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查看: 1485|回复: 2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JXZ20050714CJGD000009受持五戒的各种利益

[复制链接]

2253

主题

4412

帖子

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3401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0-8-28 08:24: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JXZ20050714CJGD000009受持五戒的各种利益

善男子。一切施中。施无怖畏最为第一。是故我说。五大施者即是五戒。如是五戒能令众生离五怖畏。是五种施易可修行。自在无碍。不失财物。然得无量无边福德。离是五施。不能获得须陀洹果。乃至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五戒:不杀、不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
——《优婆塞戒经》

受持五戒的十种利益:一、满足一切智。二、如佛所学而学。 三、智者不毁。四、不退誓愿。五、安住于行。六、弃舍生死。七、慕乐涅槃。八、得无缠心。 九、得胜三昧。十、不乏信财。
-----《月灯三昧经》

受佛五戒者。是福德之人无所畏避。有所施行当启三尊。无往不吉。
戒德之人道护为强。诸天龙鬼神无不敬伏。
戒贵则尊所往常安不达之者自作鄣碍。善恶由心祸福由人。如影追形如响随声。天无不覆地无不载。
戒行之德福应自然。天神拥护感动十方。与天参德功勋巍巍。众圣嗟叹难可称量。
-----《佛说阿难问事佛吉凶经》 


佛言十方三世如来至真等正觉。皆由三归五戒得之。佛言梵志尽形寿。不杀生不教他杀。是戒能持不。若能持有五神王随逐护汝身。不令邪神恶鬼之所得便。
  梵志尽形寿。不盗他人财宝不教他行盗。是戒能持不。若能持者。有五善神王随逐护汝身。梵志尽形寿不邪淫是戒能持不若能持者。有五神王随逐护汝身。众魔皆不得便。梵志尽形寿。不妄言绮语两舌斗乱。是戒能持不。若能持者。有五神王随逐护汝身。梵志尽形寿。不饮谷酒甘蔗酒葡萄酒能放逸酒。如是等酒皆不得饮。是戒能持不。若能持者。有五善神王随逐护汝身。
  佛语梵志。是为三归五戒法也。汝善持之勿有毁犯。说已。梵志因白佛言。世尊说言若持五戒者。有二十五善神。卫护人身在人左右。守于宫宅门户之上。使万事吉祥。惟愿世尊为我说之。佛言梵志我今略演。敕天帝释使四天王。遣诸善神营护汝身。如是章句善神名字。二十五王其名如是。
  神名蔡刍毗愈他尼主护人身辟除邪恶。
  神名输多利输陀尼主护人六情悉令完具。
  神名毗楼遮耶波主护人腹内五藏平调。
  神名阿陀龙摩坻主护人血脉悉令通畅。
  神名波罗桓尼和尼主护人爪指无所毁伤。
  神名坻摩阿毗婆驮主护人出入行来安宁。
  神名阿修轮婆罗陀主护人所啖饮食甘香。
  神名婆罗摩亶雄雌主护人梦安觉欢悦。
  神名婆罗门地鞞哆主护人不为虫毒所中。
  神名那摩吁多耶舍主护人不为雾露恶毒所害。
  神名佛驮仙陀楼多主护人斗诤口舌不行。
  神名鞞阇耶薮多娑主护人不为温疟鬼所持。
  神名涅坻醯驮多耶主护人不为县官所得。
  神名阿逻多赖都耶主护人舍宅四方逐凶殃。
  神名波罗那佛昙主护人平定舍宅八神。
  神名阿提梵者珊耶主护人不为冢墓鬼所娆。
  神名因台罗因台罗主护人门户辟除邪恶。
  神名三摩毗罗尸陀主护人四大安隐无病(此神名丹本无)。
  神名阿伽岚施婆多主护人不为外气鬼神害。
  神名佛昙弥摩多哆主护人不为灾火所近。
  神名多赖叉三密陀主护人不为偷盗所侵。
  神名阿摩罗斯兜嘻主护人若入山林不为虎狼所害。
  神名那罗门阇兜帝主护人不为伤亡所娆。
  神名萨鞞尼干那波主护人除诸鸟鸣狐鸣。
  神名荼鞞阇毗舍罗主护人除犬鼠变怪。
  神名加摩毗那阇尼佉主护人不为凶注所牵。
  佛告梵志言。若男子女人带佩此二十五灌顶章句善神名者。若入军阵斗诤之时。刀不伤身箭射不入。鬼神罗刹终不娆近。若到蛊道家亦不能害。若行来出入有小魔鬼亦不得近。带佩此神王名者夜无恶梦。县官盗贼水火灾怪。怨家闇谋口舌斗乱。自然欢喜两作和解。俱生慈心恶意悉灭。[(魅-未+夭)-ㄙ]魅魍魉邪忤薜荔。外道符咒厌祷之者。树木精魅百虫精魅。鸟狩精魅溪谷精魅。门中鬼神户中鬼神。井窖鬼神洿池鬼神。厕溷中鬼一切诸鬼神。皆不得留住某甲身中。若男子女人。带此三归五戒善神名字者。某甲入山陵溪谷。旷路抄贼自然不现。师子虎狼罴熊之属。悉自藏缩不害人也。
-----《佛说大灌顶神咒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3

