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查看: 471|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转学者 何新 的文章,大家参考:

[复制链接]

2

主题

76

帖子

1062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062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1-5-5 23:48:3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你真认为印度有人信佛教?

偶感:认为这个叫“印度”的国家信佛教的人真蠢!

竟然有人问:印度人信佛教为什么这么好战?这些二百五被伪历史骗的真是荤素不分,不清不白的。

佛教与现在这个叫“印度”的国基本无关。

这个“印度”里的人从来不信佛教,而只信印度教 ——那是一种什么教呢 ?是一种佛教认为纯属邪魔外道的拜鬼拜物教。包括崇拜公牛、猴子以及雌雄生殖器(Siva,湿婆)之类等等。

其实,现在这个叫“印度”的国基本上是一个冒名顶替的假印度。

中国古代许多高僧大德去求法的那个印度地区 ,根本不是现在这个“印度”,而是地在印度河流域和克什米尔地区的古印度——但是现在这个地区不叫印度了,叫巴基斯坦和阿富汗、克什米尔。

佛教也不是起源于这个“印度”,而是起源于尼泊尔。而尼泊尔自古与这个邪魔外道的假印度一直就是敌国,是世仇,几乎没有和睦过,直到现在。 ——新闻说昨天还揍下他一架飞机。

虽然地理近在咫尺,但是尼泊尔与印度人却是不同问文,不同种,不同族,也不通语言文字。完全不是一回事。

所以,如果认为现在这个冒牌“印度”是 什么“文明古国”,是 佛教之国——这只能说是极其无知而且愚蠢!

近代中国文人被西方编造的伪历史骗了很多年,包括梁启超、陈寅恪、胡适之等等大师名人,都分不清古代的印度与现在这个印度并非一回事,因为他们也 不敢怀疑西方写的历史有很多假货——基本是照单全抄 。而现在学校教科书讲的很多外国古代历史,都是张冠李戴,昏话、胡话、胡说八道不少。

认为佛教与现在这个假“印度”什么有关系,就是这种胡话之一。

马克思论印度:一个垃圾国度(《马恩全集》第9卷第246页,卡尔·马克思1853年7月22日星期五写于伦敦)“在这篇通讯里,我打算归纳一下我对印度问题的意见。…………

就算我们对印度斯坦过去的历史一点都不知道,那么,甚至现在英国还在用印度出钱供养的印度人军队来奴役印度,这难道不是一个重大的、不容争辩的事实吗?

所以,印度本来就逃不掉被征服的命运,而它过去的全部历史,如果还算得上是什么历史的话,就是一次又一次被征服的历史。

印度社会根本没有历史,至少是没有为人所知的历史。我们通常所说的它的历史,不过是一个接着一个的入侵者的历史,他们就在这个一无抵抗、二无变化的社会的消极基础上建立了他们的帝国。”​​​​


偶感:古言云自作孽不可活

印度何以成为疫情失控的恐怖国?因为此国根据G鸡学会建议实施了最彻底的群体免疫政策。天作孽犹可解,自作孽不可活。

但是面对满地火葬场,公知印吹还敢为他吹!

吹之前,请先弄清真正的印度在哪里。
古印度在印度河流域就是今日巴基斯坦和阿富汗。古印度地区种姓最高的阶级是突厥波斯蒙古后裔,就是现在的巴基斯坦人。

现在这个南亚印度其实只是伪名之印度,这个地区古代没有文明也没有国家,只有给北方统治者做奴隶的地位。所谓的印度地区至今仍有一千种方言,但是从来没有统一的母语和文字,南亚次大陆也没有什么像样的古文明。印度古文明也在印度河流域即巴基斯坦。
现在印度官话和国语仍然是一种英国人听不懂的二手怪异英语。

所谓古代婆罗门的吠陀经典,全部是假的伪托之作,出自18世纪英国人的伪造,声称来自所谓口述文学,都是鬼话而已。

何新:古代西天印度是今日的巴基斯坦




【关于天竺】

天竺的最早记载在《史记·大宛传》,当时称为身毒(印度河梵文Sindhu对音)。

《汉书》记载:“从东南身毒国,可数千里,得蜀贾人市。”

《后汉书·西域传》记“天竺国一名身毒”。唐初统称为天竺。天竺是唐朝时期中国西方之国,因此称“西天”或“西土”。唐太宗李世民派唐玄奘去西天印度取经。唐僧从长安向西去,经过新疆克什米尔进入今日印度河地区。

