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查看: 524|回复: 7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初學禪修

[复制链接]

6

主题

115

帖子

430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430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1-4-23 16:04:09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禪修的階段:初學

[德加尼亞]
知道怎樣去覺知很重要。大家知道怎樣去覺知嗎?要知道自己在走、在坐、在做事情,甚至連上廁所也要知道。初學的時候,只需持續保持覺知便可以。不應該很難,對嗎?只要去知道自己正在做什麼。你知道你現在正在坐著嗎?知道當下的感受是什麼嗎?知道身體接觸的感覺嗎?或者知道正在聽、正在看嗎?只要在當下保持這樣,知道就行了。在每個當下,你能知道六根門任何一個的現象就行了。整天持續地這樣做。

在醒來的那一刻,你覺知到什麼?知道什麼所緣都沒關係。起床、刷牙、洗澡、換衣服、上廁所的當下都知道,這就是我們要不斷培育的正念。因為很多人沒有這樣持續保持正念,正念不強,所以便不知道當下正在發生的經驗。

由於覺察力不夠,開始時可能觀察不到心,需要花一些時間來練習。先由覺知身體上的感覺,譬如,手接觸的感覺,或鼻呼吸等所緣開始,使正念持續,當正念培育出來,覺察力增強了,就會比較容易覺知到心,慢慢地便會越來越知道心的內容。

若能持續保持覺知,你便會知道當下的經驗。這樣修習一段時間後,便會更有信心,會感覺到心的狀態在慢慢轉變。禪修就是運用六種所緣,來培育心的品質。

坐禪的時候,可以用身體的任何現象作為所緣。不過,除了覺知身體現象之外,也要經常去檢查心,看看它有什麼感受,是在怎樣的狀態下覺知,是繃緊的?還是放鬆的?行禪的時候,開始時我們可以覺知步行的經驗,知道自己在走路,覺知身體的感覺,四肢移動、觸摸等等,什麼感覺都可以,動作要自然,不要故意放慢,也不要太快。逐漸地,在走路的時候便會知道心裡有沒有思惟。

重點是要覺知,持續保持覺知,慢慢地覺察力自然會增強,覺察力越強,便越能覺知到更多的所緣,甚至可以同時覺知到身和心生起的現象。可以行禪或坐禪,視乎你自己的選擇,最重要的是保持著持續的覺知。

對剛剛開始修習的人來說,培育持續的覺知是困難的。想克服困難就要勤加練習,如此才能熟能生巧。首先,如果單單靠意志力去建立覺知的持續性,只有在記起來的時候才去做的話,這樣肯定不行。你是怎樣養成一種習慣的呢?雜技演員之所以能把雜技做得那麼熟練善巧,無論在時間性、準確性、複雜性上都掌握得那麼完美流暢,是因為他們通過無數次的練習,不厭其煩地在各方面、各個角度、各種難度練習;同樣的,在禪修上我們也要持續地在各種場合培育覺知。

所緣的選擇
禪修的所緣,必須是自然的現象。你可以用任何所緣來開始,聲音、呼吸或腹部起伏都沒有關係,重要的是該所緣對你來說是可以自然觀察到的,而且不需要總是只觀察同一個所緣,可以覺知當下身體任何的現象。

剛開始禪修時,以一個主要對象作為所緣是沒有問題的,但有很多禪修者總是只用單一所緣,不知道除了那所緣之外還有其他的,而且觀照時過分用力,所以逐漸地我們需要開放地覺知更多的所緣。

內觀是一個學習的過程,我們會接觸、學習到很多東西。要學習身心相互的關係,便要觀察到更多的所緣,而非只是停留在同一個所緣上。當覺察力越來越強時,心自然會覺知到更多不同的所緣,同時間覺知兩個、三個所緣也是可以的。

