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查看: 666|回复: 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修福时如何发愿很重要

[复制链接]

215

主题

1089

帖子

7020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7020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1-8-24 17:22:44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修福时如何发愿很重要
——————————————————
依照《佛说大自在天子因地经》记载,有鲁支等四人一起供养佛,因四人发愿不同,而各自获得不同的果报。
虽然鲁支的供养物并不殊胜,但因为他的愿力殊胜,所以他因此所得果报,在四人中最为殊胜,即趋向于成佛:“当得离欲出过三界,成一切智智,号天中天。”
修福时的愿力,会促使修福者,趋向愿力中的那个目标。
————————————————————

“如是四人各发愿后,其老婆罗门所修众善,获梵王身、具五头面,为三界主,用吉祥花布施感手持天拂。
若次修行者,所修善根得无边福,获那罗延天身,施铁供养感手持轮宝,名曰妙现,能破一切修罗。
第三商迦仙人,若施三灯感面生三目,施于三针感得三股叉,若旋绕世尊,得世间爱敬八种自在,为其主宰能生灭世间。
第四鲁支者,布发供养以愿力故,当得离欲出过三界,成一切智智,号天中天。”
~节选自《佛说大自在天子因地经》
———————————————————————
佛说大自在天子因地经(全文)

  西天译经三藏朝散大夫试鸿胪少卿传法大师臣施护奉 诏译

  如是我闻: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尔时,尊者大目乾连于其食时,着衣持钵,以精进力运大神通放无数光,其光金色,遍照虚空。复以神力变化其身,或大、或小、或一、或多,如火光炎,往昆仑山。山峰如雪,其山顶内以金银、琉璃、真珠、码瑙、珊瑚、摩尼种种诸宝庄严其地,有诸宫殿,一切珍宝殊妙庄严。于其中间有大自在宫,广二由旬、高五由旬,光明照曜,有六十大神恒常守护,百千天女围绕四边作七种妓乐。于宫四方,而有七殿,广一俱卢舍,各以七宝而用严饰。复于四边,各有浴池,甘露之水清净弥满。于其池中生白莲华、俱母㮈花,如天白月,金银摩尼庄严其上。彼大自在天子与乌摩天后于师子座上同座而坐,彼诸天众恒来围绕恭敬供养。其天忽闻琴乐之声,音韵微妙,闻已爱著令心迷乱。


  尔时,尊者大目乾连虽闻其乐,以无畏善根调伏其心无所爱着,如妙高山出于大海安住不动,行精进妙行,受一切世间众所供养,身相端严,威仪具足,手持钵器。乌摩天后忽然见已,心生疑惑,告天子言:“此是何人,身被法服端严寂静,调伏诸根威仪具足,圆光照曜如日初出,安然不动如妙高山?”


  天闻言已,观察尊者,而复告言:“天后!汝知识耶?”


  天后答言:“我昔未见,今亦不知。”


  大自在天白言:“此是大福德离欲佛弟子,能破诸过,教化众生与作安乐,因为乞食而来至此。”


  乌摩天后闻是语已,而白天曰:“彼师云何?具何色相?有何道德威力及未曾有法?我愿乐闻。”


  自在天曰:“彼人之师于三无数劫,求大菩提广修福力,于其世间难作能作,行檀波罗蜜,施于饮食、衣服、卧具、医药、金银、珍宝、奴婢、车乘、城邑、聚落,及大宝藏国王之位,亦曾施诸婆罗门,妻子、男女。于彼心中无其毫尘之许贪惜烦恼,亦无贪爱之名。又为悲愍众生故,舍头目、髓脑、鼻舌、身肉而无毫尘之许痛苦之想,亦无虚假之名,行真实施,为求菩提大威力果,具足檀波罗蜜。又于三无数劫为对种种境界相故,行戒波罗蜜,坚守禁戒,以持戒威德常得天人供养。复为冤亲不等违顺情差,行忍辱波罗蜜,以八正道调伏其心,欢喜忍辱令心平等。复为上中下三品众生,愍念饶益利乐彼故,行精进波罗蜜,于昼夜中策勤修进。复恐心意散乱妄缘退故,行禅波罗蜜,令心决定寂静轻安。复为出生智慧,读诵分别微妙经典,行般若波罗蜜。如是三无数劫,行六波罗蜜求一切智智,今得佛位圆满,降伏一切魔王,证寂灭理,色心微妙,具三十二相、八十种好,金色庄严圆光如日,三界无等,出轮回难,安乐解脱。”