主题

575

帖子

1397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397
沙发
发表于 2020-9-2 19:19:16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持五戒有25位护戒神护持,这句前面多了两个符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8

主题

1548

帖子

5018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5018
板凳
发表于 2020-9-4 20:26:02 | 只看该作者
第一段《优婆塞戒经》中的“是故我说” 后面应该是引号,不是句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主题

115

帖子

430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430
地板
发表于 2020-9-6 20:15:10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已阅,没找到其他错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8

主题

1548

帖子

5018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5018
5#
发表于 2020-9-6 20:46:31 | 只看该作者
《佛说业报差别经》云:“复有十业,能令众生得人趣报。一者不杀。二者不盗。三者不邪淫。四者不妄语。五者不绮语。六者不两舌。七者不恶口。八者不贪。九者不嗔。十者不邪见。于十善业。缺漏不全。以是十业。得人趣报。”

《佛说恒水经》云:“持五戒者,还生世间作人。”

《受菩萨戒仪》中也说:“三归五戒得人身。”

《大乘瑜伽金刚性海曼殊室利千臂千钵大教王经》云:“归依如来,供养于佛,供养于法,供养于僧,生生世世常得人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8

主题

1548

帖子

5018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5018
6#
发表于 2020-9-6 20:49:11 | 只看该作者
1、《遗教经》——
汝等比丘,于我灭后,当尊重珍敬波罗提木叉。如暗遇明,贫人得宝。当知此则是汝大师,如我住世,无有异也。

2、《大报恩经》——
欲报佛恩,当持禁戒,护持正法。夫能维持佛法,三乘道果,相续不断。尽以波罗提木叉为根本。

3、《四十二章经》——
佛子离吾数千里,忆念吾戒,必得道果。在吾左右,虽常见吾,不顺吾戒,终不得道。

4、《大集贤护经》——
出家之人,当先护持清净戒行。戒行清净,则能获得现前三昧,成就无上菩提。

5、《般舟三昧经》——
弃绝情爱,作比丘僧。意欲学是三昧者,当清净持戒,不得缺犯。

6、《六门教授习定论》——
若求净戒,有四种因。一善护诸根。二饮食知量。三初夜后夜能自警觉,与定相应。四于四威仪中正念而住。如是则戒得清净。

7、《阿含经》——
无戒之人,当生三恶道中。比丘戒律成就,威仪具足,犯小律尚畏,何况大者。是谓成就第一之法。弊魔波旬,不得其便。犹如彼城,高广极峻,不可沮坏。

8、《恒水经》——
一时佛至恒水,月十五日说戒时,告阿难等曰。夫人生死五道展转,不自识宿命本末,皆坐心意不端故。人身甚难得,经戒复难闻,闻已信入佛道难,入已守持戒律难。汝等皆应端心正意,念生死甚劳苦,当守经戒,不可缺犯。持五戒者,还生人中。持十善戒者,得生天上。能持二百五十净戒者,现世可得阿罗汉辟支佛菩萨佛泥洹大道果。