我們知道有出入息念,但並不是每個人都適合用出入息念來修習。很多人修習出入息念的時候,不察覺到用了過多的精力來覺知,當呼吸稍為微細時,覺知的心便用更強的專注力嘗試去把微細的呼吸看清楚,有時候會令呼吸緊張和不暢順。每個人都不一樣,有些人可以很容易覺知到呼吸,但有些人卻不容易,所以每個人都可以選擇適合自己的禪修所緣。

剛開始禪修時,我也曾用單一所緣,例如呼吸。當時我的心太亂了,甚至要用哮喘式的強烈呼吸才能觀到呼吸。但我的老師告訴我,有思惟是沒有問題的,不要因為有思惟而生起抗拒。這個正確的觀念很重要,不要打壓身心的自然現象,應該一視同仁,呼吸和思惟都是一樣的,都是心能知道的所緣,要記住這個觀念。

如果以呼吸作為主要所緣,在觀照呼吸的同時嘗試去知道其他的現象。行禪時雖然知道腳部的移動,但也知道其他所緣,這樣的禪修狀態是正確的。對於修觀禪來說,遮蔽、忽視其他的所緣,只知道單一所緣,是不對的,不合適的。

當你覺知到心在分析、在思惟的時候,覺知到就可以了,然後可以回到身體現象或其他感受。在剛開始修習時因為不夠善巧,比較難去觀察思惟的心,很容易掉進思惟內容裡,失去覺知,所以我們先以明顯的所緣培養覺知的心,讓它先強大起來。就這樣,當覺知到有想法的時候,別繼續想,並回到身體的感受;再有想法生起時,再知道了,再回到身體的感受,這樣反覆地練習。


(取自<從覺知當下的心出發>

9604E895-EAC4-45B2-A7A4-329D30D533F8.jpeg (40.16 KB, 下载次数: 0)

9604E895-EAC4-45B2-A7A4-329D30D533F8.jpe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9

主题

1391

帖子

6686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6686
沙发
发表于 2021-4-23 17:52:20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极乐花 于 2021-4-27 20:05 编辑



若恶业多厚者,不得即学禅定、智慧,应当先修忏悔之法。
若不忏悔令其清净,而修禅定、智慧者,则多有障碍,不能克获,或失心错乱,或外邪所恼,或纳受邪法,增长恶见。
===================
“善男子,若未来世诸众生等,欲求度脱生老病死,始学发心修习禅定、无相智慧者,应当先观宿世所作恶业多少及以轻重。

若恶业多厚者,不得即学禅定、智慧,应当先修忏悔之法。

所以者何?此人宿习恶心猛利故,于今现在必多造恶,毁犯重禁;以犯重禁故,若不忏悔令其清净,而修禅定、智慧者,则多有障碍,不能克获,或失心错乱,或外邪所恼,或纳受邪法,增长恶见。是故当先修忏悔法。若戒根清净,及宿世重罪得微薄者,则离诸障
---------《占察善恶业报经》



若有依止于十不善轮,乐著色声香味触法,则不能得成就禅定。
=============
佛言:“若有依止于十不善轮,则不具足欲界禅定,亦不能具足欲界善根,况能成就色、无色界一切禅定?亦复不能成就三乘及余诸善!何等为十?有欲修禅众事不具;有欲破戒成就恶法;生于倒见亦著吉相;恶心难调不顺贤圣;诸根轻躁而不具足微少善根;但作两舌多喜斗乱;作粗恶语而恒骂詈;好作绮语及诸妄言;生于贪嫉,见他得利常生嫉妒;一切众生有恼害心,作大邪见说无因果。天藏大梵,满足十事虽欲修禅,不能成就欲界小善,况能成就色、无色界善根及三乘善法?
“复次,大梵,又有十事而不能得成就禅定。何等为十?乐著作伎,乐著言说,多好睡眠,种种所求,贪著美色,乐著于香,乐著诸味,乐著音声,乐著于触,乐著觉观。大梵,是名十种,而不能得成就于禅;设使成就,寻即退失终不能成。
佛说大方广十轮经