  时大自在天说是语已,乌摩天后闻复欢喜,布施等行所得大果今闻可解,复问:“于汝天自前因修何行业?愿赐欢喜,为我略说。”


  时大自在天而复白言:“汝今谛听而为汝说。天后!我于过去无数俱胝劫,于大牟尼佛所布施、供养、修福、持戒、薰习智慧,过是已来获自在报,于八生身中得八种自在。我曾生生布施、持戒、苦行,求主宰自在,欲乐解脱,乃至究竟寂灭安乐亦然,是故布施智慧观察,一心守护修行不断。”说是语已,大自在天于其宫内,以其金钵满盛百味殊妙香饭,诣目连前志心奉上。


  目连尊者即受钵饭,腾空欲回。大自在天具宿命智,告目连曰:“尊者大目乾连!汝今暂住,谛听我言。极久远时,佛乃方出。我念过去生中,于此大地为其主宰,能生灭世间,为三界师,无人等我。汝听此言,一心往彼香醉山中。”


  时大目乾连运神通力,腾空而往香醉山中。彼山一面有圣迹池,名曰天水,于此池中即便洗浴。既洗浴已,坐香醉山上开其金钵,其饭殊妙色香具足变成天食。目连食已,忽有天女奉上净水。目连受已,于身五分而皆结净,坐彼山上系意专心入定,作观思惟:“自在天言,极久远时佛乃方出。经于千生不能得知,百千生中亦不能知,经俱胝百千生中亦不能知。”从禅定起,往摩呬印捺啰山,入定思惟亦不能知;复入摩呬印捺啰山王窟,入定思惟亦不能知;从此遍历七十诸山禅观思惟,亦莫能知;又往三十二洲,寂坐思惟亦不能知。


  目连曰:“彼大自在天智慧所生言意,诸小声闻、辟支佛亦非能知。”而乃一心告长老舍利弗:“尊者!谛听!我于昆仑山顶见大自在天,而白我言:‘极久远时佛乃出世。’我于此意终不能知。汝今尊者具大智慧深鉴精微,其天降雨经三年三月知其点数,四大海水知其滴数,四大洲人知其心行。如是大智佛子,于此言意应可了知,唯愿慈悲略为显示。”


  时,长老舍利弗闻是语已,即入禅定,经百千俱胝生,思惟此事而不能知。尔时,长老大迦叶白舍利弗曰:“大自在天所言之法,其意甚深微妙难测。若汝得其佛力方乃了知;若以自力思惟,如持寸草量须弥山。”


  时大迦叶而自思惟:“若电影之间、刹那之顷,观过去久远之事如在掌中,唯佛大智乃能知之。”


  于是大迦叶发无垢清净之声,告大目连曰:“若大自在天自行仪则,人间天上无人了知,唯三界无等一切智智即可证知。何以故?谓佛世尊于百千俱胝恒河沙数世界,所有过去、现在、一切众生,上中下品根宜心行,皆悉了知如观掌内,如是名为一切智智。”


  是时,长老大目乾连、舍利弗、大迦叶同诣佛所,旋绕世尊五体投地,一心敬礼,退坐一面。


  尔时,世尊知彼心念,顾示微笑。时大目乾连赞佛功德:“佛面端严如金莲开,慈颜适悦福相深厚,牙齿齐密身体殊妙,放大光明青黄赤白,普照世间,山川幽谷无不朗然,设使百千俱胝日月团聚,光明亦不能及,宣清凉法味三界普沾,一切众生无不蒙益。”如是赞已,恭敬作礼,白言:“世尊!我于一时,持其钵器往大自在宫,于彼乞食。时大自在天见我持钵如法施食,而告我言:‘极久远时,佛乃方出。’我于此言终不通达。佛具一切智,世间所有那臾多俱胝恒河沙世界,众生心行差别,皆悉了知如视掌内,其舌广长上覆面轮,唯愿牟尼为决疑意。”


