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极乐花 于 2022-4-8 21:01 编辑
舍弃恶愿意义:若不舍弃恶愿,在恶愿摄持下辛勤修持所集一切善业,将被恶愿裹挟导御作用下,将自动于造就极大恶果方向流聚。不可不慎!
愿力有引导福德流向作用
================
▼▼▼
答曰。作福无愿无所摽。立愿为导御能有所成。《大智度论》 ▼▼▼ 复次庄严佛世界事大。独行功德不能成故要须愿力。譬如牛力虽能挽车。要须御者能有所至。净世界愿亦复如是。福德如牛愿如御者。《大智度论》
因先发恶誓故,作或不作业,一切皆罪。 ================= 《优婆塞戒经》:受恶戒者,虽不杀生,亦得杀罪 ▼▼▼《优婆塞戒经》:“善男子,众生作罪,凡有二种:一者恶戒,二者无戒。恶戒之人,虽杀一羊,及不杀时,常得杀罪。何以故?先发誓故。无戒之人,虽杀千口,杀时得罪,不杀不得。何以故?不发誓故。是故一切善不善法,心为根本。”
▼▼▼ ‘忘失菩提心,修诸善法,是为魔业’------《华严经》
(经典所载案例)因发恶誓愿故,持其功德,造就极大恶果。 ============= ▼▼▼
舍利弗目连。共将五百弟子。经旷野中过。力士知之。请二尊者并五百弟子。安置止宿。供给衣食。过三日后。国中人民。聚集作会。饮酒过醉。详共围绕大力士舍。以火焚烧。力士问言。何故如是。众人答曰。妇女初嫁。都经由汝。我等是人。不忍此事。故来烧汝。力士答言。我先不肯。汝等强尔。诸人不听。便烧使死。垂欲命终。发誓愿言。持我供养舍利弗目连功德因缘。生此旷野中。作大力鬼神。灭诸人等。作是语已。其命即断。便于旷野。作化生鬼。放大毒气。多杀人众。
-----《杂宝藏经》卷八
▼▼▼
昔佛在罗阅祇耆阇崛山中。时国王瓶沙有一大臣,犯事免退徙著南山中,去国千里外。由来无人不熟五谷,大臣到中,泉水流溢五谷大熟,四方诸国有饥寒者,皆来至此山中,数年之中便有三四千家,来者给与田地令得生活。其中三老诸长宿年共议:“国之无君犹身之无首。”相将至大臣所,举大臣为国王。大臣答长老曰:“若以我为王者,当如诸国王之法,左右大臣文武将士,上下朝直发女阗宫,租税谷帛当如民法。”诸国老曰:“唯然奉命一随王法。”即立为王,处置群臣文武上下,发调人民筑城作舍,宫殿楼观,民被苦毒不复堪谐,皆发想念欲谋图王。诸奸臣辈将王出猎,去城三四十里,于旷野泽中,牵王欲杀。王问左右:“何缘杀我?”答曰:“民慕丰乐奉王以礼,民困思乱破家图国。”王告之言:“卿等自为非我本造,枉杀我者神祇知之。听我发一愿,死不有恨。”即愿曰:“我本开荒出谷养民,来者皆活,富乐无极,自共举我立为国王,依案诸国自共作此,今反杀我。我实无恶于此人民,若我死者,愿作罗刹,还入故身中,当报此怨。”于是绞杀弃尸而去。三日之后,王神即作罗刹还入故身中,自名阿罗婆,即起入宫绞杀新王,并及后宫婇女左右奸臣,即皆杀之。罗刹瞋恚出宫,尽欲杀人。
-----《法句譬喻經》卷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