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查看: 928|回复: 8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JXZ20131017WSYX000220淫欲心主题佛经集萃

[复制链接]

2253

主题

4412

帖子

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3401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0-9-1 15:13:3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JXZ20131017WSYX000220淫欲心主题佛经集萃

(1)、尔时严炽王。即生是心。萨遮尼乾子所说法者。皆是随顺如来正法。作是思惟。我今当问萨遮尼乾子。于如来所有尊重心不。尔时严炽王。作是念已。即移坐处。更敷下座。恭敬而坐。问萨遮尼乾子言。大师当知。我有少疑。今欲请问。为见听不。尔时萨遮尼乾子答言。大王。随汝所问。我当为汝分别解说令得开解。时严炽王闻大萨遮尼乾子听其问已。即作是言。大师。世间颇有众生于众生界中聪明大智利根黠慧有罪过不。答言。大王。有此众生亦有罪过。王言。大师。如是众生今者谁是。答言。大王。此能雨婆罗门。聪明大智利根黠慧善知星宿。善知祭祀种种诸天。善知咒术。善知事火。善知天文日月八星。善知天雨石雹灾害。善知地动吉凶变异。善知日月晕蚀殃灾。善知年岁国土丰俭。善知世间安隐破坏。彼婆罗门而有罪过。王言。大师。彼能雨婆罗门罪过云何。答言。大王。此能雨婆罗门。常多淫欲喜侵他妻。大王当知。黠慧之人不应侵他妻。何以故。大王当知。侵他妻者。现在未来多受苦恼。一切天人之所诃责。而说偈言。
  自妻不生足  好淫他妇女
  是人无惭愧  常被世诃责
  现在未来世  受苦及打缚
  舍身生地狱  受苦常无乐

-----《大萨遮尼乾子受记经》

(2)、又修行者。内心思惟。随顺正法。观察法行。云何邪淫舍离得果。彼见闻知。或天眼见。离邪淫人。善业道行。见如是法。善人所赞。一切所信。非妇女中。心不生虑。若王王等。一切皆信。所有妻妾无能侵夺。随顺供养不违其意。设有衰损。妻妾不嫌。心无妒忌。不生外心。一切世间人所见之。如母姊妹。不为世人之所骂辱。不邪淫者。得如是妇。身坏命终。则生善道天世界中。如前所说。彼天退已。余天子生。若邪淫者。欲退未退。彼天女中。余天子生。时彼天女。即于现前与余天子共相随逐娱乐戏笑。彼欲退天。既见天女与余天子共相随逐娱乐戏笑。妒心罥缚。堕于地狱。如是邪淫。乐行多作。则为大失。随何等人。能离邪淫。摄大善道。是涅槃器。
-----《正法念处经》

(3)、佛言。有人患淫不止。欲自断阴。佛谓之曰。若断其阴。不如断心。心如功曹。功曹若止。从者都息。邪心不止。断阴何益。佛为说偈。欲生于汝意。意以思想生。二心各寂静。非色亦非行。
-----《佛说四十二章经》

(4)、佛言。有人患淫不止。欲自断阴。佛谓之曰。若断其阴。不如断心。心如功曹。功曹若止。从者都息。邪心不止。断阴何益。佛为说偈。欲生于汝意。意以思想生。二心各寂静。非色亦非行劫欲尽处,日月转促,人命转短。四十头白,男子淫佚,精尽夭命,或寿六十。男子寿短,女人寿长,七十九十或至百岁。
-----《法灭尽经》

(5)、如何对治自己的淫欲心?
A、日中一食:《佛说处处经》佛言:日中后不食有五福:一者少淫。二者少卧。三者得一心。四者无有下风。五者身安隐亦不作病。所以,想灭淫欲的人,应该过午不食,或者日中一食。
B、戒食五辛:《楞严经》佛说:是五种辛,熟食发淫,生啖增恚。所以,想灭淫欲的人,应该不吃五辛。
C、戒饮酒类:《佛说分别善恶所起经》饮酒三十六失,其二十八者,醉便淫逸,无所畏避。所以,要想灭淫欲的人,应该不喝酒。
D、戒肉食类:《入大乘楞伽经》佛说:肉食长身力,由力生邪念,邪念生贪欲,故不听食肉。由食肉生贪,贪心致迷醉,迷醉长爱欲,不解脱生死。所以,想灭淫欲的人,应该戒掉肉食。
E、念佛三昧:《大智度论》云:念佛三昧,能除种种烦恼及先世罪。余三昧有能除淫,不能除瞋;有能除瞋,不能除淫;有能除痴,不能除淫、恚;有能除三毒,不能除先世罪。是念佛三昧,能除种种烦恼种种罪。 《普门品》说,若多淫欲者,恭敬供养观世音菩萨,便得离淫欲。
F、殊胜咒语:《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无碍大悲心陀罗尼经》说:若能称诵大悲咒,淫****火灭邪心除;还有很多的经咒佛菩萨名号,都具有消除淫欲的功效,大家要多多在佛经中找方法,这里再特别介绍文殊菩萨的“灭淫欲咒”更是非常对治,这些法门对淫欲都非常好。