9、《善见律》—— 一切作诸恶法犯戒,无人不知。初作者护身神见之,次他心通天神知之。于是转相传至梵天,至无色界天,无不皆闻。故世间有犯戒者,诸天咸知焉。有智慧人宁守戒而死,不犯戒而生。持律有六德,一者守领波罗提木叉,二者知布萨,三者知自恣,四者知授人具足戒,五者受人依止,六者得蓄沙弥。若不解律,但知修多罗阿毘云,不得度沙弥受人依止。以律师能持律故,佛法住世五千年。

10、《楞严经》——汝常闻我毗奈耶中,宣说修行三决定义,所谓摄心为戒,因戒生定,因定发慧。是则名为三无漏学。

11、《摩诃般若波罗密经》——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若菩萨摩诃萨欲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应云何行。 佛言。应起等心。于一切众生亦等心与语无有偏党。于一切众生中起大慈心。亦以大慈心与语。于一切众生中下意。亦以下意与语。于一切众生中应生安隐心。亦以安隐心与语。于一切众生中应生无碍心。亦以无碍心与语。于一切众生中应生无恼心。亦以无恼心与语。于一切众生中应生爱敬心。如父如母如兄如弟。如姊妹如儿子。如亲族如知识。亦以爱敬心与语。是菩萨摩诃萨应自不杀生,亦教人不杀生。赞不杀生法。欢喜赞叹诸不杀者。乃至自不行邪见,亦教他人不行邪见。赞叹不邪见法。欢喜赞叹不邪见者。如是须菩提。菩萨摩诃萨欲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当如是行。
  
12、《郁迦罗越问菩萨行经》—— 居家菩萨,当行八关斋戒,勤修十善,以集道业。

13、《大宝积经》—— 佛告迦叶,在家菩萨,成就三法,得不退转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何等为三。父母不信三宝,劝令住信。父母毁犯禁戒,劝令住戒。父母悭贪,劝令住捨。赞叹无上正等菩提,为他说法。是为第一得不退转无上菩提。

14、《佛说五大施经》——佛世尊一时,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苾刍众俱。佛告诸苾刍言:‘有五种大施,今为汝说。何等为五?所谓一、不杀生,是为大施;二、不偷盗;三、不邪染;四、不妄语;五、不饮酒,是为大施。以何义故,持不杀行而名大施?谓不杀故,能与无量有情施其无畏;以无畏故,无怨、无憎、无害;由彼无量有情得无畏,已无怨憎害,已乃于天上、人间得安隐乐,是故不杀名为大施。不偷盗、不邪染、不妄语、不饮酒,亦复如是。

15、《佛说观无量寿佛经》——尔时世尊告韦提希:「汝今知不,阿弥陀佛去此不远。汝当系念,谛观彼国净业成者。我今为汝广说众譬,亦令未来世一切凡夫,欲修净业者,得生西方极乐国土。欲生彼国者,当修三福:一者,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二者,受持三归,具足众戒,不犯威仪;三者,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读诵大乘,劝进行者。如此三事,名为净业。」佛告韦提希:「汝今知不,此三种业,乃是过去、未来、现在,三世诸佛,净业正因。」修净业者,得生西方极乐国土。欲生彼国者,当修三福。一者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二者受持三归,具足众戒,不犯威仪。三者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读诵大乘,劝进行者。如此三事,名为净业,乃是过去现在未来三世诸佛净业正因。

16、《大报恩经》—— 斋法以过中不食为礼。

17、《佛说无量清净平等觉经》—— 行作沙门,就无为道,奉行六波罗密,不当亏失经戒。慈心精进,不当嗔怒。不当与女人交往。斋戒精进,心无所贪慕。其人寿命终时,阿弥陀佛自与诸菩萨阿罗汉,飞行迎之。往生无量清净佛国。

