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查看: 1875|回复: 1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关于因果之说

[复制链接]

195

主题

1207

帖子

3653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3653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1-1-25 19:13:2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闲云野鹤 于 2021-1-25 19:17 编辑

先生安好!
冷静了几天,有个问题一直围绕学生。学生初入门时,看了挺多因果故事的,这几天因为一直困扰学生,学生也就谈谈自己的想法,请先生和其他师兄们指正。
结合先生所讲,学生自己看的印度神话电视等,其实因果之报很难去说的。可以说学生遇见先生之前,心存的也是善恶有报,这可能是大多数佛教徒的心理吧!
其实不然,因为佛菩萨心中,别说佛菩萨了,就是印度神明心中也没有什么善恶之分!在他们心里谁达到要求,或者是非常虔诚又正好与誓愿相符,就赐福,反之就不行。这与被赐福者人的善恶无关!所以呵呵。。。如果被善恶有报困扰的师兄们,估计会失望的!!!而佛教极力宣说因果,可能是与业力相关,因为怎样的业力牵引怎样的结果,这个跟先生所讲的宇宙能量是否有点相通???黑的业力牵引黑的能量,白的业力牵引白的能量?退一步说,护法神或者其他神明有分别心,有善恶之分,但是不违背他们的处事原则或者誓愿的,也不会去做什么。这点学生有个福建同事,他们每月都初一十五上供的,而且会供肉食,他们也说是供佛,他们家确实顺风顺水。。。所以学生反而不是特别提倡因果之说去劝人学佛了,因为会误导一般人心理。。。
当然这是学生自己瞎想的,还请先生和其他师兄们指点!给大家在学佛的路上,少走弯路,少点误会和失望。。。学生想的比较少,算抛砖引玉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6

主题

1140

帖子

6113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6113
沙发
发表于 2021-1-25 19:43:42 | 只看该作者
问曰:

  余人亦知一切诸法,如摩醯首罗天(秦言“大自在”),八臂,三眼,骑白牛。如韦纽天(秦言“遍闷”),四臂,捉贝持轮,骑金翅鸟。如鸠摩罗天(秦言“童子”),是天擎鸡持铃,捉赤幡,骑孔雀,皆是诸天大将。如是等诸天,各各言大,皆称一切智。有人作弟子,学其经书,亦受其法,言是一切智。

  答曰:

  此不应一切智。何以故?瞋恚、憍慢心着故。如偈说:

  “若彩画像及泥像,  闻经中天及赞天,
  如是四种诸天等,  各各手执诸兵杖。
  若力不如畏怖他,  若心不善恐怖他,
  此天定必若怖他,  若少力故畏怖他。
  是天一切常怖畏,  不能除却诸衰苦。
  有人奉事恭敬者,  现世不免没忧海;
  有人不敬不供养,  现世不妨受富乐。
  当知虚诳无实事,  是故智人不属天。
  若世间中诸众生,  业因缘故如循环,
  福德缘故生天上,  杂业因缘故人中,
  世间行业属因缘,  是故智者不依天!”

  复次,是三天,爱之则欲令得一切愿,恶之则欲令七世灭佛不尔。菩萨时,若怨家贼来欲杀,尚自以身肉、头目、髓脑而供养之,何况得佛不惜身时!以是故,独佛应当受佛名号。应当归命佛,以佛为师,不应事天

——《大智度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95

主题

1207

帖子

3653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3653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21-1-25 20:27:12 | 只看该作者
首先,感恩师兄解答!
或许是他们的编导美化了神明吧!只是,佛菩萨是没有分别心的!所以佛菩萨没有分别取舍心的,分别取舍的是我们的心。那么我们,指类似学生这种不动脑,又不深入经藏者,如果单纯从善恶有报来入手,是会产生美丽的误会的。反正学生就是这样误会到遇见先生之前的。。。不信的人则会说信则灵,不信不灵。反之,如果说能量转移,或者相应的能量相互吸引,那么或许能解释为什么世间有些人们看不到的事情!也不是说人做坏事就一定会受恶报的。如果他吸引的黑色能量够多,反而会增强他自身的能量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9

