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查看: 3197|回复: 8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告诉你一切行处如何发愿的经典

[复制链接]

18

主题

310

帖子

2038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2038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0-12-15 18:29:1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佛说大方广善巧方便经
佛说大方广善巧方便经 | 乾隆大藏经-地藏论坛  http://www.bskk.net/Index/detail/id/1331.html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8

主题

310

帖子

2038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2038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20-12-15 18:30:03 | 只看该作者
细细品味,微妙之处,如何发心,善巧发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8

主题

310

帖子

2038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2038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20-12-15 19:54:51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福力王 于 2020-12-15 19:57 编辑

我觉得这篇博文可以好好看看,有助于思维如何生起大悲心
原文地址:什么是悲悯布施 菩萨如何通过观察思维升起大悲心_归本自如_新浪博客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a29dcca0102x17y.html


【学佛次第】:什么是悲悯布施菩萨如何通过观察思维升起大悲心

                         佛陀正法本意佛教文化工作室
           (佛陀正法本意佛教文化工作室原创文字转载请注明出处)

  悲悯心:悲:指慈悲,对人间的苦难有一种感同身受的情感。悯:指同情,这里的同情不是可怜,指对人间苦难中的人并不轻视蔑视甚至可怜,折射出一种博大的爱。对肉体或精神上遭受痛苦的人,或者对不幸的人表示同情。(词典)

    导师菩萨言。若菩萨于堕邪道众生生大悲心。令入正道不求恩报。是名菩萨。---《思益梵天所问经》
导师菩萨说。若菩萨对于堕落邪道的众生生起大悲心。然后用种种善巧方便引导他们舍邪归正,修学正法,并不求感恩不求任何回报,这就是菩萨。(大悲心是菩萨之根)

    云何是悲愍施。谓若菩萨见诸有情受诸苦恼。或饥渴者。或裸露者。或秽污残缺之者。无主无救无归无依之者。无福者等。菩萨见已生悲愍心。我为此等有情故。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念此无主无救无依归等诸有情类流转生死。而我今当以何方便为此有情为主为救与作依归。作是念时。菩萨由此悲心所逼。即以方便随为摄受。菩萨摄受彼等有情。俱时所起善根而无高心。善男子如是名为菩萨悲愍施---《佛说除盖障菩萨所问经》

  翻译:什么是悲悯布施?就是若发心菩萨见到有情众生受到种种苦恼。或饥饿口渴的人、或没有衣服穿的裸露者、或身体秽污肮脏,身体六根残缺的众生,或没有人管没有人救度,无家可归没有依靠的人,或没有福报的人等等苦难众生。菩萨见到后生起悲悯心。我应当为这些苦难众生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想念起这些没有人管,没有人救度,没有依靠无家可归的有情众生,深受苦难,没有衣食,流转生死。而我今天应该怎样方法救度这些有情苦难众生,为他们做依靠而心有所归呢?升起这样的念头时,菩萨因为大悲心所激发的缘故,于是就用百千方便摄受苦难众生,菩萨摄受这些众生后,顿时升起善根福德而没有任何贡高我慢之心,这就是菩萨悲悯布施。《佛说除盖障菩萨所问经》

  复次善男子。具善巧方便菩萨摩诃萨。或时往彼贫穷乞丐人所。菩萨尔时心生悲愍。即自念言。他业所作受决定报。我今于此欢喜和合。随其所欲而悉施与。---《佛说大方广善巧方便经》
  《佛说大方广善巧方便经》译:这时善男子,具足种种善巧方便的大菩萨,或前往贫穷乞丐聚集的地方,菩萨这时看到他们的苦难,就生起了悲悯心,随即心里说,他们因为过去悭贪吝啬不知布施修福,不信因果,造诸恶业,而感得这样的贫穷苦楚的果报。我今天应当让他们欢喜快乐,随顺他们的欲望而布施给他们一切所需要的物质。如缺衣服布施衣服,缺饮食布施饮食等。