18、《大乘理趣六波罗蜜多经》—— 若诸凡夫自不清净,犯毁禁戒。虽说正法,劝他持戒,终不信从。是故当知先自检身,离诸放逸,坚持禁戒。然后为人说正法要,便能信受。




19、《优婆塞戒经悲品第三》——

善男子,菩萨有二种。一者出家,二者在家。出家修悲是不为难,在家修悲是乃为难。何以故。在家之人多有恶因缘故。

善男子,在家之人若不修悲,则不能得优婆塞戒。若修悲已即便获得。善男子,出家之人唯能具足五波罗蜜,不能具足檀波罗蜜。在家之人则能具足。何以故。一切时中一切施故。是故在家应先修悲。若修悲已,当知是人能具戒忍进定智慧。若修悲心,难施能施,难忍能忍,难作能作。以是义故,一切善法悲为根本。善男子,若人能修如是悲心,当知是人能坏恶业如须弥山,不久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人所作少许善业,所获果报如须弥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8

主题

1548

帖子

5018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5018
7#
发表于 2020-9-6 20:49:45 | 只看该作者
20、《优婆塞戒经净戒品第十五》——

善生言:『世尊!有人受持如是戒已,云何当令是戒净耶』?

佛言:『善男子!有三法能净是戒。一者信佛法僧,二者深信因果,三者解心。

复有四法。一者慈心,二者悲心,三者无贪心,四者未有恩处先以恩加。

复有五法。
一者先于怨所以善益之,
二者见怖惧者能为救护,
三者求者未索先开心与,
四者凡所有施处平等无二,
五者普慈一切不依因缘。

复有四法。
一者终不自轻言我不能得菩提果,
二者趣菩提时其心坚固,
三者精进勤修一切善法,
四者造作大事心不疲悔。

复有四法。
一者自学善法学已教人,
二者自离恶法教人令离,
三者善能分别善恶之法,
四者于一切法不取不著。

复有四法。
一者知有为法无我我所,
二者知一切业悉有果报,
三者知有为法皆是无常,
四者知从苦生乐从乐生苦。

复有三法。一者于诸众生心无取著,二者施众生乐其心平等,三者如说而行。

复有三法。一者能施众生乐因,二者所作不求恩报,三者自知定当得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复有三法。一者为诸众生受大苦恼,二者次第受之,三者中间不息,虽受是苦心终不悔。