主题

1391

帖子

6686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6686
地板
发表于 2021-1-25 23:06:58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极乐花 于 2021-1-26 00:17 编辑



一切有情皆依自业。世有善人能益他者诸蒙益者应敬彼人。
=============

一切有情皆依自业。说谁有力能损于谁。又彼于他既能为损。谁有智者爱敬己怨。世有善人能益他者诸蒙益者应敬彼人。是诸天神性多愤恚。恒乐损恼他诸有情。如嫉己怨不应敬礼。故彼所说成相违因。又见世间归敬天者。天神于彼有时作衰。亦有有情不敬天者。天神于彼不能为害。故彼所说非敬天因。若谓如王亦不应理。世间依属法应尔故。非诸近事系属天神。自是邪徒相率归附。世间君主众所依投。非出家人皆应致敬。是故近事不应敬礼一切天神。理极成立。
-----《阿毗达磨顺正理论》卷第三十七




自作其业,自受其报,不可夺也。由是观之,善恶报应,行业所致,非天非王之所能与。
====================

二内官共诤道理缘第三十七
昔波斯匿王,于卧眠中,闻二内官共诤道理。一作是言:我依王活。一人答言:我无所依,自业力活。王闻此已,情可于彼依王活者,而欲赏之。
  即遣直人,语夫人言:我今当使一人往者,重与钱财衣服璎珞。于是寻遣依王活者,持己所饮余残之酒,以与夫人。
  尔时此人,持酒出户,鼻中血出,不得前进。会复值彼自业活者,即倩持酒,往与夫人。夫人见已,忆王之言,赐其钱财衣服璎珞,还于王所。王见此人,深生怪惑,即便唤彼依王活者,而问之言:我遣汝去,云何不去?答言:我出户外,卒得衂[同“衄”字]鼻,竟不堪任,即便倩彼,持王残酒,以与夫人。王时叹言:我今乃知佛语为实,自作其业,自受其报,不可夺也。由是观之,善恶报应,行业所致,非天非王之所能与。《杂宝藏经》




先不修因。而于我所。欲求大富。亦不可得。果若熟时。不求自得。
=====================
昔有兄弟二人。家计贫困。兄常日夕。精勤礼拜求毗摩天。望得大富。而遣其弟。耕田种殖。如是求请。经历多时。时毗摩天。化作其弟。至其兄边。兄嗔弟言。何不垦殖。来此何为。时弟答言。兄在天寺。昼夜祈请。望得大富。弟于今日。亦欲效兄。斋戒求愿。望获大富。兄语弟言。卿不耕田下于种子。财[聲-耳+米]丰有。何由可获。弟答兄言。实以种故。而收获耶。兄不能报。于是毗摩天。还复天像。而语之言。今我之力。正可助汝。
及于今日。修行布施。然后可富。而汝往因。不修布施。故使贫穷。今虽日夜精勤求我富饶财宝。将何可获。如庵婆罗树。若于冬时。虽复奉事百千天神欲求于果。果不可得。汝亦如是。先不修因。而于我所。欲求大富。亦不可得。果若熟时。不求自得。而说偈言。

  福业如果熟  不以祠祀得
  人乘持戒车  后得至天上
  定智如灯灭  得至于无为
  
一切由行得  求天何所为
——《杂宝藏经》



感恩carl104师兄提供的佛经:

若世间中诸众生,业因缘故如循环,福德缘故生天上,杂业因缘故人中,世间行业属因缘,
=======================
问曰:

  余人亦知一切诸法,如摩醯首罗天(秦言“大自在”),八臂,三眼,骑白牛。如韦纽天(秦言“遍闷”),四臂,捉贝持轮,骑金翅鸟。如鸠摩罗天(秦言“童子”),是天擎鸡持铃,捉赤幡,骑孔雀,皆是诸天大将。如是等诸天,各各言大,皆称一切智。有人作弟子,学其经书,亦受其法,言是一切智。

  答曰:

  此不应一切智。何以故?瞋恚、憍慢心着故。如偈说:

  “若彩画像及泥像,  闻经中天及赞天,
  如是四种诸天等,  各各手执诸兵杖。
  若力不如畏怖他,  若心不善恐怖他,
  此天定必若怖他,  若少力故畏怖他。
  是天一切常怖畏,  不能除却诸衰苦。
  有人奉事恭敬者,  现世不免没忧海;
  
有人不敬不供养,  现世不妨受富乐。
  当知虚诳无实事,  是故智人不属天。
  若世间中诸众生,  业因缘故如循环,
  福德缘故生天上,  杂业因缘故人中,
  世间行业属因缘,  是故智者不依天!”