(6)、经典依据:
依据下文推理:若想降伏远离啖精气鬼,不是去对付鬼神,而是从灭除自己的淫欲心入手。
原理:淫欲心灭,啖精气鬼自然灭除

尔时普贤菩萨从坐而起。白言法身世尊。诸佛如来以大慈为本。云何诸陀罗尼说有操恶威德自在伤害鬼神及诸外道天阿修罗。毗卢遮那言。汝今谛听。吾为汝说。期有二义应善知之。云何为二。一者诸佛方便说法导引众生。二者显此猛烈操恶之身。降伏众魔令入佛道。汝等应知。此亦是方便。持咒之人见有此事。即心生忿怒。降伏鬼神。未得悉地不然成验。又不知诸佛方便所说。

欲知此者。降伏自心。种种颠倒忘想攀缘作诸不善。或生饿鬼之心。或生外道之心。或生修罗之心。或生诸恶鬼神罗刹之心。以是义故。念念相生皆是诸恶鬼神天阿修罗。及诸外道罗刹鬼要从心而生。虽不即生受如是报。

诸法所说摧伏鬼神者。以是咒力能灭心中如是恶念。无此恶念。不受恶身。故当知降伏者矣。若能先降自心诸恶鬼神者。一切天魔外道天阿修罗药叉罗刹诸恶鬼神。自然归伏。无敢违逆。若不自降伏恶心。能降伏诸余天鬼神者。无有是处。

注解:降伏一切诸魔的根本无上要诀,是灭除自己心中的贪嗔痴慢淫欲嫉妒好斗好胜种种无明心念,此为降魔之根本,自己的心魔不除,想降伏一切天魔鬼神,那是不可能的。降伏吸精气鬼,让它梦中不来吸食你的精气,根本上的做法,其实就是灭除淫欲心,而不是去念咒降伏鬼神。
-----《清净法身毗卢遮那心地法门成就一切陀罗尼三种悉地》:

(7)、佛言:
肉食长身力, 由力生邪念,
邪念生贪欲, 故不听食肉。
由食肉生贪, 贪心致迷醉,
迷醉长爱欲, 不解脱生死。
-----《入大乘楞伽经》
吉祥果注:想灭淫欲的人,应该戒掉肉食。

(8)、雾霾污染,狂风暴雨,是因为邪淫恶业导致:
复有十业。得外恶报。若有众生。于十不善业。多修习故。感诸外物。悉不具足。
一者以杀业故。令诸外报。大地咸卤。药草无力。
二者以盗业故。感外霜雹螽蝗虫等。令世饥馑。
三者邪婬业故。感恶风雨。及诸尘埃。
四者妄语业故。感生外物。皆悉臭秽。
五者两舌业故。感外大地。高下不平。峻崖嶮谷。株杌槎菜。
六者恶口业故。感生外报。瓦石沙砾。麤涩恶物。不可触近。
七者绮语业故感生外报。令草木稠林。枝条棘刺。
八者以贪业故。感生外报。令诸苗稼子实微细。
九者以瞋业故。感生外报。令诸树木果实苦涩。
十者以邪见业故。感生外报。苗稼不实。收获尟少。
以是十业。得外恶报。
-----《佛为首迦长者说业报差别经》

(9)、邪淫“破财”经典依据:
邪淫有六变:不自护身、不护妻子、不护家属、以疑生恶、怨家得便,众苦所围、已有斯恶则废事业,未致之财不获,既获者消,宿储耗尽。
-----《善生子经》

佛言邪淫十罪:一者、常虑彼夫所杀,二者、夫妇不睦,三者、恶增善减,四者、妻子孤寡、五者、财产日耗,六者、恶事常被人疑,七者、亲友诽谤,八者、广结怨家,九者、死入地狱,十者、报尽为男,妻不贞洁;报尽为女,多人共一夫。
-----《法苑珠林》

邪淫有十恶事。何等十?常为其夫伺捕楚毒。室家不和善法消竭。不善法增。危败躯身。不检其妻。不守财贿。常为人疑。宗亲不信。种业如是。门不贞洁。身坏命终生地狱中。设得为女非独一主。设得为男驰骋邪淫。自失其妻。
-----《佛说出家缘经》

(10)、“万恶淫为首,百善孝为先”的经典依据:
亲近彼女人,最为极下劣,是恶中之恶,何足为欣乐。
-----出自《大宝积经》优陀延王会

夫善之极者,莫大于孝;恶之大者,其唯害亲乎!
-----出自《佛说未生冤经》

(11)、邪淫恶果佛经集萃


邪淫有六变:不自护身、不护妻子、不护家属、以疑生恶、怨家得便,众苦所围、已有斯恶则废事业,未致之财不获,既获者消,宿储耗尽
-----《善生子经》


邪淫之罪,亦令众生堕三恶道,若生人中,得二种果报。一者妻不贞良,二者不得随意眷属。
-----《华严经》


佛言邪淫十罪:一者、常虑彼夫所杀,二者、夫妇不睦,三者、恶增善减,四者、妻子孤寡、五者、财产日耗,六者、恶事常被人疑,七者、亲友诽谤,八者、广结怨家,九者、死入地狱,十者、报尽为男,妻不贞洁;报尽为女,多人共一夫。
-----《法苑珠林》


