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极乐花 于 2022-4-24 21:30 编辑
案例:虽欲施绫罗绸缎,因薄福故,唯见麻布三车
===========================
李世民还有一位发小叫王无碍,都是起兵之前的小伙伴,喜欢养鹰鹞。李世民登基后,想赏赐王无碍,于是让他到城门外等各地进贡绢布的车,三天所有经过的绢车都归他。王无碍坐了三天,却只得到三车麻,再也没看到别的车!后来才知道因为灞桥坏了,车子都进不来。
王欲赏彼人,彼人因薄业故,鼻中血出,不得前进。无得受赏。 ==================== 二内官共诤道理缘第三十七 昔波斯匿王,于卧眠中,闻二内官共诤道理。一作是言:我依王活。一人答言:我无所依,自业力活。王闻此已,情可于彼依王活者,而欲赏之。 即遣直人,语夫人言:我今当使一人往者,重与钱财衣服璎珞。于是寻遣依王活者,持己所饮余残之酒,以与夫人。 尔时此人,持酒出户,鼻中血出,不得前进。会复值彼自业活者,即倩持酒,往与夫人。夫人见已,忆王之言,赐其钱财衣服璎珞,还于王所。王见此人,深生怪惑,即便唤彼依王活者,而问之言:我遣汝去,云何不去?答言:我出户外,卒得衂[同“衄”字]鼻,竟不堪任,即便倩彼,持王残酒,以与夫人。王时叹言:我今乃知佛语为实,自作其业,自受其报,不可夺也。由是观之,善恶报应,行业所致,非天非王之所能与。《杂宝藏经》
持食往与罗频周比丘,因其薄福罪重故,食变为泥口自合。
=======================
《大智度论》: 问曰:
若能满一切众生愿者。则众生有边无有受诸饥寒苦者。何以故?一切众生皆满所愿。愿离苦得乐故。
答曰:
满一切者,名字一切。非实一切。
如法句偈说:“一切皆惧死,莫不畏杖痛,恕己可为譬,勿杀勿行杖”虽言“一切”畏杖痛,如无色众生,无身故则无杖痛;色界众生,虽可有身亦无杖痛;欲界众生亦有不受杖痛。而言“一切”。谓应得杖者,说言“一切”,非实一切。
以是故,菩萨满一切众生所愿,谓应可得者,然菩萨心无齐限,福德果报亦无有量,但众生无量阿僧祇劫罪厚障故,而不能得。
如舍利弗弟子---罗频周比丘,持戒精进,乞食六日而不能得,乃至七日命在不久。有同道者,乞食持与,鸟即持去。
时舍利弗,语目揵连:“汝大神力,守护此食,令彼得之。”
即时目连,持食往与,始欲向口,变成为泥。
又舍利弗,乞食持与,而口自合。
最后佛来,持食与之。以佛福德无量因缘故,令彼得食。
是比丘食已。心生欢喜倍加信敬。
佛告比丘:“有为之法,皆是苦相!”为说四谛。即时比丘漏尽意解。得阿罗汉道。 有薄福众生,罪甚此者,佛不能救。
又知众生,“不可得”故。深达“法性”故。诸佛无有忆想、分别。是可度、是不可度。心常寂灭,意无增减。
以是故,菩萨欲满一切众生愿。彼以罪故而不能得。菩萨无咎。
虽以诸食饷诸饿鬼。因彼饿鬼众宿业力故。悉不能见。 ==================== 复次福力太子。乃至后时。与彼四兄。出游园苑。而于中路。有无数千针口饿鬼。居山半腹。容貌羸瘦。其犹聚骨。遍身炽焰。鬼众围绕人所不见。唯福力太子。先睹其状。而彼饿鬼。合掌居前。白太子言。汝大福德。有大名称。是悲愍者。我等饥渴。苦恼所逼。愿今饷我。少分饮食。我等宿世。造悭吝因。故此生中。堕饿鬼界。无数千岁。不得水饮。况复于食而可见邪。时福力太子。仰瞻虚空。即起悲念。快哉我今若得天降少分饮食。当用饷此诸饿鬼众。是时忽然有多饮食。自天而降。福力太子。即以此食。饷诸饿鬼。彼饿鬼众。宿业力故。悉不能见。咸作是言。太子我昔闻汝是悲愍者。何故今时不以饮食饷于我等。太子告言。我以天降饮食。前授汝等。云何于今不取食邪。饿鬼白言。太子我等宿业力故。悉不能见。时福力太子。复起是念。愍哉悭吝。是不可爱。乃作是言。若诸福报。有大力能。以我如是。真实语故。令此饿鬼。得见饮食。一切随应。皆能取食。发是言已。彼诸饿鬼。悉能见食。即时各变。面相如人。福力太子。心生欢喜。遂以饮食。恣其所取。彼饿鬼众。既得食已。顿止饥渴。身力完具。壮实充盛。无丑恶形。乃于福力太子。各起清净欢喜之意。即时命终。皆得生于兜率天上。旋处空中。白太子言。太子我等得生兜率天上。皆由汝之威神建立。福力太子。闻此妙善语已。深大庆悦。------《福力太子因缘经》节选
