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查看: 15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云何具纯善心,何者是为不善之法。

[复制链接]

71

主题

167

帖子

1319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319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1-10-13 03:32:5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摘自 佛说除盖障菩萨所问经卷第四


复次善男子。菩萨若修十种法者。即得禅定具足何等为十。一者广集福德。二者多生厌患。三者发起精进。四者具于多闻。五者无颠倒教授勤行修习。六者随正法行。七者根性明利。八者具纯善心。九者善了止观。十者不着禅相。
......
云何具纯善心谓若菩萨利根胜故多生厌患。远离大众一切愦闹。及世杂语欲觉嗔觉害灭等觉皆悉远离。亦复不着知识亲爱名闻利养所欲等事。身心寂静得纯善心。由善心故作是观察。今我此心于何法中行。若善若不善若无记邪。若行善法即得欢喜清净心生。何者是善法所谓三十七菩提分法。若行不善法者。当起厌患多种观察。勤行断除不善之法。
何者是为不善之法谓贪嗔痴贪有三种上中下品。上品贪者。若身若心极其分位。而生染着无离贪心。由染着故于一切处不生惭愧。何者是无惭。谓独止一处作是思惟。而起寻求诸所欲事。称赞欲境自现有德。是为无惭。何者是无愧。由彼贪欲因缘。于父母等前违背很戾及生恼害。于余师尊之所亦无耻忸。自现有德是为无愧。以是因缘。命终之后堕恶趣中。此名上品贪。中品贪者。谓若亲近诸欲境时。自初至末虽复暂有所成。旋起离贪之心即生变悔。此名中品贪。下品贪者。谓若亲近诸欲境时。或身相触或共语言或瞻视间。旋起即灭。此名下品贪。总要而言。一切济命受用资具。有所欲者皆名下品贪。
嗔有三种上中下品。上品嗔者。随于所起诸嗔境中。生极嗔恚而复暴恶。遍造五无间罪。或随造一无间罪。或谤正法。凡如是等总聚五无间罪。算分数分及譬喻分。乃至乌波尼杀昙分。皆不能及。由此因缘。身坏命终堕大地狱。若或暂得生于人间。身相黑色其目赤恶。性多恚暴。此因缘故。还堕地狱。此名上品嗔。中品嗔者。随于诸嗔境中若暂起已。或微分造不善罪业即速变悔。旋起对治而令止息。此名中品嗔。下品嗔者。谓于亲爱和合境中。随以嗔缘辄生轻谤。虽复暂起于刹那间即生变悔。旋起对治而令息灭此名下品嗔。
痴有三种上中下品。上品痴者。谓一切处若行若止。悉无善作亦无忧戚。不生变悔此名上品痴。中品痴者。若起少分不善之业。虽有所成即速变悔。于同梵行人所。忏谢其罪不现己德。此名中品痴。下品痴者。谓于如来所制戒中不越性罪。违犯初篇戒学之罪。此名下品痴。菩萨离是染法即得心善寂静。由是善故能离欲爱欲贪诸欲染着。何以故。随心善故。若行无记法者。谓即想念勤行伺察。何等是无记。若心不缘外。亦不缘内。不缘善不缘不善。不住止法。不行观法。其心沉下着于睡眠。如人睡觉目视不明。若无记心现前。心不明利亦复如是。是故菩萨若行善心。即得心生欢喜其心安住。是为菩萨具纯善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滑块验证: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上传

本版积分规则

举报|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吉祥果

GMT+8, 2023-1-1 11:19 , Processed in 0.150057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