邪淫有十恶事。何等十?常为其夫伺捕楚毒。室家不和善法消竭。不善法增。危败躯身。不检其妻。不守财贿。常为人疑。宗亲不信。种业如是。门不贞洁。身坏命终生地狱中。设得为女非独一主。设得为男驰骋邪淫。自失其妻。
-----《佛说出家缘经》


邪淫有二种果报:一者得丑恶妻妇,又不贞良。二者为他所坏。
-----《十住毗婆沙论》


善男子,若复有人乐为邪淫,是人不能护自他身,一切众生,见皆生疑,所作之事,妄语在先,于一切时,常受苦恼,心常散乱,不能修善,喜失财物,所有妻子,心不恋慕,寿命短促,是名邪淫现在恶果。舍此身已,处在地狱,受恶色力、饥渴、长命,无量苦恼,是名后世恶业果报。若得人身,恶色、恶口,人不喜见,不能守护妻妾男女。是一恶人因缘力故,一切外物不得自在。
-----《优婆塞戒经》


复次邪欲报有十种。何等为十?一欲心炽盛。二妻不贞良。三不善增长。四善法消灭。五男女纵逸。六资财密散。七心多疑虑。八远离善友。九亲族不信。十命终三涂。
-----《分别善恶报应经》


两性无性、黄门太监、阳痿皆属宿世邪淫恶果,
-----《大乘造像功德经》

(12)、在佛寺塔庙、伽蓝净地、三宝之所行淫,或者淫污僧尼,其罪最重!
若有众生,侵损常住,玷污僧尼,或伽蓝内,恣行淫欲,或杀或害,如是等辈,当堕无间地狱,千万亿劫,求出无期.
-----《地藏菩萨本愿经》

(13)、不邪淫善果佛经集萃:
不邪淫者,有五增福:一者、多人称誉。二者、不畏县官。三者、身得安隐。四者、死生天上。五者、从立清净泥洹道。
-----《般泥洹经》


人不犯邪淫,得四明智所叹之德,何等四?摄护诸根,离诸调戏,一切世间,悉共称叹。已离邪淫,无敢轻眄其妻室者,以是德本,志愿无上,正真之道,得大人相,马阴之藏。
-----《海龙王经》


离邪淫二种果报:一者、妻妇贞良。二者、不为外人所坏。
-----《十住毗婆沙论》

休息邪淫获十种功德。何等为十?
一者、得诸根律仪为事决断,
二者、得住离欲清净,
三者、不恼于他,
四者、众人喜乐,
五者、众人乐观,
六者、能发精进,
七者、见生死过,
八者、常乐布施,
九者、常乐求法,
十者、身坏命终得生善道。
诸仁者,是名休息邪淫得十种功德。若能以是休息邪淫善根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人不久得无上智。彼人到菩提时,于彼国土无有生臭,亦无女根,不行淫欲,皆悉化生。
-----《大方等大集月藏经》


(14)、如何令邪淫恶果变小不受?---戒恶忏悔改过、劝诫大众远离邪淫、造佛像!

A、至心发露忏悔、并且彻底改过,厌离邪淫可以不受恶果:
《分别善恶报应经》:佛言:复云何业而不得果?所修恶业回心发露。省悟前非思惟嫌厌。心念口言作意专注重重忏悔。此业虽作而不受果。善业亦然。

----从这段经文看,至心发露忏悔可以不受恶果。

B、离邪淫意、修行善戒、不随喜他人邪淫、帮助他人戒邪淫、示其不邪淫利益,如此行持,邪淫果报,可减轻果报:
《正法念处经》:云何邪淫得果报少?若邪淫已专心忏悔不随喜他。遮他邪淫。示其善道。彼邪淫业不具足满。离邪淫意。修行善戒。如是邪淫。得果报少。不决定受。大意:如何令邪淫罪业的恶果减少呢?应该专心忏悔邪淫罪业;见别人邪淫不应该为他艳慕欢喜庆幸;应该尽力劝诫阻止他人造作邪淫,并为其讲说善恶因果、以及不邪淫的道理,这样做的人,他的邪淫罪业不会积聚满足到受重报,心中远离邪淫念头,持善法戒(五戒十善,含邪淫戒),能如上要求去严格行持,那么过去的邪淫罪业,就只需要受很少的果报,不会成为必定要受的定业。


C、戒恶忏悔造佛像:
灭邪淫恶业报,令一切恶报未来不受之法,即戒恶忏悔并造佛像,可令现受的定业少分容受,未来诸恶报无需再受。《大乘造像功德经》中佛告弥勒:业有三种。一者现受。二者生受。三者后受。此三种业中一一皆有定与不定。若人信心造佛形像。唯现定业少分容受余皆不受。

