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极乐花 于 2022-5-19 22:22 编辑
鬼神对人影响程度与往昔所结业缘相应,或有令其病者,有轻有重,或有令其死者,或缓或急,皆因往昔所结恶缘轻重召感如此
手自杀者。===中毒即死。
助其喜者。===皆更困病。
食肉。有相分者。===相涂污
食肉。不相分者。===不相涂污者。
===============
国中多有盗贼。水火灾异。变生毒气。流布疾病纵横。悉是海中龙神鬼王之所为也。故得此毒重病忧恼。此诸鬼神龙者。皆是世人所为。射猎屠杀鱼网。中毒死者。其魂神或堕海中为龙。或为有力太神化生之类。皆知宿命。忿怒宿怨。因作雾露吐恶毒气。雨其国中。其时人民。或中毒死者。或但得病者。有相涂污者。皆由世人所作。不仁残杀物命。展转相怨。手自杀者。中毒即死。助其喜者。皆更困病。或相涂污不相涂污者。皆由食肉。有相分者。不相分者。听聪之士。觉知杀罪追人不置。以己度彼。正等无异。如此奉行。佛之弘道。行四等心。慈悲喜护。福自归身。若彼杀家。以肉与己。慎莫食之。不食之者。虽处恶世。盗贼灾变。毒气之时。虽处其中。不相涂染其帝王人民。富有盈谷。孤独鳏寡。衣食不充。疾病困笃。无以自济。当给医药。糜粥消息。令其得愈。命不横尽。当明此人宿命行恶。不信三尊。背真向伪。悭贪所致。罪福分明。慎莫为恶。亦当慈心。以佛经法。教训愚痴。令持经道。若活一人。使病得愈。示之善道。令持五戒。终身清洁。与侍佛身。其福正等。是谓三事也。------《阿难四事经》
于我有怨===悉令被害。令诸众生不得藏匿。
与此众生有业缘者。===必为火殃之所烧害。是故不得避藏得脱。
食我肉者===使病不死。萎黄困笃从死得生。
杀我命者===毒着便死。
====================
闻如是。一时佛游王舍大城竹林精舍。与四部弟子眷属围绕。天龙八部悉来集会。佛为说法垂欲竟时。于是阿难从坐而起。齐整衣服稽首佛足。长跪合掌而白佛言。维耶离国疠气疾疫。猛盛赫赫犹如炽火。中毒病者头痛寒热百节欲解。苏者甚少死者无数。世尊大慈愍加群生。愿为救护使得苏息。不遭苦患病愈热除。复为说法使得至道。
佛告阿难维耶离国中。所以遭此疫毒病者。是其国人多杀群生。无有慈心以杀猎为业。是诸獐鹿麋尘禽兽熊罴之属。有智慧者作是誓愿。愿我来世堕鬼神中。愿为鬼殃衔火烧人。有犯触我者若杀若缚。强取我者我当放火。烧其山野及所居村舍。于我有怨悉令被害。令诸众生不得藏匿。是故阿难当化导一切令其慈仁。勿杀群生普慈一切。受持禁戒行于十善。若能如此可得至道。
佛又告阿难其世间人遭诸火殃。或烧一家乃至五三十家。或烧一里乃至五三十里。或烧百里乃至五三百里。或烧千里乃至五千万里。如此因缘不可称数。与此众生有业缘者。必为火殃之所烧害。是故不得避藏得脱。以是因缘勿行杀猎。化行十善可得至道。
佛又告阿难此国中人。又网水中鼋鼍鱼鳖。杂类众生不可称数。而啖食之以为美膳。诸众生等有智慧者。各各怀忿。愿我后世堕大海中。作毒蛟龙吐种种毒气犹如云雾。以害维耶离国中人民。食我肉者使病不死。萎黄困笃从死得生。杀我命者毒着便死。我今先叙彼诸因缘。然后请召五方诸大龙王敕语之曰。莫令诸小毒龙害于人民。各使摄毒还其处所。解于罪福摄取恶毒。不复为害令一切人民。得离病恼无复厄难。拔度生死得涅槃道。阿难白佛唯愿速说五方龙王名字随方所摄诸小龙辈。吐恶毒气害于人者。使其检校不行诸毒。惟耶离国受苦如是。唯愿世尊一一解说。令彼众生得脱厄难。解脱彼苦得闻法音。------《佛说灌顶召五方龙王摄疫毒神咒上品经》
其母过去五百生中常害我子。===我亦过去五百生中常害彼子。
此女过去五百生中常害我命。===我亦过去五百生中常害彼命。
