观过。四者不念菩提心。
复有四法。一者为欲而施。二者为瞋而施。三者为痴而施。四者为怖畏而施。
复有四法。一者为名字施。二者为本而施。三者为善友施。四者为胜故施。
复有四法。一者不至心施。二者不自手施。三者不现见施。四者轻慢施。
复有四法。一者下物施。二少物施。三者不至心施。四者轻慢施。
复有四法。一者毒施。二者刀施。三者不净施。四者无利益施。
……善男子。如是等法名障大乘。





优婆塞戒经杂品第十九

善男子。有智之人施有五种。
一者至心施。
二者自手施。
三者信心施。
四者时节施。
五者如法求物施。

善男子。至心施者得何等果。若至心施者。是人则得多财饶宝金银琉璃车渠马瑙真珠珊瑚。象马牛羊田宅奴婢多饶眷属。至心施者得如是果。

自手施者得何等果。自手施已。所得果报如上所说。得已能用。自手施者得如是报。

信心施者得何等果。信心施已。所得果报如上所说。常为父母兄弟宗亲一切众生之所爱念。信心施者加如是报。

时节施者得何等果。时节施者。所得果报如上所说。所须之物随时而得。时节施者兼如是果。

如法财施得何等果。如法财施。所得果报如先所说。得是财已王贼水火所不能侵。若好色施以是因缘。是人获得微妙上色。若以香施是人因是名称远闻。若以味施是人因是众乐见闻。既见闻已生爱重心。若好触施是人因是得上妙触。受者受已。则能获得寿命色力安乐辩才。

善男子。有人说言。施于塔像不得寿命色力安辩。无受者故。是义不然。何以故。有信心故。施主信心而行布施。是故应得如是五报。善男子。譬如比丘修集慈心。如是慈心实无受学。而亦获得无量果报。施塔像等亦应如是得五果报。善男子。如人种谷终不生苽。施于塔像亦复如是。以福田故得种种果。是故我说田得果报物得果报主得果报。

……
善男子。智者施已不求受者爱念之心。不求名称免于怖畏。不求善人来见亲附。亦不求望天人果报。观于二事。一者以不坚财易于坚财。二者终不随顺悭悋之心。何以故。如是财物。我若终没不随我去。是故应当自手施与。我今不应随失生恼。应当随施生于欢喜。





优婆塞戒经卷第五
北凉中印度三藏昙无谶译

[1058c09] 善男子。我今为汝分别诸福田故作如是说。得百倍报至无量报。若能至心生大怜愍施于畜生。专心恭敬施于诸佛。其福正等无有差别。言百倍者。如以寿命色力安辩施于彼者。施主后得寿命色力安乐辩才各各百倍。乃至无量亦复如是。是故我于契经中说。我施舍利弗。舍利弗亦施于我。然我得多。非舍利弗得福多也。或有人说。受者作恶罪及施主。是义不然。何以故。施主施时为破彼苦。非为作罪。是故施主应得善果。受者作恶罪自锺之。不及施主。施主若以净妙物施。后得好色人所乐见。善名流布所求如意生上种姓。是不名恶。云何说言施主得罪。施主施已欢喜不悔亲近善人。财富自在生上族家。得人天乐至无上乐。能离一切烦恼结缚。施主乃得如是妙果。云何说言得恶果报。施主若能自手施已。生上姓家遇善知识。多财饶宝眷属成就能用能施。一切众生喜乐见之。见已恭敬尊重赞叹。施主受报得如是事。云何说言得恶果报。施主若已净物施已。以是因缘多饶财宝生上种姓。眷属无量身无病苦心无忧怖。所有财物王贼水火所不能侵。设失财物不生愁恼。无量世中身心安乐。云何说言受恶果报。若未施时生于信心施时欢喜。施已安乐。求时守时用时不苦。若以衣施得上妙色。若以食施得无上力。若以灯施得净妙眼。若以乘施身受安乐。若以舍施所须无乏。施主乃得如是善报。云何说言得恶果也。复次施主。若施佛已用与不用果报已定。……