(15)、《施灯功德经》在佛寺塔庙“供灯”,得身口意三业清净、善友清净,有助于“戒邪淫”
复次舍利弗。若有众生供养佛塔得四种清净。何等为四。一者身业清净。二者口业清净。三者意业清净。四者善友清净。
舍利弗。云何得于身业清净。若善男子善女人。于彼彼生处。远离杀生无杀害意。亦常远离偷盗邪淫。于己妻所尚不邪行。况余人妻。亦不饮酒放逸自纵。不以刀杖及余苦具加逼众生。离不善法及诸恶业。舍利弗。远离是等。是名身业清净。
-----《佛说施灯功德经》


(16)、邪淫标准辨析:

这本小册子,立足于劝诫大众戒断邪淫,更希望有助于诸位断除淫欲出离六道,既然如此,我们首先需要明白--衡量是否邪淫的标准是什么?这里依照经律论三藏,结合生活实际,做出符合佛陀圣言依据的判定标准。

邪淫行为总判:婚前性、婚外性、手淫自慰、给对方手淫、强奸、同性恋、换偶性行为、亲属乱伦、嫖娼宿妓、卖淫、与禽畜动物交合、与非人鬼神交合、开办邪淫场所、贩卖制售淫书影视作品、制售催情欲邪药、奸尸;与变性人、两性人、被阉割者行淫欲;和合他人或和合动物行淫,如使动物发情配种;有父母、兄弟、姊妹、夫主、儿子、世间法、王法等所守护之女行之即犯、为佛法戒法所守护之异性行之即犯,比如斋戒的异性、修净梵行的异性;邪淫罪中,以污染出家沙弥、沙弥尼、比丘、比丘尼、实叉摩那之罪最重,佛寺塔庙伽蓝净地邪淫罪最重。以下对邪淫行为进一步细分判定:
非时:每月十斋日、斋戒时、病时、月经期中、妊娠期中、产前产后、父母亲属的生日和去世忌日、兄弟、姐妹等的去世忌日、每天白天、风雨雷电暴烈天气时,等其他不宜时间,行之即犯。
非地:在卧室以外、有光线处、接近浮屠塔庙、三宝圣物附近、其他恭敬场所,其余不宜之地行之即犯。
非道:无论是妻非妻是否配偶,凡在双方生殖器道以外行淫,在口道、小便道、大便道、腋下、双腿间、在创口处等等地方行淫者犯。
非器:比如春药等催情药品,人造性器官等物品。
非量:过量即过度。
非妻:《成实论》云:若众生非妻与之行淫,是名邪淫。《阿毗达磨法蕴足论》及《大智度论》曾列举多种妇不宜行淫,行之犯邪淫,似乎千头万绪,然而只要记住一个标准“非妻即犯”;若是妻子,非道非时非地非器非量也犯。所谓非妻,即非合法配偶,对女子者,即非夫也犯。
以上判定标准引证的三藏依据出处:《正法念处经》《大般涅槃经》《中阿含经》《十不善业道经》《优婆塞五戒相经》《优婆塞戒经》《摩诃僧祇律》《大智度论》《瑜伽师地论》《阿毗达磨俱舍论》《阿毗达磨法蕴足论》等,此处只依照三藏依据,列出重要的衡量原则和标准、以及常见的邪淫行为,为了方便初学者闻而能知。若有愿意更进一步研究邪淫标准、受报轻重、是否可悔、可悔程度等全面标准的,鉴于篇幅,请详细阅读三藏原典。下文就目前争议较大的几个观点,予以辨析,供有智之人参考:

梦中行淫是否犯邪淫:《大般涅槃经》迦叶菩萨白佛言:世尊,若有比丘梦行淫欲,是犯戒不?佛言:不也!应于淫欲生臭秽想,乃至不生一念净想,远离女人烦恼爱想,若梦行淫,寤应生悔。依此标准来看,梦行淫欲不算邪淫,但醒后应当忏悔,因为毕竟是淫心未净的表现。然而,是否梦中行淫绝对不犯邪淫?则也未必,因为依佛经讲,与鬼神非人行淫犯邪淫,而与非人行淫多发生在梦中,所以,梦中行淫是否犯邪淫,不能一概论之。此一观点,请参考下文“与鬼神非人行淫,是否邪淫”。

与鬼神非人行淫,是否犯邪淫:《佛说优婆塞五戒相经》中,佛告诸比丘,优婆塞:是中犯邪淫有四处,男女黄门二根,女者,人女非人女畜生女,男者,人男非人男畜生男。由此可知,与鬼神妖邪精怪等非人行淫,是犯邪淫的。而实际情况是,人类与非人鬼神产生淫欲,大多在昏睡梦寐之中。因此,在对待《涅槃经》和《优婆塞五戒相经》的观点时,要全面的衡量,不能说梦中行淫绝对不犯邪淫,如果梦中淫行是和非人鬼神产生的,则是触犯邪淫的,若只是无明幻现的淫梦,应当不犯邪淫。

