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查看: 599|回复: 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诸法因缘生

[复制链接]

215

主题

1089

帖子

7020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7020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1-5-3 06:20:25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果光 于 2021-5-3 07:01 编辑

安阳郡有一个僧人,年轻时就博览群书,机锋对答辩才无碍,讲经说法妙趣横生。他自己觉得没人超越他了。奇怪的是听他讲法的人非常少,收到的布施也寥寥无几。

这种状况持续了好多年,僧人非常愤懑。索性就背着经书游历名山,期望遇到世外高人点醒迷雾。后来就到了衡岳寺,在寺中停留了一个多月。

他每天都在寺中翻阅经书论典,参悟佛法寻找答案。然而却一直疑惑不解:“难道自己所掌握的佛学义理,不符合佛陀的本意?”就在他陷入沉思的时候,忽然抬头看见了一位老僧,拄着锡杖走了过来。对他说:“大师平时都读什么经书,通晓哪些佛学义理?”

他见来人一语道破自己的症结,心想这一定是个高僧,就说出了自己的疑惑,然后谦虚地说:“如果有缘遇见高人指教,开示根源。我情愿以后不再讲经说法。”

老僧闻言笑了:“大师学识如此深厚,难道就不明白‘春雨虽宽,不润无根之草;佛法无边,不渡无缘之人’这句俗语吗?况且大师平常面对的,都是一些初入佛门的人。他们前世跟大师没有什么缘分啊。”

僧人说:“如果是这个原因的话,我这辈子还能讲法吗?”老僧说:“我可以试着为你结缘。”就问僧人身上有多少钱财,僧人说:“我从遥远的北方来到这里,路途有一万里,盘缠钱粮,已经消耗殆尽了。只剩下七套僧衣而已。”

老僧说:“这就足够了。你把僧衣卖掉,用得到的钱买一些粮食再来找我。”僧人就按照老僧的教导,卖掉僧衣买了很多粮食。老僧带他去了野外,把粮食洒在了地上。跪地焚香祷告:“你们今天吃了我布施的食物,希望来世能做我的弟子。我会尽心尽力教导你们,直至证悟无上正等正觉。”

刚刚祷告完毕,就看到树林里飞来了很多鸟类,落在地上啄食。搬运食物的蝼蚁,更是不计其数。老僧说:“现在你去游历天下吧,先不要考虑讲法的事了。从今天算起,二十年以后,你再开坛讲法吧。”老僧说完就不见了。

二十年后,僧人回到北方讲法,每次受众都成千上万。年龄都在二十岁以下,年龄大的也有,但是很少,不到十分之二。(出自《原化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15

主题

1089

帖子

7020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7020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21-5-3 06:24:19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果师兄文章

本帖最后由 果光 于 2021-5-3 07:02 编辑

咒愿:我总忘记孕妇曾经供养过鸯掘摩
=======================
《鸯掘摩经》云:尔时贤者指鬘。处于闲居服五纳衣。明旦持鉢入舍卫城普行分卫。见有诸家怀妊女人。月满产难心归怙之。问指鬘曰。欲何至趣唯蒙救济。指鬘得供出城食毕。澡竟去器独坐加敬。诣佛稽首白世尊曰。我朝晨旦着衣持鉢入城分卫。见有女人临月欲产。产难恐惧求见救护。佛告指鬘。汝便速往谓女人曰。如指鬘言至诚不虚。从生已来未尝杀生。审如是者。姊当寻生安隐无患。指鬘白佛。我作众罪不可称计。发九十九人一不满百。而发此言岂非两舌乎。世尊告曰。前生异世今生不同。是则至诚不为妄语。如斯用时救彼女厄。即奉圣旨往到女所。如佛言曰。如我至诚所言不虚。从生以来未曾杀生。审如是者。当令大姊安隐在产。所言未竟女寻娩躯儿亦获安。
========
吉祥观点:我很早的早期博文,大概有一两次博文,经常引用鸯掘摩咒愿孕妇的案例,来解释咒愿回向一方给接受咒愿回向一方带来的只是福德力的咒愿推动,而不是福德权属的改变。后来详细研究《鸯掘摩经》,发现其实孕妇在接受鸯掘摩的咒愿之前,孕妇是供养过鸯掘摩的。如上《鸯掘摩经》依据为证。所以,最近四五年我写作的文字中,但凡提及鸯掘摩案例处,均会强调鸯掘摩的案例,并不属于单纯的咒愿回向的利益,因为里面夹杂了供养获取福德回馈的缘起,因此,不能将此案例单纯作为咒愿回向的案例来对待。因此,最近四五年的博文,我解释鸯掘摩咒愿的原理,更为精确一些。

