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查看: 565|回复: 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宗萨仁波切关于“法华义辩”事件的回复!

[复制链接]

2253

主题

4412

帖子

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3401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1-9-28 18:14:5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宗萨仁波切关于“法华义辩”事件的回复!

妙生法师的主要问题:

第一,索达吉堪布在十多年前开始陆续对包括《六祖大师法宝坛经》,《金刚般若波罗蜜经》《佛说无量寿佛经》,《妙法莲华经》等众多汉传经典进行传讲及开示。其中对于经典意思的诸多错解在次我也不再一一具表,其中对于汉传佛教各宗派历代祖师的否定,轻慢我今也忍而不宣。单就2016年索达吉堪布决定要弘扬复兴汉传佛教八大宗派,并擅自篡改《妙法莲华经》经典原文并仍署名为鸠摩罗什大师译。从而挑起了2016年在佛教影响巨大的“法华义辩”事件。虽然,最后索达吉堪布决定不再使用并流布更改版的《妙法莲华经》,但其过程中的我慢,对于汉传佛教法师的不友好,乃至最终造成藏汉佛弟子的对立。却是对佛教的发展与弘扬造成了深深的伤害,不论是藏传佛教还是汉传佛教。

第二,慈诚罗珠仁波切曾在北京大学的一次演讲活动中,说现在的禅宗修学者是在“保养轮回的桶”,说从唐朝以后修学禅宗已经无法得到解脱与成就。这种明显自赞毁他的言语,不但诽谤了禅宗一千多年来的历代祖师圣贤,也是诽谤了佛陀言教。

(吉祥果注:宗萨仁波切在下文的回信中,刻意回避了上述敏感的教理争端和具体的学术节操等问题,而是跳出争端之外期待汉藏互相看到对方的长处。因此,也许仁波切以为汉藏佛教的团结,比具体的学术问题更重要)


宗萨钦哲仁波切回复:

尊敬的妙生法师:

首先我想向您表达诚挚的问候及敬意,同时,也表达我的欢喜,因为有像您这样的人如此认真对待我们所讨论的主题。在当今这个时代,很多人修持佛法的方法仅限于祈愿、参观寺庙、供香或最多做一点禅修,很少有人会真正超越这些。您的意见说明仍然有像您这样关心古老、令人崇敬且极为重要的闻思与辩论传统的人存在,有关我(之前发表)的评论,首先,我想请您留意我在评论的一开始提到了“对上座部佛教、日本禅宗或汉传佛教传承的现状,我所知不多。就算藏传佛教我有限的了解,也不过是自己狭隘片面的投射和偏见而已。”


所以这里我要再次说明,我没有任何权威、资历或学识来评论缅甸、斯里兰卡或泰国上座部佛教、日本禅宗或汉传佛教未来的领军人物。我只对藏传佛教略有所知,因为我在这个传统中长大。因此,我关于领军人物的评论也仅限于这个传承。仅从藏传佛教的角度而言,我还是会坚持自己的立场,我认为这两位堪布在年轻一代中相当出色,他们让我们看到佛法未来的希望。这是我的肺腑之言。因为现在藏传佛教年轻一代的传承持有者中,有太多人即缺乏佛法知识、也不身体力行自己所给予他人的教导-包括很多名声显赫、身居高位的人。正是这种悲哀的现状,让我有感而发地说出了我对两位堪布的看法。


不过话虽如此,我也要承认有些藏传佛教徒有一种由来已久的傲慢,很不幸地这种傲慢源于一种非常狭隘、被误导的优越情节可能由于藏地的地理环境或其他原因,这些藏传佛教人士很少接触到藏地之外的文化与传统。他们深信自己是最好的,甚至有意排拒外来文化的影响,也拒绝学习其他地方的哲学与思维方式。这种狭隘的态度往往还掺杂着一般人都容易有的门户之见。作为一个大乘佛教徒,您一定了解在教导、辩论或分析佛法时,无意识地或不经意间,大乘佛教徒有时候会把声闻乘视作较低的传承。事实上,“小乘”这个带有贬低意涵的词就源于大乘的沙文主义。这说明觉得自己“更高等”的傲慢倾向,不仅存在于藏传佛教,也存在于大乘佛教里。