优婆塞戒经卷第六
北凉中印度三藏昙无谶译
五戒品第二十二

礼拜供养来迎去送。自手施与亲执福事。是名以不坚身易于坚身。以不坚财易于坚财。






十住毘婆沙论卷第六
圣者龙树造
后秦龟兹国三藏鸠摩罗什译

[0050b24] 非法者。恶行所得财。财名资生之物。取要言之。以恶业得财物施。菩萨知是布施不清净故。如是等诸余非法施乃至智所呵施不为此事。菩萨行布施。唯与空智慧等种种功德和合。
问曰。所说非法得财施等。及空智慧等和合施。此二施应广分别。
答曰。是二施。无尽意菩萨会品中檀波罗蜜中说。
初分别布施功德。
所谓诸菩萨无非法求财施。无热恼众生施。无恐畏施。无着故施。无请而不施。无不如所许施。无悋好以不好施。无不深心施。无谄曲施。无假伪施。无损果施。无邪心施。无痴心施。无杂心施。无不信解脱施。无疲厌施。无亲附施。无以承望己施。无求福田者施。无轻一切众生非福田者施。无持戒毁戒高下心施。无求名闻施。无自高心施。无卑他施。无懊惜施。无悔心施。无急唤故施。无恶贱施。无自然法施。无求果报施。无瞋恚施。无令人渴乏施。无恼求者施。无轻弄彼施。无欺诳施。无俾面施。无掷与施。无不一心施。无不自手施。无不常施。无休息施。无断绝施。无竞胜施。无轻少物施。无请随自恣而以轻物施。无不称力施。无非福田施。无于少物劣弱心施。无恃多物憍心施。无邪行施。无乐受生施。无恃色族富贵施。无求生四王释梵天上施。无求声闻辟支佛乘施。无求国王王子施。无限一世施。无厌足施。无不回向萨婆若施。无不净施。无非时施。无刀毒施。无恼弄众生施。无智者所呵施。如是开示施门余不净施亦应当知。所谓诸菩萨无应弃物施。无憎恶涅盘施。无丰饶易得物施。无量恩施。无报恩施。无求反报施。无求守护施。无求吉施。无慢心施。无家法施。无因得即施。无不终身施。无垢心施。无游戏施。无以善知识故施。无轻施。无游逸施。无因失施。无以赞己故施。无以呵骂故施。无以祝愿故施。无以称希有事故施。无以明己信故施。无以畏故施。无诳施。无求眷属施。无不唱导施。无引众施。无不信施。无无因缘施。无随意施。无现奇特施。无自称赞施。无不随所求施。无为伏彼施施。无不爱施。无不任用物施。无不恭敬施。无下施。无以怪相故施。无抑挫施。无挟势得物施。无不清净心施。无疑心施。无破求者心施。无禁忌物施。无分别施。无以酒施。无以兵杖施。无夺彼物施。无令人生疑心施。无以亲近故施。无说彼过咎施。无随所爱施。无瞋施。无痴施。无戏论施。无不为菩提施。




阿毘达磨俱舍论卷第十八
尊者世亲造
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

[0096a21] 论曰。由施主成信戒闻等差别功德。故名主异。由主异故施成差别。由施差别与果有异。诸有施主具如是德。能如法行敬重等四施。如次便得尊重等四果。谓若施主行敬重施。便感常为他所尊重。若自手施。便能感得于广大财爱乐受用。若应时施感应时财。所须应时不过时故。若无损施便感资财。不为他侵及火等坏。由所施财差别云何。颂曰。
 财异由色等  得妙色好名
 众爱柔软身  有随时乐触




瑜伽师地论卷第二十五
弥勒菩萨说
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

[0420c13] 问谁能施。谁所施。用何施何相施。云何施何故施。由此因缘施性无罪。

答谁能施者。谓施者施主是名能施。

云何施者云何施主。谓若自手施名为施者。若自物施若欣乐施非不乐施。名为施主。

谁所施者。谓四种所施。一有苦者。二有恩者。三亲爱者。四尊胜者。

云何有苦者。谓贫穷者或乞匃者。或行路者或悕求者。或盲瞽者或聋騃者。或无依者或无趣者。匮乏种种资生具者。复有所余如是等类名有苦者。

云何有恩者。谓或父母或乳饮者。或养育者或成长者。或于旷野沙碛等中能济度者。或饥俭时能赈恤者。或怖怨敌而救援者。或被执缚而能解者。或遭疾病而救疗者。教利益者教安乐者。引利益者引安乐者。随所生起诸事务中。为助伴者。同欢喜者同忧愁者。遭厄难时不相弃者。复有所余如是等类名有恩者。

云何亲爱者。谓诸亲友或于其处有爱有敬。或信顺语。或数语言谈论交往。或有亲昵。复有所余如是等类说名亲爱。

云何尊胜。谓若沙门若婆罗门。世间同许为贤善者。离损害者极离害者。离贪欲者。为调伏贪而修行者。离瞋恚者。为调伏瞋而修行者。离愚痴者。为调伏痴而修行者。复有所余如是等类名尊胜者。

用何施者。谓若略说。或用有情数物而行惠施。或用无情数物而行惠施。云何有情数物持用惠施。谓或妻子奴婢作使。或象马猪牛羊鸡鸭驼骡等类。或有诸余大男大女小男小女。或复所余如是等类所用施物。或复内身头目手足血肉骨髓。随愿施与。此亦名为有情数物持用布施。是诸菩萨所现行事。非此义中意所许施。若有于彼诸有情类或得自在。或有势力或能制伏。若应持彼惠施于他。若惠施时自无有罪。若不由彼惠施因缘他心嫌恨。若施于他。知彼有情不为损恼。是名无罪有情数物持用惠施。