  复次,是三天,爱之则欲令得一切愿,恶之则欲令七世灭。佛不尔。菩萨时,若怨家贼来欲杀,尚自以身肉、头目、髓脑而供养之,何况得佛不惜身时!以是故,独佛应当受佛名号。应当归命佛,以佛为师,不应事天。

——《大智度论》




天上诸天中   亦各有差别 福多威德盛   福少鲜威德 是故知世间   一切皆由业
============================

汝今自说言  不种无果实
  先身无施因  云何今获果
  汝今虽辛苦  断食供养我
  徒自作勤苦  又复扰恼我
  何由能使汝  现有饶益事
  若欲得财宝  妻子及眷属
  应当净身口  而作布施业
  不种获福利  日月及星宿
  不应照世界  以照世间故
  当知由业缘 
天上诸天中
  亦各有差别  福多威德盛
  福少鲜威德  是故知世间
  一切皆由业 
 布施得财富
  持戒生天上  若无布施缘
  威德都损减  定慧得解脱
  此三所获报  十力之所说
  此种皆是因  不应扰乱我
  是故应修业  以求诸吉果

——《大庄严经论》


由众生宿世如是善业故,而得于五欲众具得称意。由众生宿世造如是恶业故,而众厄种种衰恼不吉之事,扰乱忧怖,不称意
==========================
占察善恶业报经》
云:若当来世,佛诸弟子,已占善恶果报得相应者,于五欲众具得称意时,勿当自纵,以起放逸。
即应思念,由我宿世如是善业故,今获此报,我今乃可转更进修,不应休止。
遭众厄种种衰恼不吉之事,扰乱忧怖,不称意时,应当甘受,无令疑悔,退修善业。即当思念,
但由我宿世造如是恶业故,今获此报,我今应当悔彼恶业,专修对治及修余善,无得止住懈怠放逸,转更增集种种苦聚。






一切众生。系属于业。依止于业。随自业转。以是因缘。有上中下差别不同。
==================================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尔时佛告忉提耶子首迦长者言。首迦长者。我当为汝说善恶业报差别法门。汝当谛听。善思念之。是时首迦即白佛言。唯然世尊。愿乐欲闻
  佛告首迦。一切众生。系属于业。依止于业。随自业转。以是因缘。有上中下差别不同。

-------《佛说差别业报经》






彼众生者,因自行业,因业得报:缘业、依业、业处,众生随其高下,处妙不妙。
============================

佛告婆罗门。我作是说。世由自业。业为能授。业为生处。业为亲族。业为所依。------《长爪梵志请问经》

《中阿含经》卷44东晋罽宾三藏瞿昙僧伽提婆译:“世尊答曰:“彼众生者,因自行业,因业得报:缘业、依业、业处,众生随其高下,处妙不妙。






现在苦乐吉凶等事。缘合故有缘尽则灭。业集随心相现果起。不失不坏相应不差
========================

现在苦乐吉凶等事。缘合故有缘尽则灭。业集随心相现果起。不失不坏相应不差
唯依遍修一切善法。对治诸障见彼法身。然后克获功德利益。是故说修一切善法。生如来色身。——《占察善恶业报经



一切众生皆由修善业因缘故。得受安乐。非年宿也。
===============

云何说言时节星宿,自在作耶?若以时节星宿因缘,受苦乐者,天下多有同时同宿! 云何复有一人受苦一人受乐。一人是男一人是女。天阿修罗有同时生同宿生者。或有天胜阿修罗负。阿修罗胜诸天不如。复有诸王同时同宿俱共治政。一人失国一则保土。 诸外道等亦复说言:‘若有恶年恶宿现时。当教众生令修善法以攘却之。’ 若是年宿,何得修善而得除灭。以是因缘,智者云何受于外道邪错之说? 善男子。一切众生随于业行。若修正见受于安乐。修邪见者受大苦恼。因修善业得大自在。得自在已众生亲近。复为宣说善业因缘。善业因缘故得自在。一切众生皆由修善业因缘故。得受安乐。非年宿也。------《优婆塞戒经》卷5


