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查看: 884|回复: 7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没有福德受施死亡案例

[复制链接]

45

主题

152

帖子

729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729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2-1-1 20:42:41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王显,唐代人。

王显与唐太宗李世民是发小,他俩的交情好到经常扯裤子玩、拿帽子取乐。李世民还没显贵时,常开玩笑说:“王显到老也不会做官。”

等到李世民登基时,王显拜见说:“我现在可以做官了吗?”谁知李世民将王显的三个儿子都授予了官职,但唯独没有给王显。王显一再请求,李世民说:“你没有贵相,我并不是吝惜官职啊。”王显却说:“我哪怕是早晨当官,晚上死了也心满意足了。”当时就连宰相房玄龄也求情说:“既然是陛下您的老朋友,为什么不试试给他个官做呢?”李世民于是授王显三品官职,又让人拿紫袍金带赏给王显。

谁知当天晚上,王显就死了……

李世民还有一位发小叫王无碍,都是起兵之前的小伙伴,喜欢养鹰鹞。李世民登基后,想赏赐王无碍,于是让他到城门外等各地进贡绢布的车,三天所有经过的绢车都归他。王无碍坐了三天,却只得到三车麻,再也没看到别的车!后来才知道因为灞桥坏了,车子都进不来。

李世民知道他命薄,出于爱护,也就没有赏给他什么。但王无碍依然是多次请求做个五品官。李世民说:“不是我不想给你,是怕你受用不了啊!”可王无碍再三请求,李世民最终还是同意了。

也是当天晚上,王无碍就死了!

所以你看,福薄之人,很难受得起突然富贵。

那么这种情况怎么改变呢?或者说好事来临不知道受不受得起怎么办呢?很简单。《菜根谭》中说:“天薄我以福,吾厚吾德以迓(yà)之。”意思是,上天给我微薄福报,我用厚德来迎接。

《易经》中也说:“厚德载物”,唯有厚德方可载物。

那又有人会说,我怎么知道我福薄还是福厚呢?也简单。正如古人所说,经常去想——“我本薄福人,宜行惜福事;我本薄德人,宜行积德事。”久而久之,就会“厚德载物”了……

其实,我们生于此娑婆世界,哪有福厚的呢?

您说是吗?

此两则故事均出自《太平广记·定数》


原故事出自唐代张鷟《朝野佥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55

帖子

4020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4020
沙发
发表于 2022-1-2 14:13:38 | 只看该作者
好文章就要多彰显,感恩
以经为据  以戒为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253

主题

4412

帖子

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3401
板凳
发表于 2022-4-24 04:21:54 | 只看该作者
好案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

主题

304

帖子

1746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746
地板
发表于 2022-4-24 06:25:08 | 只看该作者
我本薄福人,宜行惜福事;我本薄德人,宜行积德事。阿弥陀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9

主题

1391

帖子

6686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6686
5#
发表于 2022-4-24 21:01:02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极乐花 于 2022-4-24 21:30 编辑




案例:虽欲施绫罗绸缎,因薄福故,唯见麻布三车
===========================
李世民还有一位发小叫王无碍,都是起兵之前的小伙伴,喜欢养鹰鹞。李世民登基后,想赏赐王无碍,于是让他到城门外等各地进贡绢布的车,三天所有经过的绢车都归他。王无碍坐了三天,却只得到三车麻,再也没看到别的车!后来才知道因为灞桥坏了,车子都进不来。







王欲赏彼人,彼人因薄业故,鼻中血出,不得前进。无得受赏。
====================
二内官共诤道理缘第三十七
昔波斯匿王,于卧眠中,闻二内官共诤道理。一作是言:我依王活。一人答言:我无所依,自业力活。王闻此已,情可于彼依王活者,而欲赏之。
  即遣直人,语夫人言:我今当使一人往者,重与钱财衣服璎珞。于是寻遣依王活者,持己所饮余残之酒,以与夫人。
  尔时此人,持酒出户,鼻中血出,不得前进。会复值彼自业活者,即倩持酒,往与夫人。夫人见已,忆王之言,赐其钱财衣服璎珞,还于王所。王见此人,深生怪惑,即便唤彼依王活者,而问之言:我遣汝去,云何不去?答言:我出户外,卒得衂[同“衄”字]鼻,竟不堪任,即便倩彼,持王残酒,以与夫人。王时叹言:我今乃知佛语为实,自作其业,自受其报,不可夺也。由是观之,善恶报应,行业所致,非天非王之所能与。《杂宝藏经》





