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查看: 435|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佛说如来不思议秘密大乘经》之“福慧双修”

[复制链接]

2253

主题

4412

帖子

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3401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1-10-8 14:34:5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佛说如来不思议秘密大乘经》之“福慧双修”

金刚手大秘密主菩萨摩诃萨。现威神力侍佛之右。是时金刚手菩萨摩诃萨。前白佛言。希有世尊。如来善说普摄诸菩萨摩诃萨最上胜行清净妙门广大正法。世尊。如我解佛所说义趣。如我所得诸菩萨摩诃萨一切胜行。皆从福智二行中出。当知随入福智二行。何以故。诸菩萨修福行故。能令一切有情离诸障碍。若修智行。能为一切有情善说法要令生喜悦。世尊。是故诸菩萨摩诃萨。福行智行二应和合。何以故。菩萨修福行故。即能圆满善巧方便波罗蜜多。修智行故。即能圆满般若波罗蜜多。故此二行即是菩萨二种圣道。普摄一切道行。菩萨住是道者。即能降伏难降伏者诸业魔众。菩萨已能超出诸恶魔道。不退转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即此不退转菩萨。能善开明诸佛如来甚深秘密使不隐覆。

——《佛说如来不思议秘密大乘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464

帖子

2016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2016
沙发
发表于 2021-10-8 14:54:15 | 只看该作者
随喜赞叹法布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9

主题

1391

帖子

6686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6686
板凳
发表于 2021-10-8 22:16:25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极乐花 于 2021-10-8 22:25 编辑






欲成佛道,凡有二门:一者、福德,二者、智慧。
========================

欲成佛道,凡有二门:一者、福德,二者、智慧。
行施、戒、忍,是为福德门;
知一切诸法实相,摩诃般若波罗蜜,是为智慧门。
菩萨入福德门,除一切罪,所愿皆得;若不得愿者,以罪垢遮故。
入智慧门,则不厌生死,不乐涅槃,二事一故。《大智度论》





当修福智二力资粮;以修福智力资粮故,当近无上微妙菩提。
===================
“舍利子,云何名为专修义利?谓于身命无所顾恋,于觉分法有所希望,妙菩提心以为前导,专修胜善身业、意业及以语业,是则名为专修义利。舍利子,复有专修义利,谓于身命无所顾恋,于觉分法有所希望,妙菩提心以为前导,专修引发柁那波罗蜜多,乃至般若波罗蜜多,是则名为专修义利。舍利子,复有专修义利,谓于身命无所顾恋,于觉分法有所希望,妙菩提心以为前导,而专修行布施、爱语、利益、同事,摄化一切诸众生故,是则名为专修义利。舍利子,复有专修义利,谓于身命无所顾恋,于觉分法有所希望,妙菩提心以为前导,专修念处、正断、神足、根、力、觉分如是道支,是则名为专修义利。舍利子,复有专修义利,谓于身命无所顾恋,于觉分法有所希望,妙菩提心以为前导,而于父母及诸师长,专修供养恭敬礼拜,曲躬合掌,谦下问讯,迎逆给事,并和顺业,是则名为专修义利。舍利子,复有专修义利,谓于身命无所顾恋,于觉分法有所希望,妙菩提心以为前导,于三宝所随顺法教,专修敬事。

“舍利子,菩萨摩诃萨作如是念:‘一切众生专著无义,为无义行之所拘执,顾恋身命放逸懈怠。而我今者专修义利,为有义利之所守护。我当勤加精进,以身供事诸说法师,以不坚身易于坚身,当修福智二力资粮;以修福智力资粮故,当近无上微妙菩提。’舍利子,菩萨摩诃萨,依尸罗波罗蜜多,行菩萨行,为求如是菩萨藏故,承事供养诸说法师,乃至施及贮水之器。舍利子,是为菩萨摩诃萨第九发心.”《佛说如来不思议秘密大乘经





福德资粮:遇真福田为善知识。离诸障碍能勤修行。
=================

广说资粮如前应知。略有四种。一福德资粮。二智慧资粮。三先世资粮。四现法资粮。

福德资粮者。谓由此故于今获得随顺资具丰饶财宝。遇真福田为善知识。离诸障碍能勤修行。
智慧资粮者。谓由此故成就聪慧有力有能。解了善说恶说法义。获得随顺法教义教教授教诫。
先世资粮者。谓由宿世积集善根。于今获得诸根成就。
现法资粮者。谓于今世有善法欲诸根成熟。具戒律仪及根律仪。瑜伽师地论




于大乘法中久积善根。则彼彼生中善修戒行为善知识之所摄受于彼生中以其因缘。转复广大增长善根。而常不离于善知识。
================

云何是广集福德。谓若菩萨于大乘法中久积善根。彼彼生中善修戒行为善知识之所摄受。随所生处常生婆罗门大族姓家。或刹帝利大族。或长者大族。皆具正信。于彼生中以其因缘。转复广大增长善根。而常不离于善知识。何者是善知识所。谓佛及菩萨。而能增长宿世善根。由惯习力故。作是思惟。世间大苦世间灾患。世无暂停久受萦缠痴暗所覆。彼等皆由贪欲为因贪欲为缘。了此因缘是为菩萨广集福德。《佛说除盖障菩萨所问经




