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觉乐 于 2020-9-20 19:50 编辑
●善男子!若受戒已,当知是人为诸天人恭敬守护,得大名称,虽遭恶对,心无愁恼,众生亲附,乐来依止。阿那邠坻长者之子,虽为八千金钱受戒,亦得无量功德果报。
善男子!为财受戒,尚得利益,况有至心为于解脱而当不得?
●若有说言:离五戒已度生死者,无有是处。善男子!若人欲度生死大海,应当至心受持五戒。
●善男子!若在家、若出家、若三归、若八斋、若五戒、若具足、若不具足、若一日一夜、若一时一念、若尽形寿至心受持,当知是人得大福德。
——《优婆塞戒经》
●人持戒乃孝顺,报父母恩耳。何以故?不杀万物,得长生;不盗物,皆富;不淫、不乱、不欺,皆信;不饮酒,皆净。父母有时堕是中便安隐。
●不持戒、不行道,居佛寺中不如自投釜中,釜中烧一身耳。不持戒、不行道,在佛寺中,烧无数身。
——《佛说骂意经》
尔时世尊告诸清信士曰:“凡人犯戒有五衰耗,何谓为五?
一者,求财,所愿不遂。
二者,设有所得,日当衰耗。
三者,在所至处,众所不敬。
四者,丑名恶声,流闻天下。
五者,身坏命终,当入地狱。”
又告诸清信士:“凡人持戒有五功德,何谓为五?
一者,诸有所求,辄得如愿。
二者,所有财产,增益无损。
三者,所往之处,众人敬爱。
四者,好名善誉,周闻天下。
五者,身坏命终,必生天上。”
——《长阿含经》卷第二
善男子!菩萨作是思惟:‘所有世间、出世间一切胜妙果报,彼诸果报皆因持戒而得。何以故?依因净戒根本力故。’ 善男子!譬如一切草木、丛林依地为根本,如是一切世间、出世间妙果依戒为根本,菩萨摩诃萨住于持戒,能与一切天人作大福田,复能满足施者功德。——《法集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