【天竺语源来自印度河】

西汉以来所说的身毒、天竺,也就是今日巴基斯坦的信德地名。语源均是梵语sindhu的音译,是指印度河流域的辐射区,而非整个南亚大陆的通名。

唐高僧玄奘往西域取经,根据Indu读音正名为“印度”。他说“夫天竺之称,异议纠纷,旧称身笃,身毒,贤豆,天竺等。今从正音,宜云印度”。

所以,印度——天竺即印度河流域,这个地区不是今日人们印象中的那个南亚地区的恒河德干高原的南亚印度,而是今日巴基斯坦的印度河流域。

【五河平原即五印度】

印度河有五条支流,一齐汇聚于印度河。这六条大河所分隔的五块土地称五河平原,也就是分为东南西北中的古代的五印度。

【关于印度河】

印度河的源头位于中国西藏冈底斯山西麓。它向西北穿过克什米尔的深山峡谷,再转向南行,进入巴基斯坦的东北边境,从Sengge河跟Gar河的汇合开始,向西北流过喀喇昆仑山脉以南的喀什米尔,再渐渐弯向南面,从白沙瓦(Peshawar)与拉尔瓦品第(Rawalpindi)之间的山中流出,进入号称“五河之地”的旁遮普平原。在这里接纳了5条支流,水量大大增加。

余下往海洋的路径都是在巴基斯坦旁遮普(Punjab)及信德(Sind)的平原上,这时水流变慢,河道亦变得纵横交错。最终流经卡拉奇(Karachi)东南的一个大三角洲流入阿拉伯海。

印度河全长3180千米,是南亚最长的河流,流域面积96万平方千米。

它的干流大部分在巴基斯坦境内。只有上游一小节和一些支流在印度境内。

【印度名称错误是源于英国殖民者】

印度地区之得名来自印度河,这河流可能是波斯人的命名。

印度次大陆历史上不是统一国家,而是数百个部落小邦的混居地。此地自古人种复杂,没有统一的语言文字,也没有统一的宗教和文化。

但是16世纪后,印度次大陆先后沦为葡萄牙和英国的殖民地。整个南亚次大陆最后遂被英国人统一混称为印度。

1947年印巴独立后,古代本来的印度—印度河地区改名称巴基斯坦。

而南亚次大陆则沿用其殖民时代英国赋予的名称,称为印度。

印度河在巴基斯坦不在印度,印度这个名称来自印度河,所以巴基斯坦地区才是本来的真正的印度,而现在的南亚半岛的这个印度,是英国人大殖民地留下的名称。从古以来,中国人西行求佛法之地都是现在印度河流域的印度,不是那个荒漠荒唐婆罗门的外道假印度。

信西方伪史造成百年中国知识界集体错觉和认知误解

印度河平原不在印度,古印度不在今日印度

佛教并非起源于今日的南亚之国印度 ,也并非由南亚印度传入中国。
南亚印度主要区域并没有什么悠久的古代文明。

今日印度地区主体的印度半岛,德干高原,自古即是一片蛮荒之地,居民信仰印度教 。印度教被佛经称为外道魔教,与佛教毫无关系。

之所以古人认为佛教传自印度 ,只是由于一个古代地名的误会——中古时代所谓印度,不是指现在的南亚印度 ,而是指历史中的印度河平原 ——今日的巴基斯坦和东阿富汗地区

印度作为一个主权国家的形成很晚,实际是在蒙古突厥波斯人建立的莫卧尔即蒙兀儿、蒙古儿王朝之后,印度次大陆才出现了较大的主权国家。

但是游牧民族统治下的蒙古—莫卧尔国土上,政治结构十分松散。从17世纪的利玛窦地图看,莫卧尔帝国并没有完全控制次大陆地区,也只是印度地区诸多离散的邦国之一。
马克思曾经对印度一言以蔽之:这是一个完全没有历史的国度。

实际上,如同埃及与希腊罗马伪历史一样,目前坊间及现在学院中关于印度的古代历史全部都是虚拟的伪造史。

印度现在的领土都是英国殖民时代留下的遗产。印度实际的国土范围在北方从来没有达到过克什米尔以北及毗连地区。

英国人控制印度次大陆后,之所以需要伪造一系列关于大印度的假历史,就是为了以虚拟历史,来作为支持其所占领区域的历史理由。

何新:释迦牟尼佛不是印度人


佛祖释迦牟尼是尼泊尔人,不是印度人。
在历史中,尼泊尔一直是喜马拉雅山南麓的一个独立地区,正如巴基斯坦所在的印度河流域也是独立地区。
尼泊尔地区从未被南亚印度统治过。所以一直以来,史学界把古代的印度河地区、尼泊尔地区都看做从属于印度国或者印度地区(简称印地),说佛教起源于印度,在地理和历史上都是毫无根据的谬说,是伪史。

