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查看: 27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忘失菩提心,修诸善法是为魔业

[复制链接]

143

主题

567

帖子

2406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2406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1-4-23 09:42:0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六度万行 于 2021-4-23 09:42 编辑

净界法师:
  我们判定一个人到底是不是一个大乘的菩萨,关键点不在于他造了善业或造了罪业,而是他内心当中是不是真实地想要上求佛道,下化众生。

  澫益大师说:诸法无性,尽随心转。心为菩提,一切法趣菩提。心为名利,一切法趣名利。

  说我们今天造作一个善业——你或者布施,或者持戒,或者修习忍辱、禅定,我们可以说这样的善业能够成就安乐的果报,我们只能够这样讲。但是这个安乐的果报到底趣向什么方向?这个善业还没有一个决定的方向,诸法无性。这个方向性是谁来决定呢?尽随心转,你的因地发心决定这个善业的方向。

  如果你今天修习善业是为了菩提,心为菩提,一切法趣菩提。你的布施、持戒,乍看之下是一个人天的善法,但是因为你有菩提心的引导,整个都带有菩提心的气氛。

  如果你今天布施、持戒,是为了成就人天的安乐果报,心为名利,一切法趣名利,你整个善业都沾满了名利的气氛。因地有漏,果报自然是有漏的。

  我们可以去思惟一件事情,佛陀在因地的时候修习种种的善业,魔王在因地的时候,他也修习很多的善业。当然我们今天是厌恶魔王,因为他障碍修行人。我们从经典可以知道,魔王在因地的时候,他可也是修习种种的布施,他盖了一个寺庙,他修了很多无遮大会,这当中还供养一个辟支佛,他还奉持八关斋戒,以三种福业的关系生为魔王,享受世间五欲的快乐。

  为什么佛陀在因地的时候修习善业,而这个善业成就佛的三身、四智、五眼、六通的万德庄严,清净庄严的果报?

  同样一个善业跑到魔王的内心当中,善业变成一个杂染的五欲的果报?为什么同样的善业会有不同的结果呢?就是我们因地发心的不同,就是这个善业我们给他们不同的方向,这个善业趣向于不同的结果。

  印光大师在文钞当中也讲出一个譬喻说,说牛去喝水,牛由于善心的因缘创造了牛奶来滋润滋养众生;毒蛇去喝水,毒蛇因为瞋心的关系而把这个水转成毒液来毒害众生。这两个众生同样去喝水,一个创造了牛奶,一个创造了毒液。说是诸法无性,尽随心转。

  所以我们在刚开始修学佛道的时候,一定要先诚意正心,一定要把目标弄清楚,你到底在你的生命当中你想追求什么?这个就是一个关键点。假设我们今天忘失了菩提心,修诸善法,那都是魔业。

  在《华严经》说的,忘失菩提心,修诸善法,是名魔业。为什么是魔业呢?你不想追求无上菩提,你修习善法是追求人天果报,你来生召感一个富贵的果报。但是富贵的果报就使令一个人容易堕落。你福报一大的时候,你的业力愈大,你的事情更多,这是你前生所造的善业,变成你今生的障碍。你想要修学佛法就很困难,因为你有太多事情要去忙碌,分心。这个障碍,你修习圣道就是魔业。魔王所做的事情就是障碍修行人,希望大家都不要出离,在三界里面继续地流转。所以我们今天要知道什么样的因缘能够入大乘,并不在于你今天积集多少的功德,而在于你内心当中真实发起菩提心,这是我们第一个基础。

普贤菩萨十大愿王:一者:礼敬诸佛。
二者:称赞如来。三者:广修供养。四者:忏悔业障。
五者:随喜功德。六者:请转法轮。七者:请佛住世。
八者:常随佛学。九者:恒顺众生。十者:普皆回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滑块验证: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上传

本版积分规则

举报|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吉祥果

GMT+8, 2023-1-1 10:55 , Processed in 0.149235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