复有三法。
一者未除爱心,能舍所爱,施与他人,
二者未除瞋恚,有恶来加,而能忍之,
三者未除痴心而能分别善恶之法。

复有三法。
一者善知方便能教众生远离恶法,
二者知善方便能教众生令修善法,
三者化众生时心无疲悔。

复有三法。
一者为令众生离身苦时自于身命心不吝惜,
二者为令众生离心苦时自于身命心不吝惜,
三者教化众生修善法时自于身命心不吝惜。

复有三法。一者自舍己事先营他事,二者营他事时不择时节,三者终不顾虑辛苦忧恼。

复有三法。一者心无妒嫉,二者见他受乐心生欢喜,三者善心相续间无断绝。

复有三法。一者见他少善心初不忘,二者毫末之惠辄思多报,三者于无量世受无量苦,其心坚固无退转想。

复有三法。一者深知生死多诸过咎尤故不舍一切作业,二者见诸众生无皈依者为作皈依,三者见恶众生心生怜悯不责其过。

复有三法。一者亲近善友,二者闻法无厌,三者至心咨受善知识教。

复有九法。远离三法,三时不悔,平等惠施三种众生。复有四法,所谓慈悲喜舍。』





21、《华严经》——于去来今佛所说法所制之戒,皆悉奉持,心不离舍,是故能令佛法僧种永不断绝。

22、《华严经卷第二十一 华十无尽藏品第二十二》——

佛子。何等为菩萨摩诃萨戒藏。此菩萨成就普饶益戒,不受戒,不住戒,无悔恨戒,无违诤戒,不损恼戒,无杂秽戒,无贪求戒,无过失戒,无毁犯戒。

云何为普饶益戒。此菩萨,受持净戒,本为利益一切众生。

云何为不受戒。此菩萨,不受行外道诸所有戒,但性自精进,奉持三世诸佛如来平等净戒。

云何为不住戒。此菩萨,受持戒时,心不住欲界,不住色界,不住无色界。何以故。不求生彼,而持戒故。

云何为无悔恨戒。此菩萨,恒得安住无悔恨心。何以故。不作重罪,不行谄诈,不破净戒故。

云何为无违诤戒。此菩萨,不非先制,不更造立,心常随顺,向涅磐戒,具足受持,无所毁犯,不以持戒恼他众生,令其生苦,但愿一切心常欢喜,而持于戒。

云何为不恼害戒。此菩萨,不因于戒学诸咒术,造作方药恼害众生,但为救护一切而持于戒。

云何为不杂戒。此菩萨,不著边见,不持杂戒,但观缘起,持出离戒。

云何为无贪求戒。此菩萨,不现异形彰己有德,但为满足出离法故。

云何为无过失戒。此菩萨,不自贡高,言我持戒。见破戒人,亦不轻毁,令他愧耻,但一其心而持于戒。

云何为无毁犯戒。此菩萨,永断杀盗,邪淫妄语,两舌恶口,无义语,及贪嗔邪见,具足受持十种善业。菩萨持此无犯戒时,作是念言,一切众生,毁犯净戒,皆由颠倒。唯佛世尊,能知众生,以何因缘,而生颠倒,毁犯净戒。我当成就无上菩提,广为众生,说真实法,令离颠倒。是名菩萨摩诃萨第二戒藏。




23、《大乘理趣六波罗蜜多经卷第五 净戒波罗蜜多品第六 》—— 复次慈氏有是净戒取相持戒,不为最胜之所摄受,但名净戒,非波罗蜜多。何以故。但获三界有漏果报,寿尽即无故。若普为一切众生护持净戒,观第一义空,无人我相,而为有情护持净戒,是则名为净戒波罗蜜多,能令众生速得无上正等菩提。


24、《大集月藏经》—— 持远离杀生偷盗邪淫妄语两舌恶口绮语贪欲嗔恚邪见,此是世间戒行。以是戒行,则能成就清净功德,降伏魔怨。不依色事。不依受想行识事。不依眼事。不依色,眼识,眼触,眼触因缘,生受爱取有生事。不依地界,水火风界事。不依无边虚空处,无边识处,无所有处,非想非非想处事。不依欲界,色界,无色界事。不依现在及未来事。不依声闻及辟支佛一切智事。不依闻事,禅事,智事。不依闻力,三昧力,陀罗尼力,忍辱力事。不依有漏无漏力,有为无为事。善不善力明暗力事。而持禁戒。此是出世间戒行,清净平等梵路圣道,入无畏城。彼诸圣贤所依第一义谛,入清净智。如是圣戒,清净平等,修七觉分,力能障彼无明有为有漏之相不令得起。以是义故,名之为戒。诸仁者,离欲义是戒义,解脱戒是戒义,休息戒是戒义,尽义是戒义,灭义是戒义。此诸句义,名为戒义。

25、《大般若波罗蜜多经》—— 发心菩萨,出家受戒而不回向无上菩提,是诸菩萨定不成就菩萨净戒,但有虚名,都无实义。虽处居家,而受三归,深信三宝,回向菩提。虽复受用乐具,而于菩萨所行净戒常不远离。亦名真实持净戒者。


摘自佛门网http://www.fomen123.com/fo/lyjl/jiedingdao/6161.html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8

主题

1548

帖子

5018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5018
8#
发表于 2020-9-6 20:51:49 | 只看该作者
人有五事,现在不能增长财命,何等为五:一者乐杀,二者乐盗,三者邪淫,四者妄语,五者饮酒。

——《优婆塞戒经受戒品第十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8

主题

1548

帖子

5018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5018
9#
发表于 2020-9-6 20:52:20 | 只看该作者
有些人怕犯戒而不受戒,这种想法损失大了!
摘自佛门网http://www.fomen123.com/fo/lyjl/jiedingdao/8068.html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8

主题

1548

帖子

5018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5018
10#
发表于 2020-9-6 20:54:09 | 只看该作者
摘自乾隆大藏经《大方等大集经》