======================
▼▼▼
“冤亲债主”夺命的经论依据:
《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卷第一百一
智蕴第三中他心智纳息第三之三
(畜生之冤亲债主夺命杀人):
傍生趣亦有生处得智能知他心等。云何知然。昔有女人置儿一处作余事业。时有一狼持其儿去。傍人为逐语彼狼言。汝今何缘将他儿去。狼遂报曰。其母过去五百生中常害我子。我亦过去五百生中常害彼子。怨怨相报于今未息。彼若能舍我亦舍之。傍人便告彼儿母曰。汝若惜子当舍怨心。女人报言我已舍矣。狼观女意都不舍怨。但恐害儿妄言已舍。遂害其子舍之而去。问傍生何时知他心等。答初中后位皆悉能知。问彼住何心知他心等。善耶。染污耶。无覆无记耶。答三种皆能知。问为住意识。为住五识。知他心等。答唯住意识。问为住威仪路心。为住工巧处心。为住异熟生心知他心等。答三种皆能知。彼亦现起工巧处心故。彼异熟生心意识亦有故。非如地狱决定不受善异熟果。
(鬼神之冤亲债主夺命杀人):
鬼趣亦有生处得智知他心等。云何知然。昔有女人。为鬼所魅羸瘦将死。咒师问鬼汝今何为恼此女人。鬼便报言。此女过去五百生中常害我命。我亦过去五百生中常害彼命。怨怨相报于今未息。彼若能舍我亦舍之。咒师因报彼女人曰。汝若惜命当舍怨心。女人报言我已舍矣。鬼观女意都不舍怨。恐命不全妄言已舍。遂断其命舍之而去。问鬼趣何时知他心等。答初中后位皆悉能知。问彼住何心知他心等。善耶。染污耶。无覆无记耶。答三种皆能知。问为住意识。为住五识知他心等。答唯住意识。问为住威仪路心。为住工巧处心。为住异熟生心知他心等。答三种皆能知。如傍生趣说。
诸人不听。便烧使死。===作化生鬼。放大毒气。多杀人众。
====================
舍利弗目连。共将五百弟子。经旷野中过。力士知之。请二尊者并五百弟子。安置止宿。供给衣食。过三日后。国中人民。聚集作会。饮酒过醉。详共围绕大力士舍。以火焚烧。力士问言。何故如是。众人答曰。妇女初嫁。都经由汝。我等是人。不忍此事。故来烧汝。力士答言。我先不肯。汝等强尔。诸人不听。便烧使死。垂欲命终。发誓愿言。持我供养舍利弗目连功德因缘。生此旷野中。作大力鬼神。灭诸人等。作是语已。其命即断。便于旷野。作化生鬼。放大毒气。多杀人众。
-----《杂宝藏经》卷八
于是绞杀弃尸而去。===即皆杀之。罗刹瞋恚出宫,尽欲杀人。
================
昔佛在罗阅祇耆阇崛山中。时国王瓶沙有一大臣,犯事免退徙著南山中,去国千里外。由来无人不熟五谷,大臣到中,泉水流溢五谷大熟,四方诸国有饥寒者,皆来至此山中,数年之中便有三四千家,来者给与田地令得生活。其中三老诸长宿年共议:“国之无君犹身之无首。”相将至大臣所,举大臣为国王。大臣答长老曰:“若以我为王者,当如诸国王之法,左右大臣文武将士,上下朝直发女阗宫,租税谷帛当如民法。”诸国老曰:“唯然奉命一随王法。”即立为王,处置群臣文武上下,发调人民筑城作舍,宫殿楼观,民被苦毒不复堪谐,皆发想念欲谋图王。诸奸臣辈将王出猎,去城三四十里,于旷野泽中,牵王欲杀。王问左右:“何缘杀我?”答曰:“民慕丰乐奉王以礼,民困思乱破家图国。”王告之言:“卿等自为非我本造,枉杀我者神祇知之。听我发一愿,死不有恨。”即愿曰:“我本开荒出谷养民,来者皆活,富乐无极,自共举我立为国王,依案诸国自共作此,今反杀我。我实无恶于此人民,若我死者,愿作罗刹,还入故身中,当报此怨。”于是绞杀弃尸而去。三日之后,王神即作罗刹还入故身中,自名阿罗婆,即起入宫绞杀新王,并及后宫婇女左右奸臣,即皆杀之。罗刹瞋恚出宫,尽欲杀人。
