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查看: 293|回复: 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藏地加倍咒和视师如佛

[复制链接]

86

主题

601

帖子

2016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2016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2-2-28 07:36:18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藏地教授这两个特点。加倍咒到底有没有语业加倍的功用?不知道经典里面有没有记录。如果和大回向轮陀罗尼一样,那不是应该用于回向,而不是用于诵前加倍?

另外一个众知下一世佛唯一是弥勒尊。不知道世尊有没有说过视师如佛的话(具格师)那么这个教授的密意在哪?想来藏地大德不会明知弥勒尊之前无佛出世而打妄语。是不是为了教授秘法和受誓言而说,配合清净观,所以是一个修行法门,不是实相。不能作为正见来纳受。

诸位师兄多赐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6

主题

601

帖子

2016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2016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22-3-1 18:38:43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顶一下,没师兄分享见地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58

帖子

1017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017
板凳
发表于 2022-3-1 19:09:02 | 只看该作者
关于视师如佛,在经典和论典中,还真有。比如

《大明度經》卷3:
秋露子白佛言:「若有信是法者、不疑者,其人從何來生?求道以來,幾時乃得解中義教?」
佛言:「從他方佛剎來生,已問其義,聞即恭敬,視師如佛,念曰:『吾已見佛矣。』」

《大智度論》卷96:
一切諸利中,般若利最勝;行是般若,疾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不退轉。又復行般若因緣故,親近諸佛,常生有佛國中,離於八難,值佛在世。菩薩應作是念:「我得如是等諸功德,皆從般若得;般若波羅蜜從師而得,是故視師如佛想。」
有人能說般若波羅蜜者,有大福德,多知識,多得供養;弟子初為般若故隨逐,後漸漸為供養利。是故說:「莫以世利故隨逐法師。」
問曰:
何以不但說親近善知識,而說是種種因緣?
答曰:
有人既得善知識,不得其意,反成讎隙而墮地獄,更相謗毀故。唯佛一人無有過失,餘人誰能無者?若弟子見師之過若實、若虛,其心自壞,不復能得法利。是故空中聲教:「若見師過,莫起嫌恨!汝應作是念:『我先世福德不具足故,不得值佛,今值是雜行師;我不應念其過失,而自妨失般若!師之過失,不著於我,我但從師受般若波羅蜜法。』」

视师如佛虽然有根据,但是前提是观察师父,按照藏密要求,先要观察师父三年,否则不如不依师。先看好了,比后来依师更重要,切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6

主题

601

帖子

2016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2016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22-3-2 07:53:12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非常感恩楼上师兄,收获颇多。看来关键是“如”,而不是“是”,是一种修行的理路,而不是实相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58

帖子

1017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017
5#
发表于 2022-3-2 14:28:49 | 只看该作者
Darmin 发表于 2022-3-2 07:53
非常感恩楼上师兄,收获颇多。看来关键是“如”,而不是“是”,是一种修行的理路,而不是实相 ...

谈谈我的看法啊,我觉得是“如”还是“是”,关键是要在你拜师之前好好的观察,如果真的确定他是古佛再来,那就当成“是”就好了,不必“如”。相反的如果他不“是”,但经过了解观察,确定人品戒律学问都没有问题,那“如”也未尝不可,如果根本没有观察好,那连“如”也不必了,根本就不应该认师。所以关键在事前的观察确定好,如果不能观察好,或者不能确定,那还是不要认师了,不如自己看佛经的保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6

主题

601

帖子

2016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2016
6#
 楼主| 发表于 2022-3-2 14:38:04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这是个很好的讨论,观察好的上师是不是永远绝对正确。面对佛是要绝对相信的,即便有不同认知,不用怀疑。前提是我们知道他是佛。现在知道他不是,因为弥勒佛还没出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滑块验证: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上传

本版积分规则

举报|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吉祥果

GMT+8, 2023-1-1 11:33 , Processed in 0.243983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