但是,我前几天又犯了一个错误,因为很久没有引用《鸯掘摩经》讲解咒愿回向,我又忘记了孕妇在接受鸯掘摩咒愿之前,曾经供养过鸯掘摩,我的记忆印象又恢复到早期的不全面记忆中,又单纯将鸯掘摩案例当作单纯的咒愿回向来讲解,忽视了接受供养的细节,因此说是孕妇得到的只是鸯掘摩福德力的推动,而没有得到鸯掘摩转移过来给孕妇的福德权属。我又犯了细节性错误,把最近四年已经纠正了几十次的错误,我又犯了一次。请注意,也即:孕妇实际上得到了鸯掘摩的福德权属转移,但必须精微细致的强调,孕妇得到鸯掘摩福德权属转移,并不是因为鸯掘摩的咒愿而产生的转移,而是因为孕妇供养鸯掘摩而产生的福德权属转移。也即,即便鸯掘摩不咒愿孕妇,孕妇也得到供养鸯掘摩的福德,只不过这个咒愿将这种福德专一的回馈给了帮助孕妇顺产。所以,鸯掘摩的福德权属转移给孕妇,是因为孕妇的供养导致的,并非鸯掘摩的咒愿导致的。也就是说,我之前阐述的道理丝毫没有问题,但是,我将案例引用错了。

因此,这就导致《咒愿若虚,如人代食,岂能自饱?》一文中,我又将鸯掘摩案例,当作纯粹的咒愿力回向推动案例,而忽略了孕妇供养鸯掘摩的细节。因此,我在这里,一方面提醒大家,一定要注意佛经的细节,另外一方面,我刚刚重新修改了《咒愿若虚,如人代食,岂能自饱?》一文中关于鸯掘摩案例的阐述,将孕妇未供养鸯掘摩当作一种假设性阐述,将孕妇供养了鸯掘摩当作事实性阐述。这样才能既不违背所讲的道理,又兼容两种情况下的不同道理。

这是我过去,曾经改正过多次的一个错误,至少改正过几十次吧。过去四五年,我每次引用鸯掘摩案例,我就要将《鸯掘摩经》的孕妇供养鸯掘摩的段落,和过去我顽固性记忆的“孕妇没有供养鸯掘摩”的印象,在脑子里对抗,然后当然写文章的时候,还是依据《鸯掘摩经》有孕妇供养鸯掘摩的事实。但是没想到,最近,我的记忆力又强迫性的回归到最早的那个记忆信息:没有供养!这是导致这次文字出现漏洞的关键所在。因此,建议大家每次写作,还是要查证佛经原文,尽量不要凭借记忆。

似乎每个人,总是容易把所有事物第一次给自己的印象深刻的记忆下来,不管内容对错,第一次的记忆很容易留下深刻印象。我这次好像还是这个老毛病,同一件事,改正了很多次很多次很多次,结果这次,我又让最早的错误记忆给我误导了。

