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查看: 457|回复: 17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关于敬田和悲田,何者殊胜?

[复制链接]

215

主题

1089

帖子

7020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7020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2-3-31 20:51:46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关于敬田和悲田,何者殊胜?
———————————————
尔时,世尊复告月爱菩萨言:“善男子!当知此人,说其功德,不可穷尽。汝应忆念,如法受持。何以故?我于处处经中,说世间、出世间由,偏说悲田最为第一。
复次月爱!我于一时,为诸比丘说:‘若人以深敬心,施我饮食,未授我中间,回以施狗,我赞此人得福无量。’
是故,月爱!虽施阿罗汉、辟支佛,现受其报,有限有量,但得五百劫人天果报。
善施饿鬼一揣之食,是人福德即是菩提,菩提者不可限量,是故福寿不可限量。

~节选自《佛说施饿鬼甘露味大陀罗尼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15

主题

1089

帖子

7020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7020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22-3-31 20:54:07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果光 于 2022-3-31 20:55 编辑

尔时众中有天子名净月威光,白文殊师利菩萨言:“大士,诸菩萨摩诃萨,修习何行?依何处修?”  
文殊师利菩萨言:“天子,诸菩萨摩诃萨修大悲行,依于一切众生处修。”

~节选自《大乘伽耶山顶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6

主题

601

帖子

2016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2016
板凳
发表于 2022-3-31 21:53:31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单就田而言,不是三宝福田更为殊胜么?如果乘以菩提心的系数,这样乘积就是施所获福更胜。是这个意思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15

主题

1089

帖子

7020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7020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22-3-31 22:19:26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福德聚散需智慧

本帖最后由 果光 于 2022-3-31 22:22 编辑

若以诸佛为福田,从福田的角度看,这样福田更圆满。但与文殊菩萨所讲“依一切众生处修”,我们不应非此即彼的去想。
可以参考普贤十愿,先以诸佛圆满福田去获得福德,然后善巧以此福德作为驱动力,去利益十方一切众生。这样的思路也早在果师兄法布施的文章中说明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15

主题

1089

帖子

7020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7020
5#
 楼主| 发表于 2022-3-31 22:25:00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聚是能力,散是格局

本帖最后由 果光 于 2022-3-31 22:27 编辑

让我想起《天龙八部》中的无崖子、天山童姥和李秋水,需要“散功”后才能“圆满此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6

主题

601

帖子

2016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2016
6#
发表于 2022-3-31 22:31:18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十方一切众生,若能真能生起已经有所证量了。普通人较难,难在“一切”二字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15

主题

1089

帖子

7020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7020
7#
 楼主| 发表于 2022-4-1 06:23:50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Darmin 发表于 2022-3-31 22:31
十方一切众生,若能真能生起已经有所证量了。普通人较难,难在“一切”二字上 ...

如果要知道“加姜丝炒糖醋苦瓜加盐”这道菜具体什么口感,吃一次就行了。
需要的是行动,而不是行动前的无故空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6

主题

601

帖子

2016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2016
8#
发表于 2022-4-1 07:21:21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师兄教诲的中肯,但这目的不是在较量功德,分别诸法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主题

210

帖子

1099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099
9#
发表于 2022-4-1 07:39:14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福德聚散需智慧",受教了!聚散、离合本是一体,世间的规律离不开那个太极图。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0

主题

586

帖子

3733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3733
10#
发表于 2022-4-7 09:22:24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念佛 于 2022-4-7 09:23 编辑

  优婆塞戒经悲品第三

  善生言:“世尊!彼六师等不说因果,如来今说因,有二种:一者、生因,二者、了因。如佛初说发菩提心,为是生因、是了因耶?”

  “善男子!我为众生或说一因,或说二因,或说三因,或说四因,或说五因,或说六、七至十二因。言一因者,即生因也。言二因者,生因、了因。言三因者,烦恼、业、器。言四因者,所谓四大。言五因者,未来五支。言六因者,如契经中所说六因。言七因者,如《法华》说。言八因者,现在八支。言九因者,如《大城经》说。言十因者,如为摩男优婆塞说。十一因者,如《智印》说。十二因者,如十二因缘。善男子!一切有漏法无量无边因,一切无漏法无量无边因,有智之人欲尽知故,发菩提心;是故如来名一切智。

  “善男子!一切众生发菩提心,或有生因,或有了因,或有生因、了因。汝今当知:夫生因者,即是大悲;因是悲故,便能发心,是故悲心为生因也。

  “世尊!云何而得修于悲心?