-----《法句譬喻經》卷四
以人食羊===羊死为人,人死为羊,
================
《楞严经》
“想爱同结,爱不能离;则诸世间父母子孙相生不断;是等则以欲贪为本。贪爱同滋,贪不能止,则诸世间卵、化、湿、胎,随力强弱递相吞食;是等则以杀贪为本。以人食羊,羊死为人,人死为羊,如是乃至十生之类,死死生生互来相啖,恶业俱生穷未来际;是等则以盗贪为本。汝负我命,我还汝债,以是因缘,经百千劫常在生死。汝爱我心,我怜汝色,以是因缘,经百千劫常在缠缚。唯杀、盗、淫三为根本,以是因缘业果相续。”
人之为怨。以有恶缘。恶因缘尽。还复成亲。怨亲无定。
================= 《五苦章句经》
夫父子夫妇。兄弟家室。知识奴婢。有五因缘。何谓为五。一曰怨家。二曰债主。三曰偿债。四曰本愿。五曰真友。
何谓怨家。父子夫妇。兄弟宗亲。知识奴婢。相遇相杀。是谓怨家。
何谓债主。父母致财。子散用之。是谓债主。
何谓偿债。子主致财。供给父母。是谓偿债。
何谓本愿。先世发意。欲为家室善心欢喜。厚相敬从。是谓本愿。
何谓真友。先世宿命。以道法因缘共相承事。后相经过。生则明法。精进志和。是谓真友。 ▼▼▼ 《思惟略要法》鸠摩罗什译
四无量观法
求佛道者。当先行四无量心。其心无量。功德亦无量。于一切众生中凡有三分。一者、父母亲里。善知识等。二者、怨贼嫌人。常欲恼害者。三者、中人。不亲不怨。行者于此三品人中。慈心视之。当如亲里。老者如父母。中年如兄弟。少年如儿子。常应修集如是慈心。
人之为怨。以有恶缘。恶因缘尽。还复成亲。怨亲无定。何以故。今世是怨。后世成亲。瞋憎之心。自失大利。破忍辱福。失慈心业。障佛道因缘。是故不应瞋憎。
怨贼应当视之如其亲里。所以者何。是怨贼令我得佛道因缘。若使怨贼无恶于我。我无所忍。是则为我善知识也。令我得成忍辱波罗蜜。
怨贼之中得是慈已。于十方众生慈心爱念。普遍世界。见诸众生无常变异。有老病死。众苦逼切。蜎蜚蠕动。皆无安者。而起悲心。若见众生得今世乐及后世乐。得生天乐。贤圣道乐而起喜心。不见众生有苦乐事。不忧不喜。以慧自御。但缘众生而起舍心。是名四无量心。于十方众生慈心遍满故名为无量。
行者常应修集是心。若或时有瞋恚心起。如蛇如火在于身上。即应急却。若心驰散入于五欲及为五盖所覆。当以精进智慧之力强摄之还。修习慈心。常念众生令得佛乐。习之不息。便得离五欲。除五盖。入初禅。得初禅相者。喜乐遍身。诸善法中生欢喜乐。见有种种微妙之色。是名入佛道初门禅定福德因缘也。
得是四无量心已。于一切众生忍辱不瞋。是名众生忍。得众生忍已易得法忍。法忍者。所谓诸法不生不灭。毕竟空相。能信受是法忍。是名无生忍。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记。当得作佛。行者应当如是修习也。
“若遇汤火斩斫伤生者,说轮回递偿报”------《地藏菩萨本愿经》
夫食肉者。===历劫之中生于鸟兽。食他血肉展转偿命。
==================
又念过去阿僧祇劫。释提桓因处忉利宫。以于过去食肉余习。变身为鹰而逐于鸽。我时作王名曰尸毗。愍念其鸽。枰身割肉代鸽偿命。尸毗王者我身是也。后当作王名曰闻月。其时帝释化为鹰者。后当作王师子素驮。释试我故尚生恶道。况余众生无惭专杀。食啖血肉无止足时。一切众生从无始来。靡不曾作。父母亲属易生鸟兽。如何忍食。夫食肉者。历劫之中生于鸟兽。食他血肉展转偿命。若生人间专杀嗜肉。死堕阿鼻无时暂息。若人能断一生食肉。乃至成佛无由再食
-------------------《佛说师子素驮娑王断肉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