持食往与罗频周比丘,因其薄福罪重故,食变为泥口自合。
=======================
《大智度论》:
问曰:
若能满一切众生愿者。则众生有边无有受诸饥寒苦者。何以故?一切众生皆满所愿。愿离苦得乐故。
答曰:
满一切者,名字一切。非实一切。
如法句偈说:“一切皆惧死,莫不畏杖痛,恕己可为譬,勿杀勿行杖”虽言“一切”畏杖痛,如无色众生,无身故则无杖痛;色界众生,虽可有身亦无杖痛;欲界众生亦有不受杖痛。而言“一切”。谓应得杖者,说言“一切”,非实一切。
以是故,菩萨满一切众生所愿,谓应可得者,然菩萨心无齐限,福德果报亦无有量,但众生无量阿僧祇劫罪厚障故,而不能得。
如舍利弗弟子---罗频周比丘,持戒精进,乞食六日而不能得,乃至七日命在不久。有同道者,乞食持与,鸟即持去。
时舍利弗,语目揵连:“汝大神力,守护此食,令彼得之。”
即时目连,持食往与,始欲向口,变成为泥。
又舍利弗,乞食持与,而口自合。

最后佛来,持食与之。以佛福德无量因缘故,令彼得食。
是比丘食已。心生欢喜倍加信敬。
佛告比丘:“有为之法,皆是苦相!”为说四谛。即时比丘漏尽意解。得阿罗汉道。
有薄福众生,罪甚此者,佛不能救。
又知众生,“不可得”故。深达“法性”故。诸佛无有忆想、分别。是可度、是不可度。心常寂灭,意无增减。
以是故,菩萨欲满一切众生愿。彼以罪故而不能得。菩萨无咎。




虽以诸食饷诸饿鬼。因彼饿鬼众宿业力故。悉不能见。
====================
复次福力太子。乃至后时。与彼四兄。出游园苑。而于中路。有无数千针口饿鬼。居山半腹。容貌羸瘦。其犹聚骨。遍身炽焰。鬼众围绕人所不见。唯福力太子。先睹其状。而彼饿鬼。合掌居前。白太子言。汝大福德。有大名称。是悲愍者。我等饥渴。苦恼所逼。愿今饷我。少分饮食。我等宿世。造悭吝因。故此生中。堕饿鬼界。无数千岁。不得水饮。况复于食而可见邪。时福力太子。仰瞻虚空。即起悲念。快哉我今若得天降少分饮食。当用饷此诸饿鬼众。是时忽然有多饮食。自天而降。福力太子。即以此食。饷诸饿鬼。彼饿鬼众。宿业力故。悉不能见。咸作是言。太子我昔闻汝是悲愍者。何故今时不以饮食饷于我等。太子告言。我以天降饮食。前授汝等。云何于今不取食邪。饿鬼白言。太子我等宿业力故。悉不能见。时福力太子。复起是念。愍哉悭吝。是不可爱。乃作是言。若诸福报。有大力能。以我如是。真实语故。令此饿鬼。得见饮食。一切随应。皆能取食。发是言已。彼诸饿鬼。悉能见食。即时各变。面相如人。福力太子。心生欢喜。遂以饮食。恣其所取。彼饿鬼众。既得食已。顿止饥渴。身力完具。壮实充盛。无丑恶形。乃于福力太子。各起清净欢喜之意。即时命终。皆得生于兜率天上。旋处空中。白太子言。太子我等得生兜率天上。皆由汝之威神建立。福力太子。闻此妙善语已。深大庆悦。------《福力太子因缘经》节选





众形无定质。随罪福之所感也
==================
《杂譬喻经》
龙升天喻
(一二)
有龙升天降于大雨。雨落天宫即成七宝。
雨落人中皆为润泽。
落饿鬼身上变成大火举身烧然。
俱是一雨而所堕变异也。此二事明众形无定质。随罪福之所感也