男子遗精是否犯邪淫:《摩诃僧祇律卷第六--僧伽婆尸沙法第二》中佛言:“出精者,出不净也,除梦中者,世尊说梦中失精无罪”,此处世尊明辨故意出精、梦中遗精的区别,说明正常的生理遗精不算邪淫。因此,梦中遗精不犯邪淫,尽管如此,这也是欲染心的结果,应生惭愧心,渐渐修习令心清净,逐步做到梦中不淫欲遗精才对。至于以手淫或其他方式故意出精,必定犯邪淫。

嫖妓给钱是否犯邪淫辨析:《优婆塞五戒相经》中说:若优婆塞,共淫女行淫,不与直者,犯邪淫不可悔,与直无犯。有人因此认为,嫖妓不给钱才犯邪淫,给钱不犯。很明显,这是语法不精湛者的谬解。结合上下文即可明辨:犯戒分可悔、不可悔,此处说“不与直者,犯邪淫不可悔,与直无犯”,通俗说,嫖妓不给钱犯不可悔罪,给钱不犯不可悔罪,但犯可悔罪,给钱的罪业虽轻于不给钱,但也犯邪淫。弘一律师注解此段经文时,也认为所说无犯,是指不犯上品不可毁罪,未说不犯邪淫。嫖妓必定犯邪淫,此一立论,从另一角度也可佐证,如《成实论》云:若众生非妻与之行淫,是名邪淫。既然娼妓不是妻子,可见无论给钱不给钱,嫖妓都犯邪淫。


(17)、
若人恋著于妇女, 种种上服而严饰,
常愿与彼同游戏, 是人不乐于此经。
若人深心无所依, 于诸欲境曾无染,
不以饮食生谀谄, 是人爱乐于此经。
若人教导诸群生, 而言淫欲无诸过,
则为诽谤三世佛, 是人不乐于此经。
若人信乐常坚固, 发起精进求诸法,
不生疲倦及轻慢, 是人爱乐于此经。
若人系著诸妇女, 常于欲境怀思念,
不修智慧广饶益, 是人不乐于此经。

-----出自《大宝积经》

(18)、尔时世尊于大众中,称赞阿难。善哉善哉。如汝所问安立道场,救护众生末劫沉溺。汝今谛听。当为汝说。阿难大众,唯然奉教。佛告阿难。汝常闻我毗奈耶中,宣说修行三决定义。所谓摄心为戒。因戒生定。因定发慧。是则名为三无漏学。阿难。云何摄心我名为戒。若诸世界六道众生,其心不淫,则不随其生死相续。汝修三昧,本出尘劳。淫心不除,尘不可出。纵有多智,禅定现前。如不断淫,必落魔道。上品魔王、中品魔民、下品魔女、彼等诸魔,亦有徒众。各各自谓成无上道。我灭度后末法之中,多此魔民,炽盛世间,广行贪淫,为善知识,令诸众生落爱见坑失菩提路。汝教世人修三摩地,先断心淫是名如来先佛世尊,第一决定清净明诲。是故阿难。若不断淫修禅定者,如蒸砂石,欲其成饭,经百千劫只名热砂。何以故?此非饭本,砂石成故。汝以淫身,求佛妙果。纵得妙悟,皆是淫根。根本成淫,轮转三涂,必不能出。如来涅槃,何路修证?必使淫机身心俱断,断性亦无,于佛菩提斯可希冀。如我此说,名为佛说。不如此说,即波旬说。
-----《楞严经》卷六


(19)、《大智度论》龙树菩萨:淫行必令修行者丧失五神通力
《大智度论》卷十七释初品中禅波罗蜜:

以释迦佛宿世因缘典故,说明淫欲之害:
龙树菩萨造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
  本生因缘:
  原文:过去久远世时,波罗奈国山中有仙人,以仲春之月,于澡盆中小便,见鹿麜麀合会,淫心即动,精流盘中,麀鹿饮之,即时有身。满月生子,形类如人,唯头有一角,其足似鹿。鹿当产时,至仙人庵边而产。见子似人,以付仙人而去。仙人出时,见此鹿子,自念本缘,知是己儿,取已养育。及其年大,勤教学问,通十八种大经。又学坐禅,行四无量心,得五神通。一时上山,值大雨泥滑,其足不便躄地,破其军持,又伤其足,便大嗔恚,以军持盛水,咒令不雨。仙人福德,诸龙鬼神皆为不雨。不雨故,五谷五果尽皆不生,人民穷乏,无复生路。波罗奈王忧愁懊恼,命诸大臣集议雨事。明者议言:我传闻仙人山中,有一角仙人,以足不便故,上山躄地伤足,嗔咒此雨令十二年不堕。王思惟言:若十二年不雨,我国了矣,无复人民!王即开募,其有能令仙人失五通,属我为民者,当与分国半治。