宿习重恶业故,觉慧善根皆悉微劣;薄福德故,自损损他不能思择正法浅深,自于大乘毁谤厌舍,
==================

“善现当知,是菩萨乘善男子等,毁谤厌舍甚深般若波罗蜜多,当知即为毁谤厌舍三世诸佛一切智智,由此因缘,造作增长极重恶业,由此业故堕大地狱,经历多时受诸剧苦。谓彼宿习重恶业故,觉慧善根皆悉微劣;薄福德故,自损损他,于佛、法、僧虽成少分信受乐欲;而愚痴故,不能思择正法浅深,自于大乘毁谤厌舍,亦令新学正法有情于大乘教毁谤厌舍,言:‘深般若波罗蜜多非真佛语,不应修学。’彼既令他毁谤般若,自于般若亦深毁谤;彼既毁谤甚深般若,于萨婆若亦深毁谤;由深毁谤萨婆若力,于佛、法、僧亦深毁谤;因斯造作极重恶业,由此恶业增长因缘,堕大地狱受诸剧苦,多百千岁不得解脱。《大般若波罗蜜多经





菩萨具足二法,能自他庄严:一者、福德,二者、智慧.
==========================

善生言:“世尊,云何菩萨自他庄严?”
佛言:“善男子,菩萨具足二法,能自他庄严:一者、福德,二者、智慧.
“世尊,何因缘故,得二庄严?”
“善男子,菩萨修习六波罗蜜,便得如是二种庄严。施、戒、精进,名福庄严;忍、定、智慧,名智庄严。复有六法,二庄严因,所谓六念:念佛、法、僧,名智庄严;念戒、施、天,名福庄严。
“善男子,菩萨具足是二庄严,能自他利,为诸众生受三恶苦,而其内心不生忧悔。若能具足是二庄严,则得微妙善巧方便,了知世法及出世法。
“善男子,福德庄严,即智庄严;智慧庄严,即福庄严。何以故?夫智慧者,能修善法,具足十善,获得财富及大自在。得是二故,故能自利,及利益他。有智之人,所学世法,于学中胜,以是因缘,便得财富及大自在。菩萨具足如是二法,则能二世自他利益。智者若能分别世法及出世法,世间法者,一切世论、一切世定;出世法者,知阴、入、界。菩萨知是二法因缘,故能二世自他利益。
“善男子,菩萨虽知世间之乐,虚妄非真,而亦能造世乐因缘。何以故?为欲利益诸众生故。
“善男子,是二庄严,有二正因:一者、慈心,二者、悲心。修是二因,虽复流转生死苦海,心不生悔。复次,菩萨具足二法,而能庄严无上菩提:一者、不乐生死,二者、深观解脱。是故亦能二世利益,了知法相,得大智慧,能令自他财命增长。
“善男子,菩萨摩诃萨具足二法,一切施时,不生忧悔;见众恶事,而能堪忍。菩萨施时,观二种田:一者、福田,二者、贫穷田。菩萨为欲增福德故,施于贫苦;为增无上妙智慧故,施于福田。为报恩故,施于福田;生怜愍故,给施贫穷。舍烦恼故,施于福田;成功德故,施于贫穷。增长一切乐因缘故,施于福田;欲舍一切苦因缘故,施于贫穷。菩萨若施所亲爱处,为报恩故;若施怨仇,为除恶故。菩萨摩诃萨见来求者,生一子想,是故任力,多少施之,是则名为施波罗蜜。菩萨施时,离于悭心,名尸波罗蜜。能忍一切求者之言,名忍波罗
蜜。所施之物,手自授与,名精进波罗蜜。至心系念,观于解脱,名禅波罗蜜。不择一切怨亲之相,名般若波罗蜜。
“善男子,如诸众生贪心杀时,一念具足十二因缘;菩萨施时,亦复如是,一念具足如是六事,是名功德智慧庄严。
“复次,善男子,菩萨摩诃萨造作不共法之因缘,名福庄严;教化众生,悉令获得三种菩提,名智庄严。
“复次,善男子,菩萨若能调伏众生,名智庄严;同于众生受诸苦恼,名福庄严。菩萨能令一切众生离于恶见,名智庄严;能教众生住信、施、戒、多闻、智慧,名福庄严。
“复次,善男子,菩萨摩诃萨具足五法,则能庄严无上菩提。何等为五?一者、信心;二者、悲心;三者、勇健;四者、读诵世论,不生疲厌;五者、学诸世业,亦不厌之。
“善男子,菩萨具足二种庄严,则有七相。何等为七?一者、自知罪过,二者、不说他过,三者、乐瞻病人,四者、乐施贫人,五者、获菩提心,六者、心不放逸,七者、一切时中常至心修六波罗蜜。
“善男子,复有七相。何等为七?一者、乐化怨仇;二者、化时不厌;三者、要令成熟解脱;四者、尽己所知世语世事,以化众生,心不贪著;五者、能忍一切恶事;六者、终不宣说他人所不喜事;七者、见破戒者,及弊恶人,心不嗔恚,常生怜愍。善男子,菩萨摩诃萨知是七相,则能自利,及利益他。
“善男子,菩萨二种:一者、在家,二者、出家。出家菩萨为二庄严,是不为难;在家修习,是乃为难。何以故?在家多有诸恶因缘所缠绕故.”《优婆塞戒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滑块验证: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上传

本版积分规则

举报|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吉祥果

GMT+8, 2023-1-1 11:19 , Processed in 0.155594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