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查看: 615|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读《了凡四训》多年,很多人没发现这个隐藏的重点

[复制链接]

143

主题

567

帖子

2406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2406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1-5-3 12:34:2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六度万行 于 2021-5-3 12:34 编辑

读《了凡四训》多年,很多人没发现这个隐藏的重点
水解诸相

但凡读过《了凡四训》的朋友,只要不是杠精附体,都会对了凡先生成功改命的事迹有所感触,也必然会暗暗努力,自求多福。这是好现象,至少说明这个人还会被感动,还有得救。但是努力过后,是否每个人都能得到了凡先生同样的改命效果呢?我看不然。

首先,从逻辑上排除那些没有完全按照《了凡四训》提供的方法进行操作的人,例如有些人很愿意做善事,也做了不少善事,但是却做不到戒杀茹素,控制不了自己的脾气欲求。这样的人当然不可能成功改命。

接下来,我们只看能够完全按照《了凡四训》来做的人。如果多去走访了解会发现,这些人当中有的人可以成功改命,有的人没能成功改命。原因何在?我是多年之后才找到原因。

我们绝大部分人看《了凡四训》都在“立命之学”、“改过之法”、“积善之方”、“谦德之效”这四点上细心琢磨,力求完整模仿了凡先生的操作,这样做固然没错,但是有一个重点太容易被忽略了。且看原文:

“余行一事,随以笔记;汝母不能书,每行一事,辄用鹅毛管,印一朱圈于历日之上。或施食贫人,或买放生命,一日有多至十余圈者。至癸未八月,三千之数已满。复请性空辈,就家庭回向。九月十三日,复起求中进士愿,许行善事一万条,丙戌登第,授宝坻知县。

余置空格一册,名曰治心编。晨起坐堂,家人携付门役,置案上,所行善恶,纤悉必记。夜则设桌于庭,效赵阅道焚香告帝。

汝母见所行不多,辄颦蹙曰:我前在家,相助为善,故三千之数得完;今许一万,衙中无事可行,何时得圆满乎?”


很多人在阅读这些文段的时候,只看了凡先生,却忽略了另一个重要的身影,那就是了凡先生的夫人。

有句话说,每个成功的男人背后都有一个默默付出支持他的女人,这话说得没错,在《了凡四训》当中同样适用。了凡先生的夫人贤良淑德,夫唱妇随,为了凡先生成功改命出谋出力。这是一个绝对不能忽略的重大因素。

2
《易经・系辞上》:“一阴一阳之谓道,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一个家庭就是一个世界,这个世界的阴阳就是这个家庭夫妻两人来承担的,阴阳调和则兴旺发达,阴阳不和则衰败破落。这是自然之道,这是客观规律,任何人都改变不了。

很多人完全按照《了凡四训》努力去做为什么没法成功改命?原因就在这里了。一个家庭当中只有一个人努力修行,势单力薄,面对整个家的滚滚共业,怎能力挽狂澜呢?

有些家庭夫妻其中一方开始按照《了凡四训》来做了,另一方品格尚好的情况下,通常不支持也不反对,反正你要吃素、放生、供佛,我不管你,你不能强加于我跟你一起“傻”就行了。这样的家庭已经算很不错了。有些家庭另一方比较强势的,缺少包容的精神,不但不能中立,而且要坚决反对,你要是吃素我就跟你离婚、钱多闲放着也不能拿去放生、家里绝对不能供佛……更有甚者,另一半拉着儿女一起来反对的。

一个人如果面对这样的另一半,我想问一下你怎样能好好改命呢?你不被另一半拉着你堕落已经是万幸。试想一下,如果了凡先生的夫人对改命之说嗤之以鼻,对佛法等闲视之,她整天杀生吃肉、口舌是非、不加节欲,则任由了凡先生再努力行善积德,刻苦用功,呕心沥血,又有何用?所有付出的效果都将大大减弱,了凡先生成功改命这一美谈恐怕不会出现。这正好应了当前社会流行的一句话:不怕神一样的对手,就怕猪一样的队友。

3

我遇过不少在家修行的人很想让整个家庭兴旺起来,他看到方法摆在眼前,真的想大干一场,可就是得不到自己另一半的支持。自己苦苦修了很长一段时间见效都是甚微。毕竟一个家庭是所有成员共业的成果,不是一个人的业决定的。

《地藏经》上有这么一段话:“若有男子女人在生不修善因多造众罪,命终之后眷属小大为造福利一切圣事,七分之中而乃获一,六分功德生者自利。”根据这段经文,一个家庭成员之间的功德应该是按照6:1的比例进行分配的,例如妻子努力修得的福报会有七分之一自动流向丈夫。

根据“力是相互作用的”定律,我们可以大胆地推测,一个家庭成员之间的业障也是按照6:1的比例进行分配的。也就是说不管自己多努力修行,除了要消除自己的业障之外,还得承担来自家庭其他成员的七分之一的业障。假如另一半的业障深厚,其七分之一的业障就非常强大了,自己得多努力才消得了呢!