云何无情数物持用惠施。谓略说有三种物。一者财物。二者谷物。三者处物。

言财物者。谓末尼真珠琉璃螺贝璧玉珊瑚马瑙彩石生色可染赤珠右旋。复有所余如是等类。或诸珍宝或金或银。或诸衣服或诸什物。或香或鬘是名财物。

云何谷物。谓诸所有可食可饮。大麦小麦。稻谷粟谷。糜黍胡麻。大小豆等。甘蔗蒲桃奶酪果汁。种种浆饮。复有所余如是等类是名谷物。

云何处物。谓诸田宅邸店鄽肆。建立福舍及寺馆等。复有所余如是等类是名处物。是名无罪无情数物持用惠施。

当知此中有情数物无情数物。一切总说名所用施。

何相施者。谓无贪俱行思造作心意业。及此所起身业语业舍所施物。或自相续或他相续是名施相。

云何施者。谓由净信而行惠施。由正教见而行惠施。由有果见而行惠施。由极殷重而行惠施。由恭敬心自手行施。而不轻慢应时而施。济他要用不损恼他而行惠施。如法平等。不以凶暴积集财物而行惠施。以鲜洁物而行惠施。以精妙物而行惠施。以清净物而行惠施。由此自他俱无有罪。数数惠施制伏悭垢积集势力而行惠施。先心欢喜而行惠施。于正施时其心清净施已无悔。如是而施。何故施者。或慈悲故而行惠施。谓于有苦。或知恩故而行惠施。谓于有恩。或爱或敬或信顺故而行惠施。谓于亲爱。或为悕求世出世间殊胜功德。而行惠施。谓于尊胜。

[0421b21] 由是因缘故修惠施。由是行相。或在家者或出家者修行布施。为庄严心为助伴心。为资瑜伽。为得上义。而行布施。由此因缘施性无罪。是名惠舍。






菩萨地持经卷第四
北凉中印度三藏昙无谶于姑臧译
菩萨地持方便处施品第九

[0909b06] 云何菩萨善人施。略说五种。一者菩萨信心布施。二者恭敬布施。三者自手施。四者时施。五者不侵他施。是名菩萨善人施。






菩萨善戒经卷第四
宋罽宾三藏求那跋摩译
菩萨地施品第十

云何一切自施。菩萨摩诃萨若自行施。若教父母兄弟妻子眷属奴婢令行布施。是名一切自施。

云何善人施。若善男子以善心施。信心施。至心施。自手施。应时施。如法得财施。是名善人施。






还有一个小故事
中阿含经卷第十六

    东晋罽宾三藏瞿昙僧伽提婆译


  (七一)中阿含王相应品蜱肆经第七(第二小土城诵)


【节选】

......

蜱肆王白曰。尊者。我今自归佛.法及比丘众。愿尊者鸠摩罗迦叶为佛受我为优婆塞。从今日始。终身自归。乃至命尽。尊者鸠摩罗迦叶。我从今日始行布施修福

尊者鸠摩罗迦叶问曰。蜱肆。汝欲行施修福。施与几人。能至几时

蜱肆王白曰。布施百人。或至千人。一日.二日。或至七日

尊者鸠摩罗迦叶告曰。若王行施修福。布施百人。或至千人。一日.二日。或至七日者。诸方沙门.梵志尽闻。蜱肆王有见长夜受持。彼为沙门鸠摩罗迦叶之所降伏.所治断舍。诸方闻已。尽当远来。七日之中不及王施。若不得食王信施者。王便无福。不得长夜受其安乐。蜱肆王。犹如种子不碎不坏。不剖不坼。非风非日。非水中伤。秋时好藏。若彼居士深耕良田。极治地已。随时下种。然雨泽不适者。于蜱肆意云何。彼种可得生增长不

答曰。不也

尊者鸠摩罗迦叶告曰。蜱肆。汝亦如是。若行施修福。布施百人或至千人。一日.二日。或至七日者。诸方沙门.梵志尽闻。蜱肆王有见长夜受持。彼为沙门鸠摩罗迦叶之所降伏.所治断舍。诸方闻已。尽当远来。七日之中不及王施。若不得食王信施者。王便无福。不得长夜受其安乐

蜱肆王复问曰。尊者。我当云何

尊者鸠摩罗迦叶答曰。蜱肆。汝当行施修福。常供长斋。若蜱肆王行施修福。常供长斋者。诸方沙门.梵志闻。蜱肆王有见长夜受持。彼为沙门鸠摩罗迦叶之所降伏.所治断舍。诸方闻已。尽当远来。彼皆可得及王信施。王便有福。而得长夜受其安乐。蜱肆。犹如种子不碎不坏。不剖不坼。非风非日。非水中伤。秋时好藏。若彼居士深耕良田。极治地已。随时下种。雨泽适者。于蜱肆意云何。彼种可得生增长不

