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查看: 727|回复: 9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辨析南怀瑾《金刚经说什么》核心部分原文

[复制链接]

2253

主题

4412

帖子

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3401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2-6-6 14:00:2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南怀瑾《金刚经说什么》原文现在给大家再作一个总结,把金刚经的重点重复说一遍,希望大家注意!善现启请第二分,重点在善护念,由凡夫到成道之路,圣人与凡夫同一个修持的方法,善护念,要善于护念。怎么护念?应无所住,不生法相,如如不动,不取于相,就是内心平静的这一念吉祥果:一切贤圣,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南先生这一段文字的问题,就在于将有为法和无为法掂不清。《金刚经》又云:无有法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你这里立一个善护念法,是什么意思?故而,既不善,也不护,也无能护,也无所护,也无念,也无善护念,无无明,也无无明尽,无老死,也无老死尽,无苦集灭道,无智也无得,你护个什么?又用什么护?《金刚经》又说:“若人言如来有所说法,即为谤佛,不能解我所说故!”那么,立一个善护念,难道不是一法吗?所以,我的意思最近刚说过,多念《金刚经》,少解《金刚经》,一用心解,就四六不着调。故我说“南人作北头,岂非头上头”,即指此也!所谓南人,既指南先生,也代指南禅顿教,临门一脚时,无需北禅渐教羁绊,不立“时时勤拂拭”法,故不立善护念法。南先生意思,要善护“无所住、不取于相、如如不动念”,这是典型“头上安头”,只要明眼人来看,便知落在“时时勤拂拭”的神秀境界,根本未入“金刚般若三昧”。姑且不说南禅,即便以中观见来看,如此解说金刚般若,岂不被人笑话!(吉祥果2022.06.06)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253

主题

4412

帖子

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3401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22-6-6 14:23:35 | 只看该作者
空手把锄头,哪来的手?哪来的锄头?南先生却两个都有,是个好农民,但不是禅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主题

365

帖子

1199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199
板凳
发表于 2022-6-6 18:22:57 | 只看该作者
阿弥陀佛,果师兄说的对,“如来”就是心念的空相,就是前念已灭、后念未生的当下空白,如果有护念,就是有念了,不是空白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

主题

90

帖子

1877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877
地板
发表于 2022-6-6 18:57:49 | 只看该作者
随喜赞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22-6-6 20:16:32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能解如是深智,除了如来,我知道的就是文殊师利菩萨了——《文殊师利所说摩诃般若波罗蜜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主题

365

帖子

1199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199
6#
发表于 2022-6-7 09:55:56 | 只看该作者
碧水长天 发表于 2022-6-6 19:49
如来不是空相,更不是无念

阿弥陀佛,师兄好,那请问如来是什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

主题

123

帖子

614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614
7#
发表于 2022-6-7 15:41:09 | 只看该作者
还得要好好学习 ,现在是名词  都没搞清楚,看起来糊里糊涂的,智慧不够 ,忏悔忏悔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

主题

24

帖子

518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518
8#
发表于 2022-6-7 19:35:52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遍照 于 2022-6-7 19:39 编辑

如来藏和入定的根本差别
        一切入定,都是控制念头的。定中思维状态还是相续性,如果不控制念头,任由这个念头发展,那么马上就发起作用。他就一直在斩断念头,他一会出现想,念头出来了代表想,他马上就用非想,我不想,他就在斩断念头上下功夫。不想也是一个念头,过一段时间,他又觉着这个也不行,也就是非非想,他就又急着破这个非想,这就不断的这样用功。无论他怎样用功,他始终没有那个界面,没有那个心动,没有那个执着,体验不到那个执着。因为他处于执着中。所以他体验不到执着。这就是一般禅定中,他就是这样,他是自动退失的。  
       而那个如来藏状态的人,他不是这样,他还必须去想办法,让这个心能够发起作用,发起现行,但事实上这个还是极难,极难的,他需要费很大很大的努力才行,所以他是发不起,所以他能够常住。他对一切就是完全的大慈悲,没有任何的喜厌心。第二点,在这种状态下,是能所双亡的境界。对一切境界都是一体的,法身一体,幻化空身即法身,能所双亡都是一体的,就象咱们平时吃东西的时候,或者小时候家长给你喂东西的时候,她拿一勺子一勺子的食物去喂你,这个地方无非是拿一勺子一勺子的屎尿去浇,一样  就象自己的手拿了一个馒头去吃的时候,手是你的身体,嘴也是你的身体,你往嘴里塞东西、吃东西,那么那个人拿着东西去往你头上浇脏东西的时候,那个人也是你的身体,这个被浇的这个你,也是你的身体,自然界的一切都是你的身体,所以是一个一体的,法身一体的。他不存在这样的分别,因此他就不动,没法动,也就是不退转。  
        所以如来藏状态和一般定中人不一样,这就是佛教的伟大之处,他能达到这种境界,一点不退转的境界,象人们说的宠辱不惊,指一般的人的那种能够容忍了,它建立在忍的功夫上,但佛教就没忍这回事,所以一切境界,他都处于一个恒定的状态。  
        这就是非常不得了的,所有实证的人,没法解决的问题,那么佛教就把它解决了,所以这就是佛教它的根本所在。佛教如果没有这样一个根本的话,那就不叫佛教,一切外道功夫都是很高的,那种神通啊,那种禅定都是非常非常不得了的,过去的修行人,可以说是非常精进的,但他们就是没解决那个问题,所以在这方面,就可以说差的很远,是一种本质的差别。  
        佛教的根本意义在于解决了一个常住的问题,常住真心、常乐我净, 解决一个这样的问题。
(清凉月老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6

主题

1140

帖子

6113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6113
9#
发表于 2022-6-7 20:08:26 | 只看该作者
   时,具寿善现白佛言:“世尊!甚深般若波罗蜜多可书写不?”

  佛告善现:“不可书写。所以者何?于此般若波罗蜜多甚深经中,般若等六波罗蜜多皆无自性都不可得,广说乃至一切相智亦无自性都不可得。善现当知!诸法自性皆无所有都不可得即是无性,如是无性即深般若波罗蜜多。非无性法能书无性,是故我说甚深般若波罗蜜多不可书写。善现当知!安住大乘善男子等,若于般若波罗蜜多起无性想,当知是为菩萨魔事。

  “复次,善现!若住大乘善男子等,书写般若波罗蜜多甚深经时,作如是念:‘我以文字书写般若波罗蜜多。’彼依文字执着般若波罗蜜多,当知是为菩萨魔事。何以故?于此般若波罗蜜多甚深经中,一切般若乃至布施波罗蜜多皆无文字,色乃至识亦无文字,广说乃至一切相智亦无文字,是故不应执有文字能书般若波罗蜜多。善现当知!若住大乘善男子等作如是执:‘于此般若波罗蜜多甚深经中,一切般若乃至布施波罗蜜多皆无文字,色乃至识亦无文字,广说乃至一切相智亦无文字。’当知是为菩萨魔事。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

帖子

66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66
10#
发表于 2022-7-12 23:00:21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果然是境界不同!南师和神秀说的不能算错,但果师兄说到金刚经的精髓之处了!!!本来最近还想买某居士的金刚经讲义,现在想想研究文义岂不是让心有住吗?岂不是和般若精髓背道而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滑块验证: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上传

本版积分规则

举报|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吉祥果

GMT+8, 2023-1-1 11:49 , Processed in 0.149910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