    尔时菩萨。如是思惟。是诸众生。如本有欲恚痴及诸烦恼。今亦如是。我本已劝。令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我今已成。而彼众生懈怠懒惰。故在生死苦恼海中未断烦恼。如此众生与我同时发菩提心。我今已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而彼众生懈怠懒惰。故在生死苦恼海中。是下劣众生为利养故。不勤精进求一切智。是诸众生今犹礼敬供养于我。我于尔时生大悲心。我今已满所愿。以是因缘菩萨大笑。是名菩萨摩诃萨行于方便。---《大宝积经》
   《大宝积经》佛陀正法本意佛教文化工作室译:当时菩萨这样思维,这些苦难众生,过去本有贪欲、嗔恨愚痴及种种烦恼,现在依然还是这样,我本已经劝化他们,让他们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我今天已经成就。而这些众生依然懈怠,懒惰。所以他们依然还在生死轮回苦恼海中没有断除烦恼,了脱生死。这些众生曾经与我同时发菩提心,我今天已经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而这些众生懈怠懒惰,因此在生死轮回苦恼海中,是因为他们根性下劣,为了名闻利养而耽误修行,不勤精进求取一切智慧。这些众生今天依然礼敬供养于我。我在这个时候对他们生起大悲心。我今天已经满足自己的愿望。以这样的因缘所以菩萨大笑。这就是大菩萨的方便菩萨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8

主题

310

帖子

2038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2038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20-12-15 19:55:22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福力王 于 2020-12-15 20:03 编辑

   众生业故。业藏流转。如业所作。或善不善。诸业成就。如此众生。现见业法果报苦恼。而犹放逸。于生死中苦受之本。所谓生也。寒热饥渴。疲极病瘦。爱别离苦。怨憎会苦。于生死中。生为大苦。破坏生具。生死流转。无常苦空。生灭无我。云何郁单越人而不觉知。如此山谷园林花果河池莲花。一切皆当无常破坏。归于虚空。如是众生。一切皆死。生于天上。天上命终。随其本业。堕于地狱饿鬼畜生。是修行者。如是观于业法果报。见生死过于白光明人。生悲愍心。---《正法念处经》
   《正法念处经》译文:众生业力的缘故,业力随着众生流转生死,如他们过去造作的业力,或善业或者不善业,当这些善恶业成就的时候,这些众生就会在业力现前时感受恶业果报而苦恼不已,现在依然放逸不知觉醒。与生死轮回中感受种种痛苦。所谓生苦。寒冷,热,饥饿,渴,疲倦,疾病,瘦弱。身不由己与所爱之人之事离别之痛苦,冤家相会之苦,这生死中,生为最大的苦楚。破坏生成具有,在生死中相互流转,无常迅速,充满痛苦,一切皆空,一切都是生灭现象,本无永恒之我,为什么郁单越人而不知道觉察了知呢?这些山谷,园林,花草,果实,河池,莲花,一切皆会随着无常而破坏,没有任何一个可以永恒的物质,最终都会归于虚空,这些众生最终都要死亡,虽然生在天上,待天上寿命终结后,将会随着他们本来的业力,堕落于地狱,饿鬼,畜生。修行人这样观察生死业缘的果报,看见生死过于白光明之人,生起悲悯之心。

  如无学人。所作已办。离放逸行。安立而住。见诸天众耽着放逸。生悲愍心。作如是言。此诸天子。心着放逸。不知当退。随业流转。堕于地狱饿鬼畜生。顺烦恼业。不离一切生死业行。随业所作。或善不善。如是之业。得如是报。如是天子。观放逸天。生悲愍心。---《正法念处经》
   《正法念处经》译文:如这些阿罗汉等人,一切的烦恼都已经断尽了,远离一切放逸的行为,安住自心清净而住,当他们看到天人众生,贪着五欲,追逐放逸。生起悲悯之心。因而这样思维。这些诸多天子众生,心中贪着五欲放逸无度,不知福报会逐渐享尽,当福报享尽后就要随着业力流转,堕落于地狱饿鬼畜生。他们随顺造作烦恼业,而修持脱离生死的善业之行。随着他们各自的业力造作,或善业,或不善业,这些善恶业得到相应的果报。这些诸天子,当观察诸天放逸的种种行为,而生起悲悯心。