自作善恶。自受其报。

=============

波斯匿王女善光缘第二十一

昔波斯匿王有一女。名曰善光。聪明端正。父母怜愍。举宫爱敬。父语女言。汝因我力。举宫爱敬。女答父言。我有业力。不因父王如是三问。答亦如前。王时嗔忿。今当试汝有自业力。无自业力。约敕左右。于此城中。觅一最下贫穷乞人。时奉王教。寻便推觅。得一穷下。将来诣王。王即以女善光付与穷人。王语女言。若汝自有业力不假我者。从今以往。事验可知。女犹答言。我有业力。即共穷人。相将出去。问其夫言。汝先有父母不。穷人答言。我父先舍卫城中。第一长者。父母居家。都以死尽。无所依怙。是以穷乏。善光问言。汝今颇知故宅处不。答言知处。垣室毁坏。遂有空地。善光便即与夫相将。往故舍所。周历按行。随其行处。其地自陷。地中伏藏。自然发出。即以珍宝。雇人作舍。未盈一月。宫室屋宅。都悉成就。宫人妓女。充满其中。奴婢仆使。不可称计。王卒忆念我女善光。云何生活。有人答言。宫室钱财。不减于王。王言。佛语真实。自作善恶。自受其报。王女即日。遣其夫主。往请于王。王即受请。见其家内。氍毹毾[毯-炎+登]。庄严舍宅。踰于王宫。王见此已。叹未曾有。此女自知语皆真实。而作是言。我自作此业。自受其报。王往问佛。此女先世。作何福业。得生王家。身有光明。佛答王言。过去九十一劫。有佛名毗婆尸。彼时有王名曰盘头。王有第一夫人。毗婆尸佛。入涅盘后。盘头王。以佛舍利。起七宝塔。王第一夫人。以天冠拂饰。着毗婆尸佛像顶上。以天冠中如意珠。着于枨头。光明照世。因发愿言。使我将来身有光明。紫磨金色。尊荣豪贵。莫堕三恶八难之处。

尔时王第一夫人者。今善光是。迦葉佛时。复以肴膳。供养迦葉如来及四大声闻。夫主遮断。妇劝请言。莫断绝我。我今以请。使得充足。夫还听妇。供养得讫。尔时夫者。今日夫是。尔时妇者。今日妇是。夫以尔时遮妇之故恒常贫穷。以还听故。要因其妇。得大富贵。无其妇时。后还贫贱。善恶业追未曾违错。王闻佛所说。深达行业。不自矜大。深生信悟。欢喜而去。《杂宝藏经》




一切众生。以业藏故。由业故行业故流转。如其所作善不善业。得如是果
=========================

一切众生。以业藏故。由业故行业故流转。如其所作善不善业。得如是果若作善业。生人天中。若不善业。堕于地狱饿鬼畜生。以业因缘。得相似果。如种种子。譬如种谷得谷种麦得麦。稗子生稗。如以种子种于薄地。收果减少。若以种子种之良田。多收果实。如种赤稻。不生余物。种豆得豆。种甘蔗者。则得甘蔗以田胜故。得果亦胜。如三种田。一者福田施。二者福田苦施。三者苦施。福田施者。名之为上。福田苦施。名之为中。苦施为下。除思功德。譬如外三种田。一者饶石。亦多水衣。名为中田。二者其水丰足。无有草秽。又无水衣。亦无寇贼。名为上田。三者多有水衣草秽。其水不调。又多寇贼。是名下田。若诸田夫。勤加功力。则得果实。此内外法。以业藏故。随业流转。业转而行。各各势力。各各因缘。各各受生。瞿陀尼人。不修净业故。生于此处命终。自业流转生死。如是修行者。观外法业已。如实知外身。《正法念处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2

