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查看: 804|回复: 1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怯怯

[复制链接]

195

主题

1207

帖子

3653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3653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1-4-19 20:01:4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刚在问先生,末学自认为非君子,非小人,为什么一直心有怯怯焉?如果是八识田众的种子,过去生中做过怎样的事,才会如此?另外,看了师兄前辈们的感应,说不羡慕是骗人的,不止跟先生学习期间,就从开始到现在,末学也是所求不应的占百分之九十五以上吧。。。冥感不算,因为根本就自己不知道。这又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呢???
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末学很多年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

主题

541

帖子

2223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2223
沙发
发表于 2021-4-19 20:38:19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千头万绪不离福障二字。推荐坚持每天多做鲜牛奶加米饭施食,大布施之福也是实实在在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95

主题

1207

帖子

3653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3653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21-4-19 20:43:04 | 只看该作者
合理合法施食怎么做?仪轨什么的不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9

主题

1391

帖子

6686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6686
地板
发表于 2021-4-19 20:46:57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极乐花 于 2021-4-19 20:51 编辑

福德是满愿根本



福德,是菩萨摩诃萨根本,能满所愿

====================
随喜福德者,不劳身、口业作诸功德,但以心方便,见他修福,随而欢喜,作是念:“一切众生中,能修福行道者,最为殊胜!”若离福德,人与畜生同行三事。三事者:淫欲、饮食、战斗。能修行福德行道之人,一切众生所共尊重爱敬。譬如热时,清凉满月,无不乐仰。亦如大会先集,妓乐肴馔,无不毕备,远近诸人,咸共欣赴。修福之人,亦复如是。福德有二种乐因缘:世间、出世间。出世间者,诸无漏法,虽无福报,能生福德,故名福德。是故有漏、无漏,通名福德。复次,
福德,是菩萨摩诃萨根本,能满所愿,一切圣人所赞叹,无智人所毁訾,智人所行处,无智人所远离。是福德因缘故,作人王、转轮圣王、天王;阿罗汉、辟支佛,诸佛世尊大慈大悲、十力、四无所畏、一切种智,自在无碍,皆从福德中生。如是等种种福德,得正见故,随而欢喜。复次,菩萨自念:“我应与一切众生乐。”而众生能自行福德,是故心生欢喜。复次,一切众生行善,与我相似,是我同伴,是故随喜。诸菩萨摩诃萨,于十方三世诸佛,及菩萨、声闻、辟支佛,及一切修福众生,布施、持戒、修定,于此福德中,生随喜福德,是故名随喜。持是随喜福德,共一切众生,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大智度论》卷六十一



修福受乐报,所欲皆自然,所愿皆自然
========================

修福受乐报 所欲皆自然
  超然生死流 上言至涅槃
  若人好为福 天神自然护
  所愿皆自然 众魔不得坏
  薄福多诸恼 福能消众患
  福德既牢强 速成坚固定
  生天受快乐 人中亦自在
  斯由功德故 所往皆自然
  因此福方便 永离生死苦
  得道至涅槃 不灭复不生------《佛说护身救命经》


修福常得安隐乐  所求易办多种饶
====================
尔时佛告诸比丘言。汝诸比丘。不应如是依汝所说。我今方便教示汝等。当作如是。以偈说言。

  布施增长大福德  忍辱一切怨仇无
  善人弃舍于诸非  离欲自然得解脱
 修福常得安隐乐  所求易办多种饶
  现世速得寂定心  然后证彼涅槃处

  尔时世尊略说此偈。教诸比丘。如是受食。咒愿法用。

——《佛本行集经》


菩萨入福德门,除一切罪,所愿皆得
====================
欲成佛道,凡有二门:一者、福德,二者、智慧。
行施、戒、忍,是为福德门;
知一切诸法实相,摩诃般若波罗蜜,是为智慧门。
菩萨入福德门,除一切罪,所愿皆得;若不得愿者,以罪垢遮故。
入智慧门,则不厌生死,不乐涅槃,二事一故。《大智度论》




欲令菩萨施己所愿,需相应福德而得以受用
=====================
《大集须弥藏经》:
尔时,地藏菩萨功德天言:“清净智,我今能令此佛刹土所有四大普遍无余,悉能令变为天饮食,使诸众生于百千劫食不能尽。
何以故?但此众生薄福德故所不能食,于此胜报非其应器。
清净智,我又能令此娑婆佛刹变为天宫及天卧具,庄严衣服香华果树,种种音声众妙伎乐,众宝庄严悉能为作。
此诸众生远离福德,又非其器不堪受用,
唯除如来应正遍知,十住菩萨及住首楞严三昧得自在者乃能受用。