由以上的分析,我可以明确说一句:命运是随着年龄的增加越来越难以被改变的。为什么呢?一个人在年轻的时候,只需要面对父母跟自己进行福德和业障的分配;当一个人结婚之后,就要面临另一半跟自己进行福德和业障的分配;等到一个人有了子女之后,又要接受子女跟自己进行福德和业障的分配。这当中的成分越来越复杂。

如果考虑外一层的情况就更复杂了。什么叫外一层的情况呢?例如另一半也在跟其父母进行福德和业障的分配,换一句话说,另一半的父母的福德和业障会通过另一半间接影响到自己。再进一步说,当自己的子女也开始成家了,他们的另一半以及他们的子女,也会影响到自己。由此形成一个非常庞大复杂的福德与业障共享网络系统,置于其中的人是很难去摆脱影响的。

4
由此可见,修行改命是越早越好,年轻还没结婚的时候是最理想的状态。这时候好好消除业障,克服自身的烦恼习气,培养福报,以此感召一位善根福德深厚的人进入自己的世界,成为自己的另一半。这个过程已经是切切实实地在改命了。真能与一位善根福德深厚的人结为夫妻,那么以后的人生就幸福得多、省力得多,组成的家庭越来越兴旺,子孙德才兼备,富贵发达。这是我能想到的世间最美好的事情。

目前社会上有些人说年轻人应该努力拼搏,不要学佛,以免消极,这样的说法真是肤浅有毒。根本不知道懂得佛理并如法修行对于人生的重大意义。

至于已婚人士想要成功改命,首先是能带领自己的另一半一起学佛修行,进而影响到子女。但要做这一点,难度真的非常高,既要做好自己的本分,以关爱和德行感召对方认同你的观点,又要随顺对方的一些世俗喜好,满足对方的各种需要,不能强行要求对方必须这样做、那样做。同时还要为对方多做功德回向,以期对方早日心开意解,信奉佛法。

这此我介绍一个有助于促使家人信佛的方法。那就是为对方多念“南无法海雷音如来”,这位如来是药师七佛之一,其本愿当中说过会帮助众生舍弃邪见,使众生对佛法生起信仰。/转发

普贤菩萨十大愿王:一者:礼敬诸佛。
二者:称赞如来。三者:广修供养。四者:忏悔业障。
五者:随喜功德。六者:请转法轮。七者:请佛住世。
八者:常随佛学。九者:恒顺众生。十者:普皆回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

主题

445

帖子

1645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645
沙发
发表于 2021-5-3 16:31:59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地藏经》上有这么一段话:“若有男子女人在生不修善因多造众罪,命终之后眷属小大为造福利一切圣事,七分之中而乃获一,六分功德生者自利。”根据这段经文,一个家庭成员之间的功德应该是按照6:1的比例进行分配的,例如妻子努力修得的福报会有七分之一自动流向丈夫。  根据“力是相互作用的”定律,我们可以大胆地推测,一个家庭成员之间的业障也是按照6:1的比例进行分配的。也就是说不管自己多努力修行,除了要消除自己的业障之外,还得承担来自家庭其他成员的七分之一的业障。假如另一半的业障深厚,其七分之一的业障就非常强大了,自己得多努力才消得了呢!    问题是负欠关系需要具体分析,不一定是恒定的七分之一,例如妻子前世就负欠丈夫,现世妻子受用丈夫大量资材,那么丈夫修福,可能不会流向妻子,而妻子修福会由于负欠关系流向丈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

主题

445

帖子

1645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645
板凳
发表于 2021-5-3 16:32:16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问题是负欠关系需要具体分析,不一定是恒定的七分之一,例如妻子前世就负欠丈夫,现世妻子受用丈夫大量资材,那么丈夫修福,可能不会流向妻子,而妻子修福会由于负欠关系流向丈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

主题

445

帖子

1645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645
地板
发表于 2021-5-3 16:33:30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吉祥观点:  (1)、依照《地藏经》义,眷属间有七分之一沾福因缘,此事并不虚假。然而须知,此七分之一比例,并非恒久不变。若恒久不变,则违生灭法“诸法无常”之理。以实情观之,眷属之间互相负欠深广,也可能超过七分之一沾福比例,负欠不足,也可能低于七分之一比例。且随着眷属间依照《五苦章句经》所说的“讨债还债”关系的演变,本初沾福七分之一的比例,也可能逐渐随着偿债而被稀释到八分之一、九分之一、百分之一、万分之一,乃至于一直到最后,互相之间毫无负欠,纤毫之福也不能沾得。这时候,就是眷属间宿债偿还彻底结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滑块验证: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上传

本版积分规则

举报|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吉祥果

GMT+8, 2023-1-1 10:56 , Processed in 0.146672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