    其山下有绝崖深谷,底有一虎母新产七子。时,天降大雪,虎母抱子已经多日不得求食,惧子冻死守饿护子。雪落不息,母子饥困,丧命不久。虎母既为饥火所逼,还欲啖子。时,山上诸仙道士见是事已,更相劝曰:‘谁能舍身救济众生,今正是时。’太子闻已唱曰:‘善哉!吾愿果矣!’往到崖头,下向望视,见虎母抱子为雪所覆,生大悲心,立住山头寂然入定,即得清净无生法忍---《佛说菩萨投身饴饿虎起塔因缘经》
   《佛说菩萨投身饴饿虎起塔因缘经》佛陀正法本意佛教文化工作室译:这个山下有绝崖深谷,谷底有一个母老虎刚刚生产了七个小老虎,这时天空降下大雪,母老虎抱着七个虎崽已经很多天找不到食物。非常害怕自己的孩子冻死,因此宁愿饿着肚子也守护自己的孩子,大雪一直在降落而没有停下的意思,母老虎和小老虎都很饥渴困乏。即将不久会丧命。母老虎为饥饿之火所逼迫,还想要吃自己的孩子,这个时候山上的很多修仙修道的隐士见到这样的事情,就相互劝化它说,谁能舍身来救度这些众生,现在正是时候。太子听到后唱颂说,善哉善哉,我愿意来救度这些众生,随机太子就到了绝崖头上面,向谷底下探望,看见母老虎抱着孩子,被大雪所覆盖,饥渴所困将要死亡,太子生起大悲心,站立在绝崖头上寂然进入禅定。随即证得清净无生法忍。

    佛陀正法本意佛教文化工作室注释:以上是多个佛经中菩萨在因地如何发起大悲心,如何发起悲悯心的因缘,有心的人可以发现,大悲心的主要发起就是因为苦难众生而发起,若无苦难众生,则难以发起大悲心,所以菩萨是因众生而成就,若无苦难众生,菩萨就无法成就正觉。故经云“若诸菩萨。以大悲水。饶益众生。则能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故。是故菩提。属于众生。若无众生。一切菩萨。终不能成无上正觉。”,这也是为什么娑婆世界的众生修行一世能抵得上极乐佛土百千劫的修为,因为极乐国土没有苦难众生,生不起大悲心(楼主注:极乐净土是诸上善人聚集之处,无有苦难众生,但是不代表极乐佛国众生没有慈悲心,此处应该是说极乐净土没有苦难众生,所以没有以苦难众生为对镜生起的慈悲心,并不是说没有慈悲心,这一处有点别扭哈),《增一阿含经·等见品》云:“诸佛世尊皆出人间” 因此一切诸佛皆出于人间,而不出在天上。

  《四十华严》卷十二“一切贤圣道果,皆依于人而能修证。”,所以想要快速升华生命,证得正等正觉的贤圣,都要依赖于人而成就,六道众生之中人道修行最为殊胜。所以一定要在人身俱在的时候努力通过观察思维发起大悲心,而后发起殊胜的菩提心,勤修正法,六度四摄奉行,机缘具足必能成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8

主题

310

帖子

2038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2038
5#
 楼主| 发表于 2020-12-15 19:55:56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福力王 于 2020-12-15 20:06 编辑

   《佛说菩萨投身饴饿虎起塔因缘经》中这位太子看到苦难将要饿死的母老虎顿时升起大悲心,因大悲心的缘故瞬间证得清净无生法忍,若不是这种因缘,太子若没有升起大悲心,那么就要等待很长很长的时间才能有机会证道无生法忍,《悲华经》“善男子。汝观天人及三恶道一切众生。生大悲心欲断众生诸苦恼故。欲断众生诸烦恼故。欲令众生住安乐故。善男子。今当字汝为观世音。”善男子,汝等观察天人及地狱,饿鬼,畜生三恶道中一切众生,生起了大悲心,为了断除众生的种种苦恼的缘故,为了断除众生的种种烦恼的缘故,为了让一切众生住于平安快乐的缘故。善男子,所以今天当授记您为观世音。若能得遇大善知识,在大善知识的摄受下很容易激发起慈悲心,菩提心,若无善知识时,就要通过努力的观察思维升起大悲心。因为大悲心是菩提心的根本,也是菩萨的根本,若没有大悲心,自己看似发起的菩提心,如同水中花,空中月,华而不实,有而不坚,随时都会退失。无法相续升起善法。所以很多人在通过学习佛法了达佛理通过很长的时间修学才又升起了大悲心。