  白话:本生因缘经记载:过去久远时代,波罗奈国山中有仙人,仲春月时节,于澡盆中小便,无意间看见公鹿与母鹿交合,突然淫心被触动,禁不住地精流盘中,母鹿饮之,即时便有身孕。满月后生子,该子形状很像人类,但头上却长有一角,他的脚像鹿足。母鹿将要生产时,到仙人庵边而生产。看见它的鹿子像人,便将他交付仙人而自行离去。仙人出庵门时,发现这鹿子,自顾念原本之缘,知是自己的儿子,便抱起来养育。等待他长大,殷勤教他学问,让他贯通十八种大经。又学习坐禅,修行四无量心,而得五神通力。某天一时上山,碰巧遇到大雨山路泥滑,因他的鹿形足在泥泞中行动不便而跌倒在地,摔破他的军持,又弄伤他的足,便因此生起大嗔恚心,遂以军持盛水,施咒令天不下雨。仙人所修的福德大,诸龙鬼神都慑于他的咒术而不敢下雨。天不下雨,造成五谷五果都枯萎而无法生长,人民因此干旱饥荒无收成而穷乏,生路几乎断绝。波罗奈王为此忧愁懊恼,命令诸大臣集合商议下雨的事宜。了解个中原由的人便建言:“我听传闻说仙人山中,有一角仙人,因足不便于泥滑道中行,上山跌倒并伤足,生大嗔心而施咒术使本地的雨不下,将长达十二年。”王思惟说:“假若十二年真不下雨,我国不就完了吗,人民百姓何辜!”国王立即展开招募,寻找有能力能使仙人丧失五神通力的人,凡属我的臣民的人,愿分半国与他治理。

原文:是波罗奈国有银女,名约善陀,端正无双,来应王募,问诸人言:此是人非人?众人言:是人耳!仙人所生。银女言:若是人者我能坏之。作是语已,取金盘盛好宝物,语王言:我当骑此仙人项来!银女即时求五百乘车,载五百美女。五百鹿车,载种种欢喜丸,皆以众药草和之,以彩画令似杂果;及持种种大力美酒,色味如水。服树皮,衣草衣,行树林间,以像仙人;于仙人庵边,作草庵而住。一角仙人游行见之,诸女皆出迎逆,好华妙香供养仙人,仙人大喜。诸女以美言敬词问讯仙人,将入房中,坐好床褥,与好清酒以为净水,与欢喜丸以为果瓤,食饮饱已,与诸女言:我从生已来,初未得如此好水好果。仙人问诸女:汝何以故肤色肥盛?答言:我曹食此好果,饮此美水,故肥如此!女白仙人言:汝何以不在此间住?答曰:亦可住耳!女言:可共澡洗!即亦可之。女手柔软,触之心动;便复与诸女更互相洗,欲心转生,遂成淫事;即失神通,天为大雨。

  白话:当时,波罗奈国有银女,名约善陀,相貌端正举世无双,前来应国王的招募,询问诸大臣言:“这仙人是人还是非人?”众人言:“是人罢了!仙人所生。”银女言:“倘若是人的话,我就能破坏他的道行。”发表她的言论后,便取金盘盛满好宝物,向国王许下诺言:“我将骑着这仙人的头项来!”银女即时要求供给五百辆乘车,上载五百位美女。五百辆鹿车,上载着种种欢喜丸,都是用许多药草调和制造,并以色彩图画欢喜丸,让那些丸看起来像杂果一样;另再研制种种令人乱性的美酒,让它的色与味像水一般。穿着树皮制的衣服,穿着草所制的衣裤,在树林间行走,让人看起来像仙人;然后,在仙人庵附近,起造草庵来住。一角仙人游行看见,所有美女都出来迎接,美丽的花及妙香供养仙人,仙人心生大喜。诸女以赞美的言语,恭敬的话词来问讯仙人,邀请他进入房中,铺好床褥来让坐,提供特制的清酒来当净水,再给与欢喜丸当作果瓤,食饮饱已,与诸女言:“我从生已来,从来不曾得这么好的水及果。”仙人问诸女:“你们为何肤色能这样柔软艳丽?”答言:“我们都吃食这种好果,饮这种美水,所以如此艳丽!”女白仙人言“:你为何不在这里住下?”答曰:“亦可住耳!”女言:“可一起洗澡!”仙人没有拒绝。女手柔软,触之心动;便再与诸女互相洗涤身体,仙人因此欲心逐渐转生,然后就禁不住的与银女交合;交合毕立即丧失神通力,令原有之咒术解除,天因此而大雨滂沱。