正法灭后,像法向尽,及入末世,众生福薄,多诸衰恼,所有修学世间禅定,次转无有;故福德资粮助益禅定成就。
==================
 坚净信菩萨言:“如佛先说,若我去世,正法灭后,像法向尽,及入末世,如是之时,众生福薄,多诸衰恼,国土数乱,灾害频起,种种厄难,怖惧逼扰。我诸弟子,失其善念,唯长贪嗔嫉妒我慢,设有像似行善法者,但求世间利养名称,以之为主,不能专心修出要法。尔时众生睹世灾乱,心常怯弱,忧畏己身及诸亲属,不得衣食充养躯命,以如此等众多障碍因缘故,于佛法中钝根少信,得道者极少;乃至渐渐于三乘中,信心成就者亦复甚鲜,所有修学世间禅定,发诸通业,自知宿命者,次转无有;如是于后入末法中经久,得道获信禅定通业等一切全无。 占察善恶业报经》






以余罪业障因缘,不能得向寂灭涅槃及禅定乐。
若恶业多厚者,应当先修忏悔之法。
======================

尔时,众会无量百千声闻,无量百千菩萨摩诃萨,从座而起,自归向佛,发露忏悔:“我等皆于过去无量诸佛法中,若任法器及不任者诸声闻众,多起讥诃,自举轻他,诽谤毁骂,扬恶遏善。以是业障,堕三恶道具受苦痛,虽复供养过去诸佛,及大菩萨摩诃萨众,乃至忏悔受持禁戒,得闻佛法自学教他,但以诽谤余业障故,不能得趣寂灭涅槃及禅定乐。是罪缘,今向世尊自归发露至心忏悔。”复有说言:“我等于诸如来声闻弟子,夺其财业及诸饮食或系牢狱,以是业故堕三恶道受大重苦。我等虽于过去诸佛世尊及大菩萨前,发露忏悔,受持读诵种种禁戒,但以余罪业障因缘,不能得向寂灭涅槃及禅定乐。今于佛前皆悉忏悔,一切余业无量罪障,唯愿世尊受我等忏,拔除一切三恶道苦。自今以后愿佛神力,令我所乐随意无碍,得于涅槃及禅定乐。”佛说大方广十轮经



忏悔能得四禅乐
===========

忏悔能烧烦恼薪,  忏悔能往生天路,
忏悔能得四禅乐,  忏悔雨宝摩尼珠,
忏悔能延金刚寿,  忏悔能入常乐宫,
忏悔能出三界狱,  忏悔能开菩提华,
忏悔见佛大圆镜,  忏悔能至于宝所。
——《大乘本生心地观经》




常住定心需以净戒为基础而间接引发。净戒需以供养诸佛福德因缘而间接引发。

===========================

复次善男子。菩萨若修十种法者。得宿命通。
何等为十。
一者供养诸佛。
二者摄持正法。
三者修持净戒。
四者除疑离障。
五者多生欢喜。
六者多作观想。
七者常住定心。
八者生处清净。
九者常受化生。
十者得明利识。
善男子。菩萨由广供养佛故。即能尊重正法。以重法故。乃于持法人所。以彼因缘。能于正法受持读诵。以所得法广为他说。由是不惜身命。勤行修习受持正法。复能修持净戒。戒有三种谓身语心。由其三业戒清净故。即能除疑离诸障染。何以故。先由戒行清净。即能除疑离障。离疑障故多生欢喜。以心喜故多作观想。由观想故常住定心。心住定故生处清净。处清净故常受化生。以化生故得明利识。识明利故能知一生二生三四五生。若十二十乃至百千无数生中宿命通事。善男子。菩萨若修如是十种法者。得宿命通。

