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极乐花 于 2021-4-27 20:05 编辑
若恶业多厚者,不得即学禅定、智慧,应当先修忏悔之法。 若不忏悔令其清净,而修禅定、智慧者,则多有障碍,不能克获,或失心错乱,或外邪所恼,或纳受邪法,增长恶见。 ===================
“善男子,若未来世诸众生等,欲求度脱生老病死,始学发心修习禅定、无相智慧者,应当先观宿世所作恶业多少及以轻重。
若恶业多厚者,不得即学禅定、智慧,应当先修忏悔之法。
所以者何?此人宿习恶心猛利故,于今现在必多造恶,毁犯重禁;以犯重禁故,若不忏悔令其清净,而修禅定、智慧者,则多有障碍,不能克获,或失心错乱,或外邪所恼,或纳受邪法,增长恶见。是故当先修忏悔法。若戒根清净,及宿世重罪得微薄者,则离诸障。
---------《占察善恶业报经》
若有依止于十不善轮,乐著色声香味触法,则不能得成就禅定。
=============
佛言:“若有依止于十不善轮,则不具足欲界禅定,亦不能具足欲界善根,况能成就色、无色界一切禅定?亦复不能成就三乘及余诸善!何等为十?有欲修禅众事不具;有欲破戒成就恶法;生于倒见亦著吉相;恶心难调不顺贤圣;诸根轻躁而不具足微少善根;但作两舌多喜斗乱;作粗恶语而恒骂詈;好作绮语及诸妄言;生于贪嫉,见他得利常生嫉妒;一切众生有恼害心,作大邪见说无因果。天藏大梵,满足十事虽欲修禅,不能成就欲界小善,况能成就色、无色界善根及三乘善法?
“复次,大梵,又有十事而不能得成就禅定。何等为十?乐著作伎,乐著言说,多好睡眠,种种所求,贪著美色,乐著于香,乐著诸味,乐著音声,乐著于触,乐著觉观。大梵,是名十种,而不能得成就于禅;设使成就,寻即退失终不能成。《佛说大方广十轮经》
正法灭后,像法向尽,及入末世,众生福薄,多诸衰恼,所有修学世间禅定,次转无有;故福德资粮助益禅定成就。 ==================
坚净信菩萨言:“如佛先说,若我去世,正法灭后,像法向尽,及入末世,如是之时,众生福薄,多诸衰恼,国土数乱,灾害频起,种种厄难,怖惧逼扰。我诸弟子,失其善念,唯长贪嗔嫉妒我慢,设有像似行善法者,但求世间利养名称,以之为主,不能专心修出要法。尔时众生睹世灾乱,心常怯弱,忧畏己身及诸亲属,不得衣食充养躯命,以如此等众多障碍因缘故,于佛法中钝根少信,得道者极少;乃至渐渐于三乘中,信心成就者亦复甚鲜,所有修学世间禅定,发诸通业,自知宿命者,次转无有;如是于后入末法中经久,得道获信禅定通业等一切全无。 《占察善恶业报经》
以余罪业障因缘,不能得向寂灭涅槃及禅定乐。若恶业多厚者,应当先修忏悔之法。 ======================
尔时,众会无量百千声闻,无量百千菩萨摩诃萨,从座而起,自归向佛,发露忏悔:“我等皆于过去无量诸佛法中,若任法器及不任者诸声闻众,多起讥诃,自举轻他,诽谤毁骂,扬恶遏善。以是业障,堕三恶道具受苦痛,虽复供养过去诸佛,及大菩萨摩诃萨众,乃至忏悔受持禁戒,得闻佛法自学教他,但以诽谤余业障故,不能得趣寂灭涅槃及禅定乐。如是罪缘,今向世尊自归发露至心忏悔。”复有说言:“我等于诸如来声闻弟子,夺其财业及诸饮食或系牢狱,以是业故堕三恶道受大重苦。我等虽于过去诸佛世尊及大菩萨前,发露忏悔,受持读诵种种禁戒,但以余罪业障因缘,不能得向寂灭涅槃及禅定乐。今于佛前皆悉忏悔,一切余业无量罪障,唯愿世尊受我等忏,拔除一切三恶道苦。自今以后愿佛神力,令我所乐随意无碍,得于涅槃及禅定乐。”《佛说大方广十轮经》
忏悔能得四禅乐
===========
忏悔能烧烦恼薪, 忏悔能往生天路, 忏悔能得四禅乐, 忏悔雨宝摩尼珠, 忏悔能延金刚寿, 忏悔能入常乐宫, 忏悔能出三界狱, 忏悔能开菩提华, 忏悔见佛大圆镜, 忏悔能至于宝所。 ——《大乘本生心地观经》
常住定心需以净戒为基础而间接引发。净戒需以供养诸佛福德因缘而间接引发。
===========================
复次善男子。菩萨若修十种法者。得宿命通。何等为十。
一者供养诸佛。
二者摄持正法。
三者修持净戒。
四者除疑离障。
五者多生欢喜。
六者多作观想。
七者常住定心。
八者生处清净。
九者常受化生。
十者得明利识。
善男子。菩萨由广供养佛故。即能尊重正法。以重法故。乃于持法人所。以彼因缘。能于正法受持读诵。以所得法广为他说。由是不惜身命。勤行修习受持正法。复能修持净戒。戒有三种谓身语心。由其三业戒清净故。即能除疑离诸障染。何以故。先由戒行清净。即能除疑离障。离疑障故多生欢喜。以心喜故多作观想。由观想故常住定心。心住定故生处清净。处清净故常受化生。以化生故得明利识。识明利故能知一生二生三四五生。若十二十乃至百千无数生中宿命通事。善男子。菩萨若修如是十种法者。得宿命通。
-----《佛说除盖障菩萨所问经》
▼▼▼
善男子。我念成佛皆因旷劫行檀布施救济贫穷困厄众生。十方诸佛亦从布施而得成佛。是故我于处处经中说。六波罗蜜皆从布施以为初首。善男子。譬如有人双足俱折。意欲远步不能得去。比丘亦尔。虽行五波罗蜜经恒沙劫。若不布施不能得到涅槃彼岸。善男子。不行施者则戒不淳。戒不淳故则无悲心。无慈悲者则不能忍。无忍辱故则无精进。无精进故则无禅定。无禅定故则无智慧。无智慧故常为无量客尘烦恼之所得便。善男子。此布施法门。三世诸佛所共敬重。是故四摄法中财摄最胜。善男子。我又一时赞叹持戒。我又一时赞叹忍辱。或复一时赞叹禅定。或复一时赞叹智慧。或复一时赞叹头陀。或复一时赞叹少欲。或复一时赞叹声闻。或复一时赞叹菩萨。如是种种随机不同。未来世中诸恶比丘不解我意各执己见迭相是非破灭我法。诸恶比丘亦复在座演说经法。不达我深意。随文取义违背实相无上真法。口常自叹我所说义应着佛意。其余法师诳惑道俗。作是语者永沈苦海。诸恶比丘见他修定复作是言。此人愚痴犹如株兀。不觉经论何所修行。作是语者殃咎累劫。
---《佛说像法决疑经》
▼▼▼
观自在菩萨复白佛言。世尊。何因缘故。宣说六种波罗蜜多如是次第。
佛告观自在菩萨曰。善男子。能为后后引发依故。谓诸菩萨若于身财无所顾吝便能受持清净禁戒。为护禁戒便修忍辱。修忍辱已能发精进。发精进已能办静虑具静虑已便能获得出世间慧
是故我说波罗蜜多如是次第。——《解深密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