答曰。生也

尊者鸠摩罗迦叶告曰。蜱肆。汝亦如是。若当行施修福。常供长斋者。诸方沙门.梵志闻。蜱肆王有见长夜受持。彼为沙门鸠摩罗迦叶之所降伏.所治断舍。诸方闻已。尽当远来。彼皆可得及王信施。王便有福。而得长夜受其安乐

于是。蜱肆王白曰。尊者。我从今始行施修福。常供长斋

尔时。尊者鸠摩罗迦叶为蜱肆王及斯和提梵志.居士说法。劝发渴仰。成就欢喜。无量方便。为彼说法。劝发渴仰。成就欢喜已。默然而住。于是。蜱肆王及斯和提梵志.居士。尊者鸠摩罗迦叶为其说法。劝发渴仰。成就欢喜已。即从坐起。稽首尊者鸠摩罗迦叶足。绕三匝而去

彼蜱肆王虽行施修福。然极恶粗弊豆羹菜茹。唯一片姜。又复施以粗弊布衣。时。监厨者名优多罗。彼行施修福时。为蜱肆王嘱语上座咒愿。此施若有福报者。莫令蜱肆王今世后世受。蜱肆王闻优多罗行施修福时。常为嘱上座咒愿。此施若有福报者。莫令蜱肆王今世后世受。闻已。即呼问曰。优多罗。汝实行施修福时。为我嘱上座咒愿。此施若有福报者。莫令蜱肆王今世后世受。为如是耶

优多罗白曰。实尔。天王。所以者何。天王虽行施修福。然极恶粗弊豆羹菜茹。唯一片姜。天王。此食尚不可以手触。况复自食耶。天王施以粗弊布衣。天王。此衣尚不可以脚蹑。况复自著耶。我敬天王。不重所施。是故。天王。我不愿此弊布施报令王受也

蜱肆王闻已。告曰。优多罗。汝从今始。如我所食。当以饭食。如我著衣。当以布施。于是。优多罗从是已后。如王所食。便以饭食。如王所衣。便以布施

尔时。优多罗因为蜱肆王监行布施故。身坏命终。生四王天中。彼蜱肆王以不至心行布施故。身坏命终。生榵树林空宫殿中。尊者桥[火*僉]钵帝数往游行彼榵树林空宫殿中。尊者桥[火*僉]钵帝遥见蜱肆王。即便问曰。汝是谁耶

蜱肆王答曰。尊者桥[火*僉]钵帝。颇闻阎浮洲中有斯和提王。名蜱肆耶

尊者桥[火*僉]钵帝答曰。我闻阎浮洲中斯和提有王。名蜱肆

蜱肆王白曰。尊者桥[火*僉]钵帝。我即是也。本名蜱肆王

尊者桥[火*僉]钵帝复问曰。蜱肆王如是见。如是说。无有后世。无众生生。彼何由生此。依四王天小榵树林空宫殿中

蜱肆王白曰。尊者桥[火*僉]钵帝。我本实有是见。然为尊者沙门鸠摩罗迦叶之所降伏.所治断舍。若尊者桥[火*僉]钵帝还下阎浮洲者。愿遍告语阎浮洲人。若行施修福时。当至心与。自手与。自往与。至信与。知有业.有业报与。所以者何。莫令以是受布施报如斯和提蜱肆王也。蜱肆王者是布施主。以不至心行施与故。生依四王天小榵树林空宫殿中。尔时。尊者桥[火*僉]钵帝默然而受

于是。尊者桥[火*僉]钵帝有时来下至阎浮洲。则遍告诸阎浮洲人。至心施与。自手与。自往与。至信与。知有业.有业报与。所以者何。莫令以是受布施报如斯和提蜱肆王也。蜱肆王者是布施主。以不至心行施与故。生依四王天小榵树林空宫殿中

尊者鸠摩罗迦叶所说如是。蜱肆王.斯和提梵志.居士及诸比丘闻尊者鸠摩罗迦叶所说。欢喜奉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8

主题

1548

帖子

5018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5018
沙发
发表于 2020-9-18 19:33:09 | 只看该作者
增补佛经


亲手施,得手指纤长、身相端正。

——《佛说布施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05

帖子

390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390
板凳
发表于 2020-9-26 00:58:15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GEFPSfwx 于 2020-9-29 01:09 编辑