  尔时,世尊以微妙梵音告大目乾连:“汝今谛听,善思念之!吾当为汝分别解说。彼于过去八万四千劫前,彼时有佛、正等正觉出现世间,名功德海。有一大城亦名功德海,彼有婆罗门名曰寂静,有其二子:一名商迦、二名鲁支。渐次成长聪明多智,俱厌生死,作礼父母,而白父言:‘我欲入山于彼修道。’父母不从:‘汝不得去。’复白父言:‘须去修道。’如是三白,即离父母入于山谷,于其山间草庵而住。


  “去庵十一步外,有老婆罗门修仙人之法,复有一人亦相邻近而自修行。忽因节日四人聚会,而复相问各自爱乐所求之事。鲁支问老婆罗门曰:‘汝修何行,求何果报?’老婆罗门曰:‘我所修者,求梵天身、天上千岁。’问邻近修行者:‘汝修何行,求何果报?’彼自答云:‘我求三界之主、天上千岁。’商迦大仙而自告言:‘我求天上千岁、世间爱敬。’鲁支仙人具大智慧,而白彼言:‘汝等三人所求成就得世间果报,我今所求为彼世间有色、无色,二足、四足、多足、无足,上中下等轮回众生,皆令解脱。’


  “如是后时,佛从天上与无数百千俱胝那臾多释、梵、人、天、凡圣之众随从围绕。其佛安处金莲之座,身着红衣面如满月,放吉祥光青黄赤白,降临大地照诸有情令心清净。彼前四人修行之者来诣佛所。时,老婆罗门以白吉祥草花供养于佛,作礼旋绕,而发愿言:‘以我此善,为梵世主,五面端严,与无数众生施愿圆满。’次一仙人以一铁片用供养佛,复用香油涂佛足上,而发愿言:‘以我此善,得那罗延天身,为三界主宰。’次商迦仙人然灯三盏,施三条针,志心供养,而发愿言:‘献此三灯三针,愿具三眼得三股叉,于生生中恒行施愿,为世间主宰得八自在,成就欲乐心识聪利。’尔时,鲁支头髻殊妙发长赤色,遂解头髻布于道路,告世尊言:‘愿佛慈悲踏我发过,佛之两足于三界中得未曾有,千辐网鞔,有幢印、幡印、金刚杵印,如是印相纹同绮画妙善庄严。’佛遂踏过,而发愿言:‘以我此善,当得成佛,救诸轮回一切众生。’


  “如是四人各发愿后,其老婆罗门所修众善,获梵王身、具五头面,为三界主,用吉祥花布施感手持天拂。若次修行者,所修善根得无边福,获那罗延天身,施铁供养感手持轮宝,名曰妙现,能破一切修罗。第三商迦仙人,若施三灯感面生三目,施于三针感得三股叉,若旋绕世尊,得世间爱敬八种自在,为其主宰能生灭世间。第四鲁支者,布发供养以愿力故,当得离欲出过三界,成一切智智,号天中天。”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颂曰:


 “最上吉祥花,  施已复旋绕,
  当得梵王身,  称为索诃主,
  五面相庄严,  手持于天拂。
  施铁获功德,  得那罗延天,
  手持妙现轮,  能破于修罗。
  燃彼三盏灯,  三针同供养,
  面感三目生,  手执三股叉。
  鲁支大仙人,  布发而供养,
  以此妙善因,  当得成佛果。
  自在天忆念,  过去无数劫,
  彼等修行因,  其后当作佛。
  出现于世间,  声闻不能知,
  唯佛无上觉,  晓了能分别。”