主题

649

帖子

3085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3085
5#
发表于 2021-1-25 23:11:04 | 只看该作者
师兄,菩萨满足众生的誓愿之一切愿望是有条件的,
包括诛杀法在内也是菩萨做最后的决定权的
你误会了。
《摄大乘论》之《财神法最高宪章》-吉祥果
菩萨虽得财位自在具足大悲。而不施与有情财位。原因如下:
见彼有情于诸财位有重业障故。
见彼有情若施财位障生善法故。
见彼有情若乏财位厌离现前故。
见彼有情若施财位即为积集不善法因故。
见彼有情若施财位即便作余无量有情损恼因故。
---世亲菩萨《摄大乘论释》

诛杀事业之释疑-吉祥果……

然而,佛教中的诛杀法,虽然就行法方式而言,似乎很简单,但实际前提条件却要求极高。而且,佛教 的诛杀之法最终是否必然生效,却并不完全取决于作法之行者,而是取决于主法之本尊决断,以及情状之是否合理。比如以大威德金刚诛杀法为例,最终对方是否被诛杀致死,并不必然取决于自己个体的意愿,大威德金刚是否成全,这才是问题的关键。也就是说,最后一道保险,是由忿怒本尊控制的,不然的话,岂不是人人都成了想杀人就可以杀死人的恶魔?你所列举的经典,其诛杀法的主法本尊,是摩利支天菩萨,但是道理和大威德金刚法的道理是一样的,也和其他忿怒尊的诛杀事业的道理,是一样的,是完全相通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18

帖子

127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127
6#
发表于 2021-1-26 01:50:02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吸引黑色的能量,自身是能量增多了,但是增多的是导致你痛苦不顺的能量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7

帖子

166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166
7#
发表于 2021-1-26 04:12:07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师兄们可不可以用自己的话回答问题啊?不要只是大段粘贴佛经,我才疏学浅,看不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95

主题

1207

帖子

3653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3653
8#
 楼主| 发表于 2021-1-27 11:00:02 | 只看该作者
佛前一盏灯 发表于 2021-1-26 01:50
吸引黑色的能量,自身是能量增多了,但是增多的是导致你痛苦不顺的能量啊。 ...

嗯,师兄说的末学能明白,可是从世间来看,或者暂时来看,对方依然得到所希望的,如果我希望朋友学佛,或者至少信佛,很难去说服对方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

主题

94

帖子

892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892
9#
发表于 2021-1-28 22:02:27 | 只看该作者
这个问题很重要,说点愚见。
1.交易。佛菩萨真的慈悲吗?我们经常说大慈大悲救苦救难观世音菩萨,但是我们感觉绝大多数时候菩萨对于我们的请求是不回应的。为什么?果师兄说等值交换,其实,佛菩萨就是按照自然规律行事的。袁了凡行3000善事求功名,得到了,就是交易。我们修行,一切拜佛读经造像等等都是在干什么?都是在积累福德,换种说法,就是存钱。福德积累够了,有福有寿有名有利。钱不够,佛菩萨是不会给你福寿名利的。你拿五块钱去向佛菩萨买红旗轿车,佛菩萨不会因为“慈悲”坏了自然规律。佛菩萨有回应的,一定是某种因缘下你钱够了。
我们之所以认为佛菩萨慈悲,是因为我们认为我们的拜佛读经造像等行是“便宜”的,而佛菩萨给我们的福寿名利是“贵”的,佛菩萨把贵重的给付出少的我们是因为我们苦求,佛菩萨慈悲。其实错了。福寿名利在佛菩萨那里是有价格的。我们付出的货币就是拜佛读经造像而积累的福德。啥东西啥价,价钱到位就给你,价钱不够,哪怕只差一点点,对不起,佛菩萨不会因为可怜你少要你的福德。你求不到。
2.善恶。善有善报,恶有恶报 。都是依据你福德恶业银行里存的福德恶业够不够福寿名利而给你或者不给你。发愿行善断恶当然会让你积累福德,消除恶业。但是,要想报出来,卡里存的钱要够。很多俗人看不明白的善恶报应都是严格按照自然规律和你等值交易的。善无善报,是善款福德不够。恶无恶报,是因缘不具足。说白了,行善就是提前往自己的银行里存钱,有事了,你一求佛菩萨,就灵,其实因为你服的够了。钱存够了。恶报亦然。
说白了,还是等值交易。
当然,果师兄经常说福德恶业重者先牵。交易有先后顺序。
3.因果。个人认为因果就是自然规律在一定条件下运行。因和缘就是自然规律、特定条件。满足了就结果。不满足就无果。
其实说半天,就是两句话。一是佛菩萨按照等值交换规律办事。一定数量的福德兑换给你等值的福寿名利。一定数量的恶业兑换给你苦难灾祸。当然,要有缘。就是要有客观条件。二是劝人行善其实就是给自己的银行里存福德。
果师兄的理论要深刻复杂得多,我浅显理解,大概就是如此。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9