虽遇圣化。因其罪业力故。反生怨嫉。
=========================
尔时皇后。见扇提罗不受佛化。哀感伤心。语五人曰。自今以后。永解因缘。随意东西。无忧快乐。扇提罗等。长跪涕泪。白皇后言。我等五人。奉事大家。有何等愆。非意今日被驱弃损。若有不称。惟愿弘恕使役如前。于是皇后辞让再三。扇提罗等。不欲离去。皇后白佛。弟子至意。放扇提罗。不肯欲离。当如之何。佛告之曰。扇提罗等。偿债未毕。因缘系缚。不令得去。非可如何。且顺其意。复其事业。偿因缘毕自当得脱。佛告王曰。夫人修福。谦虚敬重。直心清净。行于道业。功德无量。火不能烧。水不能漂。偷劫盗贼。不能得便。国王强力。不能动转。如今皇后。受天福也。人行恶心。贪现前利。如扇提罗。历世受殃。于今不息。虽遇圣化。如风过耳。罪业力故。反生怨嫉。窈窈冥冥。何时当免。《佛说未曾有因缘经》






虽诸天共宝器食,而随其福德饭色有异。
============================
《维摩诘所说经》:
佛语舍利弗:“我佛国土常净若此,为欲度斯下劣人故,示是众恶不净土耳!譬如诸天共宝器食,随其福德饭色有异。如是,舍利弗,若人心净,便见此土功德庄严。

▼▼▼
诸比丘。修善生天。有如是法。若初生时。是诸天子及天女等。以自业因所熏习故。生三种念。一者自知从何处死。二者自知今此处生。三者知此生是何业果是何福报。以我彼处身命坏已。来生此间。又如是念。缘我有是三种业果三种业熟。得来生此。何者为三。所谓身善行口意善行。此等三业。果报熟故。身坏命终。来于此处。复作是念。愿我今于此处死已。当生人间。我于彼处。如是生已。还修身口及意善行。以身口意行善行故。身坏败已。还来此生。作是念已。即便思食。彼念食时。即于彼前。有众宝器。自然盛满。天须陀味。种种出生。若天子中。有胜上者。彼须陀味其色最白。若其天子。果报中者。彼须陀味其色即赤。若有天子。福德下者。彼须陀味其色现黑。时彼天子即以手取天须陀味。内于口中。彼须陀味。即入天口。即自渐渐融消变化。譬如酥及生酥掷置火中。即自融消。无有形影。如是如是。天须陀味。置于口中。自然消化。亦复如是。食须陀已。若其渴时。即于彼前。有天宝器。盛满天酒。福上中下。白赤黑色。略说如前。入口消化。融消亦尔。时彼天子。食饮讫已。而其身体。上下大小。如彼旧生诸天子天女等。 《起世经》




虽欲施无量妙食种种妙具,因福德故所不能食,不堪受用,
=====================
《大集须弥藏经》:
尔时,地藏菩萨功德天言:“清净智,我今能令此佛刹土所有四大普遍无余,悉能令变为天饮食,使诸众生于百千劫食不能尽。
何以故?但此众生薄福德故所不能食,于此胜报非其应器。
清净智,我又能令此娑婆佛刹变为天宫及天卧具,庄严衣服香华果树,种种音声众妙伎乐,众宝庄严悉能为作。
此诸众生远离福德,又非其器不堪受用,唯除如来应正遍知,十住菩萨及住首楞严三昧得自在者乃能受用。






虽欲与众生无尽财宝,因众生恶业力而无能得
============
《解深密经》:
观自在菩萨白佛言:世尊,若诸菩萨具足一切无尽财宝成就大悲,何缘世间现有众生贫穷可得?
佛告观自在菩萨曰:善男子,是诸众生自业过失,
若不尔者,菩萨常怀饶益他心,又常具足无尽财宝。若诸众生无自恶业能为障碍,何有世间贫穷可得?
譬如饿鬼为大热渴逼迫其身。见大海水悉皆涸竭。非大海过是诸饿鬼自业过耳。
如是菩萨所施财宝。犹如大海无有过失。是诸众生自业过耳。犹如饿鬼自恶业力令无有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253

主题

4412

帖子

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3401
6#
发表于 2022-6-13 18:09:18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主题

349

帖子

1094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094
7#
发表于 2022-6-17 12:48:06 | 只看该作者
我本薄福人,宜行惜福事;我本薄德人,宜行积德事。南无阿弥陀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3

主题

301

帖子

1297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297
8#
发表于 7 天前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阿弥陀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滑块验证: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上传

本版积分规则

举报|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吉祥果

GMT+8, 2023-1-1 11:28 , Processed in 0.157066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