(一)已校对完经文
1  检索经文看到标点不同的情况,搜索对比了不同的版本,标点和原录入经文有不同
中阿含经原文(卷第三十九)
 (一五五)中阿含梵志品·须达哆经第四(第三分别诵)
  我闻如是。一时。佛游舍卫国。在胜林给孤独园。尔时。须达哆居士往诣佛所。稽首作礼。却坐一面。世尊问曰。居士家颇行施耶须达哆居士答曰。唯然。世尊。家行布施。但为至麤。不能好也。糠饭麻羹。姜菜一片。世尊告曰。居士。若施麤食及施妙食。俱得报耳。居士。若行麤施。不信施.不故施.不自手施.不自往施.不思惟施.不由信施.不观业果报施者。当观如是受报。心不欲得好家。不欲得好乘。不欲得好衣被。不欲得好饮食。不欲得好五欲功德。所以者何。以不至心故行施也。居士。当知受报如是。居士。若行麤施。信施.故施.自手施.自往施.思惟施.由信施.观业果报施者。当观如是受报。心欲得好家。欲得好乘。欲得好衣被。欲得好饮食。欲得好五欲功德。所以者何。以其至心故行施也。居士。当知受报如是居士。若行妙施。不信施.不故施.不自手施.不自往施.不思惟施.不由信施.不观业果报施者。当观如是受报。心不欲得好家。不欲得好乘。不欲得好衣被。不欲得好饮食。不欲得好五欲功德。所以者何。以不至心故行施也。居士。当知受报如是。居士。若行妙施。信施.故施.自手施.自往施.思惟施.由信施.观业果报施者。当观如是受报。心欲得好家。欲得好乘。欲得好衣被。欲得好饮食。欲得好五欲功德。所以者何。以其至心故行施也。居士。当知受报如是。https://m.gming.org/fojing/ahanjing/34189.html
(一五五)中阿含梵志品须达哆经第四(第三分别诵)

  我闻如是:

  一时,佛游舍卫国,在胜林给孤独园。

  尔时,须达哆居士往诣佛所,稽首作礼,却坐一面。

  世尊问曰:“居士家颇行施耶?”

  须达哆居士答曰:“唯然。世尊!家行布施,但为至粗,不能好也。糠饭麻羹,姜菜一片。”

  世尊告曰:“居士!若施粗食及施妙食,俱得报耳。居士!若行粗施,不信施、不故施、不自手施、不自往施、不思惟施、不由信施、不观业果报施者,当观如是受报。心不欲得好家,不欲得好乘,不欲得好衣被,不欲得好饮食,不欲得好五欲功德。所以者何?以不至心故行施也。居士!当知受报如是。居士!若行粗施,信施、故施、自手施、自往施、思惟施、由信施、观业果报施者,当观如是受报。心欲得好家,欲得好乘,欲得好衣被,欲得好饮食,欲得好五欲功德。所以者何?以其至心故行施也。居士!当知受报如是。
[size=35.1562px]http://www.dzj.fosss.org/dzz/01/26-t01n0026?start=39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3

主题

575

帖子

1397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397
地板
发表于 2020-9-26 14:18:05 | 只看该作者
先收藏,尚未核对佛经原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6

主题

1140

帖子

6112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6112
5#
发表于 2020-9-26 18:42:24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carl104 于 2020-9-26 19:05 编辑

甘蔗蒲桃酪果汁 → 甘蔗蒲桃酪果汁




增補依據


尔时,王族弊宿,设布施沙门、婆罗门、贫穷者、浮浪者、乞食者等。其施与如粗劣之粥、酸粥食物,粗布、旧衣类也。其布施时,有名为郁多罗童子,热心从事分配,彼于施与而如是言:「我依此布施遇见王族弊宿,然,于他世不相遇也。」王族弊宿闻:「郁多罗童子,施与时如是言:『依此施与遇见王族弊宿,然,于他世不相遇。』」王族弊宿招见郁多罗童子而如是言:「我郁多罗童子!汝于施与时,言:『依此布施,我遇见王族弊宿,然,于他世不相遇也。』是真实耶?」

「唯然,卿!」

「我郁多罗!何故汝施与时,如是言:『依此布施,我遇见王族弊宿,然,于他世不相遇』耶?我郁多罗!我等欲善福者,非期待布施之果报!」

「卿于布施,如与粗劣之粥、酸粥之食物。卿对此些,皆不欲触卿之足,何况于食乎?又与此粗布、旧衣类,对此些,皆不欲触卿之足,何况于着用乎?卿有爱、喜悦我等,如何爱、喜悦我等而以结合不喜悦物耶?」

「然者,我郁多罗!汝施与如我所食之食物,施与如我所著之衣服!」

郁多罗童子应诺王族弊宿,而施与如王族弊宿所食之食物;施与如王族弊宿所著之衣服。

于时,王族弊宿因非恭敬施、非亲手施、非至心施,行悋惜施故,身坏命终后,生于尸梨娑之空宫殿,为四大王天之眷属。热心从事于彼施之分配郁多罗童子,行恭敬施、亲手施、至心施、不悋惜施故,身坏命终后,生于善趣天界,为忉利天之眷属。

尔时,尊者牛主,常为日中之休息而往尸梨娑之空宫殿。时,弊宿天子,诣至尊者牛主处,向尊者牛主问讯而立于一面。尊者牛主向立于一面之弊宿天子作如是言:「友!汝是谁耶?」