众形无定质。随罪福之所感也 ================== 《杂譬喻经》 龙升天喻 (一二) 有龙升天降于大雨。雨落天宫即成七宝。 雨落人中皆为润泽。 落饿鬼身上变成大火举身烧然。 俱是一雨而所堕变异也。此二事明众形无定质。随罪福之所感也
虽遇圣化。因其罪业力故。反生怨嫉。 ========================= 尔时皇后。见扇提罗不受佛化。哀感伤心。语五人曰。自今以后。永解因缘。随意东西。无忧快乐。扇提罗等。长跪涕泪。白皇后言。我等五人。奉事大家。有何等愆。非意今日被驱弃损。若有不称。惟愿弘恕使役如前。于是皇后辞让再三。扇提罗等。不欲离去。皇后白佛。弟子至意。放扇提罗。不肯欲离。当如之何。佛告之曰。扇提罗等。偿债未毕。因缘系缚。不令得去。非可如何。且顺其意。复其事业。偿因缘毕自当得脱。佛告王曰。夫人修福。谦虚敬重。直心清净。行于道业。功德无量。火不能烧。水不能漂。偷劫盗贼。不能得便。国王强力。不能动转。如今皇后。受天福也。人行恶心。贪现前利。如扇提罗。历世受殃。于今不息。虽遇圣化。如风过耳。罪业力故。反生怨嫉。窈窈冥冥。何时当免。《佛说未曾有因缘经》
虽诸天共宝器食,而随其福德饭色有异。 ============================ 《维摩诘所说经》: 佛语舍利弗:“我佛国土常净若此,为欲度斯下劣人故,示是众恶不净土耳!譬如诸天共宝器食,随其福德饭色有异。如是,舍利弗,若人心净,便见此土功德庄严。”
▼▼▼ 诸比丘。修善生天。有如是法。若初生时。是诸天子及天女等。以自业因所熏习故。生三种念。一者自知从何处死。二者自知今此处生。三者知此生是何业果是何福报。以我彼处身命坏已。来生此间。又如是念。缘我有是三种业果三种业熟。得来生此。何者为三。所谓身善行口意善行。此等三业。果报熟故。身坏命终。来于此处。复作是念。愿我今于此处死已。当生人间。我于彼处。如是生已。还修身口及意善行。以身口意行善行故。身坏败已。还来此生。作是念已。即便思食。彼念食时。即于彼前。有众宝器。自然盛满。天须陀味。种种出生。若天子中。有胜上者。彼须陀味其色最白。若其天子。果报中者。彼须陀味其色即赤。若有天子。福德下者。彼须陀味其色现黑。时彼天子即以手取天须陀味。内于口中。彼须陀味。即入天口。即自渐渐融消变化。譬如酥及生酥掷置火中。即自融消。无有形影。如是如是。天须陀味。置于口中。自然消化。亦复如是。食须陀已。若其渴时。即于彼前。有天宝器。盛满天酒。福上中下。白赤黑色。略说如前。入口消化。融消亦尔。时彼天子。食饮讫已。而其身体。上下大小。如彼旧生诸天子天女等。 《起世经》
虽欲施无量妙食种种妙具,因薄福德故所不能食,不堪受用, ===================== 《大集须弥藏经》: 尔时,地藏菩萨告功德天言:“清净智,我今能令此佛刹土所有四大普遍无余,悉能令变为天饮食,使诸众生于百千劫食不能尽。 何以故?但此众生薄福德故所不能食,于此胜报非其应器。 清净智,我又能令此娑婆佛刹变为天宫及天卧具,庄严衣服香华果树,种种音声众妙伎乐,众宝庄严悉能为作。 此诸众生远离福德,又非其器不堪受用,唯除如来应正遍知,十住菩萨及住首楞严三昧得自在者乃能受用。
虽欲与众生无尽财宝,因众生恶业力而无能得 ============ 《解深密经》: 观自在菩萨白佛言:世尊,若诸菩萨具足一切无尽财宝成就大悲,何缘世间现有众生贫穷可得? 佛告观自在菩萨曰:善男子,是诸众生自业过失, 若不尔者,菩萨常怀饶益他心,又常具足无尽财宝。若诸众生无自恶业能为障碍,何有世间贫穷可得? 譬如饿鬼为大热渴逼迫其身。见大海水悉皆涸竭。非大海过是诸饿鬼自业过耳。 如是菩萨所施财宝。犹如大海无有过失。是诸众生自业过耳。犹如饿鬼自恶业力令无有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