            -----《佛说除盖障菩萨所问经》



▼▼▼
善男子。我念成佛皆因旷劫行檀布施救济贫穷困厄众生。十方诸佛亦从布施而得成佛。是故我于处处经中说。六波罗蜜皆从布施以为初首。善男子。譬如有人双足俱折。意欲远步不能得去。比丘亦尔。虽行五波罗蜜经恒沙劫。若不布施不能得到涅槃彼岸。善男子。不行施者则戒不淳。戒不淳故则无悲心。无慈悲者则不能忍。无忍辱故则无精进。无精进故则无禅定。无禅定故则无智慧。无智慧故常为无量客尘烦恼之所得便。善男子。此布施法门。三世诸佛所共敬重。是故四摄法中财摄最胜。善男子。我又一时赞叹持戒。我又一时赞叹忍辱。或复一时赞叹禅定。或复一时赞叹智慧。或复一时赞叹头陀。或复一时赞叹少欲。或复一时赞叹声闻。或复一时赞叹菩萨。如是种种随机不同。未来世中诸恶比丘不解我意各执己见迭相是非破灭我法。诸恶比丘亦复在座演说经法。不达我深意。随文取义违背实相无上真法。口常自叹我所说义应着佛意。其余法师诳惑道俗。作是语者永沈苦海。诸恶比丘见他修定复作是言。此人愚痴犹如株兀。不觉经论何所修行。作是语者殃咎累劫。
---《佛说像法决疑经》
▼▼▼
观自在菩萨复白佛言。世尊。何因缘故。宣说六种波罗蜜多如是次第。
佛告观自在菩萨曰。善男子。能为后后引发依故。谓诸菩萨若于身财无所顾吝便能受持清净禁戒。为护禁戒便修忍辱。修忍辱已能发精进。发精进已能办静虑具静虑已便能获得出世间慧
是故我说波罗蜜多如是次第。——《解深密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主题

115

帖子

430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430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21-4-23 19:22:52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修习禅定和得到禅定是两码事,需要长久的练习,福报与智慧并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主题

115

帖子

430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430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21-4-23 19:33:40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正念强则更容易持戒清净,训练自己的正念,强化正念,禅修无可替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主题

115

帖子

430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430
5#
 楼主| 发表于 2021-4-24 21:53:33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This is the only way, bhikkhus, for the purification of beings, for the overcoming of sorrow and lamentation, for the disappearance of pain and grief, for reaching the Noble Path, for the realisation of nibbana, namely, the Four Foundations of Mindfulness.

四念处是使众生清净、超越悲凄、灭除苦忧、成就圣道之唯一道路。《大念处经》中阿含98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43

主题

567

帖子

2406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2406
6#
发表于 2021-4-24 23:05:54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六度万行 于 2021-4-24 23:12 编辑

禅修止观与行善修福是离则两伤,合则双美。
一般业重之人还是要从基础开始那就是积资惭罪。
过去讲一个人要想修仙得道,必须要修满3000善行大功德,要修很多阴德,那么成佛更是要广修六度万行,否则老天爷也不答应。南怀瑾大德曾经说过一个人如果做一件大善事,再来修定的话,气脉容易通,很快就会进入很好的境界。那么行菩萨道就能快速实现进入很高的禅定境界。所以一个人要想真正快速的脱胎换骨,改变命运,那就要赶紧发菩提心,多行善事行菩萨道利益众生。
普贤菩萨十大愿王:一者:礼敬诸佛。
二者:称赞如来。三者:广修供养。四者:忏悔业障。
五者:随喜功德。六者:请转法轮。七者:请佛住世。
八者:常随佛学。九者:恒顺众生。十者:普皆回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主题

115

帖子

430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430
7#
 楼主| 发表于 2021-4-26 20:22:56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这不是单选题...可以同时进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95

主题

1207

帖子

3653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3653
8#
发表于 2021-4-26 21:38:31 | 只看该作者
吃饭念我在吃饭。。。我在吃饭。。。走路念我在走路。。。我在走路。。。都比较好呀!能心系一念,融入呼吸中也是方法呀!
最好的方法就是最适合自己的!
比如末学喜欢钱,如果学禅修,就念一个钱字,念兹在兹,也是最好的方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滑块验证: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上传

本版积分规则

举报|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吉祥果

GMT+8, 2023-1-1 10:55 , Processed in 0.158843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