  尔时,世尊告目连曰:“彼大自在天所生此身甚为希有,彼从梵天下降人间,时寒林中有饿女鬼,名曰幻化。彼与鬼交,鬼即有娠,彼即托生在鬼腹内,后乃生身,面有三目,身有光明。其母见已怕怖而走,以彼福故光照寒林一切鬼众。是时鬼众见光如日,心生疑惧而即问曰:‘汝是何人?’彼即答云:‘我是大自在天,名曰自生。’鬼众闻已,恭敬礼拜,而乃赞言:‘胜力精进色相殊妙。’复有天人及彼梵天,俱来瞻仰。天人之众见彼梵天具其五头内一丑恶,众怀惊恐心生热恼,告大自在天:‘可能为我截去彼头。’大自在天告天众曰:‘若截彼头,令我获得杀梵天罪。’天众复言:‘如有过罪,我等分受。’时大自在天许之,言:‘得。’寻即自变为大鹰身,以其手爪摘去一头。是故大自在天,于其手中持梵天头,一切天人、婆罗门众普遍皆知。”


  佛说是语,时长老大目乾连等,一心听受,皆大欢喜。


  佛说大自在天因地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95

主题

1207

帖子

3653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3653
沙发
发表于 2021-8-24 17:31:28 | 只看该作者
师兄所言极是!
感谢师兄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主题

108

帖子

385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385
板凳
发表于 2021-8-24 18:46:37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随喜随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9

主题

1391

帖子

6686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6686
地板
发表于 2021-8-26 17:36:27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极乐花 于 2021-8-26 17:39 编辑





贤者
劝助学者志求愿功德不虚。缘是福报随愿而得如是也。

===================
昔无数世时。有一佛图。中有沙门数千余人止住其中。遣诸沙弥数百人行分卫供给众僧。日输米一斛。师便兼课一偈。有一沙弥。时过市中行且诵经。时肆上有贤者。见沙弥行诵。礼而问曰。道人行何所说。答曰。分卫给僧兼诵一偈。贤者又问。若无事可诵几偈。答曰。可得十余偈。又问。分卫几日。曰九十日。当输九十斛米。贤者谓诵道人。但还安意诵经。我当相代出米。沙弥大喜。贤者与米九十斛。还报师已便闲读经。经三月通千四百偈。启师。诵经已讫。要当诣檀越家试之。师即听。诣贤者所报曰。蒙君重惠得安诵经。今经已止故来说之。沙弥诵文句。流利无有踬碍。贤者欢喜稽首为礼。愿我来世聪睿博达多闻不忘。因此福愿世世所生明识强记。及到佛出世现为弟子。名曰阿难。常侍世尊特独辩通博闻第一。师曰。时贤者今阿难是。夫劝助学者志求愿功德不虚。缘是福报随愿而得如是也。须弥山南有一大树。高四千里。诸钵叉鸟栖宿其上。树常不动。有小鸟形类鹑鴳。住止其上。树即振摇。钵叉鸟语树神言。无知我身将重而初不动。小鸟未宿反更振动。树神言。此鸟虽小从大海底来纯食金刚。金刚为物所堕之处无不破坏。所以大怖不能自安。经以为喻。若有凡人解深经一句口诵心念。身中三毒四魔八万垢门皆不能自安。何况博采众法为世桥梁者也
《杂譬喻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0

主题

586

帖子

3733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3733
5#
发表于 2021-8-26 17:56:26 | 只看该作者
又,满慈子!如有二人俱行布施。一缘王位而求胜果,彼行施时作如是念:‘愿我由此作大国王,统领八方皆得自在。’彼随此愿后得为王,匡化世间自在安乐。一缘臣位而求胜果,彼行施时作如是念:‘愿我由此得作大臣,王所爱念委任驱策,随王所欲皆能成办。’彼由此愿,终不为王。虽此二人俱行布施,而随所愿果有胜劣。菩萨、声闻行施亦尔,谓诸菩萨行布施时,缘一切智智,大悲为上首,以所修行与有情共回向无上正等菩提,由此能得一切智智。若声闻众行布施时,缘声闻果自求解脱,不求无上正等菩提。菩萨、声闻虽俱行施,而随意愿果有胜劣,一由施故得一切智智,一由施故得声闻果,是谓差别。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579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滑块验证: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上传

本版积分规则

举报|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吉祥果

GMT+8, 2023-1-1 11:12 , Processed in 0.262143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