诸仁者!于彼远离杀生因缘,获十种功德,何等为十?
一者、于诸众生,得大无畏。
二者、于诸众生,得大慈心。
三者、得断习气。
四者、无诸病恼。
五者、得寿命长。
六者、非人护持。
七者、寤寐安隐,无诸恶梦。
八者、无有怨家。
九者、不畏恶道。
十者、得生善道。
以是“远离杀生”善根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人不久证无上智。

得菩提已,于彼佛土离诸杀害长寿众生来生其国。




摘自乾隆大藏经《大方等大集经》

诸仁者!于彼远离偷盗因缘,获十种功德,何等为十?

一者、具大财报。
二者、(注:财物)不共他有。
三者、(注:财物)不共五家。
四者、众人爱敬,不常厌舍。
五者、远游十方,无有疑虑。
六者、行来无畏。
七者、常乐布施。
八者、不求财宝,自然速得。
九者、得财不散。
十者、得生善道。
以是“远离偷盗”善根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人不久证无上智。

得菩提已,于彼佛土具足种种花、果、树、林、衣服璎珞、庄严之具,珍奇宝物,无不充满。



摘自乾隆大藏经《大方等大集经》

诸仁者!于彼远离邪淫因缘,获十种功德,何等为十?
一者、得摄诸根律仪。
二者、得住离欲清净。
三者、不恼于他。
四者、众人称誉。
五者、众人乐观。
六者、能发精进。
七者、见生死过。
八者、常乐舍施。
九者、常乐求法。
十者、得生善道。
以是“远离邪淫”善根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人不久证无上智。
得菩提已,于彼佛土无有腥臭、亦无女人;不行淫欲,皆悉化生。


摘自乾隆大藏经《大方等大集经》

诸仁者!于彼远离妄语因缘,获十种功德,何等为十?
一者、众人信语。
二者、于一切处,乃至诸天,发言得中。
三者、口出香气,如优钵罗花。
四者、于人天众,独作证明。
五者、众人爱敬,离诸疑惑。
六者、常出实语。
七者、心意清净。
八者、常无谄语,言不失机。
九者、常多欢喜。
十者、得生善道。
以是“远离妄语”善根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人不久得无上智。
得菩提已,于彼佛土无有腥臭,种种妙香,芳馨遍满。


摘自乾隆大藏经《大方等大集经》

诸仁者!于彼远离两舌因缘,获十种功德,何等为十?
一者、得身不坏。
二者、得眷属不坏。
三者、得交友不坏。
四者、得信不坏。
五者、得法不坏。
六者、得律仪不坏。
七者、得奢摩他不坏。
八者、得三昧不坏。
九者、得忍不坏平等。
十者、得生善道。
以是“远离两舌”善根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人不久得无上智。
得菩提已,于彼佛土众生眷属、不为诸魔怨、他人所坏!



摘自乾隆大藏经《大方等大集经》

诸仁者!于彼远离恶口因缘,获十种功德,何等为十?
一者、言音柔软。
二者、语辞流利。
三者、言音润泽。
四者、得和合语。
五者、言必得中。
六者、得质直语。
七者、得无畏语。
八者、得不谄语。
九者、得如法语。
十者、得生善道。
以是“远离恶口”善根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人不久得无上智。
得菩提已,于彼佛土法声充满,远离一切鄙恶言词。


摘自乾隆大藏经《大方等大集经》

诸仁者!于彼远离绮语因缘,获十种功德,何等为十?
一者、天人爱敬。
二者、天人随喜赞叹。
三者、常乐实语。
四者、常与明人,共住不离。
五者、闻言悉领。
六者、得智慧人,爱敬尊重。
七者、常得爱乐,阿兰若处。
八者、爱乐贤圣默然。
九者、远离恶人,亲近贤圣。
十者、得生善道。
以是“远离绮语”善根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人不久得无上智。
得菩提已,于彼佛土颜容端正,强记不忘,乐远离者,来生其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滑块验证: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上传

本版积分规则

举报|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吉祥果

GMT+8, 2023-1-1 10:27 , Processed in 0.187144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