喜马拉雅山南麓的尼泊尔地区,历史非常悠久。考古学家从加德满都谷地发现新石器时代工具,这些石器与青藏高原发现的石器有相关性,显示在喜玛拉雅山南麓早在9000年前就已有人定居。

有考古证据表明,大约在2500年前,说藏缅语族语言的人在这里定居。这些人是今日尼泊尔人的祖先之一。
所以,古尼泊尔人不是印地的南亚人种系,而是血缘近似于古华夏汉藏羌人的种系。


尼泊尔是内陆山国,位于喜马拉雅山中段南麓,北与中国西藏接壤,东、西、南三面被印度包围,国境线长2400公里。尼泊尔是一个近长方形的国家,从东到西长度为800多公里,从南到北约150—250公里之间。  

古代尼泊尔境内有很多小城邦。前6世纪,已经有人在加德满都河谷一带定居,后来发展成为尼泊尔境内的各个民族。

远在公元前6世纪,尼泊尔地区就有许多古国和城邦存在。
释迦牟尼,就是这个时期出生于尼泊尔地区迦毘罗卫国。
迦毘罗卫国(Kapilavastu),出自梵语,佛经中又译劫比罗伐窣堵(《大唐西域记》)、迦毘罗蟠窣都、迦毗罗婆苏都、迦毗罗、迦毗梨等,位置大约在喜马拉雅雪山南麓尼泊尔的南界,为古代释迦族的国都,也是释迦牟尼的故乡。

根据佛教的传说,释迦牟尼之父是净饭王,又名首图驮那,是迦毗罗卫城民众推选出来的执政官,是一位刹帝利(武士阶级)之王。在梵语中,释迦可能是全能的意思。

迦毗罗卫国周边与末罗(Malla)、迦尸(Kasi)、拘萨罗(Kosala)、摩揭陀(Magadha)、般阇罗(Panchala)和跋耆(Vajii)等尼泊尔的城邦为邻。迦毗罗卫国疆土略约二千六百平方公里(50x50公里),王城周围十公里。国族血统纯正,具尚武精神,颇受邻国尊敬。

释迦牟尼是净饭王的太子,本名悉达多·乔达摩。
关于悉达多太子的生年,说法有二。一种认为是在公元前543年5月的月圆日,另一则是认为在前589年或前588年。
悉达多成年后在毕钵罗树(佛教信徒尊称菩提树)下悟道,初期在尼泊尔传道,后来南下印度地区,在恒河两岸向人传教。

当初随他修行的五位尼泊尔贵族接受了悉达多的教导之后,成为比丘,也就是第一批僧侣或和尚。释迦摩尼在其生活的几十年中四处游行,招收了许多弟子,佛教影响逐渐扩张。印地社会各阶层和各种身份的人,纷纷都来听他演讲而成为他的弟子。

乔达摩在80岁的高龄逝世(佛教称之为涅槃),这时他已举世闻名,被世人尊为释迦牟尼——全能全知的悟道者。


尼泊尔也是文殊菩萨的显圣故地。根据梵经《斯瓦扬布往世说》所记载的传说,现时的加德满都谷地本来是一座名为“纳格达哈”(梵语:Naga Dah,意思就是“蛇湖”)的大湖泊。
后来文殊师利菩萨来到,用剑把湖的南面一座山峰劈开,把湖水及住在湖里的大蛇泻走,形成了今日的加德满都谷地。文殊菩萨就以自己的名义在这里建立了一座城,名为曼殊帕坦,就是今日尼泊尔的德瓦帕坦。而那个把湖水泻走的山峡,今日被称为佐帕尔(Cophara)。

释迦牟尼涅槃后,摩诃男(Mahanama)执政时,迦毗罗卫国被憍萨罗国毘琉璃王攻破,释迦族被战象践踏,男子尽灭。毘琉璃王以大火毁灭迦毗罗卫城。释迦牟尼的弟子此后流散于四方。

玄奘曾到过尼泊尔地区的尼波罗国以及佛诞生地的迦毘罗卫国(他称其为劫比罗伐窣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

主题

304

帖子

1746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746
沙发
发表于 2021-5-6 07:31:19 | 只看该作者
1随喜赞叹!阿弥陀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滑块验证: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上传

本版积分规则

举报|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吉祥果

GMT+8, 2023-1-1 10:56 , Processed in 0.145916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