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查看: 769|回复: 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JXG20140110FLCS000235《次柳氏旧闻》善无畏求雨启示录

[复制链接]

2253

主题

4412

帖子

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3401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0-9-1 15:21:5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JXG20140110FLCS000235《次柳氏旧闻》善无畏求雨启示录

求雨之道,不在求雨本身,而在于教化此一地百姓改恶向善。
越是干旱等各种灾难多发的地方,更应该弘扬佛法在此地,这才是根本之道。
百姓无向善之心,纵然诸佛加持降雨,由众生业力故,甘霖也能变成毒液。
上天降下大雾,结果里面有尘埃,自动就变成雾霾!
上天降下甘露,由于空气中有有害废气,就变成酸雨!
饿鬼见甘露饮食,由自身业力故,饮食悉皆化为炭火烧身!
而诸天人,纵然得到下劣饮食供养,由其自身福力故,下劣饮食悉皆自动化为最胜饮食,见《供养十二大威德天报恩品》。
诸位佛子,必须对此业力作用,有甚深认识!

有福之人,遇到黄土也变金,见《杂宝藏经》善光公主案例。
无福之人,遇到黄金鼻流血,见《杂宝藏经》二内官诤道理缘。

很多人,对于这些业力的作用,几乎只是知道名词,根本不晓得其不可思议之力量!
佛经所说求雨,皆为方便道,非为根本,
其根本,乃在于教化众生,扭转业力,自然风调雨顺!
诸位佛子,但以究竟之道,利益众生,令其得长久之利益,才是根本!
求雨之事,或可偶然行之,然众生业力不转,求来之雨,也成灾难。
君若不信,但观《次柳氏旧闻》,唐玄宗勉强善无畏大师求雨,反而感召狂风暴雨,毁坏财物。

吉祥果
2014.01.10


吉祥说明:以下文字转载自网络,为2020年9月12日录入本文,同时修改原文标题《偶谈求雨》为现标题《次柳氏旧闻〉善无畏求雨启示录》:

       有一年,唐玄宗到了东都洛阳,天大旱,酷热无比,唐玄宗热的受不了,就派遣亲信太监高力士召请高僧善无畏祈雨。善无畏回复说:“今年的旱情,乃天之定数,不可强召致雨,否则,必会暴雨成灾,损失更大。”玄宗下令说:“天旱酷暑,人都热坏了,只要能下雨解暑,总比干旱强呀。”善无畏推辞不掉,只好答应试试。

  高力士受皇命,跟善无畏一起去圣善寺,并督促内府官员,将早已备好的幡幢等祈雨用具速速送去。善无畏见内府送来的用具,不禁笑道:“靠这些就能求雨啦?”叫人全都撤走。只见他拿出一个盂钵盛满清水,拿一柄小刀,插入水中搅动,边搅边念咒。大约念了数百句咒语,水中开始凭空出现一物,似龙,赤色,大如拇指,一会儿游到水面,一会儿潜入水底。

  善无畏继续搅动,继续念咒,重复了三次后,就有白气自钵中升起,如同炉烟一般,向上有数尺高后,就向讲堂外飘去。善无畏对高力士说:“你快回宫吧,马上要下大雨了。”高力士骑上快马,疾驰而去,回头看,只见这股白气升腾疾转,自讲堂而西,像一匹素练,翻空而上。既而天昏地暗,电闪雷鸣,高力士跑到天津桥时,瓢泼大雨已随马而至,阵阵狂风,将街上的大树也连根拔倒。当他奔入皇宫向玄宗回复时,衣服已被淋湿了。

  当时孟温礼为河南尹,也亲自目睹其事。孟温礼的儿子孟皞,曾将此事告知我李德裕的祖父,他的讲诉与高力士留下的记录相同。吏部员外郎李华也曾撰《无畏碑》记录此事。我(指李德裕本人)记录此事时,洛阳天津桥还有座荷泽寺,当年高力士骑着快马回宫复命,经过此处时,天降大雨,所以玄宗皇帝下令在此处兴建荷泽寺,纪念善无畏祈雨。