「尊者!我是王族弊宿。」

「汝为:『无斯他世、无化生之有情、无善恶业之果报』,无非如是见者耶?」

「尊者!我乃如是见者。我依于尊者鸠摩罗迦叶,舍离如是之恶见。」

「然者,友!于汝施时从事热心分配之郁多罗童子生于何处耶?」

「尊者!于我施时从事热心分配之郁多罗童子,因行恭敬施、亲手施、至心施、不悋惜施故,身坏命终后,生于善趣天界,为忉利天之眷属。我行不恭敬施、不亲手施、不至心施而行悋惜施故,身坏命终后,生于尸梨娑之空宫殿,为四大王天之眷属。是故,尊者牛主!往人间世界,当作如是言:『要行恭敬施、亲手施、至心施、不悋惜施。王族弊宿因行不恭敬施、不亲手施、不至心施、悋惜施故,身坏命终后,生于尸梨娑之空宫殿,为四大王天之眷属。,于弊宿之施,从事热心分配之郁多罗童子,因行恭敬施、亲手施、至心施、不悋惜施故,身坏命终后,生于善趣天,为忉利天之眷属。』」

时,尊者牛主,来人间世界,作如是言:「要行恭敬施、亲手施、至心施、不悋惜施。王族弊宿,因行不恭敬施、不亲手施、不至心施、悋惜施故,身坏命终后,生于尸梨娑之空宫殿,为四大王天之眷属。然于弊宿之施,从事热心分配之郁多罗童子,行恭敬施、亲手施、至心施、不悋惜施故,身坏命终后,生于善趣天界,为忉利天之眷属。」



——《弊宿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05

帖子

390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390
6#
发表于 2020-9-27 01:20:58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GEFPSfwx 于 2020-9-28 00:35 编辑

 (二)已校对完经文
1  相同标点符号经文

闻如是。一时婆伽婆。在舍卫城祇树给孤独园。彼时须达居士至世尊所。到已礼世尊足却坐一面。
  须达居士却坐一面已。世尊告曰。颇有居士在家施与不。
  唯世尊。在家有施与者。所有施不能妙食。有杂穬麻子为羹。姜一枚以为施。
  此居士非妙施。有妙施者。二俱有报。此居士为非妙施者。彼不信施。亦不时施。不自手施。亦不就往而施。不知不有信。亦不知有报而行施。当知有如是报。意亦不在妙有屋舍。意亦不在诸妙物。意亦不在衣被。亦不在妙食。意亦不在妙五乐淫。何以故。此居士行非施报故。
  居士。行非施者。当有信随时施。自手施往而施。有知有信。知有报因缘已而施与。当知彼有此报。意便在妙家业报极妙。诸具极妙衣有极妙。食意作妙五乐淫。何以故。此居士当知彼有施。
  此居士行妙施。不信施与。不随时与。不自以手施与。不往而施。亦不知亦不信。亦不知有因缘行果报。而行施与。当知彼受如是报。意亦不在妙家业。意亦不在好衣。意亦不在好食。意亦不在妙五乐淫。何以故。居士。此非施故。
  此居士。妙好施者。信乐施。随时施。自手施。往而施与。有知有信。知有行果报而行施与。当知彼如是得报。意在妙家业。至妙五乐淫意在食。何以故。此居士当如是随时施报。
  http://www.bskk.net/Index/detail/id/858.html

2    不同标点经文

佛说须达经

  萧齐中印度三藏求那毗地译

  闻如是:

  一时,婆伽婆在舍卫城祇树给孤独园。彼时,须达居士至世尊所,到已礼世尊足,却坐一面。须达居士却坐一面已,世尊告曰:“颇有,居士!在家施与不?”

  “唯世尊!在家有施与者,所有施不能妙食,有杂穬麻子为羹,姜一枚以为施。”

  “此,居士!非妙施。有妙施者,二俱有报。此居士!为非妙施者,彼不信施,亦不时施,不自手施,亦不就往而施,不知、不有信,亦不知有报而行施。当知有如是报,意亦不在妙有屋舍,意亦不在诸妙物,意亦不在衣被,亦不在妙食,意亦不在妙五乐淫。何以故?此居士!行非施报故。居士!行非施者,当有信,随时施、自手施、往而施,有知、有信,知有报因缘已而施与。当知彼有此报,意便在妙家业,报极妙诸具、极妙衣、有极妙食、意作妙五乐淫。何以故?此居士!当知彼有施。此居士!行妙施,不信施与,不随时与,不自以手施与,不往而施,亦不知亦不信,亦不知有因缘行果报,而行施与。当知彼受如是报,意亦不在妙家业,意亦不在好衣,意亦不在好食,意亦不在妙五乐淫。何以故?居士!此非施故。此居士!妙好施者,信乐施,随时施,自手施,往而施与,有知有信,知有行果报而行施与。当知彼如是得报,意在妙家业,至妙五乐淫、意在食。何以故?此居士!当如是随时施报。

http://www.dzj.fosss.org/dzz/01/73-t01n007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05