主题

1391

帖子

6686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6686
10#
发表于 2021-1-28 23:40:04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极乐花 于 2021-1-29 00:27 编辑
zdg 发表于 2021-1-28 22:02
这个问题很重要,说点愚见。
1.交易。佛菩萨真的慈悲吗?我们经常说大慈大悲救苦救难观世音菩萨,但是我们 ...

佛菩萨利益众生遵循客观自然规律与主观对待众生持大悲心态并不相违背,遵循因果规律是客观必要,佛菩萨亦不可更改因果规律,而正因大悲心运持,佛菩萨在必须遵循客观规律从而利益众生的前提下,尽可能以消福背业、以众生付出小代价获取最大利益的方式尽可能利益众生,所以不管从主观心态,还是遵循客观规律的善巧方式上来说,都彰显了佛菩萨的大慈大悲,如母虽愿己儿,学业有成,为人中龙凤,百般辛劳养育,但儿不学无术,造就了平淡落寞的一生,此乃儿因所致,非母过,不可说其母不慈悲



佛菩萨主观大悲心态,欲令一切众生永离贫苦,而在客观上需遵循因果规律利益众生
============================
《解深密经》:
观自在菩萨白佛言:世尊,若诸菩萨具足一切无尽财宝成就大悲,何缘世间现有众生贫穷可得?
佛告观自在菩萨曰:善男子,是众生自业过失,若不尔者,菩萨常怀饶益他心,又常具足无尽财宝。若诸众生无自恶业能为障碍,何有世间贫穷可得?譬如饿鬼为大热渴逼迫其身。见大海水悉皆涸竭。非大海过是诸饿鬼自业过耳
如是菩萨所施财宝。犹如大海无有过失。是诸众生自业过耳犹如饿鬼自恶业力令无有果!




诸佛怜悯众生故出世,应随供养者,令遂愿得福故受.在佛菩萨无所需求,且消福背业的前提下,尽可能以众生最付出小代价获取最大利益的方式利益众生,恰恰彰显了佛菩萨的大慈大悲
============================

{诸佛虽于一切法中,心无所著,于世间法,尽无所须,诸佛怜悯众生故出世,应随供养者,令遂愿得福故受.
如以香华供养,亦非佛所须.
佛身常有妙香,诸天所不及,为利益众生故受.}(大智度论)卷九十>




佛菩萨在主观心态欲代受一切众生地狱之苦,而在客观规律下,需与佛菩萨建立代受因缘前提下,佛菩萨可代收,但不违背佛菩萨主观心态的大慈大悲,客观的必需遵守与主观大悲心并不相违背
============================================
目连,我本于众生有如是大悲,有如是大愿:‘所有众生于阿鼻大地狱受诸苦恼,黑绳大地狱、僧伽陀地狱、活地狱、叫唤地狱、大叫唤地狱、炙地狱、大炙地狱,我常代此众生受诸大地狱中苦,乃至罪毕,受诸苦时心无忧悔。’ 目连,若可有是因缘得度众生,我能尽代,令诸众生出大地狱,我代受苦,一入地狱,尽诸众生所作罪业,我于尔时心无忧悔。 ——《大宝积经》卷第七十九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滑块验证: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上传

本版积分规则

举报|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吉祥果

GMT+8, 2023-1-1 10:49 , Processed in 0.151440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