   根据佛经及诸菩萨因地发心大悲心的因缘,我们可以观察总结到几点,菩萨是因苦难众生而升起的大悲心,如《优婆塞戒经》云“善男子。智者深见一切众生沉没生死苦恼大海。为欲拔济。是故生悲。”善男子,智者看到一切苦难众生,沉沦生死轮回苦恼大海,为了想要救拔济度他们的缘故而升起大悲心。而什么是苦难众生呢?佛陀正法本意讲堂善知识开示一切没有觉悟的六道众生都是苦难众生。即使天界众生因为过于快乐贪着五欲,不知修行,待福报享尽后则五种衰相现前,最后堕落地狱饿鬼畜生道。所以从大的角度来看一切众生都是苦难众生。这需要对六道众生的习性,苦因,苦果都要具备一定的智慧才能升起。

  对于人道众生来说,人与人之间是最容易升起大悲心的。而对哪些众生升起大悲心呢?

   那就是老、弱、病、残,衣食不足之人,无家可归之人,贫穷苦楚之人,身着肮脏之人,进一步悭贪吝啬不知布施之人,嗔恨愚痴之人,贪图口腹之欲杀生吃肉不信因果之人等等。越苦难的众生,如法思维,越容易激发自己的大悲心,若是自私的人过于注重自我觉受的人,只会厌恶心排斥心对待,总之只要您具足观察思维的能力,自己身边的任何一个众生都能让自己升起大悲心,所以闻思修中的思维是非常重要的一课,可是很多众生不知道如何思维,其实只要学习这篇菩萨是如何观察思维众生苦难升起慈悲心的经文,就一目了然,举一反三,无事不办。

    缘聚禅莲恩师恩师法语开示“慈悲心来源于真正知晓众缘苦并了解苦的根源,很多人只知道地藏经里说的地狱苦,殊不知还有经典里未记载全面的种种万源之苦。吃苦才可以明白众生苦,进而理解体谅无私无碍化度他们迷茫的心归正”。慈悲心的根源真正升起是来源于能够知道众生种种的痛苦,并能了解到他们痛苦的根源,当您了解到他们痛苦的根源后,就能真正激发起大悲心。在这里举例说明。

   《正法念处经》中看到阿罗汉观察天人众生是因为自己造作善业而往生天界,但是因为天界过于快乐,而贪着五欲,不知道福报是有限度的,不知道一切都是无常的,待福报享尽后,就会随着他们过去造作的恶业而现前,最后五衰相现,堕落地狱饿鬼畜生。这是了知天界众生苦的根源。

   我们观察贫穷众生,因为过去悭贪吝啬不知布施的原因,而感得如此贫穷的果报,而起悲悯心。发起救度众生之心。

   我们观察杀生吃肉的众生,这些众生没有慈悲心,不信因果报应,不信佛法,贪图口腹之欲,杀害生灵,物命被杀后再起嗔怒心,于是冤冤相报,无有了期,杀生者若没有及时忏悔改过,命终后必会因为杀业的缘故而堕落地狱受苦来偿还苦报,自己当起大悲心,努力救度众生觉醒之心

   我们观察年老体迈的众生,因为他们不知道世间的无常,转眼即逝,从出生那一刻起,人就在渐渐老化,因没有得遇正法,而在人世间几十年光阴中沉沦五欲与俗业,不知修学正法觉醒自己,如今年老体衰,不久之后就要面临着死亡,若能早点修行正法觉悟自己,则能了脱生死轮回啊。于是升起悲悯心,发起救度众生之心等等只要您懂得活学活用,把佛法运用于生活之中,则能随处激发自己起自己的大悲心。而不是将佛法与生活相脱节,只要您学会了佛理,您就会发现,都能运用于观察众生。而激发起自己的大悲心,而且是需要时常激发,并不是激发一次就没事了,因为末法时期众生心性不定,人心玄变很快,所以大悲心也需要自己忆念和时常激发来保持,我们再看看下面菩萨是如何观察众生而升起大悲心的。
      尔时菩萨。复观畜生。随种种行。受杂丑形。或复有为骨肉筋角皮牙毛羽。而受杀者。或复为人负荷重担。饥渴乏极。人无知者。或穿其鼻。或钩其首。常以身肉。而供于人。还与其类。更相食啖。受于如是种种之苦。菩萨既见。生大悲心。即自思惟。斯等众生。恒以身力。而供于人。又加楚挞饥渴之苦。皆是本修恶行果报。尔时菩萨。次观饿鬼。见其恒居黑闇之中。未曾暂睹日月之光。还是其类。亦不相见。受形长大。腹如太山。咽颈若针。口中恒有大火炽燃。常为饥渴之所燋迫。千亿万岁。不闻食声。设值天雨洒其上者变成火珠。或时过临江海河池。水即化为热铜燋炭。动身举步声。如人牵五百乘车。支体节节。皆悉火然。菩萨既见受如是等种种诸苦。起大悲心。而自思惟。斯等皆为本造悭贪积财不施故。令今者受斯罪报。---《过去现在因果经》