反过来看,我想您也一定非常清楚,很多强硬派的上座部佛教徒完全不接受佛陀曾教导过大乘的法门。当然,上座部佛教和大乘佛教的修行人,也总是带着怀疑的心态来看藏传佛教和其密续修持用的所依物。因此,很不幸地宗派偏见在所有传承中都存在。但我们同时也应该提醒自己,佛教不同宗派之间没有理由回避真诚的辩论与探讨。毕竟,身为佛教徒,我们有一个非常好的传统与修学方法,就是不盲目或肤浅地接受佛法,而是诚心地依循佛陀本人的教诲去分析佛法,不是未加检视就盲目相信。


众所周知,这种激烈的、具有启发性的辩论传统可以追溯至佛陀时代。辩论不仅仅发生在声闻乘与大乘之间,也发生在大乘的不同宗派,例如瑜伽行派与中观派以及其他大乘宗派之间。印度本身就以他们激烈的辩论与探讨而闻名于世,印度人自豪地将这种辩论精神视为美德。藏传佛教所有四大教派都非常重视以辩论来作为闻思佛法的方法。憾的是,这种哲学上的讨论有时会激起很多情绪。不过,与世界上许多其他宗教不同,(佛教的辩论)没有引发过大的战争、领土争端、手足相残或权利斗争。


无论如何,分析、质询与争论至今仍是让我们得以深入研习佛法重要且深刻的方法,它们也能确保佛法未来能如法地传承下去。所以,像你和我这样的人应尽我们所能,使这极为珍贵的分析、阐述、辩论与哲学探讨的传统能延续下去、保持其活力并更发扬光大。 同时,我们也要注意不能以这种修持方法为由而看低佛法中许多其他纯正的法门。在延续辩论与阐述佛法涵义的同时,藏传与汉传佛教徒也应当为一位伟大的缅甸僧侣生病而深感忧虑。同样的,无论日本禅宗寺庙的看管人有没有深入研习佛法,藏传佛教徒都应该敬佩其一尘不染的庭院、寺庙的设施以及对行止的要求。


受藏传佛教熏染的人应当珍视汉地的传统文化、古印度文化,这些更优越和古老的文化传统与哲学体系。事实上,我们不应当忘记佛法传播到汉地要比它在雪域扎根早了整整七百年。当藏传佛教徒宣称自己依循中观派的传统时,他们也应当记得世界上瑜伽行派修行人的数量要远远超过他们。同时我也希望汉传佛教人士能够接受,尽管藏传佛教可能有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但其修行人对佛陀依然保持着诚挚的虔敬心,为数众多的人从童年时代开始并奉献其一生来学习和实践佛法,这本身就有很大的功德与力量。


简而言之,保持批判与辩论传统的重要性与佛教所有不同教派间彼此互相尊重的需求并不矛盾。更何况无论藏传与汉传佛教有怎样的差异,所有修行人的心中都共同尊崇并坚定地依循着般若智慧的传统。在当今这个时代,佛教在世界范围内如此脆弱,而近两千年来汉地一直是佛法最强大的护持者,因此汉传佛教的延续、强大与繁荣兴盛对整个佛法的存亡至关重要。同时,我最大的愿望之一,就是汉传佛教与藏传佛教的修行人都能够认同,虽然他们在某些哲学元素上存有不同的看法,但他们依然可以在一起和睦共处并能利益和帮助很多的众生。


我祝愿法师身体健康长寿因此能利益无量众生,也十分希望在不久的将来能与您会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6

主题

1140

帖子

6113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6113
沙发
发表于 2021-9-28 20:40:38 | 只看该作者
 佛语阿难:“嘱累汝法华三昧事,千劫尚不能尽。粗说要谛,受书持奉行,勿得减一字,正书句逗相得。