原文:七日七夜令得欢乐饮食,七日以后酒食皆尽,继以山水木果,其味不美。更索前者,答言:已尽!今当共行,去此不远,有可得处。仙人言:随意!即便共去,去城不远,女便在道中卧。言:我极,不能复行!仙人言:汝不能行者,骑我项上,当担汝去!女先遣信白王言:王可观我智能。王赦严驾,出而观之。问言:何由得尔?女白王言:我以方便力故,今已如此,无所复能;令住城中,好供养恭敬之,给足五欲,拜为大臣。住城少日,身转嬴瘦,念禅定心乐,厌此世欲。王问仙人:汝何不乐?身转嬴瘦?仙人答王:我虽得五欲,常自忆念林间闲静,诸仙游处,不能去心。王自思惟:若我强违其志,违志为苦,苦极则死。本以求除旱患,今已得之,当复何缘强夺其志?即发遣之。既还山中,精进不久,还得五通。佛告诸比丘:一角仙人,我身是也;银女者,耶输陀罗是。尔时以欢喜丸惑我,我未断结,为之所惑;今复以欢喜丸惑我,不可得也!以是事故,知细软触法,能动仙人,何况愚夫?

  白话:连续七日七夜的狂欢,使仙人满足于五欲上的欢乐,七日以后起先所准备的酒食都已用尽,接着提供自然所产的山泉水及树上所结的瓜果,仙人认为那些味道不够美。更索讨之前的美酒及欢乐丸,答言:“已经食用完了!如果,你愿意今日我们可一起去取,离这里不远的地方。”仙人言:“随意!”于是,便一起相偕前往,离开王城不远的地方,银女便假装地卧在行道中。然后,对着仙人说:“我很疲乏,不能再往前行!”仙人言:“你若不能行走,可骑在我的项上,我愿担着你去!”银女事先派遣人送信给国王说:“国王您可以观看我的智慧与能力。”国王于是摆驾,出宫门而在城墙门上观看。事后问银女言:“你是怎么做到的?”女白王言:“我藉巧智及方便力,现在我的任务已完成,没有可让我效劳了”。

  国王让仙人住在城中,好好地供养恭敬他,给予充足的五欲享乐,并拜为大臣。仙人住城几日,身体逐渐转嬴瘦,想念往日禅定心乐,生起厌离世间欲望的心。国王问仙人:“你为何不快乐呢?眼见你身体转变嬴瘦?”仙人回答国王:“我虽然得享五欲乐,但常不由自主地忆念森林间的悠闲宁静,及诸仙人悠游四处,而不能忘记。”国王私自思惟:“若我勉强违背他的志愿,违背志愿是种苦,苦极则死。原本只要求除旱患,现今已得之,实在没什理由勉强夺他的志愿?”立即发令送遣回山林。既然身还山中,仙人精进修行,不久,恢复五神通力。

  释迦牟尼佛告诸比丘:“一角仙人,我身是也;银女者,耶输陀罗是。当年用欢喜丸来蛊惑我,因我未断三缚结,所以就被蛊惑了;但是,今天仍然再以欢喜丸来蛊惑我,就不可能得逞了!因为这件事故,让我们知道细软触法,能动摇仙人的修行心志,何况愚人凡夫岂能不陷于其中而无法自拔呢?



(20)、《十住毗婆沙论》以七种淫欲名戒不净:
一者、虽断淫欲,而以染心受女人洗浴按摩。
二者、以染心闻女人香,共语戏笑。
三者、以染心目共相视。
四者、虽有障碍,以染心闻女人音声。
五者、先共女人语笑,后虽相离,忆念不舍。
六者、自限尔所时断淫欲,然后当作。
七者、期生天上,受天女乐及后身富乐,是故断淫欲,是名不净。
离此七事,名戒清净。
——《十住毗婆沙论·卷十六》


----------以上为佛经原文,以下为吉祥个人文字----------

1、为什么对治欲念不得力、不持久,不彻底?
因为大家吃过多的东西、吃错误的东西,只要大家肯戒五辛酒类、过午不食、日中一食,身口意远离不净缘,然后以经咒佛号对治,一定会效果非凡,各位试试看!而且“日中一食”为佛食,很容易和佛的净行相应,诸位一定要尝试!
(2011.5.25)

2、“邪淫”和“正淫”无有不可逾越的鸿沟!
欲念欲事犹如飞速行车,岂能在“正邪边界”当下刹车而不惯性逾越?世间凡夫绝无能力把握此事!全面熟知佛经正邪标准者一定清楚此事!因此,不应止于“正淫”之借口,而要从彻底“对治淫欲”下手,将其看透、面对、控制、战胜、降伏、乃至彻底清净!无论你只想“舍邪取正”还是彻底“断欲梵行”,都必须达到任何情况下都足以自控的程度,这个标准就是丝毫不动心!不达标而谈“正邪之分”,迟早必定会逾越正邪边界。慎之慎之。
(2011.5.25)