当然,必须强调的是,《咒愿若虚,如人代食,岂能自饱?》一文所讲道理,在原文既定的不负欠对方的咒愿条件下其福德权属不变只有推动力利益对方,此一真理的认知并无改变。大家不必怀疑。也就是说,我存在佛经内容细节事实上的误认,但没有在真理上误导大家。因为原文的前提是说得很清楚的,不负欠是一回事,供养导致负欠是另一回事。我将鸯掘摩负欠孕妇,错认为不负欠了,这是我的细节错误。但我没有将负欠前提和不负欠前提下各自的原理讲错。因此,诸位不必担忧被误导。迄今为止,我只有2018年秋冬过度抨击时政期间,被菩萨梦示给另外一位师兄说:“吉祥果别的文章讲的道理都是对的,但是最近有一篇博文,导致别人脸上的肉都掉了!”暗喻我博文抨击时政的尖刻不留情面,到了蚀骨销肉的程度。除此之外,我的所有见解和观点,没有受过批评,反而有很多理论性很好的文章,得到过许多次梦中表彰。所以,我博文的含金量和正见性是具有极致严苛的高标准的。大家不必要一看到我提示修改细节错误,就觉得担心。

当然,上述的意思讲完了,下面又诞生新的话题了:

既然《鸯掘摩经》记载,鸯掘摩是接受了孕妇的供养,才咒愿孕妇有效顺产的,这不是更加证明:孕妇得到利益的关键前提是,孕妇必须先有供养对方的福德,然后才能得到咒愿和回向的利益?就好像《盂兰盆经》子女必须盂兰盆节到寺庙供养十方僧众瓜果饮食,必须有此福报及令七世父母沾福的因缘,十方僧才能咒愿七世父母超升?就好像《撰集百缘经》记载,五百饿鬼实质上索要的是其阳间亲属财物供养三宝的福德,而不是索取回向。所以,是不是回向对方并不是利益对方的关键,关键是接受回向的对方有没有自己修福,关键是对方亲属是否修福令自己沾福,是否建立福德因缘,关键问题绝对不是回向。换句话说,你没有修福,对方就是强行咒愿你,也只能依靠福德力推动你趋向回向的目标,但不能把福德权属转移给你,这又回到了老话题:亲力亲为的捐资修福接受具缘福田的祝愿回向,或者施主自己修福回向,比不修福接受不具缘者的回向更有意义。因为不具缘的回向只有推动力,没有福德权属的改变,而要挽救对方不能只给推动力,要令其获得权属于其自身愿力可以控制的福报。

所以,《鸯掘摩经》的案例,还是证明:不具缘的回向对对方无效,这个无效是指对方不能获得福德权属的转移,但是可以获得福德力回向力量的推动。而施主修福乃至施主眷属沾福,是自然施受关系中他们自然得福和自然沾福,和是不是福田必须回向施主以及和是不是回向施主眷属不存在丝毫关系,因为你无论是否回向,做了供养布施的施主都可以得到福德,眷属也因为负欠因缘自动就可以沾福。至于福田给施主的那些咒愿内容,只是一定范畴内影响到具缘施主和眷属福德的具体指向,但并不影响福德是否被施主和眷属得到。比如《盂兰盆经》,只是将施主供养十方僧的福报,由福田将施主和亲属已经得到的这个福德,用咒愿的方式指定了一个利益方向:利益七世父母和现世父母。但这个咒愿并不影响施主和亲属得到福报。

吉祥果
2020.09.10

欲以佛法度其人,先令其人结佛缘
forum.html?mod=viewthread&tid=304&extra=page%3D8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15

主题

1089

帖子

7020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7020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21-5-3 06:44:50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负欠关系是可以被利用的

本帖最后由 果光 于 2021-5-3 07:11 编辑

【说明:以下是我之前所用的,尚未进一步完善,放在此处仅提供参考,不作推荐。】

文殊菩萨第二大愿演化之逆向解怨结探索

【文殊菩萨第二大愿:
二者大愿,若有众生,毁谤于我、嗔恚于我、刑害杀我,是人于我自他、常生怨恨、不能得解。愿共我有缘,令发菩提之心。】

南无常住十方佛(合掌念三遍)
弟子【某甲】,自无始劫来、被诸有情众生以有意、无意、伤害、杀害等等形式,而令诸有情众生负欠于我。弟子我愿自从今日此时此刻起尽未来际,永不借如是负欠因缘以各种形式寻求仇报,若我此愿坚固,恳请十方诸佛借此负欠因缘,【在不给我及我现世眷属带来丝毫障碍的前提下】,摄受、教化、调服如上所述负欠于我之一一众生,令如是众生悉发无上菩提心,永不退转。

