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极乐花 于 2021-8-31 23:34 编辑
戒律乃为如来正法寿命
比丘持戒即为正法基石。又为众生未来往生利乐因缘之本。(若持戒完具,尔时犯戒比丘渐衰耗,正法兴隆,非法衰耗,其中众生命终之后皆生天上、人中。)
============
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或有是时,王威不普,盗贼竞兴;贼已竞兴,村家、城郭、人民之类皆悉败亡,或遭遇饥馑取命终者。设彼众生于饥馑取命终者,皆堕三恶趣。今此精进比丘亦复如是,若持戒减少,尔时恶比丘竞起;恶比丘已竞起恶,正法渐衰,增益非法,非法已增益,其中众生皆堕三恶趣。
“若复是时,王威远接,贼便隐藏;王已远接,城郭、村落、人民炽盛。今此精进比丘亦复如是,若持戒完具,尔时犯戒比丘渐衰耗,正法兴隆,非法衰耗,其中众生命终之后皆生天上、人中。是故,比丘,当念具足戒律,威仪礼节,无令缺减。如是,比丘,当作是学!”
尔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增壹阿含经》卷第四十七
若无菩萨戒者。诸恶比丘渐渐炽盛。如来正法不久则灭。
=====================
《菩萨善戒经》:
菩萨戒因缘。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受持、读诵、书写、解说菩萨戒故。如来正法。久住不灭。诸恶比丘渐就损减。若无菩萨戒者。诸恶比丘渐渐炽盛。如来正法不久则灭。
有五因缘。能令法灭:不恭敬戒。不尊重戒。不供养戒。不能至心持所受戒。然依戒住。 ============================
别译杂阿含经 卷六(节选)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只树给孤独园。尔时尊者摩诃迦叶。住舍卫国西园林中毘舍佉讲堂。彼大迦叶。于日没时。从禅定起。往诣佛所。顶礼佛足。在一面坐。而白佛言。世尊。以何因缘。如来初始制戒之时。极为尟少。修行者多。今日何故。制戒转增。履行者少。
佛告迦叶。如是如是。众生命浊。结使浊。众生浊。劫浊。见浊。众生转恶。正法亦末是故如来。为诸弟子。多制禁戒。少有比丘。能顺佛语。受持禁戒。诸众生等。渐渐退没。譬如金宝渐渐损减。乃至相似金出。如来正法。亦复如是。渐渐损减。像法乃出。像法出故。正法灭没。迦叶当知。譬如海中所有船舫。多载众宝。船必沈没。如来教法。亦复如是。以渐灭没。|
如来正法。不因地没。亦非水火风之所坏。若我法中。生于恶欲行恶威仪。成就众恶。法言非法。非法言法。非是毘尼说言毘尼。犯说非犯。非犯说犯。轻罪说重。重罪说轻。如斯之事。出于世者。皆由像法句味相似。令佛正法。渐渐灭没。
迦叶当知。有五因缘。能令法灭。一切咸共。忘失章句。善法退转。何等为五。
不恭敬佛。不尊重佛。不供养佛。不能至心归命于佛。然复依止佛法而住。
不敬法。不尊重法。不供养法。于正法中。不能至心。然依法住。
不恭敬戒。不尊重戒。不供养戒。不能至心持所受戒。然依戒住。
不恭敬教授。不尊重教授。不供养教授。不能至心向教授者。以不恭敬尊重供养。亦不至心向教授故。然复依此教授而住。
于同梵行佛所赞者。不恭敬。不尊重。不供养。不能至心礼拜问讯。然犹依彼而得安住。迦叶以此上来五因缘故。能令正法。渐渐灭没。衰退忘失。
横立制法不依佛戒。当知尔时法灭不久。 ====================== 《仁王经》: 大王未来世中一切国王四部弟子。当依十方一切诸佛。常所行道建立流通。而恶比丘为求名利不依我法。于国王前自说过患作破法缘。其王不别信受此语。横立制法不依佛戒。当知尔时法灭不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