-----出自唐李德裕《次柳氏旧闻》

原文网评:这则故事记载于唐朝宰相李德裕编辑的《次柳氏旧闻》中。《次柳氏旧闻》是李德裕根据他作为朝廷高官掌握的资料,汇编而成的唐玄宗故事集,可信度应该很高。而且李德裕是唐武宗灭佛的主要策划者之一。因此善无畏祈雨事件是一个能让反对佛法的人,都不得不承认的佛法威力灵验之记载。可见其具备绝对毋庸置疑的真实性,和当时极大的影响力,不可辩驳的证明了佛法修炼的真实性。

-----转载地址:http://www.daode.org/jwsx/13/2203.htm


原文:

玄宗尝幸东都,天大旱且暑。时圣善寺有竺乾僧无畏,号三藏,善召龙致云之术。上遣力士疾召无畏请雨,无畏奏云:"今旱,数当然耳。召龙兴云,烈风迅雷,适足暴物,不可为也。"上强之曰:"人苦暑病矣。虽暴风疾雷,亦足快意。"无畏不得已。乃奉诏。有司为陈请雨具,而幡幢像设甚备。无畏笑曰: "斯不足致雨。"悉令撤之。独盛一钵水,以刀搅旋之,胡言数百咒水。须臾有如龙状,其大类指,赤色,首啖水上,俄复没于钵水中。无畏复以刀搅水,咒者三。顷之,白气自钵中兴,如炉烟,径上数尺。稍引去,出讲堂外。无畏谓力士曰:"宜去,雨至矣。"力士绝驰而去,还顾见,白气疾旋,自讲堂西岩一匹素者。既而昏霾,大风震雷以雨。力士才及天津之南,风雨亦随马而驰至矣,衢中大树多拔。力士比复奏,衣尽沾湿。


-----出自唐•李德裕《次柳氏旧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5

主题

111

帖子

4346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4346
沙发
发表于 2020-9-4 19:45:32 | 只看该作者
没发现问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18

帖子

568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568
板凳
发表于 2020-9-6 19:20:13 | 只看该作者
1.越是干旱等各种灾难多发的地方,更应该弘扬佛法在此地,这才是根本之道!
越是干旱等各种灾难多发的地方,越是应该在此地弘扬佛法,这才是根本之道!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3

主题

575

帖子

1397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397
地板
发表于 2020-9-10 08:06:19 | 只看该作者
更应该弘扬佛法在此地

建议修订为“ 更应该在此地弘扬佛法”,倒装感觉不太通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3

主题

575

帖子

1397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397
5#
发表于 2020-9-10 08:09:55 | 只看该作者
百姓无向善之心,纵然诸佛加持降雨,由众生业力故,甘霖也能变成百姓无向善之心,纵然诸佛加持降雨,由众生业力故,甘霖也能变成毒液

建议用冒号,引出下面两句话,并去掉括号:
(上天降下大雾,结果里面有尘埃,就变成雾霾!)
(上天降下甘露,由于空气中有有害废气,就变成酸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

主题

94

帖子

892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892
6#
发表于 2020-9-12 10:27:38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风调雨顺,在于冥阳两利。一者,百姓向善,恶业少,以少恶业,多福报故,可致风调雨顺。再者,一地有佛寺佛塔,有修行人,利益超度冥道众生,也可致风调雨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253

主题

4412

帖子

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3401
7#
 楼主| 发表于 2020-9-12 12:40:05 | 只看该作者
当年我的旧博文,此处竟然将善无畏大师,误记为金刚智大师,幸亏此次修正,不然又要以讹传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滑块验证: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上传

本版积分规则

举报|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吉祥果

GMT+8, 2023-1-1 10:31 , Processed in 0.163396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