  “善男子!智者深见一切众生沉没生死苦恼大海,为欲拔济,是故生悲。又见众生未有十力、四无所畏、大悲、三念,我当云何令彼具足?是故生悲。又见众生虽多怨毒,亦作亲想,是故生悲。又见众生迷于正路,无有示导,是故生悲。又见众生卧五欲泥而不能出,犹故放逸,是故生悲。又见众生常为财物、妻子缠缚,不能舍离,是故生悲。又见众生以色命故而生憍慢,是故生悲。又见众生为恶知识之所诳惑,故生亲想,如六师等,是故生悲。又见众生堕生有界,受诸苦恼,犹故乐着,是故生悲。又见众生造身、口、意不善恶业,多受苦果,犹故乐着,是故生悲。又见众生渴求五欲,如渴饮咸水,是故生悲。又见众生虽欲求乐,不造乐因;虽不乐苦,喜造苦因;欲受天乐,不具足戒,是故生悲。又见众生于无我我所生我我所想,是故生悲。又见众生无定有性,流转五有,是故生悲。又见众生畏生老死,而更造作生老死业,是故生悲。又见众生受身心苦而更造业,是故生悲。又见众生爱别离苦而不断爱,是故生悲。又见众生处无明闇,不知炽然智慧灯明,是故生悲。又见众生为烦恼火之所烧然,而不能求三昧定水,是故生悲。又见众生为五欲乐造无量恶,是故生悲。又见众生知五欲苦,求之不息,譬如饥者食于毒饭,是故生悲。又见众生处在恶世,遭值虐王,多受苦恼,犹故放逸,是故生悲。又见众生流转八苦,不知断除如是苦因,是故生悲。又见众生饥渴、寒热,不得自在,是故生悲。又见众生毁犯禁戒,当受地狱、饿鬼、畜生,是故生悲。又见众生色、力、寿命、安隐、辩才,不得自在,是故生悲。

  “又见众生诸根不具,是故生悲。又见众生生于边地,不修善法,是故生悲。又见众生处饥馑世,身体羸瘦,互相劫夺,是故生悲。又见众生处刀兵劫,更相残害,恶心增盛,当受无量苦报之果,是故生悲。又见众生值佛出世,闻说甘露净法不能受持,是故生悲。又见众生信邪恶友,终不追从善知识教,是故生悲。又见众生多有财宝,不能舍施,是故生悲。又见众生耕田种作,商贾贩卖,一切皆苦,是故生悲。又见众生父母、兄弟、妻子、奴婢、眷属、宗室,不相爱念,是故生悲。善男子!有智之人,应观非想非非想处所有定乐,如地狱苦,一切众生等共有之,是故生悲。

  “善男子!未得道时,作如是观,是名为悲;若得道已,即名大悲。何以故?未得道时,虽作是观,观皆有边,众生亦尔;既得道已,观及众生皆悉无边,是故得名为大悲也。未得道时,悲心动转,是故名悲;既得道已,无有动转,故名大悲。未得道时,未能救济诸众生故,故名为悲;既得道已,能大救济,故名大悲。未得道时,不共慧行,是故名悲;既得道已,与慧共行,故名大悲。

  “善男子!智者修悲,虽未能断众生苦恼,已有无量大利益事。善男子!六波罗蜜皆以悲心而作生因。

  “善男子!菩萨有二种:一者、出家,二者、在家。出家修悲,是不为难;在家修悲,是乃为难。何以故?在家之人多有恶因缘故。善男子!在家之人若不修悲,则不能得优婆塞戒,若修悲已,即便获得。善男子!出家之人,唯能具足五波罗蜜,不能具足檀波罗蜜,在家之人则能具足。何以故?一切时中一切施故。是故在家应先修悲,若修悲已,当知是人能具戒、忍、进、定、智慧。若修悲心,难施能施、难忍能忍、难作能作,以是义故,一切善法悲为根本。

  “善男子!若人能修如是悲心,当知是人能坏恶业如须弥山,不久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人所作少许善业,所获果报如须弥山。

——《优婆塞戒经》卷第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滑块验证: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上传

本版积分规则

举报|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吉祥果

GMT+8, 2023-1-1 11:37 , Processed in 0.151972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