其福无量所愿如意。譬五河流福来如是。功德渐满会当得道。
==============================
佛告国王及众会者。如来所以出现于世。正为此穷厄无护者耳。供养病瘦沙门道士及诸贫穷孤独老人。其福无量所愿如意。譬五河流福来如是。功德渐满会当得道。
------《法句譬喻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6

主题

1140

帖子

6113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6113
5#
发表于 2021-4-19 20:51:57 | 只看该作者
福德和恶业影响心理状态
▲▲▲▲当一个人暂时有些意志力薄弱,或者暂时缺乏自信心,这个并不值得过于恐惧,因为每个人都会有各种遭遇下的暂时的心态脆弱问题;但是,如果当一个人常年以来一直的心态都是非常脆弱、缺乏自信心、意志力薄弱的时候,这个问题就比较严重了,这个预示着未来的人生之路可能比较坎坷,而且,自身福报有严重的缺失和不足;这样的人,理应迅速修积福报并消除恶业,随着福报的积累,自己的心态就会逐步恢复到积极健康的状态。还有一种人,经常会有一种惶惶不可终日的心态,这往往是有重大的恶报即将成熟,也许即将丧命,也许即将产生重大的财物损失,也许陷入无法解脱的债务纠纷,也许有人在背后设局预备谋害当事人,乃至种种厄运和遭遇即将降临之前,才会有这种心态的反应,当事人应该预先做种种防范。当一个事物发生之前,我们的内心会预先知道,即便不能精确详尽的预知具体的结果,但是会有这个事件的信息预先反应出来。福报不足,恶报将成熟,反应在内心上面,就大致有上面这些心理上的反应作为征兆。

福报和恶报,可以决定一个人的心理状态;当然,还有一种相反的说法,就是心理状态可以决定福报和恶报。诸位认为哪一个答案是正确的呢?完整的答案是,二者都是正确的答案,前者是“境能转心”的凡夫状态,后者是“心能转境”的圣者状态;当我们处于凡夫的境界时,积累资粮忏悔罪业最利于“修心”,在这个阶段,过多的强调“心能转境”的圣者状态,无异于空中楼阁。因此,积累资粮,忏悔罪业,是务实的修行。如果按照我个人的理解和表达,积资忏罪的目的,就是为了改变令你迷惑的业力和令你觉悟的业力之间的比值,乃至于最终彻底全部消除令你迷惑的那种力量,而让令你觉悟的那种力量达至圆满,这就是成佛,成就福慧两足。因此,我个人觉得,凡夫位的时候,多做积资忏罪的功课,比空谈“心能转境”的如来境界更能务实的利益我们,尽管前者最终还是会导致后者这样的结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9

主题

1391

帖子

6686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6686
6#
发表于 2021-4-19 20:55:40 | 只看该作者

无福心乱
======
无福多于下族生  
无福心乱人所恶
  无福之者多迷惑  无福为他所轻谤------《福力太子因缘经》






无福愁忧苦恼不可称记
===========
闻如是:一时,佛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汝等莫畏福报。所以然者?此是受乐之应,甚可爱敬,所以名为福者,有此大报。汝等当畏无福。所以然者?此名苦之原本,愁忧苦恼不可称记,无有爱乐,此名无福。比丘,昔我自念七年行慈心,复过七劫不来此世,复于七劫中生光音天,复于七劫生空处天梵天处为大梵天,无与等者,统百千世界。三十六变为天帝释形,无数世为转轮王。是故,诸比丘,作福莫倦。所以然者?此名受乐之应,甚可爱敬,是谓名为福。汝等当畏无福。所以然者?苦之原本,愁忧苦恼不可称记,此名无福。
  尔时,世尊便说此偈:
  快哉福报!所愿者得,
  速至灭尽,到无为处。
  正使亿数,天魔波旬,
  亦不能娆,为福业者。
  彼恒自求,贤圣之道,
  便尽除苦,后无有忧。
  是故,诸比丘,为福莫厌。是故,诸比丘,当作是学!