—————————————————————————

对于已有的负欠关系,应谨慎使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

主题

304

帖子

1746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746
地板
发表于 2021-5-3 06:49:34 | 只看该作者
春雨虽宽,不润无根之草;佛法无边,不渡无缘之人!阿弥陀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0

主题

586

帖子

3733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3733
5#
发表于 2021-5-3 11:15:18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念佛 于 2021-5-3 11:59 编辑

菩萨摩诃萨以二事施摄取众生:一者财物,二者法施。
——《放光般若经》卷第十八


何等财物施摄取众生?菩萨以金银、璧玉、珍奇异宝,以食饮、衣被、香花、服饰、病瘦医药、床卧之具,所有奴婢、象马、车乘,令诸众生随意所欲不逆人意。诸有来者既施与已,皆悉教令自归三尊,或授五戒,或教十善,或教八斋,或教令行四禅及四等、四空定,或劝助之令念佛、念法、念比丘僧、念天、念施;诸行倒者教令行顺,诸不谛者教令行谛,劝助令行三十七道品及三脱门、八惟无、九次第禅、佛十种力、四无所畏、四无碍慧、大悲大慈,劝众生令行佛十八法、八十种好,劝助人学三乘法教,是为菩萨摩诃萨以沤和拘舍罗行般若波罗蜜,以财布施摄取众生,立于无上无畏之地,是为菩萨奇特未曾有之法。
——《放光般若经》卷第十八


何等为菩萨行般若波罗蜜,以法布施摄取众生?布施有二:一者道施,二者俗施。何等俗法施?世俗所说所施,行者谓为不净,欲得四禅、四等、四无形定及余凡夫所行善法,是名为世俗法施。作是俗法施已,便教众生令离世俗,以沤和拘舍罗安立于道法贤圣果报。何等为贤圣道法、贤圣果报?贤圣法者,谓三十七品及三脱门;贤圣果者,从须陀洹至罗汉、辟支佛。
——《放光般若经》卷第十八


佛告须菩提:“何等为菩萨道法之施?凡人所不能及者,所谓三十七品及三脱门、八惟无、九次第禅、佛十力、四无所畏、四无碍慧、佛十八法、三十二大士之相、八十种好、诸陀邻尼门,是名为道法施,非是俗法,是为菩萨甚奇特、未曾有之法,以爱意摄取众生,持六波罗蜜——布施、持戒、忍辱、精进、一心、智慧,以和颜悦色摄取众生。何以故?六波罗蜜皆摄持诸善法数。云何菩萨饶益于人摄取众生?常以六波罗蜜摄持众生,以四事饶益一切:一者惠施,二者仁爱,三者利人,四者等义。是为四事,菩萨以是四事救济众生。
——《放光般若经》卷第十八


善现!云何菩萨摩诃萨能以布施摄诸有情?善现!菩萨摩诃萨以二种施摄诸有情。何等为二?一者、财施。二者、法施。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第三百八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9

主题

1391

帖子

6686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6686
6#
发表于 2021-5-3 17:01:31 | 只看该作者
行施力,摄受无量众生归顺围绕。故欲广揽众生增广三宝弟子,需以布施摄受。
======================

由净信行施, 速得诸神通,
   为成就神通, 应勤修布施。
   无量诸天众, 百千阿修罗,
   龙神及夜叉, 眷属共围绕,

   咸乘妙楼阁, 自在而游戏。
  如是等诸王, 见勤行施者,
   皆当起远迎, 敷座而供养。
   如是行施人, 具足大威德,
   自在神通力,摄受诸天王。
   鸠槃荼夜叉, 皆悉来归伏,
   及乾闼婆众, 亦献诸音乐。

   贼害起慈心, 恶人当远离,

   珍财无损减, 库藏悉充盈。
   以修布施故, 成就胜资粮,
   乃至于佛智, 不行外道法。
          是人无病恼, 守护陀罗尼,
   得诸殊胜力, 皆由布施生。
   如是行施人, 修习菩提道,
   不遇恶知识, 得同类善友。
   复有诸菩萨, 积集施资粮,
   成就不思议, 陀罗尼智慧。   
------《大宝积经》