     佛陀正法本意工作室译文:当时菩萨,观察畜生,随顺它们过去的种种恶业,感受畜生的杂乱,丑陋的外貌,或者因为他们的骨肉,头角,肉皮,牙齿,毛发和羽毛,而被人杀害,或者被人负担着重物,饥饿口渴疲乏之极。人却不知道他们的痛苦,或者被人穿用绳子穿着鼻子而牵,或者用绳子钩其头颅,(牛、马、骆驼,驴),为人做事,还要面临着自己身体的肉被人所吃,还有面临着同类互相的残杀相互来吃,受这些种种痛苦,菩萨见到后,生起大悲心,随即思维,这些众生,经常以身体的力量被人驱使做事,又要忍受鞭子鞭打及饥渴之痛苦,皆是他们过去造作恶业而今生所承受的恶行果报,这是菩萨,又观察饿鬼,见到饿鬼们无数年中居住在黑暗之中,没有一刻能见到太阳与月亮的光明,还有他们的同类也无法相见,他们的身形高大,肚子犹如大山一样,喉咙却如同针孔一样细,口中时常有大火燃烧。时常被饥渴所逼迫,千亿万年都不能听到食物的声音。即使假设遇到天上下雨,雨降到他们身上就会变为火珠。或者他们过江河湖海池水的时候,水就会化为热铜焦炭。动身走路的声音,如同人牵着五百辆马车一样,节节肢体经常冒火燃烧。菩萨看到饿鬼受这些种种痛苦,升起大悲心,因而思维,他们皆是因为造作悭贪吝啬,积聚钱财不知布施的缘故,所以感受现在的饿鬼罪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8

主题

310

帖子

2038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2038
6#
 楼主| 发表于 2020-12-15 20:06:06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福力王 于 2020-12-15 20:07 编辑

        这就是菩萨观察的因缘,可见升起大悲心的确是要知道众生苦的根源,也要知道他们苦的果报,从而悲悯中感同身受他们的苦楚,如何感同身受呢?就要体谅众生苦,需要换位思考,把他当做自己来体会他们的痛苦时候而感受众生的苦,而升起真正的大悲心,当大悲心升起的时候,内心会有相应的觉受,犹如母亲怜悯苦难的孩子一样,而悲泣落泪,这个时候就是最相应之大悲心,因悲悯之泪能洗涤尘埃,能激发自己殊胜的菩提心,让自己有度化众生救度众生的大愿心更加坚固不坏。注意换位思考时,是不住于心的,而且是过后即放下,犹如百花丛中过,片叶不沾身,只有这样自己才不会被外人的污浊气息染污自己。当一个人学会了正思维后,那么自己所遇到的一切善逆缘,都会成为自己成道的助缘。就看自己怎样的心态去看待。有人遇到后即沾染其中,陷入其中,而智者却善于用智慧去观察,以此思维保持正念,而自然不被一切外境影响自心,不被一切外境所迷惑。即使仅起一念悲悯心,也是一种布施。愿一切众生都能升起殊胜的大悲心与菩提心。

    最后附上佛经原文共勉之《大乘华严部·大方广佛华严经》:自归于法,当愿众生, 深入经藏, 智慧如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

主题

83

帖子

568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568
7#
发表于 2020-12-24 08:41:04 | 只看该作者
随喜赞叹师兄的法布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17

帖子

1698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698
8#
发表于 2021-2-5 09:11:11 | 只看该作者

随喜赞叹师兄的法布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滑块验证: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上传

本版积分规则

举报|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吉祥果

GMT+8, 2023-1-1 10:47 , Processed in 0.159794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