  尔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增壹阿含经卷第四》



忍秽修福事,烦重得轻安
===========
<<诸德福田经>>
西晋沙门法立法炬同译

   佛告天帝及诸大众。听我所说。宿命所行。昔我前世。于波罗奈国。近大道边。安施圊厕。国中人民。得轻安者。莫不感义。缘此功德。所生净洁。累劫行道。秽染不污。功祚大备。自致成佛金体光耀。尘水不着。食自消化。无便利之患。于是世尊。以偈颂曰。

   忍秽修福事  我人所不污
   造厕施便利  烦重得轻安
   此德除贡高  因解生死缘
   进登成佛道  空净巍巍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6

主题

1140

帖子

6113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6113
7#
发表于 2021-4-19 21:25:22 | 只看该作者
佛说救拔焰口饿鬼陀罗尼经

【施食法门】白话文简单的步骤:
1. 一切时间里都可以施食。
2. 取干净容器,放入净水。
3. 里面放入少量煮熟的米饭粒,或者大饼类面食。
4. 用右手,拿着容器。
5. 念陀罗尼: (7遍)  
那   谟   萨   嚩   怛   他   蘖   多     (引)      嚩   卢   枳  帝  唵    参   婆   啰    参  婆   啰    吽
nà  mó  sà   pó   dá   tā   niè  duo (长音) pó   lú   zhi  di  ǎn   san   pó  luō  san pó  luō  hōng(7遍)
(拼音注音仅供参考,来自汉典http://www.zdic.net/zd/
6.称四如来名号 (1遍)
南无多宝如来
南无妙色身如来
南无广博身如来
南无离怖畏如来
7.左手弹指七遍。(弹指:就是母指和中指相扣,通俗说就是打响指。)
8.右手拿着食器,在干净的地上,展臂泻之 。
9.依据经典,食物自然化为斛食,至百千那由他恒河沙数饿鬼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

主题

541

帖子

2223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2223
8#
发表于 2021-4-19 21:35:57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qgq74 发表于 2021-4-19 20:38
千头万绪不离福障二字。推荐坚持每天多做鲜牛奶加米饭施食,大布施之福也是实实在在的。 ...

最简单的方法。
依「佛说救拔焰口饿鬼陀罗尼经」的施食程序如下
(取小杯子用最少七粒米饭以上加水或者奶,如果是从楼上往楼下泼就小半杯或者更少,如果在外面做就大半杯,以右手拿之)对杯子念
1.变食真言: (7遍)
2.称四如来名号
南无多宝如来,南无妙色身如来,南无广博身如来,南无离怖畏如来
(各3遍)
3.弹指七遍就是打响指,取于食器,于净地上,展臂泻之 。洒出去。
注.一切时中都可施,洒泻在干净的地上,若有大太阳找树下或有墙阴的地方,弹指就一般母指、中指相扣即可。可以多次做多多益善。

施食咒是念的:那谟 洒尔乏。打他噶打。乏罗割得。嗡。三拔喇。三拔喇。吽  
na mo sa wa  da ta ga da  fa luo ge de  ong  sanbola sanbola hon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95

主题

1207

帖子

3653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3653
9#
 楼主| 发表于 2021-4-19 22:14:39 | 只看该作者
别的可以代替吗?米饭因为跟父母一起,取不到刚出锅没动过的。。。牛奶可以自己订的。
以前做过施食,用米或者饼干和牛奶或者水。。。没做弹指,就念咒了。。。不过没啥用。
造佛像,放生,其实绝大部分方法都做过的。。。在其他师兄处效果很强,末学这里好像没用的感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

主题

541

帖子

2223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2223
10#
发表于 2021-4-20 08:19:04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闲云野鹤 发表于 2021-4-19 22:14
别的可以代替吗?米饭因为跟父母一起,取不到刚出锅没动过的。。。牛奶可以自己订的。
以前做过施食,用米 ...

米面类素食都可以。加鲜牛奶除业障力量大大加强。还可以用带大悲咒的杯子施效果更加好。如果还想强化,就做带招请开咽喉的,食物也多一些,最后再为众生念一些一切如来心秘密全身舍利宝箧印陀罗尼,用自己的话简单开示他们求生极乐净土就更加圆满了。当然也更加容易有感应,不求自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滑块验证: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上传

本版积分规则

举报|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吉祥果

GMT+8, 2023-1-1 10:54 , Processed in 0.153872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