——《佛说法华三昧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9

主题

1391

帖子

6686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6686
板凳
发表于 2021-9-28 21:36:58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极乐花 于 2021-9-28 21:43 编辑

佛言:“我语若曹,若曹所当作善法,皆当奉行信之。无得以我般泥洹去后故,若曹及后世人无得复言:‘我不信有无量清净佛国。’我故令若曹悉见无量清净佛国土,所当为者若自求之。我具为汝曹道说经戒顺法,若曹当如佛法持之,无得毁失。我持是经以累汝曹,汝曹当坚持之,无以为妄增减是经法。我般泥洹去后,经道留止千岁,千岁后经道断绝。我皆慈哀,特留是经法止住百岁,百岁中竟乃休止绝,在心所愿皆可得道.”《佛说无量清净平等觉经》




“复次,善男子,如牧牛女,为欲卖乳,贪多利故,加二分水转卖与余牧牛女人;彼女得已,复加二分,转复卖与近城女人;得已复加二分,转复卖与城中女人;彼女得已,复加二分,诣市卖之。时有一人为子纳妇,当须好乳以瞻宾客,至市欲买。是卖乳者多索价数,是人答言:‘汝乳多水,不值尔许。正值我今瞻待宾客,是故当取。’取已还家,煮用作糜,都无乳味。虽复无味,于苦味中千倍为胜。何以故?乳之为味,诸味中最。善男子,我涅槃后,正法未灭余八十年,尔时是经于阎浮提当广流布。是时当有诸恶比丘,抄略是经,分作多分,能灭正法色香美味。是诸恶人虽复诵读如是经典,灭除如来深密要义,安置世间庄严文饰无义之语,抄前著后,抄后著前,前后著中,中著前后。当知如是诸恶比丘是魔伴侣,受畜一切不净之物,而言如来悉听我畜。如牧牛女多加水乳,诸恶比丘亦复如是,杂以世语,错定是经,令多众生不得正说、正写、正取、尊重赞叹、供养恭敬。是恶比丘为利养故,不能广宣流布是经,所可分流少不足言。如彼牧牛贫穷女人展转卖乳,乃至成糜而无乳味;是大乘典《大涅槃经》亦复如是,展转薄淡无有气味。虽无气味,犹胜余经足一千倍,如彼乳味于诸苦味为千倍胜。何以故?是大乘典《大涅槃经》,于声闻经最为上首,喻如牛乳,味中最胜,以是义故,名大涅槃。《大般涅槃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3

主题

894

帖子

4556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4556
地板
发表于 2021-9-28 21:53:14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福智光耀 于 2021-9-28 22:03 编辑

       “是故,善男子!若菩萨见余菩萨,不应生于彼此之心,当如塔想、如见佛想。是故,菩萨见余菩萨,莫作异念、谓非佛想。若起异念为自侵欺,当受持此莫作异想,共相和合:‘我今观初发心菩萨不如佛想者,我便欺诳十方现在一切无量阿僧祇诸佛。’

    “是故,善男子!菩萨未来于五浊世中得陀罗尼三昧者,一切皆是佛之威力。是故,善男子!若有诽谤其法师者,即为谤佛,等无有异。


      “善男子!佛灭度后,若有法师善随乐欲,为人说法,能令菩萨学大乘者,及诸大众有发一毛欢喜之心乃至暂下一渧泪者,当知皆是佛之神力。

  “若有愚人实非菩萨假称菩萨,谤真菩萨及所行法,复作是言:‘彼何所知?彼何所解?’弥勒!我忆过去于阎浮提学菩萨时,爱重法故,为一句一偈弃舍所爱头、目、妻子及舍王位。何以故?以求法故。如彼愚人专为名闻耽着利养,自恃少能,不往如来传法人所听受正法。

  “弥勒!若彼此和合则能住持流通我法,若彼此违诤则正法不行。阿逸多!汝可观此谤法之人,成就如是极大罪业,堕三恶道难可出离。
——《大乘方广总持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滑块验证: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上传

本版积分规则

举报|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吉祥果

GMT+8, 2023-1-1 11:17 , Processed in 0.168977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