帖子

390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390
7#
发表于 2020-9-28 00:52:06 | 只看该作者
(三)第三篇经文已校对

1  检索经文

        复次。圣弟子自念施事。我得善利。于悭垢众生中而得离悭垢处。于非家行解脱施。常自手施。乐行舍法。具足等施。圣弟子如是念施时。不起贪欲.嗔恚.愚痴。乃至念施所熏。升进涅槃。
(九三一)

“复次,圣弟子自念施事:‘我得善利,于悭垢众生中而得离悭垢处,于非家行解脱施,常自手施,乐行舍法,具足等施。’圣弟子如是念施时,不起贪欲、瞋恚、愚痴,乃至念施所熏,升进涅槃。

2  升进涅盘。改为――升进涅槃。


(四)第四篇经文已校对

1   检索的经文

“复次,慈氏!菩萨摩诃萨修习大乘布施行时,犹如伏藏随自身行,如如意树随有情意能满彼愿。菩萨摩诃萨应当更发二种胜心:一者所有资财库藏诸物知自性空:犹如阳焰:梦想:幻化;二者于诸有情起大悲心,若见贫穷起怜愍心。发是心已应正了知,于是财宝不应悭吝,手自行施,愿与一切有情同证无上正等菩提。如是之财真我所有,设畜财物终不为已,皆为饶益一切众生,悉皆成就檀波罗蜜。若我积聚种种财物不能自施,如是之物非是我有,用不自在同于裸形,如守藏人自无其分,无常贼来风刀解体,所爱财物、妻妾持去别奉他人。彼人得已倍复悭惜,乃至命终亦复如是,展转悭吝终不能舍。如是等人暂时守护,以是当知如是资财定非我物,王、贼、水、火及与恶子悉皆有分、常惧侵夺思寄亲知、寝息不安恒忧散失。由悭不施招此忧危。

  “复次,慈氏!行此施已,水、火、怨贼不能侵夺,寝息安隐心无忧虑。若自手施回向发愿,彼诸有情方沾其分,乃至佛果恒相随逐,心常安隐离诸忧怖。若悭吝者常怀忧恼,现在世中诸苦根本,于未来世当知亦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05

帖子

390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390
8#
发表于 2020-9-29 01:03:50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GEFPSfwx 于 2020-10-5 00:12 编辑

(五)第五篇经文已校对
佛说大乘菩萨藏正法经卷第十七

复有十法。菩萨若能具足清净。当行布施。何等为十。一者菩萨无毁谤施。二者菩萨无违背施。三者菩萨无瑕疵施。四者菩萨无忿怒施。五者菩萨无憎嫉施。六者菩萨无嗔恚施。七者菩萨无不恭敬施。八者菩萨无不自手施。九者菩萨随应止其下劣心施。十者菩萨于所生处无悕望施。如是十种法。菩萨若能清净。当行布施。
――布施波罗蜜多品第六之一

 “复有十法,菩萨若能具足清净,当行布施。何等为十?一者菩萨无毁谤施,二者菩萨无违背施,三者菩萨无瑕疵施,四者菩萨无忿怒施,五者菩萨无憎嫉施,六者菩萨无瞋恚施,七者菩萨无不恭敬施,八者菩萨无不自手施,九者菩萨随应止其下劣心施,十者菩萨于所生处无悕望施。如是十种法,菩萨若能清净,当行布施。
1    六者菩萨无(瞋)恚施。――检索发现有经文是――(嗔)恚――不知该用哪一个了?

(六)第六篇经文已校对
大悲经卷第三

阿难我本曾以清净微妙称意资产。至心自手施诸师长及余众生。阿难。以是业报。如来行时大地平正。扫洒严治清净无泥。又无瓦砾。
 ――大悲经布施福德品第十


(七)第七篇经文已校对

大方等大集经卷第十

复有四法。一者不乐惠施。二者施已生悔。三者施已观过。四者不念菩提心。复有四法。一者为欲而施。二者为嗔⚡而施。三者为痴而施。四者为怖畏而施。复有四法。一者为名字施。二者为本而施。三者为善友施。四者为胜故施。复有四法。一者不至心施。二者不自手施。三者不现见施。四者轻慢施。复有四法。一者下物施。二⚡少物施。三者不至心施。四者轻慢施。复有四法。一者毒施。二者刀施。三者不净施。四者无利益施。
……善男子。如是等法名障大乘。
 “复有四法:一者、不乐惠施;二者、施已生悔;三者、施已观过;四者、不念菩提心。
  “复有四法:一者、为欲而施;二者、为瞋⚡而施;三者、为痴而施;四者、为怖畏而施。
  “复有四法:一者、为名字施;二者、为本而施;三者、为善友施;四者、为胜故施。
  “复有四法:一者、不至心施;二者、不自手施;三者、不现见施;四者、轻慢施。
  “复有四法:一者、下物施;二、少物施;三者、不至心施;四者、轻慢施。
  “复有四法:一者、毒施;二者、刀施;三者、不净施;四者、无利益施。

1   还是出现――(嗔)和(瞋)――看需要修改为哪一个正确?

