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查看: 619|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改造命运的关键,在于改善自心!改善起心动念!

[复制链接]

16

主题

56

帖子

630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630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1-8-25 04:37:04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1、《华严经》云:‘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

2、《华严经·夜摩天宫偈赞品》云:“诸业心为本。”

3、《华严经·净行品》:“佛子,若诸菩萨善用其心,则获一切胜妙功德,于诸佛法,心无所碍。住去来今诸佛之道,随众生住,恒不舍离,于诸法相,悉能通达,断一切恶,具足众善。”

4、《华严经》云:“三界所有,唯是一心”。“心如工画师,能画诸世间,五蕴悉从生,无法而不造”。

5、《法句经 双要品》:“心为法本,心尊心使,中心念恶,即言即行,罪苦自追,车轹于辙;心为法本,心尊心使,中心念善,即言即行,福乐自追,如影随形。”

6、《楞严经》卷1云:“如来常说,诸法所生,唯心所现,一切因果、世界、微尘,因心成体”。

7、《五苦章句经》云:“心取地狱,心取饿鬼,心取畜生,心取天、人,作形貌者,皆心所为”。

8、《佛说骂意经》云:“作百佛寺,不如活一人。活十方天下人。不如守意一日。人得好意。其福难量” 。

9、《佛说未曾有因缘经》云:“夫人祸福。随心而起。心念善故。受报亦善。心念恶故。受恶果报。心念苦乐。受报亦尔。如人饿死。则作饿鬼。苦恼死者。受苦恼报。欢喜死者。受欢喜报。安隐快乐。果报亦尔。汝今云何。于苦恼中。求欲灭罪。望善报也。幸可不须。于理不通。  

10、《大乘本生心地观经》卷四《厌舍品》云:“心清净故世界清净,心杂秽故世界杂秽,我佛法中以心为主,一切诸法无不由心。”   

11、《大乘本生心地观经》云:“三界之中以心为主,能观心者究竟解脱,不能观者究竟沉沦。众生之心犹如大地,五谷五果从大地生;如是心法,生世出世善恶五趣,有学、无学、独觉、菩萨及于如来。以是因缘,三界唯心,心名为地。”释迦牟尼成道时说:“奇哉,奇哉!大地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但因妄想执着,不能证得。”

12、《佛说十善业道经》说:谓于昼夜,常念思惟观察善法,令诸善法念念增长,不容毫分不善间杂,是即能令诸恶永断,善法圆满。

13、《优婆塞戒经·业品》说:“善心智慧因缘力故,恶果定者亦可转轻。”又说:“如有修身修戒修心修慧,定知善恶当有果报,是人能转重业为轻,轻者不受。若遭福田,遇善知识,修道修善,是人能转后世重罪现世轻受。”

14、《佛说未曾有因缘经》云:“少时修善。能灭无量恶业重罪。人修十善。亦复如是。须臾之功。能灭无量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

主题

209

帖子

1212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212
沙发
发表于 2021-12-29 05:17:28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这也是我近期体悟出来的大秘密,有幸得了师兄的以上法布施,更加坚固信心。凡事先捕捉自己对此事的念头,念念净其意,或许可以节省很多年的功夫,坚信进步绝对飞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滑块验证: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上传

本版积分规则

举报|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吉祥果

GMT+8, 2023-1-1 11:12 , Processed in 0.146084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