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查看: 666|回复: 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JXZ20140413FLCS000275《华严经》不知报恩,多遭横死

[复制链接]

2253

主题

4412

帖子

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3401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0-9-15 16:28:2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JXZ20140413FLCS000275《华严经》不知报恩,多遭横死

诸天子,汝等应当知恩报恩。诸天子,其有众生不知报恩,多遭横死,生于地狱。

-----出自《大方广佛华严经》卷第四十八之如来十身相海品第三十四


不知恩者,现世恶名流布于外,复为智者之所呵责,将来之世,多受恶报。知恩之人,二世安隐。非施因缘,而得自在。不修多闻,具大智慧。虽无水浴,清净无垢。离诸香熏,得无上香。离诸璎珞,得真庄严。远离所依,而得自护。虽无刀杖,人无侵者。汝当知之,知恩之人,所得功德,说不可尽。不知恩者,所得过患,亦复无量。
-----出自《菩萨本缘经》

当思报恩,倍令增长。何以故,以有情类,知恩报恩者,设于生死造罪业时,彼诸善根,终无散失。故诸如来,常赞报恩。呵责一切,不知恩者。
-----《大方广佛华严经》不思议佛境界分

供养佛者,得大福德,速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令诸众生,皆获安乐。供养法者,增长智能,证法自在,能正了知诸法实性。供养僧者,增长无量福智资粮,致成佛道。供养父母和上尊师,及世间中曾致饶益,赖其恩者,应念倍增,报恩供养。何以故,以知恩者,虽在生死,不坏善根。不知恩者,善根断灭,作诸恶业。故诸如来,称赞知恩,毁背恩者。
-----《大方广如来不思议境界经》

中心经云,佛言知师恩者,见师则承事,不见则思惟教诫,如孝子之念父母,如人念饮食等。大方广不思议境界经云,当供养父母,和尚,及世间,曾致饶益,赖其恩者,应念倍增报恩。何以故?知恩者,虽在生死,不坏善根。不知恩者,善根断灭。是故,诸佛称赞知恩报恩者。
-----《释氏要览》

汝等应当,知恩报恩。不知恩者,多遭横死,生于地狱。
-----《贞元新译华严经疏》言:

得人小恩,常怀大报。不知恩者,多遭横死。
-----《大方广佛华严经疏》

华严曰,不知恩者,多遭横死,常人尚尔,况父母师长乎?
-----《灵芝观经疏正观记》

《永嘉禅宗集注》言:“知恩者,必忘身而为法。不知恩者,必忘法而重身。葢师所说法,乃佛祖之心宗,含生之妙性。清净法身,由之以生,般若慧命,因之以长。恩过生身父母,德重天命至亲。故恩宜知,而法宜重也。第师有多种,解行证全者,上也。有解行而无果证者,中也。有解而无行证者,下也。苟有行,而无慧解,此下之又下者也。弟子之求师也,苟不获上中之师,则与其行也宁解。葢行在师,而不预己。解在己,而正在师。如弊帛裹黄金,不以帛弊,弃金而不取。事师亦然。不以师之凉德,而不取解也。正以浇漓之世,以解求师,可必也。解行全而求师难,可必也。故雪山大士,为半偈舍全身,以事罗剎。帝释天主,为佛法折慢幢,而礼野干。古人为法尊师,忘身报恩如此。后世有志于大道者,宜以此为龟鉴焉。”
是故学佛之人,定要恭敬受业之师父。师者父也!然教我等佛法之师,其之恩德,恩过生身父母,德重天命至亲。学佛之人,不行恭敬奉行,岂非大罪哉!直是一不懂事之痴人。又于师处,但求有慧解即可,切不可处处以德要求师父。诚如《永嘉禅宗集注》言:“有解而无行证者,下也。苟有行,而无慧解,此下之又下者也。弟子之求师也,苟不获上中之师,则与其行也宁解。葢行在师,而不预己。解在己,而正在师。如弊帛裹黄金,不以帛弊,弃金而不取。事师亦然。不以师之凉德,而不取解也。正以浇漓之世,以解求师,可必也。”
故知,倘若找一个有德行,但不懂佛法的师父,还不如去找一个德行不够,但见解正确的师父。不因师父德行的不够,就不要师父的正确见解。在现在这个时代,以见解正确的标准来找师父,就可以了。要以解行相应的标准来找师父,那就太难了!所以大师说“则与其行也宁解”、“正以浇漓之世,以解求师,可必也。解行全而求师难,可必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3