3、“日中一食”暨调整饮食说多有佛子愿治淫欲,力有不逮,不知其故。实则饮食之误也。饮酒食肉,暴饮暴食,不戒五辛,一日三餐加夜宵,只吃的上面打嗝下面放屁,还从嘴里往外溢,真如酒囊饭袋。儒言饱暖思淫欲,道言辟谷减食去淫欲,佛言日中一食少淫欲,古之圣贤乃至佛陀,无不将淫欲之因指向饮食,尤以佛言最为圆满尽然。可叹心神昏昧者智光不显者,不识此理,亦不愿戒酒肉五辛复不愿日中一食者,自以为天纵英才读得几句佛经咒语,今日大悲咒明日观世音后日除欲咒,念得惊天地泣鬼神,最后效果不甚明显持久,便埋怨三宝不灵。此谓痴人,不知一切佛法成立于持戒波罗蜜!若戒酒肉五辛能持日中一食,以此为前提,安能效果不明?我有一喻-大火焚宅之时,消防员以水灭火,自己复以汽油灭火,反增火势,诚如古人“负薪救火”。痴人无戒,暴食辛酒而求灭欲,犹如以油薪求灭火,最后还要怪消防员灭火不尽力,与责怪三宝不灵何异!
戒五辛酒肉、戒非时食而治欲,得“釜底抽薪”之效,暴食辛酒求灭欲得“火上浇油”之效,诚望思之。《楞严经》《处处经》《首迦善恶业报经》皆谓五辛酒类增欲,日中一食少欲,安能不知!
经咒佛号殊胜难思,岂有不灭欲者,诸佛岂会妄语?只因负薪救火太愚痴。经咒佛号不净观佛说灭欲诸法,无不以戒为基础,于灭欲事,简言须戒五辛酒肉非时之食,以日中一食为上,早中两食为下,六根当戒非礼不净之境。若具此等戒,辅以经咒佛号不净观,治欲之功必克!若离此等戒经咒佛号必不易得力,或得刹那之功不可持久,久必欲念重起。离此言灭欲者,非圣贤化现即狂迷妄言!凡夫欲蔽之体,不持如是诸戒求灭欲,犹如大厦离于基础,岂有空中楼阁可得!(2011.5.25)

4、同性恋是如何形成的?不一样的答案,请看:
《大乘造像功德经》云:

弥勒。复有四缘令诸男子其心。常生女人爱欲。乐他于己行丈夫事。何等为四?
一者或嫌或戏谤毁于人。(戏弄诽谤他人)
二者乐作女人衣服庄饰。(喜欢扮作女人)
三者于亲族女行淫秽事。(邪淫乱伦)
四者实无胜德妄受其礼。(比如
《四分律》记载,优陀延王,因接受宾头卢尊者起身七步迎接,而于七天后失去帝位。这种状况竟然还会导致同性恋的后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15

主题

1089

帖子

7020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7020
沙发
发表于 2020-9-5 17:17:02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以理断淫,应刹那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

帖子

46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46
板凳
发表于 2020-9-5 21:00:16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随喜赞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8

主题

1548

帖子

5018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5018
地板
发表于 2020-9-7 20:23:19 | 只看该作者
生死关全集(经典阐释篇)链接:
http://www.hhfg.org/xxsz/f139.html#p2
《大智度论》龙树菩萨:淫行必令修行者丧失五神通力
http://www.folou.com/forum.html?m ... 1&extra=#pid6547446


这两个链接都打不开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8

主题

1548

帖子

5018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5018
5#
发表于 2020-9-7 20:26:16 | 只看该作者
《大智度论》龙树菩萨:淫行必令修行者丧失五神通力
https://www.douban.com/group/topic/46173503/

生死关全集

(经典阐释篇)

http://www.xuefo.net/asp/putiwenhai/books/0380.htm


在网上找到了全新的链接,劳烦师兄打开连接看看,校对一下,是不是你原先发的内容,看看有没有缺漏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8

主题

1548

帖子

5018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5018
6#
发表于 2020-9-7 20:28:54 | 只看该作者
邪淫的定义与邪淫的果报【经律论汇集】
摘自佛门网http://www.fomen123.com/fo/lyjl/jiexieyin/jxy/6801.html


提供一些关于淫欲心的佛经,劳烦师兄花点时间看看,有没有可以添加上去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8

主题

1548

帖子

5018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5018
7#
发表于 2020-9-7 20:30:08 | 只看该作者
佛陀关于末法时代人民邪欲盛行的预言?
摘自佛门网http://www.fomen123.com/fo/lyjl/jiexieyin/jxy/6737.html

有四部关于释迦佛,预言后世淫欲心的佛经,可以考虑添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8

主题

1548

帖子

5018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5018
8#
发表于 2020-9-7 20:30:54 | 只看该作者
什么是邪淫及邪淫的果报《优婆塞戒经》
摘自佛门网http://www.fomen123.com/fo/lyjl/jiexieyin/jxy/8600.html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8

主题

1548

帖子

5018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5018
9#
发表于 2020-9-7 20:31:29 | 只看该作者
淫心不除,尘不可出。如不断淫,必落魔道!
摘自佛门网http://www.fomen123.com/fo/lyjl/jiexieyin/jxy/6743.html

又有几部关于淫欲的佛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滑块验证: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上传

本版积分规则

举报|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吉祥果

GMT+8, 2023-1-1 10:31 , Processed in 0.169059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