2   一者下物施。二⚡少物施――缺了―(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05

帖子

390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390
9#
发表于 2020-9-30 01:16:23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GEFPSfwx 于 2020-9-30 01:18 编辑

(八)第八篇经文已校对
1  本文录入经文――优婆塞戒经杂品第十九
2   校对经文――大正藏第 24 册 No. 1488 优婆塞戒经
优婆塞戒经卷第四


(九)第九篇经文已校对

1 本文录入经文――优婆塞戒经卷第五

2 校对经文――大正藏第 24 册 No. 1488 优婆塞戒经
优婆塞戒经卷第五
3  录入经文:受者作恶罪自(锺)之。――校对修改――受者作恶罪自(钟)⚡之。

  
(十)第十篇经文已校对
1 本文录入经文――菩萨善戒经卷第四
宋罽宾三藏求那跋摩译
菩萨地施品第十
2 校对经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05

帖子

390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390
10#
发表于 2020-10-1 01:24:22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GEFPSfwx 于 2020-10-8 01:15 编辑

(十一)第十一篇经文校对完成
1 录入经文:十住毘婆沙论卷第六   
2 检索经文:――[size=42.2222px]大正藏第 26 册 No. 1521 十住毗婆沙论十住毗婆沙论卷第六
  圣者龙树造
  后秦龟兹国三藏鸠摩罗什译
 分别布施品第十二


2  录入经文――无恐畏施。无(着)故施。
                        无(悋)⚡好以不好施。
    检索经文――无恐畏施。无(著)故施。
                        无(悋)好以不好施。
    ☀今天又检索一个版本经文为――无(著)故施。无请而不施。无不如所许施。无(吝)好以不好施。


(十二)第十二篇经文校对完成


1 录入经文:阿毘达磨俱舍论卷第十八

2 检索经文:[size=42.2222px]论曰。由施主成信戒闻等差别功德。故名主异。由主异故施成差别。由施差别与果有异。诸有施主具如是德。能如法行敬重等四施。如次便得尊重等四果。谓若施主行敬重施。便感常为他所尊重。若自手施。便能感得于广大财爱乐受用。若应时施感应时财。所须应时不过时故。若无损施便感资财。不为他侵及火等坏。由所施财差别云何。颂曰。  财异由色等  得妙色好名
  众爱柔软身  有随时乐触


――大正藏第 29 册 No. 1558 阿毗达磨俱舍论
阿毗达磨俱舍论卷第十八
  尊者世亲造
三藏法师玄奘奉诏译 分别业品第四之六

(十三)第十三篇经文校对完成
1 录入经文:瑜伽师地论卷第二十五 (经文太长,不贴出来)
2 校对:
☀原录入经文 :
――云何有苦者。谓贫穷者或乞(匃)⚡者。
――[size=42.2222px]糜黍胡麻。大小豆等。甘蔗蒲桃(奶)⚡酪果汁。[size=55.3333px]――[size=61.8889px]云何处物。谓诸田宅邸店(鄽)⚡肆。

☀检索经文 :
  ――云何有苦者。谓贫穷者或乞(丐)⚡者。
  ――糜黍胡麻。大小豆等。甘蔗蒲桃(乳)⚡酪果汁。      
   ――    云何处物。谓诸田宅邸店(廛)⚡肆。
  ――瑜伽师地论卷第二十五
  弥勒菩萨说
  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本地分中声闻地第十三初瑜伽处出离地第三之四


(十四)第十四篇经文校对完成
1 录入经文:菩萨地持经卷第四
2 检索经文:[size=42.2222px]云何菩萨善人施。略说五种。一者菩萨信心布施。二者恭敬布施。三者自手施。四者时施。五者不侵他施。是名菩萨善人施。大正藏第 30 册 No. 1581 菩萨地持经

菩萨地持经卷第四

  北凉中印度三藏昙无谶于姑臧译

  ◎菩萨地持方便处施品第九




(十五)第十五篇经文校对完成
1 录入经文:菩萨善戒经卷第四
2 检索经文:
云何一切自施。菩萨摩诃萨若自行施。若教父母兄弟妻子眷属奴婢令行布施。是名一切自施。云何善人施。若善男子以善心施。信心施。至心施。自手施。应时施。如法得财施。是名善人施。
大正藏第 30 册 No. 1582 菩萨善戒经

菩萨善戒经卷第四

  宋罽宾三藏求那跋摩译


  ◎菩萨地施品第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滑块验证: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上传

本版积分规则

举报|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吉祥果

GMT+8, 2023-1-1 10:37 , Processed in 0.144786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