主题

575

帖子

1397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397
沙发
发表于 2020-9-20 16:53:52 | 只看该作者
……汝当知之,知恩之人,所得功德,说不可尽。不知恩者,所得过患,亦复无量。
-----出自《菩萨本缘经》鹿品第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3

主题

575

帖子

1397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397
板凳
发表于 2020-9-20 16:59:48 | 只看该作者
《龙王鼓音颂》云:“大海及须弥,地等非我担,若不知报恩,即是我重担。若人心不掉,报恩及知恩,令恩不失坏,智者极赞此。”

有用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6

主题

1140

帖子

6112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6112
地板
发表于 2020-9-20 20:07:54 | 只看该作者
增補依據




「知恩报恩」者,有人言:「我宿世福德因缘应得。」或言:「我自然尊贵,汝有何恩?」堕是邪见,是故佛说:「菩萨当知恩!」众生虽有宿世乐因,今世事不和合,则无由得乐。譬如谷种在地,无雨则不生;不可以地能生谷故,言雨无恩。虽所受之物是宿世所种;供奉之人,敬爱好心,岂非恩分?


复次,知恩者,是大悲之本,开善业初门,人所爱敬,名誉远闻,死则生天,终成佛道。不知恩人,甚于畜生!


──《大智度論》卷四十九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6

主题

1140

帖子

6112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6112
5#
发表于 2020-9-20 23:00:24 | 只看该作者
舉例說明不知恩的結果

佛言:「非但今日,于过去时,波罗[木*奈]国,有一商主,名不识恩,共五百贾客,入海采宝。得宝还返,到回渊处,遇水罗刹而捉其船,不能得前。众商人等,极大惊怖,皆共唱言:『天神地神,日月诸神,谁能慈愍济我厄也?』有一大龟,背广一里,心生悲愍,来向船所,负载众人,即得渡海。时龟小睡,不识恩者,欲以大石打龟头杀,诸商人言:『我等蒙龟济难活命,杀之不祥,不识恩也。』不识恩曰:『我停饥急,谁问尔恩?』輙便杀龟,而食其肉。即日夜中,有大群象,蹋杀众人。

──《杂宝藏经》卷第三


佛告诸苾刍:「众生若造极恶业者,不待来生今即见受。被溺之人,由不知恩造恶业故,手指鹿讫手即堕地。王见是事怪而问言:『何忽如是两手堕落?』时彼溺人苦痛悲泣,即便向王以颂答曰:

「『穿墙盗物者,  此不名为贼;
  有恩而不报,  是名为大贼。 』

「王闻此语即问彼人:『此颂何义?我今不解。』时彼溺人即便为王具说前事。王闻是已,为不知恩溺人说颂报曰:

「『无恩溺人,  何故汝身,  不陷入地?
  何故汝舌,  不破百分?  何故金刚,
  执持刀杖,  不杀害汝?  一切鬼神,
  何不打汝?  汝极背恩,  何故少报? 』



──《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破僧事》卷第十五



世尊复告诸苾刍曰:「提婆达多复有无恩无报之行。汝等谛听!往昔婆罗痆斯城有一贫人,常取柴樵卖以活命。其人复于一时,执持绳斧往趣林边,将欲伐柴。即逢非时大暴风雨,七日不息,为避风雨渐次经历,遂至山边见一石窟,即欲入中。将至窟门,见熊在内惊怖却走。熊见惊走便呼彼云:『善男子来!汝勿怖我。』其人虽复闻彼熊呼,犹怀恐怖,踌躇而立不前不却。熊见彼住即抱入窟,不令惊惧,与诸美果堪食树根,养经七日至第八日。熊自出外看其风雨,见风雨歇,即与美果发遣令去。其人长跪合掌白言:『我蒙供养身命得活,我从今后何以报恩?』熊即报曰:『汝但勿向外人噵说我在此住者,即为报恩。』其人即便绕熊行道经一匝已,报其熊曰:『我终不敢报余人知。』说此语已便即而去。其人行至婆罗痆斯城门,见一猎师欲行游猎,先共相识。猎师问曰:『汝多日不还家中,妇儿眷属悉皆忧恼言:「为被风雨漂,及虎狼食?」将作汝死。已度大雨禽兽多死,汝今云何得活? 』时采薪人说熊收养,广如上说。猎师问曰:『彼熊今在何山何窟?愿汝视我。 』时采柴人报猎师曰:『我今纵死亦不能却入山林。 』猎师报曰多以巧言种种劝化:『我若杀得,与汝多分,我取一分。 』其人即起贪心,遂便却回,视彼熊处行至窟边,遥指熊视。是时猎师于其窟门,多积柴薪以火熏之。时熊被烟火逼困苦欲死,即说颂曰:

「『我此山中住,  不害于一人;
  食果及树根,  常起慈悲念。
  我今命欲尽,  当复作何计?
  自念过去业,  善恶今得报。 』

「时熊说此颂已即便命终。时彼猎师知熊死已,即入窟中取熊剥皮分作三分,语彼樵人:『汝取肉二分,我取一分。』时采樵人以手取肉,当取肉时两手俱落,猎师见以唱言:『奇哉!奇哉!』猎师己肉亦不将行,便却入城,以希奇事闻奏于王,说向国人。


──《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破僧事》卷第十五




佛告诸苾刍:「世间之法,有归投者尚自守护,何况菩萨有来归投而不守护?时熊报大虫曰:『此人投我,终不违信。』虫闻此语,为饥乏故亦不肯去。熊报樵人:『我今抱汝疲乏暂睡,少时汝自警觉并守护我。』头枕樵人便起思念:『我暂睡息,当为樵人说十颂法。』作此念已熊即便睡。虫见熊睡,报樵人曰:『汝能几时树上而住?应可掷熊树下我食即去,免害于汝当得还家。』时采樵人闻此语已,即起恶念:『此虫好语,我于此处能几时住?』作此念已,便即掷熊树下推落,觉已未至地间即说十字,说已至地。虫既得熊,遂便食啖饱足便去。樵人闻熊说十字秘密之法,便即思念:『熊有好法应说视我。』遂起贪求即生烦恼,为失法故心迷狂走。说十字曰。

「时樵人亲属既见癫狂,将彼归家,更无余语唯说十字。其亲属等既见癫狂,即觅医人及善呪者,种种医方疗不能差。时婆罗痆斯城不远,有林多果,众鸟皆集出美妙音。时彼林中有一仙人,具五神通,狂人亲属将视仙人,[跍*月]跪礼拜便即白言:『我此眷属癫狂心乱,不说余语唯宣十字,我等不解如何治差?』仙人报曰:『此人造恶都不知恩,杀大菩萨掷于树下,而未至地间说于十字,以摄十颂说此十字已堕地而死,被虎所食,时采樵人便即癫狂。』时诸眷属及仙门人皆白仙言:『云何十颂?复有何义?』是时仙人次第解释,便说颂曰。」尔时世尊告诸苾刍:「汝等当知!往昔熊者,今我身是。时采樵人不知恩者,今提婆达多是。昔不知恩,今亦如是。汝等当知。」

──《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破僧事》卷第十五




佛告诸苾刍:「一切菩萨善解世间种种事业。尔时国王起慈悲心,即自下针五处出血令器皆满,便付医人,即令作粥与病人食。是时国人见王慈悲善养黎庶,王子臣人后妃婇女一切国人悉皆啼泣,共相谓曰:『王愍一人不惜身命,弃舍我等今无依怙。』王既闻已报诸人曰:『汝勿懊恼,此非恶事。』尔时大王于其六月日日出血供其病人,是时国王渐加羸瘦身体无力。清净诸天见王事已,作如是念:『此是贤劫菩萨身,若遣衰亡非是好事,我等以天威力方便,毛孔之中皆入甘露。』念已即与威力,王当可活、病人得差。诸天加威,王得平复,病人又差。王便更与病人五大好村。时彼病人寂静城中,与其城内王臣宰贵身为同类,八方传号。经于六月与病人血食乃得差,及以更赏五大好村。八方既闻此号皆悉怪念,来至彼城问彼病人曰:『实国王经六月中出血供养汝不?』彼病恶人即作无恩无报告诸人曰:『此之国王于我何益?身有恶血应合弃却,或以施人此有何怪?』然彼恶人出此语已,即于地中火出,烧此人家一切皆尽,彼之病人却得瘦病。」

──《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破僧事》卷第十五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滑块验证: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上传

本版积分规则

举报|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吉祥果

GMT+8, 2023-1-1 10:35 , Processed in 0.161283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