菩萨摩诃萨以布施、爱语、利行、同事四摄法摄受建立一切众生,令其安住若智若法。增广三宝皈依教化众。
=========================

尔时,佛告舍利子:“往昔过去大蕴如来应正等觉,为精进行童子,广说如是四无量法,及说六波罗蜜多已。尔时,彼佛复告精进行童子:‘云何菩萨摩诃萨随摄法转?童子当知,菩萨摩诃萨,具足如来四摄之法;由是法故,菩萨摩诃萨恒处长夜摄诸众生。何等为四?所谓布施、爱语、利行、同事,如是名为四种摄法。童子,云何名为如是摄法?童子,所言施者,具有二种:一者财施,二者法施,是为布施;言爱语者,谓于一切诸来求乞,或乐闻法,菩萨悉能爱语慰喻;言利行者,谓能满足若自若他所有意乐;言同事者,随己所有智及功德为他演说,摄受建立一切众生,令其安住若智若法。复次,童子,言布施者,于来乞求诸众生所心意清净;言爱语者,于来乞求诸众生所,善言安慰;言利行者,随诸众生所有义利,皆令成熟;言同事者,于来乞求诸众生所,行平等心成其义利。复次,童子,言布施者,谓诸菩萨发意行舍;言爱语者,方便无断;言利行者,深心无悔;言同事者,回向大乘。复次,童子,言布施者,谓随慈心而行于舍;言爱语者,常不舍离欢喜之心;言利行者,成就大悲心,恒欣乐利众生事;言同事者,修舍平等无有高下,心恒回向一切智智。复次,童子,言布施者,如法求财,常思行舍,拯济贫乏;言爱语者,既施财已,重复安处,令住法义;言利行者,自利利他,平等摄受;言同事者,为欲利益诸众生故,究竟发起一切智心。复次,童子,言布施者,一切所有内外诸法悉皆舍离;言爱语者,于一切法功德智慧无所秘惜;言利行者,弃舍自利,专务利他;言同事者,总摄财物如置掌中,随缘惠施,情无忧戚。复次,童子,言法施者,如所闻法广为他说;言爱语者,以无染心分别开示;言利行者,谓为于他授诵经典,乃至说法无有厌倦;言同事者,以不舍离一切智心,安置含生于正法所。复次,童子,所言法施,若为往返求听法者,如佛正教不乱宣说;言爱语者,以微妙音开示正法;言利行者,谓以衣服、饮食、床敷、医药及余随用什物众具,于求法者及说法者,但有匮乏即便给施;言同事者,常起深心,无间说法。复次,童子,言法施者,由是菩萨了知法施诸施中上,常行法施;言爱语者,谓所演说利益之事;言利行者,演畅其义,不依于文;言同事者,欲令圆满一切佛法,常为众生如应敷化。复次,童子,言布施者,所谓柁那波罗蜜多;言爱语者,所谓尸罗波罗蜜多,及以羼底波罗蜜多;言利行者,所谓毗利耶波罗蜜多;言同事者,所谓静虑波罗蜜多,及般若波罗蜜多。复次,童子,言布施者,谓初发心一切菩萨;言爱语者,谓已发行一切菩萨;言利行者,谓不退转一切菩萨;言同事者,所谓系属一生诸大菩萨。复次,童子,言布施者,为欲坚固菩提根本;言爱语者,为欲成就菩提萌芽;言利行者,为欲开发菩提妙华;言同事者,为欲成熟菩提胜果。如是,童子,是名菩萨摩诃萨四种摄法。菩萨摩诃萨为欲修行大菩提故,以如是等四摄之法,处于长夜摄受众生,是名菩萨摩诃萨随摄法转。童子,如是摄法无量无边,皆说名为菩提之道。’《大宝积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8

主题

1020

帖子

3127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3127
7#
发表于 2021-8-1 01:26:48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南无阿弥陀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滑块验证: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上传

本版积分规则

举报|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吉祥果

GMT+8, 2023-1-1 10:56 , Processed in 0.142654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